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雨季到來

燕北半途改道在冀州與馬氏侃侃而談,河南的大軍被動地陷入爭分奪秒。袁氏軍隊之所以戰力稍弱,並非是因青州兵弱,而是因在顏良文丑淳于瓊之後,袁氏缺少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之才,而袁紹本人的戰爭才能卻又不如他在治政權謀上的才華。但兗豫二州不同,因爲他們的首領是在四戰之地拼殺做大的曹操。

曹操經歷了自中平年間天下大亂起中原的所有戰爭。在哪些或勝或敗的紛爭中,早年所積澱的兵法韜略得到完全的成長,成爲天下首屈一指的名將。

在這一點上,曹操與燕北袁紹決然不同。儘管他們三人在過去不論朝廷校尉還是叛軍首領,都是以戰將身份起家,但袁紹爲名聲所累,人們對他的印象是謀略超人的幕僚與謀臣;而燕北則在統治遼東後戰將的身份便漸漸被麾下戰將的光環所遮蔽,成爲完完全全的政治符號,北方的統治者。但是曹操,在當時人們的眼中,什麼東郡太守、兗州牧,都遠遠不比上奮武將軍的名號,東征西討中一場場勝利,成爲他的功勳簿。

北面燕氏的戰爭,對曹操而言艱難無比。無論發自內心還是敵我局勢,曹操都不願與燕北發生戰事,就連過去與燕氏可能發生的戰爭中,都僅有一個還未發生卻極有可能的脣亡齒寒來令曹操擔憂……但僅僅是脣亡齒寒,便強迫他必須去籌備與燕氏的戰爭。

私下裡的關係,曹操對燕北的印象不壞,當他們都還年輕時,曾經攜手共戰董卓;後來也兄弟鬩牆,甚至在燕北不知道的時候,記掛着曾經八千兵馬以資軍勢的恩義,曹操多次向北讓步。

因爲平心而論,曹操並不認爲燕氏平定天下是壞事,至少黃河北岸的百姓過得還不錯,這對天下是有利的。

可終究是要到分生死的時候了,等燕氏平定了青徐,下一步便是兗豫,燕北能容得下楊奉、呂布,卻未必容得下他曹操。曹操可坦誠地去說他愛天下,也可以坦誠地去說他愛自己……在天下人與袁氏之間,他可以選擇天下人;但在天下人與他自己之間,他不能選擇燕氏。

戰爭,不可避免。

“英雄造時勢,然燕氏稱雄,在於先手。”曹操星夜裡望向北方,那裡曾經有東郡的萬家燈火,如今卻只見到星星點點軍寨篝火,持着槊的男人有精悍的眼神,他想:“若此戰得勝,曹某便也能造出時勢了。”

他多想造出時勢啊,儘管曾經的願望是做大漢的徵西將軍,但自虎牢關下一會,徵西將軍四字官號於他曹孟德而言便成恥辱,絕口不提。

曹孟德可以做徵西將軍,但不能是你燕仲卿說,曹某人只能做徵西將軍!

若此戰得勝,往後世人提起曹孟德,將會說他的時勢,盡起於廩丘。

夜風揚起軍旗時,曹操收斂衣袍,看着北方遙遙密佈烏雲,最後一個進入中軍帳,一衆部將紛紛起身。

“燕氏軍盡在於東郡,胡騎散於野遍做耳目,四萬趙軍盡伏於東阿,其先鋒張遼已將兵至範縣境內。兵力聚集,欲求速戰。”曹操以劍指豎案,身後懸掛的是兗州北部地形圖,指在黃河南岸的首縣東阿與西南方向比鄰濟陰郡與廩丘遙遙相望的範縣,道:“兵勢遠勝於我,但所謂三才,天時地利皆在於我,諸君勿憂,此戰燕氏已輸下一半了!”

出征時大軍氣勢如虹,自南向北豫兗之地聚起六萬大軍,號稱十萬有攻無不破之勢,又兼得袁軍結盟四州並起,那時候各路將校皆氣勢振奮。可興許是開始士氣太足,收到袁軍前鋒在青州敗軍失地,行軍中的衆將士氣便爲之一窒,緊接着又聽說燕北在北方實打實地起漢胡大軍十萬南下,旗幟相望綿延百里,大有吞天之勢,任誰聽了都要偃旗息鼓……若非夏侯淵疾馳襲擊駐守蒼亭的燕氏前軍的卑衍取得小勝,這仗也就不必再打下去了。

還未開打士氣便要崩潰,還打個屁!

故而曹操這番壯大士氣的話,並未在中軍帳裡迎來多大反映,也就只有樂進等幾個傻大膽兒將甲冑拍得震天響,高聲立下軍令狀道:“主公下令,進自領兵前去取來張遼首級!”

