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入長沙

一艘運送物資的商船被撞沉在大江之上,二百多個曹軍便跟着墜入江底,再飄上來的時候大多都已斷氣。而這樣的失利,單單爲了躲避成廉的阻攔,曹操足足丟下了三艘大船,近七百軍卒消失無蹤。

這樣的損失足矣令曹操痛心疾首,可惜蒼天的考驗何止如此?

在江夏,近日多了一夥水匪,首領的名字叫薛州,他們沒打出任何諸侯的旗號,只是來無影去無蹤地襲擊荊南諸郡沿岸的糧倉、武庫,甚至還進攻過州府的押糧隊,令人防不勝防。他們人數不多,對荊州造成的麻煩不大不小,又因此時劉表着實騰不出手來收拾他們,便給了其壯大的契機,使得周遭百姓無不恨得牙根癢癢,皆欲除之而後快!

可尋常百姓哪裡能敵得過裝備精良的海寇?只不過想當然爾。

只是海寇怎麼可能裝備精良呢?他們當然不會是海寇那麼簡單,他們是隸屬於燕氏樓船將軍田豫旗下的校尉部,受命自徐州西走支援荊州戰事,曾在途經豫州時一把火燒了曹操的汝陰糧倉,只不過當他們進入荊州後時局發生了變化,使他們難以北上。

在田豫所知曉的局勢裡,姜晉的度遼部還在與劉表作戰,將荊州打得一團糟。但當薛州率軍抵達荊州時姜晉早已回到趙國督造王陵,如今的度遼將軍是張頜,雙方以潁水爲界已經進入半停戰狀態,都在等着鉚足力氣新的決戰。這給了劉表肅清境內禍患的機會,儘管劉表知曉時局危及,主要精力與兵力都陳布在潁水以南的襄陽近畿,但自襄陽貫通南北的潁水於荊州而言卻是重中之重,陳布着萬般防備,哪裡能給薛州北上的機會?

因此,薛州部便被迫留在江夏附近,面對糧草不足的局面,他們只能重操舊業沿襲各地,以此來搶掠糧草。

全天下的人到這個時節都缺糧,沒什麼別的原因,唯獨一點便是冬季要來了。眼看着再有一個多月初冬將至,薛州急的像是熱鍋上的螞蟻,領着船隊在荊南到處亂竄……他倒希望荊南是個熱鍋,可惜不是。

即使劉表在荊南沒留下什麼兵馬,諸縣也不過是募兵自守,少則五百多則千餘的守軍而已,但就憑薛州這一個校尉部,也根本不夠看。

他們是水軍,即便是裝備精良的水軍,也不過是有件薄鑲鐵皮甲罷了,何況大多水卒不過是擁有一柄做工精良的環刀與弓弩,誰敢指望他們去攻城?

可沒有城池,他們在冬天便只能藏身江上,儘管大江在冬季是結冰,但寒冷足矣要了他們中大多數人的命。更別說,荊州隨時都會出現敵人,一旦襄陽局勢再有變化,首當其衝被幹掉的就是他們。

就在這種時候,薛州佈防在豫州方向河道上的斥候乘着走軻突然過來告訴他,大江上從東面來了一支船隊,而且船隊還打着曹字旗號?

毫無懸念,曹軍當然會再一次遭到襲擊,只不過這次的襲擊就要比成廉的圍追堵截難對付多了。

最先出現在江面上的是四艘巨大的貨船,這些過去用於豫州向揚州輸送貨物的商船實際上與戰船沒什麼不同,唯一的區別大概就是爲了裝載更多的貨物,商船的船艙要更深一些,作爲戰船顯然會被浪費掉不少空間,但曹軍卻並非將它們當作戰船,而是將貨艙用作裝載輜重牛馬。而在甲板上,整整九十六名武士持着九十六張強弩着九十六副盔甲威風凜凜,小心翼翼地觀察着江面,在甲板下,同樣九十六名槳手驅動着商船乘風破浪。

巨大的商船遮擋着其後飛快行駛的小型艨艟,上載六十四名槳手與戰士,像這樣的艨艟在曹軍中佔據了絕大多數,足足二十餘艘;艨艟之中夾雜着更多走軻,正中間是曹軍唯一一艘鬥艦,也是曹操的指揮船;兩翼則是豎行的三艘巨大商船,隊形末尾同樣是三艘商船斷後,組成江面上龐大的軍陣。

