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穆夫人

(文學家)

許穆夫人

許穆夫人,生卒年不詳,約與伯樂同時代。姬姓,衛氏,名字也不詳,因嫁給許國許穆公,故稱許穆夫人,春秋衛國人(今河南淇縣),中國有記載的第一位女詩人。

孃家衛國被人抄了呀,我要趕緊回去看一看。

可是婆家許國這些大夫,死活不肯讓我去呀。

這些迂腐老傢伙呀,又臭又硬又沒同情心呀。

他們怎知我的痛苦,所以我理都沒理就走了。

回去看到淪陷破碎的故國,我是萬箭穿心呀。

要儘快想辦法,讓這個苦難國家再次復立呀。

但更讓人心寒的,是那些衛國逃來的大夫呀。

國家在時他們吃喝玩樂,國家滅了說三道四。

自己沒本事,又怕別人有本事,只會瞎嗶嗶。

說我不守禮法參與政事,百般阻撓我的建議。

我要去找母舅家齊國,讓它幫我重建家園呀。

至於那些光說不做的老傢伙,讓他們嗶去吧。

選自許穆夫人的《詩經•鄘(念“庸”)風•載馳》。上面是這首詩的個人翻譯;好吧,我真的不適合當翻譯家。

難得看到一位女性呀。

許穆夫人的母親,是春秋戰國四大美女之一文姜的姐姐宣姜。不過從她父親的輩分算,宣姜又是她的祖母。

很詭異,是吧。是的,關係非常亂,她一家都很亂,所以要捋(念“呂”)一捋。

宣姜是齊僖公(春秋九霸之一)的長女,和文姜一樣,也是聞名諸侯的大美女。長大後,老爹給她找了個婆家,就是西邊衛國的太子公子伋(念“及”;也叫急子!)。

當時衛國是衛宣公在位,不過這是個爛人。他排行老三,在公子時,就和老爹(衛前莊公)的一個小妾(叫夷姜)私通,生下公子伋。後來老大(衛桓公)被老二(衛前廢公)幹掉,老二又太暴虐被大臣幹掉,於是衛宣公撿了便宜,當了國君。

但他死性沒改,在給太子伋娶媳婦時,看到宣姜太美,就在成親前故意支走兒子,自己當了新郎官(後來同是爛人的楚平王也跟着學)。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宣姜沒辦法,和衛宣公生了公子壽和公子朔(就是後來的衛惠公)。這公子壽還不錯,但公子朔卻也是小爛人。他小小年紀就慫恿老孃宣姜,一起在衛宣公面前,說太子伋的壞話。

爛爹衛宣公聽信了,就派太子伋出使齊國,要在路上殺他。太子壽爲了救太子伋,就假冒他,結果被殺。太子伋趕到時,耿直又悲傷的他承認自己纔是太子,於是也被殺。就這樣,在衛宣公死後,公子朔就成了衛惠公。

只是因爲衛惠公的行爲太下作,很多人尤其是其他公子對他不服,三年後聯合把他趕跑去齊國。八年後,大舅兼假姨夫齊襄公(和自己妹妹、也是宣姜妹妹、衛惠公小姨文姜長期私通;已在位十年)閒着沒事,就帶着衛惠公打回衛國,衛惠公又復位了。

不過,由於衛國其他公子勢力還很大,於是一向變態的齊襄公出了個餿主意,逼着把妹妹宣姜,改嫁給宣姜的繼子、公子伋的親弟弟公子頑。然後,這家子的關係全亂套了。而這段荒誕的婚姻,就誕生出了許穆夫人(以及三個哥哥和一個姐姐)。

但不管怎麼說,畢竟還是皇親國戚,身份尊貴,小許穆夫人快樂無憂地成長着,常常在淇水河邊泛舟遊玩,完全不理會那亂七八糟的輩分關係。

而且,她雖然是老幺,但卻很有主見,性格又剛烈,堅毅而執着,還有着非凡的遠見和對大局敏銳的洞察力。

據說她長大後找婆家時,要被嫁去許國。許穆夫人不同意,希望嫁到齊國這樣的大國,而不想嫁給小不呤叮、又弱不拉嘰的許國(此時齊國是二舅齊桓公當家,而且已經稱霸有些年頭了。這是樹大有依靠,好乘涼,又是親上加親)。

