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儒商引發的爭吵

唐儉的話雖然看似突兀,不過在場地的三人全都能聽懂。其中房玄齡聽後是搖頭苦笑,而李愔則是嘿嘿傻笑,因爲他在報紙發表的文章,又惹出一樁極大的風波。

這件事說來也怪李愔,他爲了表彰錢貴那幾個積極的大商人,同時也爲了吸引更多有錢的大商人購買土地券,膽大包天的提出了儒商的概念。

千萬別小瞧這兩個字的威力,儒是什麼?儒是士人階層形成的基礎,也是士人把持國家政權的基礎。而商又是什麼?商是賤業,在幾年之前,商人是在大唐的政治階層中,處於最下層的地位,只要你和商人沾了邊,無論以後你能坐到什麼地位,都會受到人們的鄙視。

這點武媚孃的父親武士彠就是典型的代表,雖然被封爲應國公,但因爲以前是木材商人出身,所以處處遭人鄙視,而在他死後,兩個兒子又不爭氣,應國公府現在已經徹底沒落了,甚至有不少人根本不知道,大唐竟然還有這麼一位國公。

儒代表的是最高層的統治階級,商人則是最低賤的職業,雖然現在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但就整體而言,與士人階層依然有着巨大的差距。可是李愔倒好,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韙,將兩個本來天差地別的字放在一起,這讓無數高傲的士子都感到憤怒,所以紛紛在報紙上發表文章,指責李愔侮辱聖賢。

對於士人們的指責,李愔一反常態。開始陸續發表文章,與反對他的士人們展開了論戰。這種事若是放在以前,他估計想都不敢想,畢竟一個連論語都背不全的人,怎麼能在文章上與那些士子相比?

不過現在卻不同了,李愔上次掀起了白話文論戰,再加上大唐日報也開辦了白話報。甚至有不少地方報也有白話文版塊,隨着這些報紙的傳播與影響,讓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排斥白話文。甚至有不少初識字的人,也只能看懂白話文。

也就是仗着這點,李愔纔敢大膽的將自己的文章發到報紙上。以自己這個後世人的見識和觀點,與那些士子們打起了嘴仗。對方的人數雖多,不過吵吵鬧鬧無非也就一個觀點,那就是說李愔侮辱聖賢、不尊孔孟之道。

對此李愔卻另走偏鋒,祭出孔子‘有教無類’這句話做武器,高呼商人雖然重利,但若是得到孔孟之道的教誨,去掉在行商過程中的各種不法行爲,同時將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做爲行爲準繩。使得商人的各種行爲更加切合儒家的行事標準,如此一來,豈不是更顯示了儒家博大的胸懷,也更能體現聖人對世人的教誨。

還真別說,李愔這套以儒家爲基礎的理論。確實折服了不少的詩書人,慢慢軟化了態度,甚至還有不少人公開支持李愔。之所以如此容易讓這部分詩書人改變態度,這主要還是李愔採用的策略正確,沒有選擇與對方正面硬頂,而且是將儒家的理論拿過來。當成自己武器,以儒對儒,無論是哪方面贏了,儒家都沒有什麼名譽上的損失。

當然了,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支持李愔的讀書人還是少數,大部分都還是抱着老思想,不但在報紙上指責李愔,而且在朝堂上,也不時有御史參李愔幾本,甚至連孔穎達那幫頑固的老臣,也一連幾天上本,參奏李愔辱沒皇家風範等等。

這些事要不是有李世民壓着,再加上大部分朝臣,看在那三千萬貫收入的面子上保持中立,恐怕李愔早就受到處罰了。

不過這件事到現在還沒完,儒報上對李愔提出儒商的事依然口誅筆伐,而支持李愔的那些詩書人也在大唐日報和工商報上發表文章,再加上一些商人僱傭的無良文人幫腔,現在兩方人馬吵的越來越兇,甚至很有可能蓋過上次的白話文事件。也正是因爲如此,唐儉纔會好心提醒李愔,讓他一切小心行事,千萬不可大意了。

