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鎮關中

天才壹秒記住『→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涼州健兒在這個時代,一直是天生的勇士,但同時他們也是最壞的戰士。

馬騰再度大舉出關令人人自危,但坐鎮長安佔據三輔後再沒有表現出絲毫向東或是向北擴張的舉動,也讓旁人看不懂他的意圖。

潼關之下,千餘涼州騎手趕着裝載糧草、器物的車仗等候在官道兩側,儘管城關上強弓勁弩盡數搭起,他們卻在一青年小將的率領下安之若素,等待關內的通告。

鎮守潼關的白波將李樂拿不準情況,早在昨夜便派遣使者向坐鎮關中的司隸校尉沮授通報,只是從潼關到洛陽路途何其遙遠,並非朝夕便能得到迴應。擔憂涼州人會攻關,李樂將這消息告知城關下的涼州兵,卻見他們的年輕將領很好說話,只是笑着問李樂能不能送他們一些酒喝……李樂可巴不得他們飲酒後不能作戰,當即從城關取出白壇白波人的私釀送了下去,這些生於西地的涼州羌胡便載歌載舞地鬧到半夜才睡下,彷彿全然不將他們當作敵人一般。

待到今日正午,城關外的涼州人紛紛醒來,關內的李樂也得到來自洛陽司隸校尉沮授的消息,在城關上高呼道:“司隸校尉有令,放西州進貢使節入關!”

謹記着沮授讓他守備城關以防有詐的使命,李樂部下白波軍士直到這些涼州兵遠離潼關這才稍稍放心。

而遠在洛陽的沮授,卻皺着眉頭思慮着馬騰爲什麼會先佔據長安再向洛陽釋放善意,遂提筆給鄴城的燕北送去一封書信。信上說,馬騰雖是涼州人,卻對關中似乎有旁人難以言語的好感。

這從馬騰數次入關與他本有許多機會在涼州佔據大片土地卻沒有做的舉動中能看出來,馬騰的志向顯然不在涼州,哪怕他手下有數萬涼州兵,卻不止一次地想要在三輔安營紮寨。

另一方面,沮授現在也確實顧不上馬騰,近十萬白波與匈奴人的安置便讓他操碎了心,除了司隸,他還在爲燕北顧全幷州的局勢。

“公與先生,上黨有人傳信!”來的人是沮授在鄴城時的副手,潁川人辛評。辛評過去是韓馥的部下,燕北在鄴城時與韓馥部下紛紛交好,內外一家,如今朝廷遷都至鄴,辛氏便在燕氏之下效力。就在去年,辛評還寫信使過去在袁紹部下的弟弟辛毗一同歸入朝廷。如今辛毗留在鄴都做議郎,辛評則跟着沮授來到關中任職洛陽令。【△網.】“楊醜願意歸順我軍,只是我們的使者沒能見到另一個張楊麾下統兵的眭固。”

楊醜與眭固都是張楊的重將,如今燕氏挾朝廷之威,周邊小諸侯與胡部豪帥競相歸附,沮授深知這樣的道理,在任命張楊爲河南尹他卻不接受任命之後,便使人暗中聯繫張楊的左膀右臂,如今消息傳回,楊醜已被說動。

“眭固,是不是便是過去黑山軍中的眭白兔?”沮授記得當年燕北平定冀州黑山之亂時佔據魏郡與張燕對峙的就是這個眭白兔,後來黑山歸附的時候也沒見到此人,當時聽說是帶兵跑了,沒想到竟然跑到了張楊部下。沮授緊接着說道:“仲治,楊醜既然已有反心,你以爲若使他殺張楊,他會如何?”

辛評愣住,本以爲沮授是想瓦解張揚的兵勢將他趕出上黨,卻真沒想到沮授是要殺死張楊,思慮數息纔不確定說道:“屬下管楊醜信中還算誠懇,若沮君有令,他應當會遵從,帶兵投奔關中。”

“我知曉了,你去信一封告訴楊醜,讓他傳送張楊首級至鄴城,對了,還有上黨太守的官印,隨書信一柄給他,但不要給綬帶。”

辛評不知沮授因何這樣安排,但他知曉有些事情他沒必要問,對於沮授的命令安心聽着做好便是。辛評不是朝廷遷都後纔到鄴城的公卿大臣,知曉沮授在北方是何等的地位,比麴義、高覽兩員大將都要高,甚至在他心裡,沮授還要比現在朝中的那些公卿大臣強的多。

他所求者,不過是振興宗族成一番大業,這一切燕北軍的沮授都能給他,辛評還能有什麼所求呢?

