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裁撤五校

燕北說出口的話並非是嚇唬種輯,他自己也想過,他要是在鄴都被刺殺,漢朝絕對就完了。他兒子還小、弟弟在軍中沒有威信,燕氏舊將互不服從,土崩瓦解只在朝夕之間。單單關中的白波黑山,自己死後誰都不會服從漢朝。更別說麴義高覽,看看董卓死後幾個月裡發生的事情就能知曉,他們就是自己的李傕郭汜。

可是沒人能再救漢朝了,河南諸侯打不過黃河,朝廷也禁不住再一次折騰。朝廷要是再亂了,太一神在世也續不上這條爛命。

其實有時候燕北挺羨慕張燕、楊奉那幾個歸附諸侯,就連呂布有時候也讓他挺羨慕。過去一個個平民黔首現在都成了朝中權貴,日子舒服地不得了。哪兒向他,天天累的像先前校場上拖着千斤重擔的驢子,一刻不敢停歇。閒來無事還要聽聽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公卿大臣對他詬病。

若是易地而處,若有哪個諸侯能像自己這樣對待歸附之人,他立馬把自己和朝廷百官打個包騎驢子送過去,舒舒服服過些太平日子。可他現在想歸附也沒人敢要啊!再說真讓他歸附,也不敢舍了兵權,不然轉臉就給人殺了。

也就是遇上個傻呂布,鑽套兒裡把兵馬和曹操拼光帶着部將跑來避難,做了他燕氏的千里馬骨才讓張燕等人有膽子來歸附。

過去還好些,現在有了朝廷,攤子鋪開並涼關中都有自己的人馬,手上能用的老人越來越少,新人卻又不敢大大方方地去用,生怕像董卓一樣背後被人捅一刀。信不過朝廷九卿,事事要親力親爲也就罷了,朝廷百官公卿這麼些拖油瓶,讓他連一場面南發難的戰爭都不敢打。

隨他平定幽冀的精兵強卒都像狼崽子一樣操練數年,他部下的戰將也都是勇猛精進之輩。

不是擔心打不過,而是肯定打不起。

冀州能供給的兵糧,也就夠屯兵所用,一旦渡過黃河,他們的糧草就得從幽州運過來。五成的路耗,和曹操袁紹打場仗一個月能燒掉五億大錢。

這還不算戰後軍卒撫卹花費,早年桓帝時段太尉滅西羌三年軍費五十四億不是開玩笑的。

付出這麼大,還至多能打下大河沿岸幾個郡,打下來也守不住,徒增士卒死傷,沒有絲毫意義。一旦到了青、兗腹地,若能就食於野還好,可二州錢糧都算不得富庶,糧草從幽州向南運過去便是七成路耗,只有傻子纔會開戰。

而究其根本,皇都北遷鄴城,是避免一場戰爭的真正原因。

不然每年多出二十萬石糧草與幾千萬錢,就夠燕北去向南打一場仗了。

雖然無力向南攻略,但向東北外擴,數年以來的悉心栽培,已經到了能夠結果的時候。燕氏在南方打不起大仗,但是在北方,數年經營幽州自西向東有最好的道路、最便捷的驛站、最多的駿馬和遼東樂浪這兩個作爲幽州糧倉的屯田大郡,可保萬無一失。

爲了這一戰,燕北準備很久,燕東、牽招、田豫都付出了許多心血,趙威孫現在還屯兵於東道城,而王義……王義等得更久。自燕北初佔遼東,王義便被派到高句麗接近世子,一晃已有八年。

人一生裡能有幾個八年?

王義整整八年都呆在異國他鄉,從一介商賈到世子佐人,再到如今執掌國政。

就在前些日子,高句麗遣使來朝進貢的隊列中,便有王義差人送與燕北的一封密信,密信裡他希望能在政變後留下拔奇的性命,讓他做個富家翁。

王義爲他的大業將八年丟在高句麗無怨無悔,還有什麼請求是他所不能應允的?

種輯從大司馬府走出當晚,立在空蕩的街市擡頭立了很久才離開。當天夜裡,越騎校尉部點齊三百七十二越騎,自太尉府領了大司馬要他們出兵的印信,一路面北去了。

得到消息的燕北星夜登北甕城,直到看着星星點點的火光消失在無盡的黑,他沒說話,火把映照下隱匿在光影中的側臉緩緩勾起嘴角。

光祿勳部下左右羽林,是他的人;執金吾部下四城緹騎,是他的人;現在北軍五校中被打殘的越騎校尉部,也離開鄴都了。

北軍五校的其餘四個校尉部,長水校尉過去的兵馬被李傕掠去,空懸;射聲校尉沮俊被李傕所殺,空懸;步兵校尉魏桀,與沮俊同死李傕之手;屯騎校尉則早在董卓之時便無人擔任,空懸。

