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朝鮮之事

允熥轉過身翻身上馬。正欲走時,忽然聽到常升說道:“原來是你啊。”

允熥轉過頭看去,一名身着錦服的三十多歲的男子正笑着向常升走來,他身邊還跟着一名年輕的女子,因爲低着頭走路允熥看不清她的長相和年齡。

那男子先是對常升說道:“國公爺今日也來拜見涼國公?”然後指着允熥說道:“這是少國公吧。”

常升趕忙說道:“這是當今皇太孫殿下,還不行禮。”

那人馬上嚇得跪倒地上說道:“見過太孫殿下。還請殿下恕罪。”

常升湊過來對允熥說道:“這是原徐州衛指揮使,世襲指揮同知林海。最近才調回京城,所以並不認識殿下。還請殿下恕其罪。”

允熥說道:“不知者不罪。你起來吧,不必請罪。”林海又拜了兩拜才起身。

允熥又轉過頭對藍珍笑道:“你的交際還挺廣闊的嘛!”

藍珍趕忙說道:“回稟殿下,林指揮是臣的姑父,所以臣與他相熟。”

這時,跟在林海身邊的女子走上來行禮說道:“民女見過殿下。”

允熥隨意說道:“起來吧,不用多禮。”但是隨後眼睛一掃,就驚呆了,因爲這個人長得很像是87版紅樓夢中的飾演林黛玉的演員。

允熥看了好幾眼,然後反應過來這不合適,馬上轉頭。但是這名女子已經是滿面通紅。

允熥看她的樣子極像是林黛玉,又正好姓林,強忍住問她‘你叫什麼’的**,撥轉馬頭走了。隱約聽到那名男子說‘朝英’什麼的。

允熥在半路上和常升分開,自己帶着侍衛打馬回到皇宮,然後下馬又直奔乾清宮。

老朱當然是在批閱摺子,看到允熥走進來,笑着說道:“允熥應該是剛從宮外回來吧,有什麼事情要找爺爺?”

允熥行完禮端坐在老朱前面的墊子上,說道:“孫兒想請爺爺允許孫兒到北方之後召見朝鮮國王李成桂。”

老朱疑惑地說道:“爲什麼想起召見朝鮮國王了?”

允熥說道:“朝鮮對大明恭順,爺爺又允其爲親王,實在是大明第一外藩。孫兒想要當面嘉許他的恭順。”

老朱倒是不太在意讓外藩的國君跑來跑去的,只不過他注意到另外一點:“李成桂今年已經有六十一歲,比爺爺不過是小七歲,恐怕不會鞍馬勞頓的去北平或者其他地方見你吧,多半會推辭,爺爺也不好讓六十多歲的老人硬是跑去覲見你。”

允熥說道:“李成桂派遣其子拜見亦可。去年他的兒子來朝貢孫兒忙於講武堂之事沒有時間談論,這次可以多談一會兒。”頓了頓,允熥又說道:“其實孫兒是想去朝鮮看看的,只不過這次沒有時間了。”

老朱說道:“你是大明皇太孫,豈可輕去外藩。這事萬不可提。”允熥應着。

老朱又說道:“我已開始以爲你是想讓李成桂朝見你顯示大國威望而召見他。但是你又說派遣其子朝見亦可,那爲何要在北方見他?讓他派遣兒子來京城見你不就可以了?”

允熥一拍腦袋,說道:“爺爺說的是。不如爺爺下道旨意給朝鮮,若是李成桂能出行,則讓他去北方,比如北平見我;如果李成桂不能出行,則派遣其子赴京來朝見。”

老朱說道:“那爺爺就下道旨意給朝鮮。並且今年正旦朝鮮的賀表言語輕慢,還未把起草賀表的罪人送到京城,爺爺還得下旨催促。”

允熥也想起這件事情來了。今年正旦朝鮮使臣柳珣送來的賀表對大明不是很恭敬,朱元璋大怒責之。柳珣說賀表是鄭道傳等人寫的。老朱於是放柳珣回國,讓朝鮮把鄭道傳等人抓起來送到大明的京城治罪。

當時允熥就震驚了。就是米國最牛逼的時候也沒有因爲外國,哪怕是傀儡小國的新年賀詞不恭敬而讓對方把編寫新年賀詞的作者抓起來治罪的事情。在滿剌加以西這一片,大明可比21世紀的米國牛逼多了。