辛評走後,沮授才皺着眉頭思慮許久,直到提筆的手將筆墨滴在竹簡都幹了,纔回過神來,以小刀削去一塊,這才繼續給姜晉寫信。

聯繫眭固的使命,非幷州的度遼將軍姜晉莫屬。黑山賊過去大多是黃巾軍,這事天底下都知道。而沮授恰好知道眭固的另外一個消息,這隻白兔是薊縣人,與姜晉是同鄉。

同時沮授也在書信中表達了對楊醜的不滿,他告訴姜晉,這個人賣主求榮,用着也不放心,不如待其殺死張楊,再助眭固殺死楊醜,以收鄉黨之心。

其實沮授也爲姜晉感到擔心,姜晉麾下的兵馬盡是些流匪巨盜,部下雖有幾個偏將,能力卻可謂是如今燕氏中最弱的一支兵馬。當年燕北爲提拔姜晉等雖有功但能力不足的部下,將他們放到幷州,原本並未求着能攻城略地。不過如今看來,幷州與鄴都隔着巍峨太行,外放兵馬對燕北又足夠忠心,足夠成爲一支震懾朝廷公卿的偏師……只是實力猶有不足罷了。

眭固還算一員不錯的將領,過去能與張燕在鄴城對峙,後來又隨着張楊轉戰各地,在幷州廣有名聲,如能加入姜晉麾下,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這樣既能增強姜晉度遼部的實力,也能除掉張楊這個麻煩……至於楊醜?不過是順勢而爲。

沮授厭惡這樣賣主求榮之徒,死不足惜!

如今河東太守王邑已歸附朝廷,河南尹將來可以讓辛評擔任,司州東面便算是盡數平定。若張楊之事順利,姜晉度遼部當可在幷州拿下東部三郡,西面草寇亦當皆喪膽。

等待片刻,如今總領關中白波軍的偏將徐晃已至官邸,沮授將書簡交給徐晃,沉聲道:“此信當擇選精騎銳士,避過上黨賊獠,務必使親信親手交由度遼姜將軍親啓!”手機用戶請瀏覽m.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第二十五章 聞風色變第七十七章 衡量戰力第四十三章 突入遼山第七十四章 豫州刺史第七十四章 將兵進涿第一百四十三章 譙縣之戰 終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第三十三章 緊隨其後第二百八十七章 能去麼第六十章 主公原話第一百零一章 中平四年第四十九章 燕公之名第二百九十三章 族羣第四十五章 祖宗的血第六十章 異姓兄弟『求訂閱』第七十七章 衡量戰力第一百一十三章 混亂開篇第五十八章 身不由己第二十一章 潘興設宴第一百七十七章 伏波將軍第一百二十一章 馴馬口哨第二十章 田豫國讓第四十章 不世之功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營寨第一百零五章 林間伏擊第六十六章 袁紹出奔第四十四章 霜雨已至第九十八章 無題第十二章 郭嘉請命第八十七章 吏民之苦第二百六十四章 迷之雞湯第七十章 狼窩虎穴第一百五十章 圖個痛快第六十二章 王莽之首第一百零七章 南渡預感第三十六章 進擊鉅鹿第五十七章 幽東四郡第二百零八章 陌路第九十八章 一鍋爛粥第四十章 不世之功第五十章 切莫負我第八十章 將帥不和第四十九章 王政所思第七十二章 夜襲拔寨『訂閱最帥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二克王侯第五十一章 呼嘯而來第四十六章 速派援軍第一百一十五章 臨行贈甲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海軍第三十六章 一夫當關第一百零五章 林間伏擊第三百零六章 母女平安第三十章 男兒碰撞第一百零六章 戰則必勝第二十四章 子夜亂戰第一百一十章 回馬襄平第一百章 先鋒血戰第五章 價高者得第六章 時過境遷第四十一章 南方戰雲第三十三章 士氣低迷第六十八章 不必再見第二百二十六章 內亂第二百零二章 船隊第三十三章 教習弓術第七十六章 君欲何爲第七十二章 同而不和第三十七章 另起爐竈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月破敵第三十七章 另起爐竈第七十七章 策應友軍第九十九章 燕北見駕第八十九章 公路來使第三十四章 一片天第六章 鐘鳴鼎食第六十七章 一律格殺第九十七章 僭越之舉第十四章 特來相助第二百七十五章 興和四年第六十一章 等待時機第七十六章 君欲何爲第八十二章 袁氏董氏第五十三章 蒲陰休整第四章 立輯校寺第七十七章 疲兵之策奪鹿侯的野望第二十章 懾人心魄第一百零一章 武鋼強弩第四十五章 兗州之變第七十章 洛陽郎官第三百二十章 開市第六十八章 明修棧道第九十五章 抄掠各地第三十章 度遼戰敗第二百六十五章 三路兵馬第三百零九章 斷路第八十六章 以命換命第一百零六章 漢室興第二百六十二章 撲空第二百五十一章 跳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