第1125章 傅安(二)

“臣兵科給事中傅安,見過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傅安面對着正斜靠在羅漢牀上的允熥跪下,大聲說道。

“傅愛卿請起。”允熥合上手中的書,笑着說道。

“多謝陛下恩典。”傅安將三跪九叩大禮行完後站起來說道。

“傅愛卿,朕看了你的自述,你能在帖木兒的威逼脅迫之下仍舊效仿蘇武之故事不降,朕心甚慰。”允熥笑道。

“陛下謬讚了。”傅安躬身說道:“臣乃是先帝提拔之官員,受陛下恩德,豈會投靠西方的蠻夷。”

“哎,愛卿不必過謙。你這可不是被俘虜了幾日,而是被俘虜八年多,還能始終如一十分不易,朕必有封賞。”

“謝陛下恩典。”

傅安原本以爲允熥會多問幾句有關他在帖木兒手下如何堅貞不屈的事情,但沒想到陛下說過這句話就舉起了手裡的書,對他笑道:“朕看你這自述裡寫,你曾經遍歷西方數十國?”

“是,陛下。臣跟隨帖木兒派出之人與他自己在西方遍歷數萬裡,遊覽數十國。”傅安回答。

“都去過哪裡?你詳細道來。”

“啓稟陛下,洪武二十九年,帖木兒派出使者帶領臣在其國腹心之地,大明稱爲西域但其國內稱爲中亞的地方遊覽。陛下,西方人將世界上的土地分爲三大洲,亞洲、歐洲與非洲,其中亞洲就是包括大明、印度、天方等在內的大片土地,歐洲就是整個大陸最西方的一塊麪積與大明加上蒙古、西番差不多的土地,非洲既是被大海與亞洲、歐洲隔開,僅東北面有一小塊土地與天方相連之土。其中帖木兒統轄的腹心之地既是亞洲的中間,所以被稱爲中亞。”

聽到傅安對於西方地理名詞的介紹,允熥皺了皺眉,但沒說什麼。

傅安繼續介紹道:“中亞之地,當年成吉思汗西征之時曾大肆屠戮,如同在金國一般,是以其地人口稀少,至今尚未恢復蒙古人屠戮之前的人口。也因蒙古人的殺戮導致許多書籍、高深的技藝失傳,誠爲可惜。”

“洪武三十年前後,整個中亞大約有一千餘萬人,基本都在帖木兒治下,臣一路觀之,倒還稱得上安居樂業。”

“其國北部有兩國,一名白帳汗國,一名藍帳汗國,俱是成吉思汗後人建立的國家,當年曾十分強大,但現今已經衰微,被迫向稱臣納貢。但他們心中仍不服氣,這次帖木兒兵敗身死,大約會反叛。”

“之後二年洪武三十一年帖木兒南下征伐印度,攜臣行之。此時印度被一名爲德里的國家統治大半。這一國國君原本不是印度人,而是從阿富汗過去的阿富汗人,信奉天方教,而印度人大多信奉婆羅門教,是以教派衝突極爲嚴重,其國的統治本就不穩。帖木兒南下進攻輕而易舉就打敗其國,並且一度佔據其國的都城德里城。”

“但帖木兒無意直接統治印度,他大約也難以直接統治印度,在將德里城劫掠一空後,就帶着工匠北上返回撒馬爾罕城。臣後來聽聞,因此戰德里國損失慘重,各地的印度人紛紛起義,其國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因爲傅安認爲阿富汗人統治印度不合理,所以對於印度人的反抗用了起義一詞。

之後傅安大概介紹了一下他見到的印度風情,繼續說道:“下一年建業元年帖木兒途徑波斯西征安納托利亞。安納托利亞是波斯以西的一塊土地,大約等同於山東、河北、山西、河南四省總和,其西就是被西方人稱爲地中海的大海,其南爲天方。地中海東岸爲安納托利亞與天方,北岸爲歐洲,南岸爲非洲。其西據說還有一片大海,被稱爲阿特蘭提克海。這一片大海就如同扶桑以東之海一般無窮無盡,將陸地包圍在中間。”

“帖木兒西征安納托利亞,一路上各國大多望風而降,只有黑羊國不降,帖木兒帶兵與之戰,大破之,其國國主優素福南逃,據說逃到了埃及。之後其它國家對帖木兒更加臣服,帖木兒從各國收取了供奉後暫且帶兵駐紮在波斯。”

