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痛打落水狗

章碾一死,燕軍兵陣像平靜的湖面接連不斷地丟下巨石,騷動如同漣漪,以軍陣正中起向周圍快速擴散,先前還奮死作戰的幽州軍卒聽說將軍已死的消息後紛紛潰散,正是兵敗如山倒。

“傳令,援軍已至,聽金鼓看令旗與敵決戰。立督戰,擅退者殺!擊鼓進軍,莫要逃了樂進,圍上這兇徒,放強弩!”

高聲中,卑衍揮刀斬翻一名正面逃開的幽州軍卒,虛起眼睛怒火熊熊,恨不得將樂進碎屍萬段。

章碾是他好友,但他不會親自進去中軍爲章碾復仇,因爲他的武藝一直都不如章碾,如今章碾都被樂進手殺,更別說他了。

但任你武藝高強還是勇猛無比,都比不上一張強弩。很不湊巧,能勁射百餘步的強弩,卑衍有好幾百張!

隨卑衍下令,各部旌旗招展金鼓大作,方纔慌亂的軍心被稍稍穩定,接着最先有所動作的是數百名身被重甲,手持長兵的督戰隊,背向卑衍面朝戰場立做兩排,兩丈長的矛戈平端着攔住潰兵退路,接着自督戰隊左右魚貫而入二百餘手持大弩的幽州兵,伴着一陣令人牙酸的上弦聲,下一刻弩矢穿過半空好似飛蝗,緊追樂進而去。

樂進心滿意足地砸死章碾,高喝一聲,整個章碾餘部便陷入混亂,至此他反倒不擔憂如何脫身,遂引百十追隨部下大呼而出,左衝右突,所向皆披靡,好似閒庭信步般便將章碾中軍衝得七零八落。

正待其稱心順意之時,猛然聽見東北面整齊的金鼓與崩弦之音,回過神來便見弩矢如蝗般射來,再想躲避已來不及,連忙呼喊着命士卒隱蔽,縱身躲在一面行軍大鼓後。

剎那間,哭喊聲匯成一片,僥倖躲過一劫的樂進回過頭去,部下軍卒在弩矢過後十不存一,殺傷射死者甚重,直將他氣得哇哇大叫,轉頭向北,便見一面卑字大旗呼嘯而來,那些潰敗的軍卒哭喊着被重新聚集,衝殺而來。在趕鴨子上架的潰兵身後,人影綽綽間能夠瞧見穿戴整齊赤色鐵大鎧的督戰隊,氣勢森然。

潰兵是一柄雙刃劍,儘管在戰爭中潰兵大多扮演失敗者的角色,但實際上如果阻住潰逃的勢頭,將他們逼着反向敵陣衝突,殺傷力不亞於最兇猛的士卒……因爲只要潰兵能止住衝勢,便意味着他們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畢竟前進後退都是個死,向前衝突不一定死,但身後的督戰隊最爲無情,與其死在自己人手上,倒還不如死在敵人手上!

這種萌生死志的軍隊衝突,再強悍的軍隊都撐不住。

樂進至此心知要糟,不禁有些後悔方纔殺死敵軍大將後爲何不速退出去,到現在再想回頭爲時已晚,部下軍卒僅剩數十,就算得到再大的戰功又能如何呢?

就在眼看着燕軍強弩兵陣即將再度發矢時,突然身後傳來大喊:“樂文謙何在!”

回過頭幾乎要令樂進熱淚盈眶,他從未有過看李氏家兵如此眼熱的時刻,只見李典引兵數百策馬擎槍而來,身後軍卒大盾長戈步伐森然,部下數十殘兵當即士氣大振,樂進高呼着自己的名號奮力殺退衝上來的十餘燕軍潰兵,朝李典部匯合而去。

卑衍也望見這支異軍突起的衝鋒隊,連忙調兵遣將,舍了李典與樂進不管,當即領軍斜插先前李氏家兵與章碾部接戰的陣線當中,欲求截斷他們的歸路……李典是誰,卑衍不知道,但樂進可是名人!卑衍心知肚明,若能將這‘樂矮子’的腦子給大王帶回去,絕對是此戰首功。

而除了功勳,卑衍也需要樂進的首級來祭奠章碾!

“文謙速退,烏桓兵突襲後陣,我家兄長頂不住了!”

李典這麼對樂進大喊着,擡起鐵槍挑飛兩支射來的羽箭,檀弓所攜巨力直震得他手臂發麻,高呼着指派持盾的軍卒在後方列出陣線,來阻攔前來的追兵,派人給樂進牽來駿馬,一槍桿抽在馬臀上便將樂進趕走。

方纔的戰事他看得清楚,原本樂進佔據了絕對優勢,不論是擊殺章碾之前還是擊殺章碾之後,他都有無數個機會能夠全身而退,可偏偏那股子莽勁兒上來竟是多次選擇死戰不退,真不知這腦子是怎麼長的。

李典可不是樂進,他部下的李氏家兵大多都與他沾親帶故,多半爲李氏宗族,尤其各部將領更都是親族兄弟長輩,別說像樂進那八百敢死士盡數陷於陣中,就是死在一百個,李典都心疼!