允熥又與老朱說了會兒別的事情,捱到快吃晚飯的時候,老朱把允熥攆迴文華殿去了。

吃完了晚飯,允熥對熙瑤和熙怡說道:“今天晚上我有點事情要處理,就不陪你們了。”之前的幾天每天晚上允熥吃完飯以後都是陪着熙瑤她們的,所以今天特地囑咐一句。

熙瑤說道:“臣妾知道了。不知殿下今晚宿在臣妾宮中還是臣妾妹妹的宮中,臣妾好預備下。”

允熥覺得今日纔是熙怡進宮第三日,所以說道:“今日晚上還是宿在熙怡的宮中吧。”然後他看着熙瑤的表情,笑着說道:“吃醋了?那你今晚和熙怡一起在她宮中等着我吧。”

熙瑤知道他是在開玩笑,紅着臉低頭不語。允熥笑着出了文淵閣。

到了東暖閣,允熥讓練子寧把關於朝鮮的記錄翻出來給他。因爲齊泰的家人都在京城,妻子于敏月又剛剛懷孕,所以允熥不讓齊泰值夜班,都是練子寧、郭鎮等人輪流值守。

允熥又看了會兒高麗—朝鮮的卷宗,然後纔回宮睡覺。

之後的一個多月的時間,每日白天允熥或者在文華殿處理事情、閱示奏摺,或者去講武堂講課,又或者與滯留在京的上一屆講武堂學生見面,安撫他們。晚上則是與熙瑤或者熙怡恩愛。

每天也都會抽出時間來和熙瑤二人在一起待着,靜靜地說說話,聊聊各種各樣的事情。允熥現熙瑤很合自己對於理想中妻子的想法,對於熙瑤越喜歡,和熙瑤的關係也越來越好。

============================================================

六月初九,漢城舊王宮。

此時李成桂正在和自己的兒子、駙馬等議論政事。

已經改名李旦的李成桂(注1)跪坐在榻上,對着下邊的跪坐着的駙馬李伯卿說道:“寡人讓你督建的新王宮現在修建的怎麼樣了?”

上黨君李伯卿答道:“回稟大王,主體已經修建完畢,共有33o棟殿閣樓臺,五千餘間房屋,佔地十二萬六千坪(約合57.75公頃,爲北平故宮的1/76)。宮殿只剩下漆還沒有上完。臣正想請大王爲新王宮賜名。”

李成桂想了想,說道:“明國古《詩經》有云:‘君子萬年,介爾景福。’新王宮就叫做景福宮吧。”

下邊坐着的李旦的兒子們馬上齊聲稱讚這個名字好。李成桂也知道他們一定說好,並且他自己也覺得這個名字不錯,所以只是微笑着看着他們。

然後李成桂拿起一個奏摺,又說道:“昨日明國的使臣來到王都,言到明國皇太孫將於下月去明國北方巡視,問我有沒有時間去拜見明國皇太孫,你們怎麼看?”

扶安君李芳蕃(注2)說道:“大王怎能去拜見明國皇太孫!大明雖大,我朝鮮也不是泥捏的,應該讓那朱允熥來我漢城王宮拜見纔是。”

李成桂當然是聽到這樣的話很高興,但是仍然板起面孔呵斥道:“不得亂說。明國的皇太孫地位在寡人之上,怎能來拜見寡人。”

懷安君李芳幹說道:“不管怎樣,父王年事已高,怎好遠離王都。不如另派能幹的使臣去拜見。”

李成桂晃晃手中的摺子,說道:“明國皇帝的奏摺還說到:‘如果寡人不能成行,就於明年的正旦派王子去明國京城朝拜。’你們誰願意明年正旦去明國的京城?”

靖安君李芳遠說道:“父王,兒臣願意往明國的京城一行。”

李成桂詫異的看他一眼。現在李成桂寵幸繼室康氏,欲立康氏所生的幼子李芳碩爲世子。而前妻韓氏的幾個兒子對此非常不滿,尤其以李芳遠爲。現在他爲何在這關鍵時刻去明國的京城?

