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四章 人心

崇禎帝是個極複雜的人,說他軟弱吧,他殺起人來又毫不手軟,在位十幾年,首輔是換了一茬又一茬,爲歷代之最,且多不得好死。

說他剛強吧,可在面對士紳商人和邊軍將門的時候,又無法下定決心硬懟,往往以妥協收場。

首輔換的快,但換來換去還是脫不開啃噬這個王朝的根基的蛀蟲的範疇,再怎麼恨邊軍將門,又不得不捏着鼻子縮減衣食輸送糧餉。

崇禎帝是個勤勉的帝王,但不是雄主。生於深宮,長於婦人之手,忽悠於士紳文官之口,他沒有足夠的手段去鎮壓一切。千瘡百孔的王朝,沒有他施展的餘地。上上下下,都跟他作對,而他也跟上上下下的文武臣子對着幹。幹來幹去毫無用處,也只能眼睜睜看着這個國家衰敗,日漸西山。

遷都的事,崇禎帝不是沒有想過。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但在某些緊要關頭,也未必不能繞開。只要能保住祖宗基業,保住這個國家,如果有可能的話,崇禎帝不會不做。

在李闖肆虐河南,阻斷南北之時,崇禎帝就發現了危機。在那個時候,他就曾隱晦的提出過遷都南京的想法。可被羣臣懟了回來,藉口就是天子守國麼,君王死社稷。

而且他還不止一次提出過。在嬴翌北伐的兩路大軍逼近京畿前夕,崇禎帝又暗示過大臣遷都的想法。但被大臣們無視了。

內閣次輔吳甡還曾就此在朝堂上懟的崇禎滿臉是血,只道是祖宗之法不可變,君王死社稷,天子要守國門。

此時,京營敗了,勤王的唐通敗了,逆賊堂而皇之在京城門外紮營了,內閣大臣卻來了,要他遷都。

這是何其的可笑?

有機會的時候按着他硬懟,現在已經沒有機會了!

遷都?怎麼遷?

城門外那三千逆賊不解決掉,怎麼遷?這不是羊入虎口麼?

崇禎帝面無表情。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臨到國破家亡,朕總要保住最後一點尊嚴吧?

“陛下...逆賊主力東去,必是爲了關寧守軍。等其主力解決了關寧軍,就來不及了!”周延儒心思一轉,疾呼道:“趁着關寧遼東軍還能牽制逆賊,當速速起駕南下,君臨應天啊!”

吳甡也道:“關外東虜亦發兵將至,正好讓逆賊與東虜碰個頭破血流!”

崇禎帝冷笑連連:“如此倒好,教逆賊與東虜兩敗俱傷,朕豈不是更應該留在京師,以待漁翁得利?”

吳甡一怔,頓時無言。

周延儒苦口婆心:“陛下,京畿屢遭東虜劫掠,民生頹敗,如今南北斷絕,無論金銀糧食俱已不能支撐,若不遷都,便是逆賊與東虜兩敗俱傷,也於事無補啊。”

崇禎帝冷笑更甚——你全都明白,那當初朕要遷都,爲何羣臣反對?!

他大袖一甩,站起身來:“朕意已決,不必多言。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朕便是死,也要死在京師!”

言罷,轉身而走,留下滿地羣臣面面相覷。

周延儒、吳甡等只好退下,出了乾清宮,皆是哀嘆連連。

要說遷都,當初崇禎帝隱晦提出之時,他們也不是不曾想過。這些人能坐到現在這樣的位置,也許處理國家大政的時候沒有什麼厲害手段,但聰明卻是個頂個,凌駕於大多數人之上。

但遷都涉及到一個很嚴肅的問題,那就是權力。

遷都,必定伴隨着權力的轉移。應天府南京另有一套國朝班子,各部尚書、侍郎什麼的,一應俱全。若遷都南下,到了南京,那就有兩套班子了。到時候權力該怎麼分配?

在北方,他們是地頭蛇。到了南京,南京六部可就是地頭蛇了。且因勢頹而遷都,他們連過江龍都算不上。到了南京,必定爲南京六部的地頭蛇壓制,削減權力不說,甚至丟掉性命都極有可能。

若非勢窮,他們又怎麼會贊同遷都之策?

個人的權欲、利益,已經凌駕於國家安危之上,大明朝的滅亡,這滿朝文武,有一個算一個,都該死。

權位越高,責任越大,受了體制的好處,就要爲體制付出。而他們呢,是死命的撈好處,至於這個體制會怎樣,或許他們想的反正早晚要退,那是後來者的事。

真正的人傑,在享受權力的同時,也要擔負起與權力對等的責任。在這個基礎上,實現國家和人民的需求,推動歷史的昂揚發展,歷朝歷代,並不缺少這樣的人物。但可惜,往往他們不會存在於一個完全腐朽的體制之內。

王朝將末,已經腐爛到了根子裡。留在裡面的,幾乎都是爛人。就算不是爛人,在爛泥潭裡,也沒有施展的餘地。

越是敗亡之即,越是爭權奪利。最後的瘋狂,最後的晚餐。

這是如今京師上上下下文武將官最真實的寫照。

“陛下不願遷都,如之奈何?”