拉出盾陣不過硬頂了百十息,李典便在第一個陣線後再度拉出一道防線,隨之親自突出與追兵戰上一陣,趁着空檔將前面的軍卒避到後面,不過就算如此,對上卑衍在後面的數百強弩兵,仍舊討不到絲毫便宜……因爲他不敢衝上去打啊,便給強弩兵創造了絕佳的機會,縱然軍卒多配大盾,也無法避免被強弩貫穿而射殺。

最奇怪的就是幽州兵的強弩不知爲何,居然能在奔走中發矢,還極其穩定,整個強弩陣在追擊中就像沒有什麼陣形的散兵一般,卻偏偏能將弩矢盡數射在他們的軍陣中,彷彿是由大軍陣射出的一般。

這給李典部造成重大的損失。

李典這邊成功救走樂進,再拔軍而出返回李整部時,整個李氏宗族家兵仍舊無可避免地遭到重大傷亡,原因無他……他們的服色有太大的欺騙性,讓人不論遠觀還是近看,在交手之前都不會認爲這是一支精兵,誰讓他們看上去這麼像是散兵遊勇呢?

沒辦法,這個時代的豪強軍隊出色的並不多,尤其在烏桓兵生活的幽州地區,豪強兵馬更是弱的可以,遠的不說,就說燕北統治幽州時幽州中部幾個郡各縣均有豪強反叛,那些人的家兵少的上百多的上千乃至數千,可結果呢?燕北不過是發趙雲一部領兵三千,用了幾個月便完全平定,可謂是從南到北,一路趟平!

結果就像章碾誤會李氏家兵是烏合之衆發兵一般,烏桓首領骨進同樣也誤會了,數千烏桓突騎以痛打落水狗的心態衝向李氏家兵後陣,結果不言而喻!8)

第二十五章 逃卒顏良第一百六十二章 諸侯必須死第十三章 馬超出手法第二十三章 背井離鄉第二百六十九章 聯合抗敵第十一章 東萊失守 國慶快樂!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營寨第一百一十七章 公孫陽樂第六十四章 慾壑難填 七夕快樂第一百三十五章 優柔寡斷第七十章 量才而用第一百九十九章 甕城第二十五章 蹋頓讓位第三十五章 洛陽大火第二章 做些大事第七十七章 潁川郭嘉第五十二章 恨念求謝第四十六章 速派援軍第三百一十章 足矣第七十三章 人仰馬翻第五十六章 鮑信被俘第六十五章 出營挑戰第六十一章 大雨傾盆『爲舵主“叫dotaer_的”加更』第四十八章 用兵一時第一百零七章 莫要後悔第一百零九章 高句麗犬第一百一十一章 缺兵短糧第四十四章 韓馥立功第四十六章 給你刀子第三十三章 緊隨其後第六十九章 烏桓司馬第二百一十六章 可有頭緒第八十二章 大戰將臨第四十八章 用兵一時第二十九章 指日可待第一百八十七章 入益州第七十八章 張燕遣使第二百六十四章 迷之雞湯第三十四章 旋門之戰第三十八章 靜候佳音第一百六十章 幽州水師第五十七章 渡河爲戰第三百三十五章 感同身受第二十章 斥候受困第八十三章 亦有權謀第八十三章 二虎相鬥第二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一百六十五章 電光火石第一百一四章 不是伯圭第二百零五章 驢陣第十章 渤海水戰 先別訂閱,明天修改第十五章 生而有命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海軍第二百六十六章 入長沙第二百三十三章 汝南之戰 一第六十九章 馬鞍雙蹬第四十九章 關呂交手第一百零三章 謀襲高麗第一百零六章 起於卑微第三百三十七章 下座城第十四章 值得慶賀第二百零一章 會水第一百一十八章 飲若鳩酒第五十五章 麴義來襲第三百一十二章 興和五年第二十八章 引軍北指第一百零八章 滅頂之災第八章 應有之義第九十八章 一鍋爛粥第一百七十六章 真過癮第八十一章 兄弟鬩牆第二百二十章 寶珠第一百一十九章 千箭齊發第六十七章 祭拜仙人第八十五章 顏良躍馬第一百四十八章 寺衆郎第一百六十五章 電光火石第二百一十六章 可有頭緒第七十四章 守其必攻第三十四章 旋門之戰第三百二十一章 瘧疾第十一章 姑且一試第八十九章 打個商量第九十九章 物傷其類第十七章 人世難安第五十章 狼奔冢突第一百七十章 命不久矣第一百一十八章 軍中校尉第六十八章 南聯黑山第七章 烏丸平叛第三百零六章 母女平安第二百五十三章 本事第九十七章 就食與敵第六十一章 守備軍都第二百九十四章 早打完了第三十三章 士氣低迷第一百四十六章 益州之亂第二十二章 燕北贈驢第二十三章 坐地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