對於唐儉的好意,李愔自然十分感激,道謝之後,並親自將兩人送出府門。看着唐儉和房玄齡離開的背影,李愔心中有些感慨。自己與唐儉相識,原因只不過是都愛好美食,在一起也就是吃吃喝喝,討論一下天下各地的奇珍佳餚,其它方面並沒有深交,算起來頂多是對酒肉朋友。

另外唐儉此人平時懶散好色,給李愔的印象其實就是個滿頭白髮的紈絝子弟,但沒想到在這種時候,人家還能想到提醒自己,相比較而言,因爲房遺愛的關係,自己與房玄齡的關係比唐儉還要親密一些,可是房玄齡從頭到尾都沒有提醒自己,反而是酒肉朋友的唐儉率先開口。

當然了,房玄齡身爲百官之首,顧慮的事情肯定要比沒心沒肺的唐儉要多,但也正是這樣,讓李愔對唐儉這個人又多了一層好感,心想若是以後有好處,一定要拉上唐府,更何況人家的兒子還是自己的姐夫呢。

手中有了錢,李世民的膽氣立刻壯了起來,先是在朝堂上對李愔大加讚賞一番,然後以高昌身爲屬國不尊號令,擅自出兵攻打焉耆,阻斷大唐的商路爲由,任命侯君集爲交河行軍大總管,薛萬均被任命爲副總管,轄下的將領還包括趙元楷、阿史那社爾等人,率步騎10萬,以及附屬的突厥、契苾之衆征討高昌。

不過在侯君集出征那天,離開長安的除了軍隊之外,另外還有一支十分龐大的商人隊伍,與一臉肅穆的戰士不同,所有商人都是眉開眼笑,指揮着僱傭的護衛帶着各種各樣的貨物,隨着大軍一起西行。

在高句麗戰場上,有商人蔘與的戰爭,已經讓大唐軍隊的上上下下都看到了好處,所以高句麗戰爭一結束,大唐立刻頒佈法律,鼓勵商人進入戰場,當然了,這次能進戰場的商人都要經過兵部與工部的聯合確認,併發放憑證,否則是沒有資格進入戰場的,這麼做主要是怕有敵人喬裝成商人刺探軍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隨行的這些商人,雖然帶着各式各樣的貨物,但是與以前相比,他們身上卻並沒有帶多少銅錢,大大的減輕了商隊的重量,而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卻還是要多虧了大唐銀行的介入。

原來在啓程之前,也不知是誰想到的辦法?這些隨軍的商人,已經將要帶的銅錢全都存入銀行,讓銀行給他們開出一張張面額不等的存款憑證,然後帶着這些存款憑證進入戰場,想要向戰士購買戰利品時,他們可以直接用這存款憑證結算,反正大唐將士是第一個認可銀行的人羣,他們也願意收下這薄薄的一張紙,算起來這應該是大唐商人自發搞出來的紙幣了。

征伐高昌大軍的開拔,暫時轉移了不少人的目光,使得報紙上關於儒商的爭吵減少了許多,開始報道起西征大軍的行程,以及這次的對方,高昌國的一些情況,另外對於西突厥在此戰中扮演的角色,也有不少所謂的專家發表了看法。只是這些磚家水平不一,還沒分析出什麼結果,最後反而自己先吵了起來。

看到這種亂哄哄的局面,李愔乾脆厚着臉皮找到李靖,請他也寫篇文章分析一下,沒想到老頭一聽還很高興,想都沒想就寫了篇自己對這場戰爭的看法,結果一經發表,立刻引起不小的轟動,畢竟這是除了李愔這個閒王之外,第一個在報紙上發表文章的大唐高層,而且有不少人也能看出,衛公這篇文章對還未發生的高昌之戰所做的分析,比前些天報紙上的那些人要強出不知多少倍。

征伐高昌的大軍出發了,報紙上關於儒商的爭吵也少了,李愔總算輕鬆下來,不過他卻知道現在不是休息的時候,趁着現在這段時間,乾脆先把軍校的事搞定,畢竟現在李世民手中有錢又有人,早一點建好軍校,大唐的軍隊建設也能早一刻走上正軌。

這天李愔一大早就進了宮,先去陪楊妃吃了早餐,再過一個月,楊妃肚子裡的孩子就要出生了,這時候算是最關鍵的時刻,所以李愔每天都要進宮陪母親一會。

等到早朝過後,李愔徑直去兩儀殿找到李世民,行禮之後,剛想說軍校的事,不過卻聽李世民忽然開口說道:“六郎,你來的正好,先看看這個吧!”