“怎麼,你們不信?”曹操眯着狹長的眼讚揚了樂進的勇氣,隨後笑着對一言不發的衆將發問,便見夏侯淵扯了扯樂進,這才說道:“文謙不要瞎說,張文遠不是那麼好對付的。”

夏侯淵本是好意,怎奈何樂進是火爆脾氣,兀自撇嘴道:“妙才在蒼亭退兵這才丟了範縣,我替你將範縣奪回來!”

夏侯淵看了樂進一眼不再說話,心中不快。樂進投身曹氏麾下較晚,不知道張遼在洛陽時的厲害,後來從呂布攻東郡時也是立下勇武之名的驍將……當時若不是擔心張遼將他困住,也不至於退軍使範縣失守。

他退軍是因爲知曉曹氏大軍的士氣低落,禁不起任何失敗,可到了樂進這卻好像是他怕了張遼一般。

倒是曹操擺手道:“不信就算了,妙才退軍是我的意思,文謙不要瞎說,我們禁不起任何失敗,妙才領軍疾行五百里,難與張文遠對敵。我軍佔據地利不需多說,東郡諸君都是熟悉的,至於天時……我看先由李曼成領本部與文謙一同進軍範縣,佔住城池,扼守燕軍南下必經之路,文則及妙才領軍走良山南道進東平國,文則攻陽谷、谷城。”

良山即梁山古稱。

曹操說着對諸將揮手道:“再有子孝領本部及民夫充六萬大軍,進濮陽據城東望,引燕軍攻濮陽。餘者從曹某,十日後越範縣擊蒼亭,數部齊發,吞掉張文遠萬衆大軍!”

衆將面露憂慮,你看我我看你,誰也不願觸曹操的興奮,最後只有夏侯惇道:“孟德,兵貴神速,十日後發兵,燕氏大軍便盡數渡河,只怕不是我數部齊發吞張文遠,而是燕氏諸部大軍吞我了啊!”

“燕軍主力尚在魏郡,要行二百里路,而我軍妙才文則要行四百里才能至谷城,但一定比燕軍來得快!天時在我。”曹操笑了,幽幽說道:“冀州的雨季到了,黃河兩岸,土地泥濘……二百里路,燕仲卿只怕要走上一個月!”

第十章 剷除異己第二十一章 分官認主第一百零四章 兵伏安市第一百一十章 一月四遷第二百七十八章 某是甘寧第一百二十五章 孤軍力戰第十六章 留你一命第二十七章 兌下離上第九章 袁術病故第九章 某善將將第八十三章 酒癡徐邈第九十二章 濮陽疑陣第十四章 活在路上第九十章 青石橋之戰 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心眼第二百七十八章 某是甘寧第八十五章 顏良躍馬第三十八章 長安兵亂第十八章 掌控一切第十章 再度寇邊第六十二章 徐州兵至第五十九章 亂世將至第六十二章 莫提吾名第四十四章 討伐冀州第五十五章 隔水相敵第七十五章 輕兵亡命第七十七章 潁川郭嘉第五十六章 言盡於此第三百零八章 南奔之意第一百零一章 英明神武第七十章 狼窩虎穴第十六章 錯馬之交第一百四十九章 常山火第九十八章 一鍋爛粥第三百二十八章 士農工商第四章 大河滔滔第四章 多面準備第一百五十五章 不留餘力第五十六章 戰勝謀勝第九十九章 兵形勢家第二十四章 東征句麗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營寨第二十五章 蹋頓讓位第十五章 生而有命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州刺史第七十六章 一觸即潰第二百七十六章 鬥勢第一百七十章 命不久矣第六十四章 兵災疫病第二章 且入座吧第四章 立輯校寺第二百六十九章 聯合抗敵第三百零九章 斷路第三十八章 驕陽正烈第二百一十九章 好世道第八十四章 密雲不雨第一百零四章 兵伏安市第六十七章 再議廢帝『再求訂閱』第五十七章 渡河爲戰第五十六章 戰勝謀勝第一百零六章 鐵鄔改建第二百五十七章 伏波第九十三章 衝擊第一百一十三章 假節三錫第九十八章 羣起攻之第一百六十五章 電光火石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堪設想第二十八章 天運有常第一百八十三章 驢騾第二百三十六章 汝南之戰 四第九十六章 虎與蜼第一百零五章 分兵合進第一百章 艦隊回還第一百一十三章 調兵西南第三十三章 止戈爲武第二百零一章 會水第七十三章 利害相同第二百九十二章 圍攻第八十章 四患五政第二百九十章 煙塵第二百九十五章 漢鬼第七章 拜見大司馬第七十七章 疲兵之策第九十九章 汶縣夜戰第一百一十章 婚姻大事第一百章 先鋒血戰第三十六章 天塌地陷第三十七章 爭雄天下第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月破敵第一百九十四章 暴怒第六十六章 英雄之器 七夕快樂第一百八十八章 荊州亂第一百八十三章 驢騾第九十七章 總有相和第一章 走馬入薊第七十一章 反目成性二百零六章 十七畝地第四十八章 用兵一時第九十七章 亭中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