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曠日持久

益州的局面是真的非常不妙。

天下諸州雖多,但地勢上如益州這般相對封閉的地帶僅有交州所能比擬,其州域之內山地繁多,加之幾座關卡,就是被黃河、秦嶺、高原、潼關封鎖住的司州都遠遠不能相匹——司州內裡多平坦啊!

支配戰爭的從來不是將軍的才幹,而是天時與地利,人的才幹無非因勢利導。優秀的將軍能夠在固有的天時、地利、人和之間來依據戰鬥的節奏快慢來選擇戰術與戰略。

戰鬥節奏快、間隔時間短,對戰術的側重便要多與戰略;反之則戰略佔據的比重要更大些。

而益州的地勢,決定了戰略在此處佔據主導地位。

益州的道路難行是雙向的,不單單影響着燕氏兵馬的進軍,也同樣影響着劉備的兵勢,這給雙方軍隊的行軍、輜重都帶來巨大的壓力。

馬超花了整整兩個月的時間來圍困白水關,這並非是因爲他沒有強行攻破白水關的能力,如果他想,自漢中送來的石砲可以在三日之內將城關砸平……或者以巨石在關外砸出一條可奔襲而上的通路。

但他沒有這樣做,因爲他發現了令他非常難過的事實——當戰爭的拉鋸點在白水關時,他擁有優勢。

換句話說,戰事距離成都越遠,他的優勢越大,如果關羽敢帶兵打進漢中,那這個讓趙王念念不忘的大鬍子就死定了!

因爲輜重,燕氏在運送輜重這一塊的優勢比劉備大上太多了!

張魯部下大多爲益州人,他們知道從成都到白水關究竟有多遠,人們說不出精確的數目,但路途長途大約在千八百里。這個距離,放在北方無非就是邯鄲城到中山,馳馬騎卒晝夜不停兩日便能抵達,便是驢車五日也就到了。但放在益州?騎着馬沒半個月是不可能過來的。當然了,靠兩條腿,走習慣了也就二十天。

因爲要爬山。

白水關近畿倒是有白水城以及沿線的梓潼、涪縣、綿竹等地,但這些城池無一例外都沒有能夠供給大軍傾動所需糧草的能力。只有成都,只有成都府纔有能力自州中調集兵糧輜重再向白水關輸送。

劉備軍的輜重線要想送到白水關,兩條路。陸路就像上面那些沿線城池,自綿竹、涪縣、梓潼一路送至白水城,越兩條大水、翻十幾座大山,道途千里,哪怕急行,非十五日不可達;水陸,由成都乘船走東南經資中、漢安至江陽,在由江陽轉道東北進入巴郡,走漢水經由江州、安漢、充國、蒹葭等八縣之地,輾轉一千七百里水陸,方可送至白水關。

路途多出一半,時間也多出五日至二十五日不等,水路的行船速度並不穩定,逆流順流、逆風順風,最後抵達的日期皆不相同。

但劉備沒得選,一來走水路糧草路耗少,二來也是最重要的,乘船能運馬。儘管益州之地大環境高低不平,但尋找一塊能夠作爲騎戰所需的土地也並不難,何況一旦攻入地勢相對平坦許多的漢中,對戰多馬匹多騎士的燕軍,關羽會吃大虧。

至於燕北會不會在漢中使用他冠絕天下的騎兵,劉備認爲這根本不需思慮……天下所有的良馬產地皆在燕氏之手,同爲幽州人的劉備卻淪落到如今與南方諸侯一般缺少馬匹的地步,老劉心裡苦能跟誰去說?

所以劉備把兩條路都用上了,陸路運少量糧食、民壯被甲持兵地向北方軍隊輸送繼續的物資;水陸則運送大量糧食與他僅有的戰馬,以期在更晚的時候來支援關羽。

益州這地方的好處是封閉,壞處也是封閉,馬超從沒在益州生活過,卻已經知道劉備軍的糧道所在……益州總共只有這兩條大路,劉備根本沒有多少選擇。不過馬超就算知道了也沒用,因爲益州的路,不是像天下其他地方想繞就繞、披荊斬棘就能過去的。

荊棘可劈,山海安能因人力所移?