周延儒嘆道:“次輔可有思忖?”

吳甡皺着老臉道:“逆賊就在城外,想是陛下有所顧忌...”

周延儒道:“顧忌乃是必然。誰又曾料到逆賊之戰力強橫如斯?區區三千兵馬,京營敗退,唐通戰死,七八萬大軍被殺的滿地亂竄,欸...”

要說憂慮,這兩位也有。畢竟京師若破,大明若亡,他們作爲大明的內閣大臣,哪裡討的了好?

不要說權力,能不能保住性命,都在兩說。

關鍵是逆賊不止三千兵馬,那可是數萬吶!若都有這樣的戰力...

雖然逆賊主力東去,但天知道會是什麼結果?說不得明天就回轉,倒是便再無轉圜的餘地了。

兩人默然,旁邊幾位大臣默然。

良久,有人道:“逆賊兵鋒之盛,實所罕見。若要攻城,這...未必不破。可爲何按在城外不動?”

吳甡沉吟道:“或在等東邊的消息。”

周延儒卻道:“或是想要一個完整的京師?”

衆官齊齊一怔,不禁有所恍悟。

周延儒又道:“若諸位是嬴賊,對京師會有什麼想法?”

“此人...怕也是個豪傑人物。若要京師,必定親自來取...高頭大馬入城,煊赫威勢也。”吳甡嘆了口氣。

“一個完整的,有秩序的京師,比混亂的破敗的京師有價值的多。”

周延儒若有所思道。

衆官皆露出一絲恍然,是了,得到一個完整的京師,甚至若能俘獲皇帝、俘獲全部宗室、大臣,對於一個‘逆賊’而言,那纔是最完美的結局。

一時間,人心浮動。

七十章 準聖偉力威無邊四十九章 滅霸借勢渡劫難二三九章 漢奸賊子三十三章 五載情勢變 鬥法有兩場十九章 袁崇煥之後十五章 道不輕傳 欲訪系富二十六章 鏡子呢七十六章 命運石板碎片 先天不滅靈光十六章 元和廣陸二十三章 無意之中有真意一二六章 宙光秘境七十六章 巫族善戰路混沌四十七章 暫代掌教靈珠子六十二章 人道之毒三四七章 一統前夕十五章 虛空一百一十六章 太一趙昱證化神 法寶九品有奧妙二五一章 前夕九十四章 精元第七章 無血來歷有迷霧 一番試探多明瞭三十九章 下界第七章 生了腿腳跑的快第四章 果真一個童子六十八章 肉身元神終歸一 時間一去二月休七十三章 便作道祖也考量三三七章 閃擊十三章 護法長老不足道 欲渡三劫備後手二十八章 化血一刀六十七章 戲劇性一零七章 糧草八十一章 父女三九零章 御書房六十五章 元炁方案六十章 比照第二章 十餘年一一九章 按捺四十三章 天機盤碎掩天機 兌的殺陣等滅霸二一三 十稅五八十章 得償所願欲開天二十四章 大日凌空萬靈教二十六章 雷厲風行備傳道一七四章 李闖落幕二十五章 千載悠悠五十四章 一概巧合皆天數一九六章 孽子二十章 魂兮魂兮歸來兮五十二章 宴會一九五章 拿人一二三章 望氣四十章 口袋陣兵圍河南七十八章 堂邑五十四章 寶地一五四章 等候第九章 善惡非因果六十五章 聖人聖道 宇宙量劫第五章 夜色二十二章 邪氣一一五章 啓用十五章 赴夏國衆人見太一 做生意救命見面禮第九章 誅修士壞陣法七十五章 千鈞一髮三十五章 太一門紐約窘況 乘符車前往歐陸六十三章 至大至強 至尊至聖四一三章 飛行七十四章 鎮諸仙強按牛頭三十章 回軍葉縣再解釋和說明一下七十四章 金剛狼細說緣由 大力神眼高於頂第五章 登仙梯上九百級 一入仙道不回頭二一九章 以攻代守四二章 道庭第七章 七竅玲瓏第八章 所謂三商七十二章 一路人不需盟誓 敞心扉計較未來七十六章 巫族善戰路混沌七十四章 不自在毋寧死十六章 仙國仙都三三章 爭流路四十章 奪權二十六章 俯仰天地察秋毫 不可名狀尋根底八十九章 老魔法師有計較 超級英雄匯倫敦十八章 虛空深處有次元三二五章 爭辯一一三章 五行旗三零七章 再戰四十二章 宗門簡陋 藏經石塔六十三章 憎惡大鬧百老匯 太一門人巧相聚五十四章 鴻蒙戰法造化拳五十四章 元初天帝見滅霸 得寸進尺更無恥六十章 先天對立此與彼三十七章 再如原樣五十九章 諸般算計皆到位 打完之後各回家(求推薦票)四十二章 吞星當面誰人識四十一章 金雞二十六章 妖聖計蒙謁真君三十七章 別墅門外 一觸即發二零一章 正軌四十章 祭靈根世界之樹一六五章 囚籠十一章 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