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此爲國事

短短五日,麴義強攻南皮城三次。

儘管南皮守軍僅有七千之衆,卻給燕氏軍帶來可怕的傷亡。五日,付出陣亡三千、負傷兩千餘的代價,卻僅攻上南皮城牆一刻時間便被打了下去。

這便是燕北一向推崇精兵政策的弊端,唯一的弊端。攻城時,燕氏軍沒有足夠作爲消耗守城軍械的人手。南皮城本就爲堅城,在袁紹數年經略下精心修繕城牆,加以各地向南皮收縮的殘兵敗將帶回郡中城池足夠多的守城軍械,根本不是短時間能夠攻下的城池。

原本士氣如虹的燕氏軍,在南皮城下不過強攻五日,士氣便已然大挫。

有些兵器,不是隻有燕北才擁有。燕北有的,袁紹都有;燕北沒有的,袁紹也有。

比如那些安置在城頭每隔百步便有一架的投石炮;比如那些每隔五十步便有一架的武鋼弩車;比如那些佇立在城頭身披鐵鎧的大戟士……袁紹麾下聚攏的不僅僅只有聞名投奔的士人,還有大量洛陽混亂時求生的官匠。

所以袁紹的石砲打得更遠、弩車更爲結實、鐵鎧鍛造更輕便耐用。

自四方匯聚而來的燕氏軍儘管大軍壓境,卻沒有充足的攻城軍械,何況兵員也不算多,很難在兇險的攻城戰中取得優勢。

麴義儘管不願承認,但他敗了。

他自問在戰術上沒有絲毫錯誤,卻在硬壓下高覽取得三萬大軍的指揮權後三戰南皮,使接近他本部六千人馬的精銳失去戰力。他低估了南皮城守軍的戰鬥意志,僅僅取得令他蒙羞的戰果。

因爲他們趕工而出的石砲僅能射出七十餘步,弓弩手又被敵軍佔據城頭的優勢卻壓制,麴義估計守軍的傷亡不會大於兩千……儘管這樣打下去他們最終也能贏,拼光南皮城守軍只是時間問題,但若真這麼拼下去,最後他們能剩多少人?

沒有取勝,便是輸了。

何況即便有那麼多兵力,他們也沒那麼多時間了。眼下已進十月,如果寒冷來的早一點,也許四旬之後便會降雪。幽州至冀州的糧道,無論海陸皆會停止,冀州境內道路亦是難通。

“麴將軍,我們不要想着擒下袁譚了,取得這座城池,纔是將軍想看到的。袁譚,一豎子耳!”高覽知道麴義心中沮喪,兵馬的指揮權,也該重新放回自己手中,“我們,圍三缺一,讓出城南,叫他們逃吧。”

麴義的面色有些灰敗,不過幾日而已,他的模樣便與先前兵至南皮時的意氣風發截然不同。一連數日鏖戰缺少睡眠令他的雙目通紅,一向精心休整的鬍鬚也冒出頹唐的青茬。

看上去不像過去五日,倒像過了五年一般。

“高阿秀,敗就是敗了,你若想落井下石。”、麴義擡眼看了高覽一眼,不屑地閉上片刻,睜開時慘兮兮地奚落道:“請便。”

麴義的驕傲,建立在其常勝之上,當他接連受挫,驕傲便被擊得粉碎。而在驕傲之上的,是兩千餘毫無意義殞命城下的忠魂與傷兵營的哀鴻遍野,像一柄鐵錘在每個夜晚重重地敲擊在他的心頭。

“麴將軍這是何意,這場仗纔剛剛開始,如何言敗?”高覽在中軍帳中擠擠眼睛,面上無奈內心愁苦,這麴義野戰時精明地不得了,可與人交往總犯倔脾氣,這是中軍帳,偏將軍如何能跟個小孩子一樣置氣?“你強攻四門是爲擒下袁譚,高某圍三缺一亦爲得勝,這場仗還未敗,高某也不至於落井下石。何況就算敗了,勝敗常事,又能如何?”

麴義哼出一聲,在他看來高覽現在像個勝利者一般,自然他說什麼就是什麼。這麼想着,一口氣便頂在胸口出不來,越想肝火便燒的越旺,就像是盡收河北全境後的南皮城,便是心頭肉扎着的刺!

郭嘉攏了攏袖子,仕官燕氏這麼久,頭一次看不懂燕北的做法。那位一貫頭腦清醒的燕將軍爲什麼要對進攻渤海的兵馬如此安排?麴義是偏將軍、高覽是裨將軍,至於鮮于銀與鮮于輔則是外將,肯定屬於被統帥的一方。但問題就出在這,四路將軍都是被統帥的官職,合兵南皮,便是互不同屬……這纔是高覽麴義出現分歧的根本,燕北爲什麼要這麼安排?