朝中最後一支三百餘人的武裝力量,沒了。

“燕君,這些人還能回來麼?”田豐一手按長杖,一手扶女牆,看着遠方高舉火把的騎兵隊消失在茫茫夜幕下,轉頭望向燕北臉上還未收起的笑意,不動聲色地嘆了口氣。

“如果他回來,便已經也是燕氏部將了,回不來,那是他的命。”燕北的笑容斂去,轉頭看着田豐,“那些越騎,不論回不回來,都沒有越騎校尉部了……元皓啊,回去起草一份奏章,北軍五校空懸久已,朝廷儲備軍校不足,應裁撤,不復立五校八校。陳其利害的事情,你們會寫,燕某便不多贅述了。五個校尉,加在一起員額不過四千餘,已無法面對將來的戰事。”

五校自然指的是北軍五校,八校則是先帝在洛陽組建的軍隊,後來損耗在外戚與宦官的爭權奪利中,最終被董卓全部收攏。

軍隊,只能聽一個人的,否則左右牽制,則大爲不美。

雖然燕北說的輕鬆,可這樣驚世駭俗的話語在田豐耳中不亞於平地驚雷,道:“裁撤五校?那京師戍衛?”

京中的危險排除地差不多,燕北也不能一直被朝臣扯後腿。不過他不願像董卓那樣,又是進位相國又是劍履上殿的,徒好其表而無甚用處,他只注重實用,不喜面子。

聽着不好聽,看着不好看,可只要管用,於燕北而言便足夠了。

“京師有光祿勳和執金吾,表執金吾部下設四部前後左右四部校尉,於鄴城四門外設營,足矣守備京畿。”燕北說着,手便攀上精修的鬍鬚,鎖眉道:“過些時日,再上表大司馬部下增設四個將軍部,與高、麴合稱六將軍。”

第二百四十七章 用兵第九十二章 青石橋之戰 五第五十五章 隔水相敵第二百三十八章 汝南之戰 六第八十五章 黑山黑山第一百六十一章 合則無敵第一百零八章 開城迎人第一百八十九章 校尉部第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四十章 不世之功第一百二十八章 想哪去了第一百零七章 不必三思第六十一章 不告而別第九十六章 虎與蜼第七十九章 長途漫漫第二百八十六章 奪第八章 應有之義第五十五章 震天鑼鼓第一百零八章 世之虎將第一百一十六章 書文言語第六十二章 莫提吾名第三百二十七章 麴將軍第一百一十六章 事真事假第六十五章 洛陽之議第一百一十章 一月四遷第二百九十二章 圍攻第九十七章 亭中略第六十六章 帶什麼兵第三十八章 獻於將軍第七十五章 幽揚通商第四十九章 匈奴皆反第七十章 漢朝使者第一百一十二章 定計西攻第二十五章 蹋頓讓位第六十三章 恆水滔滔『求訂閱』第二十三章 坐地還錢第九十四章 狹路相逢第六十七章 鮮卑素利第一百六十九章 抉擇第一百零五章 泣涕橫流第二百三十九章 汝南之戰 七第十五章 一個不留第二章 巧取豪奪第七十一章 一飲一啄第六十六章 袁紹出奔第十三章 燒船奪旗第九十四章 成爲漢人第八十九章 打個商量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營寨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校尉第二十六章 甄氏一族第四十四章 韓馥立功第一百零九章 三足鼎立第三十四章 旋門之戰第五十三章 將帥成長第一百一十一章 誰伏擊誰第二十七章 調離蒲陰第五十七章 熹平石刻第四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五十章 北方有變第一百九十四章 暴怒第十五章 一個不留第二百四十九章 涼州人第一章 中平四年第五十七章 肘腋之患第四十五章 兗州之變第二白七十二章 怕不怕第九十章 蟄伏於野第三十四章 一片天第三十四章 燕潘決鬥第八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一百九十八章 須臾可破第一百六十七章 裡應外合第六十五章 連成一片 七夕快樂第一百零一章 決計私鑄第四十二章 千萬生民第六章 回來開船第八十三章 遼水設伏第二百六十三章 增兵第十三章 馬超出手法第二百零一章 會水第二百六十四章 迷之雞湯第一百一十七章 得償所願第九十章 青石橋之戰 三第五十六章 閻柔閻志第五十八章 虎傷人意第三十九章 將軍出征第十九章 應當應份第三百三十三章 笑出聲第二百五十八章 攻守勢易第一百零五章 泣涕橫流第九十七章 僭越之舉第七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八十章 冀州大亂第九章 招兵買馬第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七十章 量才而用第一百零三章 枯草復青第十一章 姑且一試第三百二十七章 麴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