“可他攻打安納托利亞使得另一強國不滿。這一國名爲奧斯曼國,臣在自述中已寫到,位於安那託利亞西部,國力強大。該國之後二年與帖木兒爭奪安納托利亞東部,反覆交戰,直至建業四年被打敗,其國國主也戰死。之後帖木兒將奧斯曼國一分爲四,令其四個兒孫各佔一部,分而治之。之後帖木兒帶兵返回撒馬爾罕城。”

傅安又說了說在波斯、安納托利亞等地的見聞,繼續說道:“之後這一年多,帖木兒都在籌備東征大明之事,期間也曾派人北上攻打白帳、藍帳與金帳汗國。其人於今年正月十六日決定東征大明,月底正式出兵,之後的事情就是這一戰了。”

“西方有這麼大麼?”聽完了傅安的介紹,陳繼與徐暉祖異口同聲的說道。他們長期以來秉承中華傳統的觀念,覺得大明爲世界的中心,西方的面積應當很小纔對。可傅安的回答顛覆了他們的認知。

“陛下,二位大人,”傅安小心翼翼的說道:“大明雖爲當世第一強國,無論土地人口都爲當世第一,但天下土地數萬裡,大明不過佔了十之一二,即使算上扶桑、朝鮮、暹羅、蒙古等臣服大明之國度,也不過是十之三四。”

“哈哈,天下如此之大,當年鐵木真的孫子拔都曾經西征至極西之地,大約就是你口中的歐洲,因窩闊臺病逝帶兵從歐洲騎馬奔馳返回斡難河畔,即使馬不停蹄日行百里,也花了半年時間才返回,可見世界之遼闊。”允熥笑道。

“陛下高見!”傅安馬上說道。陳繼與徐暉祖也躬身答應。

第716章 新錢第1224章 軍事改革——尾聲第1522章 回賜第1795章 文垣的太子妃第271章 處置與公租房第304章 水師第1173章 爲年後提前謀劃第1154章 被喚醒的噩夢第340章 繼續與下棋番外5:分封制的變化三第33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衙第664章 攻緬——火器的勝利第1444章 對歐洲的謀劃—對卡斯蒂利亞第473章 親子第1782章 格致院視察——萬有引力定律第408章 德州之戰(四)第610章 媒妁之言和鍾粹夜話第734章 武鄭敏瑤舉蘭福第1772章 最終定論第1335章 漢洲攻略(六)第649章 糧典婿第796章 最後醒來第795章 諸事第695章 不必上朝上學的早晨第840章 升龍第1807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推恩西南第1003章 在吐魯番第650章 秦肅第10章 後續發酵第252章 四個女孩兒一臺戲第368章 濟南城破第224章 皇家之人第316章 調換文武官員第84章 講武堂——預備番外15:民衆的日子第641章 李常問制第1547章 印度之戰——雙方的準備第61章 ……陰謀——差點兒第641章 李常問制第783章 大案——李家的決斷第1133章 卡教秦尾甘第87章 講武堂——地理課先生第383章 徐家與文官第374章 遣將出徵第118章 兗州事件——繼續調查第1539章 答應第213章 發福利第511章 再吩咐與見駕第524章 收糧借地第4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還是麪館第240章 蛛絲馬跡和蓋棺定論第1328章 南洋風雨——借錢打仗第457章 放鬆的年後第1404章 醫生的名字與偉大的豌豆第523章 南洋西域第1410章 接見——稅警第1501章 蘇州驚變——緊急第20章 重陽節——續逛京城第783章 大案——李家的決斷第2章 太子將死第800章 大案的中止——公審和處決第25章 立儲之兆第1726章 凱瑟琳王后的決斷第1695章 什麼!允熥還有過這樣的想法!第1755章 開羅——潛入第15章 賜名朝鮮第1654章 巴布納——阿洪國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價攻城啦第699章 說第780章 大案——供詞第1276章 赦免和規矩第1413章 託他人之口第660章 攻緬——破阿瓦城與傷員第1426章 好奇第521章 如何治理永明第1179章 又是回京第1034章 祭奠與論功第1522章 回賜第1145章 接見宗喀巴(二)第63章 舊的結束第1189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發現新大陸第879章 視察軍醫所第77章 兩個相關第127章 兗州事件——道教第210章 新的分析第1656章 巴布納——合圍第126章 兗州事件——最後抓人第759章 南巡——相關之事第1358章 回到京城第999章 來自撒馬爾罕城的決策——蒙古炮灰?第1281章 安排第849章 僞軍第1150章 分析動機第44章宮廷內外的陰謀——常藍眼線第1496章 蘇州驚變——發現第1149章 談笑,之後轉折第633章 出門第1432章 猜不透與想隱瞞第1365章 誰決定第1424章 西方的新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