郭嘉想不明白,換誰都想不明白,因爲燕北根本沒考慮這麼多。他自信滿滿地發兵渤海,手下精兵強將盡出、海陸共進,根本沒想到會在南皮城下受挫。

他們的燕將軍以爲這場仗是十拿九穩,目下甚至都沒有關注這場發生在鄴城東北八百里的戰爭,一連數日都與冀州不受重用的從事田豐坐在一處議論天下,謀劃着下一塊要奪取的土地。

宗彝章紋旗之下,無論謀臣還是武將都沒有意識到,隨着掌握跨越千里的疆土與治下五百萬百姓,膨脹的勢力使他們所效忠的將軍越來越捉襟見肘。邊地軍閥的作風與統治結構對當前的勢力而言已經越來越顯得落後而亟待變法,變法的方向也毫無疑問……究竟是在北方偏安,還是渡過黃河爭霸天下!

“麴兄,你我往日無怨近日無仇,高某不會對你落井下石,何況你並未做錯什麼。”高覽輕笑着,末了將手掌輕輕放在案几上,對堂下諸將道:“過去我等是爲私情而戰,自保也好、泄憤也罷,但這一戰,不同。當今天下,朝廷的詔令才只能通行於半個司州與涼州,燕將軍的口令能通傳幽冀!諸君,此戰爲將軍一統河北,是國事!”

麴義統兵的這幾日高覽也沒閒着,他完全不理戰事從本部選出三千軍士砍伐數目,趕製了三十架簡易石砲,僅能擊發五十步還不夠堅固,但在高覽看來這已經夠用。

“傳我將令,撤南門守軍,圍困三門,明日主攻北門,以石砲推進意在集中砸毀城北敵軍石砲與弩車。麴將軍,不參與攻城。”高覽望向麴義,正對上其惱怒的眼,卻聽他接着斬釘截鐵道:“領本部六千兵馬伏於城南十五里,劫殺敵軍逃卒!”

第一百三十章 夜長夢多第一百九十五章 去蔡陽第六十一章 等待時機第一百零五章 送瘟神第七十七章 新年伊始第六十九章 熊熊烈火第八十九章 廣平夜話第三十二章 威逼甄氏第一百零二章 張繡躍潁第一百四十三章 譙縣之戰 終第五十九章 劉虞使者第二百八十二章 南奔第十四章 遼東遇襲第一百零七章 不必三思第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七十八章 神明垂首第十九章 烏桓骨進第五十四章 破軍之策第二十八章 一番大業第一百八十一章 智與力第四十四章 韓馥立功第三章 鞭撻四海第九十一章 燕君救我第一百六十章 幽州水師第九章 袁術病故第三十九章 將軍出征第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八章 曹操徵徐第一百零五章 送瘟神第十五章 一條活路第三章 渤海之刀第九十八章 關防要政第五章 狹路相逢第七十九章 出類拔萃第二百一十八章 八萬第二百一十一章 次室亭之戰第八十六章 冢外老狗第七十六章 劉備借兵第二十章 並立於世第九十八章 一鍋爛粥第七十一章 旌書吾名第一章 內外皆難第三百二十七章 麴將軍第七十一章 反目成性第四十八章 七成把握第二章 籌備兵馬第七十二章 陽鄉接戰第二白七十二章 怕不怕第九十二章 濮陽疑陣第一百五十七章 父死子繼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里軍陣一日泄第七十五章 徙民遼東第一百零六章 陰差陽錯第二十六章 甄氏一族第三百一十三章 孟德勿憂第四十七章 興平元年第六十六章 帶什麼兵第十五章 分軍渡河第六章 真正威脅第三十五章 王芬廢立第一百一十三章 漁陽田豫第八十章 匈奴王者第十八章 田豫勸北海第七十八章 禹水難渡第五十七章 渡河爲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馴馬口哨第五十六章 言盡於此第七十八章 神明垂首第三十四章 夜攻紇升骨第六十四章 堆積如山二百零六章 十七畝地第十四章 孟起無禮第二百九十六章 哪個是牛第三百一十章 足矣第九十七章 亭中略第五十七章 肘腋之患第七十四章 思想念舊第四十八章 用兵一時第九十三章 所圖也大第二章 孫文臺死第二百六十章 脊樑骨第八十六章 以命換命第二十七章 種卿多慮了第二十八章 天運有常第九十七章 總有相和第六十六章 袁紹出奔第六十二章 幹他孃的第三百章 大快人心第六十三章 借道鮮卑第一百一十五章 破敵之策第六十七章 戰火將燃第八十八章 青石橋之戰 一第九十五章 前俯後仰第一百零四章 襲破邊防第三十章 度遼戰敗第一百零三章 枯草復青第十三章 收刀下馬第一百八十八章 荊州亂第八十八章 溫婉美人第八十五章 終不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