但最終沒能如願,既是叔叔(從父系算)又是哥哥(從母系算)的衛惠公,還是把她嫁給了許國的許穆公,所以後人稱她爲許穆夫人。

好吧,說下許國,真有點不忍心。它和齊、魯差不多時間建立,在鄭國右下方。它剛建時就不怎麼樣,國土小得可憐,還沒後來建立的鄭國的三分之一大,又好死不死地也處在四戰之地。

所以從春秋開始,它就身如柳絮隨風飄,飄到哪兒都不是。爲了躲開鄭、晉、楚等國的攻打和威脅(許穆公的哥哥許莊公,就曾被鄭莊公打得逃到衛國,最後還老死在衛國),曾經遷都五次;國君兩次親自“肉袒(念‘坦’;脫了上衣,光着膀子)謝罪”求和解;還被鄭國滅過一次(楚國看着可憐又給復國),但最後又被楚惠王給徹底滅了。總之,說起來都是淚呀。

不過,以許國國名爲姓氏的許姓,在後代卻繁衍得相當不錯。現在在姓氏排名上不僅很靠前(前三十名之內,比當時的大姓氏熊、姜、嬴和後來的秦、魏、韓等都多),出過不少名人,還移居海外各地,成立了“世界許氏聯誼總會”呢。

就這樣,歲月不知不覺流逝着,許穆夫人嫁到許國已經快十年了。這段時間裡,許國難得安寧,不過孃家衛國卻是一塌糊塗。

此時衛惠公已去世,許穆夫人的堂哥(也是侄兒)衛懿公在位。

這傢伙荒淫無道,奢侈逸樂,完全不管百姓的疾苦。而且他還喜歡養鶴,給鶴封了很多官階,什麼“鶴將軍”、“鶴大夫”之類的,待遇比人都好。當然,後來他也因此而玩完了。成語“玩物喪志”,說的就是他。

衛懿公和鶴稱兄道弟了七八年,國家很亂,百姓很苦,但衛國北邊的赤狄卻很開心。他們趁着衛國天怒人怨的時候,突然派兵來攻打。

這裡說下東夷、南蠻、西戎、北狄。這是當時中原的古漢族,認爲自己是正統文化,就給中原周邊四方的人取的稱呼(看清楚,不是東邪西毒南帝北丐!!)。

東夷,指東邊地區的國家和少數民族。西周前,它也包括齊、魯之地,西周後,則指齊、魯周圍的一些小國及國民。上冊《孫子》篇裡提到的東夷文化,就是指西周前那一帶民族部落的燦爛文化。不過在春秋之後,它們大都被齊、魯吞併,因此到了秦漢時,東夷則是指東北的地區小國和外族,也包括小日本。

南蠻,指南方的各個國家和部落。是的,也包括楚國,巴國蜀國就更不用說了。當時中原各國和楚國一言不合,就往死裡罵楚國南蠻,噁心人家。直到現在,說人南蠻,也是一種挑動肉體搏擊的行爲。其實,南蠻的很多文化是很優秀和先進的,不比中原遜色多少。

西戎,指秦國西部戎人建立的一些國家,也叫羌。公孫衍說動的給秦國背後一刀的義渠國,是其代表國家之一。不過戎人比較複雜,分佈廣,後來他們來到北方,和狄人混居,也叫戎狄、山戎、北戎,以區別於西戎。這次打衛國的,就有他們的份(不久前還打過燕國,滅了邢國,後來被齊桓公和管仲趕跑),晉國“驪姬之亂”的驪姬的孃家驪戎,也屬這一支。

北狄,主要指中國北方的各部落民族,秦漢之後也叫胡人。早期他們主要在河北、山西以及東北等地活動,也包括陝西一帶的白狄。上面的赤狄、建立中山國的鮮虞人,就屬於北狄。另外,後來折騰了秦漢兩百多年的匈奴,以及橫掃亞歐大陸的蒙古人,也是狄人後裔。