李世民說着,將一個批過的奏摺遞給李愔,結果他接過來一看,立刻嚇了一跳,這本奏摺的內容雖然不多,但卻極爲血腥,因爲這是一本殺人的摺子。

“父皇,這些人雖然可惡,但一下子殺了十幾個,這會不會太多了?”李愔小心翼翼的問道。

“六郎,你什麼都好,甚至在戰場上的表現也不錯,雖然比不上爲父當年,但也有幾分膽氣,不過你要記住,朝堂上有時比戰場更加殘酷,該殺人的時候,絕對不能手軟!”李世民看了看李愔,卻是一臉平靜的說道。他年青的時候在戰場上殺人無數,現在只不過是殺幾個該殺之人,自然不會有任何的心軟。(未完待續)

第418章 搬遷第113章 王安穩坐釣魚臺第373章 火炮登場第174章 天下可不止盧氏會玩刺殺第168章 李世民要出口惡氣第188章 兩個題目第412章 乳名澳洲第302章 逃民第34章 燒製水泥(中)第400章 張玄素遇刺第93章 天人之姿,月仙公主第247章 另一個齊王第656章 受傷第17章 “神棍”的登州見聞(下)第298章 向軍校索要報酬第745章 遷都?第513章 九哥,帶上兕子吧!第294章 吞蕃城第511章 馬六甲海峽第60章 高句麗的亡命反擊第249章 基隆出事了第201章 慘勝第644章 行政與司法第199章 絕對不可以再輸!第142章 搶銀行?第74章 攻破安市城第68章 虎頭軍第471章 再次徵調草原人第485章 情定第199章 絕對不可以再輸!第105章 子豪,你到底是什麼人?第149章 李世民是大嘴巴第12章 鬥詩第349章 真正的熱武器第437章 四衛在行動(下)第182章 李恪無法繼位的真正原因第525章 採兒的急智第44章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第78章 虎頭軍之威第425章 南方的‘大島’第203章 永不和親!第579章 精舍外的漢僧第315章 到達金城第38章 兩頭受堵的李愔第519章 兕子的禮物第44章 給兄弟們開後門第23章 女眷們的詩會(下)第64章 老李家的好色傳統第618章 李恪的決定第632章 李恪啓航第410章 軍校少年班第639章 異國婚禮第404章 李愔的態度第210章 前來問罪的蕭瑀第745章 遷都?第403章 李承乾被貶第557章 李愔的便宜不好佔第738章 李世民來過第700章 基督之爭第60章 席兄,賣戰俘嗎?第117章 幕後真兇與李愔的報復第343章 上海缺少一樣東西第8章 跑的了媚娘,跑不了惜君第212章 資本怪獸第71章 三國也是可以泡妞的第457章 發展迅猛的臺灣第488章 太子妃採兒第429章 藍寶石?第102章 段綸帶來的喜訊第121章 崔氏女第45章 李世民的秘信第38章 捕鯨業的開端第110章 王氏議事第386章 蕭氏與王氏第6章 殿下,該吃藥了!第665章 兄弟之間的交談第439章 林邑內亂(中)第603章 爪哇之殤第48章 侃暈王公子第225章 說服夢雪第10章 經典船型第634章 砂拉越河上的航行第575章 引發衝突第480章 採兒回京第275章 蕭皇后與採兒第87章 不許侮辱我堂姐!第673章 再臨丁吉斯第117章 送李佑上路第33章 本王要吃鯨魚肉第173章 泛舟閒談第7章 殿下,你是不是喜歡媚娘第53章 王惜君的心計第306章 儋羅第620章 大堡礁第277章 參觀道學院第59章 虎嬸釋放的信號第574章 三個任務第323章 泗枇城之議第26章 女扮男裝王惜君第55章 高句麗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