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生態城市

這是記者福爾曼向您報道,地點在黑字的天下第一城,我們採訪的是這個地方的總負責人上官雲學教授。

他說,天下第一城是按生態城市設計的。簡言之,所謂生態城市,是指有效運用具有生態特徵的技術手段和文化模式,實現這個人工-自然生態複合系統良性運轉以及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可持續和諧發展的城市。

有趣的是,從城市史角度來看,在工業化之前人類的城市其實是綠色生態的,當時的城市實際上是爲農村服務的農村貿易中心或體現爲政權的中心,其對自然的索取和污染的排放是極爲有限的。

但是僅300年的工業化發展史就使原來的綠色城市變成了灰色的城市

。儘管目前全世界住在城市的人口不到30%,但是城市卻消耗着全球75%的資源和能源,而且排出了75%的廢物和二氧化碳。

城市本來集中了人類絕大部分夢想和傑作,但是到了現在城市卻變成了有可能毀滅地球的最強有力的武器。

那麼我們看看他對這個新奇的想法都有什麼具體的要求。

貫徹三可原則。

一,是目標的構成應具有可約束性,也就是能用這個目標來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來實踐生態城,對社會各界有約束力,也體現道德和責任的雙重含義。

二,是目標可分解性。指標體系不能停留在行政管理層面,必須把這個指標體系從城市的總體目標分解到社區,社區分解到家庭,直至作爲社會最基礎細胞的家庭等都爲綠色發展增添動力。

同時從行業到企業也可以進行分解,能促使各種社會活動者和全體市民都參與到生態城發展中來,這樣生態城市的目標才能達成。

三是指標體系的可實踐性。指的是依據現發展階段的國情和科學技術水平,制訂合理的目標,以合理的成本和技術含量達到低排放和資源循環利用的目的。

除了原則,還有一些具體的指標嗎?

從基礎設施完善指標層來看,有垃圾回收利用率、危廢與生活垃圾處理率、市政管網普及率、步行500米範圍有免費文體設施的居住區比例、無障礙設施率等指標。

首先,要編制覆蓋整個地區的交通規劃。在交通規劃中把步行和自行車、使用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作爲整體的重點發展目標。

二,是在土地利用方面要求生態城市內部儘可能實現混合的綜合商務和居住功能。只要沒有噪音、污水、空氣等的污染,各種產業與居住功能應該在空間上儘可能的混合。

三,儘可能減少非可持續的鐘擺式交通出行模式,而在服務設施上要建立可持續的社區,能夠提供爲居民的幸福、富裕、健康和愉快的生活有所幫助的設施。

四,是在綠色基礎設施方面要求生態城鎮的綠色空間不低於總面積的40%

。這40%中至少有50%是公共的、管理良好的,人人可以進入的高質量綠色開放空間,當然這40%中也包括立體綠化和屋頂綠化,儘可能使生態城鎮的綠色空間將更爲廣闊的鄉村田園連在一起。

五,是在水資源的利用方面,要求生態城鎮在節水方面具備更爲長遠的目標。

六,是在防洪風險管理方面,要求生態城鎮以合理的工程措施,更重要的是以非工程的措施來應對雨洪的威脅。所有的生態城市都應該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學會與雨水和洪水和諧相處。

這種新穎的構思在世界上還是首次聽到,黑字的控制區都是這樣的設計。對我來說。戰爭結束了我會邀請教授講學,推廣這種理念。

這裡有一個問題,就是這裡的糧食產量偏低,以下是我訪問所得到的數據。

小麥畝產量150--200公斤

玉米畝產量200--300公斤

大豆畝產量100--150公斤

花生畝產量150--300公斤

土豆畝產量500--900公斤

高粱畝產量200--350公斤

不到百分之五總面積的水稻畝產量150-200公斤

爲什麼會這樣呢?原來這裡是不使用化肥的或者很少使用,因爲這裡只有一家很小的生物化肥廠,由於當地政府規定必須百分之七十的土地要種植糧食作物,所以農民自有辦法,那就是種植藥材植物,以下是我採訪的實錄。