什麼奇襲、斷糧、絕道、襲擾這種涼州軍的拿手好戲在這裡根本使不出來,反倒是冀州人早年間經常使用的浪戰硬戰以力取勝才能建功——至於冀州人說的是誰,當然是以張角、張燕等人爲代表的黃巾軍。

不過這倒也不是說益州的地利就真的讓人無法使用戰法了,比方說伏擊、築壩攔河,就是很好用的手段。

趙雲部自涼州武都郡東出,走的是廣漢屬國陰平道,位於白水關東側,沿着白水急轉而下,在白水關近畿的上游地帶,趙雲留下幾名涼州帶出來的能吏,兩個月裡都在那指揮馬超派人自羌氐部落招來的軍卒攔河築壩;張魯亦於白水關西側率人挖掘河道,不過收效甚微。

張天師被關羽嚇壞了。

屯守白水關的大將自然是關羽,他麾下也淨是些精兵強將,諸如黃忠、魏延等人,打起仗來一個比一個兇猛,盡得劉備老革之家風。

張魯在離白水關幾十裡外的西面白水對岸挖掘河道,可倆月裡關羽便率軍夜裡悄悄渡河襲擊了三次,次次殺得張魯屁滾尿流,殺完就跑不留餘力,氣得張魯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就算馬超僅駐軍百里之外,可等主力援軍趕到關羽早回關內,哪裡還能找到他的一點兒蹤跡。

不過這倒也不是說馬超在此處圍關羽兩個月沒有一點戰功,白水關因爲這條白水,並非不可逾越,馬岱便借這條河趁夜率數十小船強渡南下,並在臨近蒹葭的河道處攔截一支來自成都的輜重船隊,將劉備辛辛苦苦送來的輜重能拿的拿、拿不走的燒、燒不壞的沉入水底,一點兒都沒給關羽送去。

在馬岱心裡,這處水道着實詭異,兩側盡是大山絕壁,路途除白水關沿線一帶竟無方寸可登岸者,繼續向南臨近蒹葭,馬岱擔憂被城中敵軍發現,僅僅派出幾個水卒去岸上離城池老遠的地方悄悄看看,便接着逆流而上,幾日後的夜裡回到關外大營。

馬岱抱着拳頭對馬超道:“兄長,白水難渡,如非搶關破城,否則守將只需截斷水路便能封鎖我軍。不過總攻之前,蒹葭城中守備空虛,我等可先搶下蒹葭,自水陸困住白水!”

第十六章 徐榮華雄第二百六十五章 三路兵馬第十七章 汴水之難第四十章 雲中疫病第二百零一章 會水第六十一章 不告而別第二百六十七章 江夏水戰第八十四章 密雲不雨第五十二章 定東道城第三章 質子難樓第三百二十八章 士農工商第八十六章 三利三害第二十章 多事之秋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第二十五章 託付甄氏第四十四章 霜雨已至第九十三章 所圖也大第六十七章 再議廢帝『再求訂閱』第十一章 東萊失守 國慶快樂!第五十九章 俱爲浮萍第十九章 久候多時第六十五章 出營挑戰第二百九十五章 漢鬼第二百六十九章 聯合抗敵第五十三章 舍北求南第八十四章 意氣之爭第七十三章 奢靡之人第八十七章 無欲則剛第一百三十五章 優柔寡斷第八十三章 遼水設伏第三十八章 靜候佳音第二十九章 指日可待第七十三章 殺敵破軍第五十章 北方有變第八十章 冀州大亂第四十四章 霜雨已至第一百五十四章 歸途第一百五十三章 寨門廝殺一百三十七章 時運在我第六十七章 祭拜仙人第八十四章 讓他一馬第六十七章 戰火將燃第十五章 惡性循環第五章 酒解千愁第六十七章 一律格殺第四十五章 薊縣之戰第一百零一章 決計私鑄第九十七章 總有相和第二百三十五章 汝南之戰 三第十章 渤海水戰 先別訂閱,明天修改第七十二章 夜襲拔寨『訂閱最帥了』第五十八章 說沒就沒第三十四章 子義遷居第一百零一章 武鋼強弩第一百章 改良弓弩第二百二十一章 別回頭第八章 中山之變第四十八章 用兵一時第七十二章 先怒後怕第三百一十三章 孟德勿憂第二百二十三章 魚死網破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不速降第二百九十七章 羊骨頭第四十九章 關呂交手第九十三章 減稅兩年第四十章 野性難馴第三百三十八章 不甘第八十三章 遼水設伏第六十章 異姓兄弟『求訂閱』第七十八章 鳴鏑刺耳第十八章 進擊滎陽第一百二十一章 血光之災第一百零五章 分兵合進第六十三章 恆水滔滔『求訂閱』第四十八章 迫在眉睫第十四章 值得慶賀第二百五十九章 慰藉第一百零四章 兵鑿易水第二百零五章 驢陣第二百三十六章 汝南之戰 四第八十三章 遼水設伏第十四章 特來相助第一百九十四章 暴怒第一百八十四章 州人不能御第三百三十八章 不甘第四十九章 萬分危急第二十一章 所謂謠言第六十二章 王莽之首第二十八章 利慾薰心第四十一章 投鼠忌器第二百三十八章 汝南之戰 六第五十二章 恨念求謝第六十五章 洛陽之議第一百二十五章 駟馬難追第三十七章 勇者得前第六十五章 漢騎夜襲第六章 鐘鳴鼎食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營寨第六十九章 一劍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