整整六千餘步騎,依靠船隻組成巨大陣形,帶着屬於他們的輜重與戰馬,快速通過江面,朝着他們的目的地,荊州長沙郡駛去。

這樣的軍隊在江面上足以稱得上是龐然大物,也正依靠着巨大的船隊才能夠衝破成廉的追擊封阻,如今已進荊州江夏郡範圍,身後追擊的船隊早已被甩得不見蹤影,這才讓曹操的心輕鬆下來……船隊所遭受的損失比曹操想象中要小上許多,如今他還有六千餘軍隊,依靠這些部下,足夠在長沙佔據一席之地,撐過長沙郡本土力量的反擊,等到與劉表協商借一郡之地後,便可安然無恙地渡過這個冬天。

至於江夏郡的水軍,曹操並不爲此感到擔心。在他們行船至此的過程中不止一次遠遠地望見江上的敵人,只不過他們都像見了貓的耗子一般從見到他們的輪廓便躲開老遠,令曹操心中豪情萬丈。

或許傳聞是對的,自從黃祖被劉備部下大將關羽臨陣斬殺,文聘又率領江夏勁卒投入北方面對燕北的戰爭,江夏郡如今沒有什麼能吏與強將,就連像樣的戰船都不剩多少,甚至不敢與他們這支以簡陋商船與半數戰船組成的水師交戰。不過這事雖然讓曹操感到目下的輕鬆,卻也從另一個方面感到擔憂。

劉表被逼到這種程度,南陽與襄陽的戰事壞到如何便已不需細想了。

眼看着船隊行至潁水與大江的交匯處,曹操這才搖搖頭將心中疑慮丟下,站在鬥艦三層甲板上眺望遠方,以酒投江敬下河神,對身旁諸將笑道:“再行二百里,便可進洞庭入長沙了!”

就在此時,潁水入江口猛然間斜刺着衝出數十艘快船,直朝曹軍船隊陣形正中衝來!

8)

第二百八十九章 輜重線第四十八章 迫在眉睫第二百零八章 陌路第四十九章 匈奴皆反第九十九章 兵形勢家第一百八十章 毫無益處第十章 黃天在上第二百五十六章 響鼻第七十八章 鳴鏑刺耳第十四章 孟起無禮第十九章 抄掠涿郡第二百四十三章 靜待天命第一百一十九章 千箭齊發第二十八章 利慾薰心第八十七章 曹操相邀第一百二十五章 駟馬難追第一百八十二章 相對比較第三十六章 天塌地陷第二十九章 指日可待第七十一章 天下紛亂第七十四章 大破五鹿第一百零七章 南渡預感二百零六章 十七畝地第六十四章 堆積如山第八十四章 意氣之爭第十九章 但求心安第六十七章 鮮卑素利第四十二章 率先動手第九十二章 郭圖來訪第一百三十章 夜長夢多第二十四章 東征句麗第八十八章 平定天下第五十八章 說沒就沒第七十二章 夜襲拔寨『訂閱最帥了』第三百二十四章 喜憂參半第一章 開府假節第二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六十章 異姓兄弟『求訂閱』第三十八章 獻於將軍第一百二十九章 附亂應死第一百零七章 莫要後悔第一百零一章 觀津偶遇第三十九章 平鄉之戰第七十九章 洶涌民心第一章 初平三年第五十三章 遼西紕漏第二百零八章 陌路第六十四章 絕戶鮮卑第四十四章 霜雨已至第四章 大河滔滔第十一章 東萊失守 國慶快樂!第十章 再度寇邊第二百五十二章 雪山旅行團第六十章 井中屍首第五十七章 渡河爲戰第三百三十五章 感同身受第九十五章 抄掠各地第四章 大河滔滔第二百六十二章 撲空第二百六十八章 患得患失第七十五章 舊部陳佐第八十一章 水能載舟第二十四章 以金鋪路第二十二章 燕北贈驢第一百零一章 反賊出身第十八章 田豫勸北海第五十章 天下太平第七十六章 涿縣廢墟第一百零四章 議定遷都第三十六章 定計庚渠第四十二章 縱情聲色第八十七章 吏民之苦第八十三章 亦有權謀第八十一章 徐庶石韜第二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二百一十八章 八萬第六十章 鮮卑英雄第十八章 進擊滎陽第三十四章 一片天第八十九章 公路來使第七十二章 何以解憂第十三章 收刀下馬第四十二章 縱情聲色第七章 馬首是瞻第四十章 野性難馴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第四十五章 守城之志第三十五章 忠烈慷慨第一百三十三章 興和三年第三百一十章 足矣第四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四十二章 千萬生民第九章 某善將將第五十五章 麴義來襲第二十九章 弓高絕境第六十四章 兵災疫病第五十七章 驍牙成軍第一百零八章 開城迎人第三十六章 天塌地陷第九十一章 攀山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