生地畝產量300--500公斤

白朮畝產量200--400公斤

桔梗畝產量200--300公斤

板藍根畝產量300--400公斤

黃芪畝產量200--400公斤

牛膝畝產量200--300公斤

黨蔘畝產量200--300公斤

丹蔘畝產量300--400公斤

白芍畝產量300--400公斤

防風畝產量200--300公斤

柴胡畝產量100--200公斤

甘草畝產量300--500公斤

遠志畝產量150--200公斤

半夏畝產量200--300公斤

牛蒡畝產量150--200公斤

水飛薊畝產量150--200公斤

沙苑子畝產量80--150公斤

金銀花畝產量150--200公斤

紅花畝產量20--40公斤

丹皮畝產量300--500公斤

通過種植藥材,農民的收入取得了很大的增長

。至於其中的原因還是問問農民們吧!看看他們樸素的回答。

糧食是按每畝白麪或大米五十斤繳納的,我們這個村子叫五十里莊,就是距離天下第一城五十里,不能光想着掙錢,沒有糧食人們吃什麼?我們理解政府。

官員們是這樣說的,糧食安全是最重要的,這一點不會變。由於現在的小城鎮都在山區地帶,造成無法大規模耕作。通過種植經濟作物使農民收入大幅提高。品質次的糧食可以轉化爲禽蛋類,也就是作飼料,食品加工廠的下腳料可以做魚粉,骨粉,這也是貫徹生態城市的要求。

當以後電力供應充裕,現在的小型工廠將成爲新品種大規模生產前的小批量試生產,並設置新產品研究所。

第377章 戰爭反應第733章 天空戰記一百零四第628章 天空戰記二十四第65章 收服忍者二第796章 天空戰記一百七十一第858章 總統的左右手第690章 結局第73章 二號基地第78章 德國的觀點一第346章 蒙古內衛旅第550章 西南之陣地戰結束第592章 歐亞分離計劃一第608章 天空戰記四第21章 義結金蘭第738章 天空戰記一百零九第552章 研究之正確的戰略第627章 天空戰記二十三第741章 天空戰記一百一十二第53章 搞大了第771章 天空戰記一百五十二第263章 奠基戰第208章 一大攤子第58章 血色長槍隊二第286章 天爐戰法失敗第504章 後勤之17世紀第580章 中尉日記十一第603章 蘇拉威西第99章 行政長官第425章 講話記錄第216章 沉寂的黑字第557章 研究之要聽到呼聲第734章 天空戰記一百零五第122章 這事有點大第871章 我的設想第419章 今後的計劃第109章 視察一第145章 二十六友第741章 天空戰記一百一十二第843章 華夏戰略的起源第753章 天空戰記一百三十四第558章 研究之適當時候要停下來第825章 糟糕的開始第823章 交戰武器二第600章 堅強的盟友第4章 首次辦公會第260章 天下第一城的規劃第487章 西南之先解決簡單的第72章 未雨綢繆第86章 英國人的觀點三第516章 後勤之貨幣使用第2章 回到民國第33章 天津三不管第855章 最低限發展第684章 痛擊印度五第512章 後勤之要變革第290章 體制有問題第205章 總體變化第749章 天空戰記一百三十第378章 首戰戰果第378章 首戰戰果第51章 興奮的見面第74章 血洗計劃第159章 公大七廠二第336章 國外教官第578章 中尉日記九第95章 南苑之戰五第471章 回到開始第400章 南洋的規劃第393章 外交效果第562章 中華軍的準備第819章 意外的阻擊第297章 港口之戰第67章 紀念碑的要求第829章 劣勢守軍第412章 孤膽英雄排一第523章 後勤之行之有效第62章 老兵的搖籃第307章 多點準備第340章 全方位準備一第567章 安南政策之沒有速勝的理第587章 中尉日記十八第861章 海空軍的觀點第314章 目標保定第1章 湖邊第197章 青史留名的誘惑第813章 只有一個人判斷是正確的第832章 系列艱難第434章 交趾省第630章 規劃二第226章 郭長年第497章 對蘇最後一戰之不計代價第420章 冬天的會議第258章 談判局第85章 南苑第340章 全方位準備一第626章 天空戰記二十二第851章 矛盾的觀點第372章 開戰宣言第477章 準備的側重點不同第273章 大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