等狄人打來時,衛懿公才慌了,趕緊到處招兵。這時百姓們就說了,你不是有鶴將軍什麼的,讓它們去打仗呀。這種民心結果可想而知,最後衛懿公被殺,國都朝歌也被攻破。據說衛懿公的肉還被狄人吃光,只剩下一個肝臟了。這個,真不同情。

衛國被攻陷的消息傳到許國,許穆夫人心如刀絞。她央求許穆公派兵去幫助衛國。但許國沒被人欺負就不錯了,哪還敢主動去找茬,許穆公沒答應。

許穆夫人悲憤交加,就獨自要回衛國去幫忙。然後就出現了許國大夫的百般阻撓(估計許穆公也有在背後搗鬼),但許穆夫人還是堅決地起身去衛國。

此時,國都朝歌還被狄人佔領着。衛國逃出來的一些宗親貴族和遺民,多虧了許穆夫人的姐夫宋桓公(許穆夫人的姐姐嫁給了宋桓公;這個姐姐是名副其實的姐姐)的接應,臨時在漕邑(漕念“曹”;今河南滑縣)安頓下來,並推選了許穆夫人的二哥衛戴公(大哥可能去世了。另外,這個二哥的輩分關係也是就一種)做了國君。

許穆夫人趕到漕邑後,積極幫二哥出謀劃策,拯救衛國。這時,那些沒本事的衛國遺老大夫就出來了,對許穆夫人蔘政十分不滿,指指點點,說風涼話。

許穆夫人就是在此時做了《載馳》一詩,痛斥這些吃飯不幹活、事後又罵人的傢伙。最後她把他們涼一邊,甚至可能是親自去母舅家齊國,請求援助。

二舅齊桓公比大舅齊襄公要正經得多。他不僅派兵去幫忙防守,還送了不少牲畜及生活用具給衛國。原來一個不錯的國家,卻落得到處靠人施捨,夠悲哀的。

不過,還沒一年,衛戴公就因各種驚嚇加疲勞去世,弟弟也就是許穆夫人三哥衛文公(這個輩分關係也只有一種。好累呀!)即位。二舅齊桓公夠意思,幫衛文公遷到楚丘(今河南浚〈這裡念“迅”〉縣東),並重新建國,至此衛國又復立了。

之後,衛文公兢兢業業,大力發展生產,並親自參加勞動,和老百姓一起吃苦耐勞,終於使衛國恢復了元氣,又成爲一箇中等國家。而這,和許穆夫人當初堅持向齊國求助的建議,是密不可分的。

許穆夫人後來應該是回許國了。至於她和許穆公的關係有沒鬧僵,就不得而知了。最後她應該是在許國去世的。

許穆夫人寫有《載馳》一詩,另外《詩經》中的《竹竿》、《泉水》,據說也是她所作的。

她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有確切記載的女詩人,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女詩人,還是美女詩人哦。

她不僅文才好,顏值高(繼承了老孃宣姜的美貌),還有着卓識的遠見,巾幗豪邁的氣概。尤其她的膽識與果敢,和一腔憂國憂民的真摯愛國情懷,讓後人對她敬慕不已。

不過,在許穆夫人之前,應該還有別的女詩人,只是沒有明文記載。比如也是大美人的莊姜(衛前莊公大老婆,許穆夫人的曾祖母),《詩經》中有幾首詩,據說就是她寫的,但只是猜測,沒依據。當然,她們詩中的情懷和意境,都比許穆夫人要差不少。

而在許穆夫人之後,中國曆代的女詩人(或女詞人、女文學家)是層出疊現。如西漢的班婕妤(念“潔餘”),東漢的蔡文姬,東晉的謝道韞(念“運”),南朝的鮑令暉,唐代的薛濤、魚玄機,南宋的李清照,明代的方維儀以及清末的秋瑾,等等等等。

另外再說一下,有記載的許穆夫人,比被稱爲西方文學史上開天闢地的女詩人薩福,都要早上六七十年。所以呢,一不小心又小小打擊了一下唯西方論者。

真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