‘不過不管他是如何想的,能在這麼關鍵的時刻把他派出去,能大大降低冊封李芳碩爲世子的難度,所以就讓他去明國的京城吧。’李成桂想着。

所以李成桂說道:“既然你主動請纓,那就派你去明國的京城吧。”李芳遠應諾。

然後李成桂又說道:“明國皇帝的聖旨還讓咱們趕緊把起草年初給明國的賀表不恭的鄭道傳解送明國受審,你們怎麼看?”

幼子李芳碩說道:“父王,鄭道傳乃是咱們朝鮮的重臣,豈能憑着明國皇帝的一句話就送過去受審?就把對文字潤色的鄭總等人派過去,說鄭道傳染病不能成行罷了。”頓了頓,又嘀咕道:“柳珣也是的,被責問了隨便說幾個人撰寫的賀表不就行了,何必說出鄭道傳。”

其他人因爲鄭道傳是朝鮮的重臣,也無異議。父子、翁婿幾人又商議了幾件事,李成桂說道:“寡人今日疲乏,今日就到這裡吧。”衆人遂退下。

============================================================

注1:李成桂於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自立爲王之後改名李旦。爲了方便,後文仍稱李成桂。

注2:朝鮮除世子以外的其它王子,還有朝廷重臣都會被冊封爲某某君。

第1334章 南洋風雨——下一步第936章 要廢除漢人爲奴第764章 李家懷疑第836章 多邦城——強攻第1728章 無數大學生的心裡陰影。祝書友們端午節快樂!第1429章 聯姻與打通航路第1章 混亂的穿越者第1040章 鐵門關之戰——賜水第525章 促商二旨第1293章 壓力和解決辦法第340章 繼續與下棋第655章 岷王——出納第867章 又一份捷報第445章 又一年的臘月二十九第1095章 更加瘋狂的計劃第981章 本第1036章 決心第362章 撤退第1348章 南洋風雨——結果第24章 重陽節——最後:藍常密會第351章 欲廢朱榑第858章 南定——巧合的人物番外8:曾經十分悲慘的第474章 第三次第805章 臨高韓第1276章 赦免和規矩第1716章 朝鮮的‘終結’第167章 國力第1193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決定第222章 軍醫系統第1499章 蘇州驚變——造反續(祝書友們新年快樂)第318章 內宮貪腐案(二)第282章 年前第450章 得知意圖東侵第1380章 書送瓦賽第388章 出征與陰謀第1319章 金融改革——錢莊總行會與新窩本制第16章 首抄詩詞第1116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預想面對失敗的選擇第800章 大案的中止——公審和處決第682章 威信和武藝課第630章 驚奇和無衣第103章 應酬第637章 相模國第364章 逃亡番外13:大辯論上第239章 海外華國第945章 在兩衛所第1736章 留下成功號第1485章 天文學大發現——周偉三定律(五千字章節)第1813章 統治階級第354章 前夜第208章 用方第2章 太子將死第660章 攻緬——破阿瓦城與傷員第1696章 終於打消了這個念頭第134章 北平城第1048章 最終決戰——想不到破敵之策啊第1331章 漢洲攻略(四)第619章 約法三章第674章 流放的皇族第381章 監國與納妃第305章 見水師副將第1754章 一個人的日記——不用攻城第1053章 最終決戰——打架第562章 滿江紅第556章 獻女第499章 兵藩第304章 水師第1306章 都督同知第908章 安南事情完結第481章 改任第549章 再見與玉佩第249章 烏龍第519章 變革杭州第860章 南定——死人第1066章 決戰——開始第155章 爺孫夫妻第1028章 最虛弱之時第228章 文學泰斗第550章 獎賞市舶司第152章 追悼番外15:民衆的日子第242章 不同的可能第1025章 卡拉維約東遊記(一)第1021章 **主義第1797章 強調科學的重要與倒數第二次改革第1008章 額爾齊斯河與甘州第767章 大案——衝着誰來第564章 吳王府第846章 安南士紳(二)第556章 獻女第1300章 爲什麼要推行簡體字第1010章 焦急第643章 南婆羅洲第695章 不必上朝上學的早晨第300章 抱琴與朱模第113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哦,漢人也曾經是白人?第1463章 大典編纂完畢第1537章 很想當一次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