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刺殺

【感謝‘雲海書遊詩同舟’500幣打賞】

“油茶來囉,五香油茶……”

南京城的街道上傳來了買油茶的熟悉吆喝聲,絕對的汝州嗓音,隔着馬車傳進了陳鳴的耳朵中。“去買幾碗油茶,用銀角,看那小販怎麼找錢?”

馬車內點着薰香,味道很淡,沙發式的座椅上陳鳴一身便服,馬車周邊六個隨從,但是在馬車的四周人流當中,數十名侍衛正混跡其中。陳惠已經離開了,紙幣這東西在國內推廣也大半個月了,陳鳴今日出宮就是要親眼來看一看。

挑開點馬車布簾,透過那道縫隙陳鳴看着不遠處的小販伸出個手指頭跟那侍衛比劃了比劃,然後利索的拿出兩個竹筒杯,從大大的油茶壺中,帶着一種茶博士沏茶樣兒的美感,利索的在兩個竹筒杯中倒滿了冒着熱氣的油茶。

這東西在南京這地界屬於‘舶來品’,之前根本就看不到的。也就是陳漢遷都這裡來之後,大批的河南、湖北功臣將士涌入南京城來,把中原、湖北百姓愛喝的油茶也帶到了這裡。

“老爺,油茶是一角紙幣一杯,竹筒杯兩角紙幣一個,兩杯油茶加竹筒杯一共六角。小的給他了一個銀角,那人找回來五塊銅圓。”兩杯油茶已經被人接了過去,侍衛向陳鳴出示了買油茶的找回來的五塊銅圓。

陳鳴眼睛看着侍衛手心裡的銅圓,認認真真的數了一遍,略作點頭,然後把窗簾一放,人倚在軟軟的沙發裡閉着眼睛,無數個念頭就在他心裡轉過。

油茶和竹筒杯的價格並不虛高,讓他重視的是這件事背後代表的意義。

五個銅圓,六角紙幣,一個銀角子對一塊二角紙幣,一塊銀元對十二元紙幣。老百姓們已經自覺的把銀元與紙幣的兌換率定格在一銀元十二元紙幣了嗎?

陳鳴心裡高興又擔憂。他高興的是,官方定格的兌換率在民間得到了認可,沒有出現官方定的兌換率是一比十二,現實買賣中卻是一比十五,乃至更多。比如剛纔那個買油茶的小販找給侍衛的不是五塊銅圓,而是六塊銅圓,四塊銅圓就頂六角紙幣,那就悲劇了。那意味着,民間百姓對紙幣的認值要比官方定律低得多……

可他擔憂的呢?就是眼下這一比十二的兌換率只是一個前期的優惠時間,等到五月中,三個月之後,官方的兌換率就變成了一塊銀元比十塊紙幣。那個時候民間的震動又會怎樣呢?

“去買兩份生煎……”

馬車又往前行駛了一段路,陳鳴就聞到了一股肉香。他讓侍衛去那店裡買上一次,這家生意是店面,不比之前的買油茶的,那是溜達街沿途叫賣的。這一次侍衛給的是紙幣,侍衛不吭聲,看那店老闆是自己把錢找了,還是問了後再找錢,找回的是紙幣還是銅圓。結果是紙幣!

由小見大,這些小商小販當然不能代表整體國人,但窺一斑而知全豹,對於陳鳴來說是很有必要很重要的。“這心裡總算是有數了。”紙幣發行了半個來月,各地兌換數額還沒有彙報到彙總到中央,雖然地方政府還有國安部門的眼睛一直牢牢盯着市面,彙報都說無有騷動。可陳鳴不親眼看一看如此放心呢?

之前的幾個月裡紙幣準備充足,總印刷額就足足有五十億!從一分的面額到最高的一百面額。

“殿下,李裀遇刺了……”陳鳴就要讓馬車往評事街笪橋去,那裡是南京城真正意義上的繁華商業中心,比夫子廟可要繁榮多了。雖然在後世它一丁點的名聲都沒有。但是現在,笪橋這座橫跨在古運瀆上的單孔石拱橋,是赫赫有名。

陳鳴覺得,現在的秦淮河夫子廟與評事街相比,應該就是後世城市的遊樂園與商業中心。

結果就在這個時候,李裀遇刺了。“人死了沒有?”陳鳴脊樑瞬間挺直。

“生死未卜,正在接受搶救。”

“在什麼地方遇刺的,什麼人乾的?可有抓到兇手?”

"就在大報恩寺,現場找到了五具已經斃命的屍體,沒有抓到活口。據李裀侍從稟報,開槍集中李裀之人是一個和尚打扮之後。大報恩寺現在已經被封鎖。"

……

黑色如毛氈覆蓋了大地,一絲魚白卻倔強的撥開這濃濃霧色。

陽光照射來,當黎明前的最後一絲黑暗完全消退,天邊出現了萬道金光,不僅驅走了黑暗,也驅走了早春時節那殘存的涼意。

赤峰城裡的百姓像躲避貓貓的耗子,小心翼翼地拉開門,透過門縫向街道上張望。但是街面上卻冷清得詭異,往日已經可以看見的巡街八旗兵已不見了蹤影,街上散落着許多血跡,還有一具又一具的屍首。帽子、鞋子,丟棄的刀槍弓箭,相當之多,就是不知道它們原來的主人去了哪裡。

街上靜悄悄的,響了多日的炮聲和槍聲都聽不見了,只能聽見呼呼地風聲,將硝煙與血腥吹散的乾乾淨淨。

從承德出擊的復漢軍用了三天的時間,輕鬆的奪取了赤峰這座距離承德最近的城市。

八旗兵敗了嗎?可是那些當官的不是說八旗不會敗嗎?

說駐守赤峰的八旗馬步軍有上萬人,而打承德殺出來的復漢軍只有兩三千。

“鐺鐺鐺,鐺鐺鐺……”

中午時分,收回追擊部隊的復漢軍全面控制了整個赤峰城。

“不打仗了,太平了!南面的大軍打過來了。八旗那幫龜孫子都逃跑了,還都躲着幹啥?快去迎接復漢軍嘍!”

作爲一個移民城市,作爲一個新興城市,赤峰的百姓來自天南地北,來自四面八方。這些被複漢軍組織起來的當地百姓,扯着嗓門高興的大喊着。整個赤峰城沒過多久也都熱鬧了起來。

百姓們將房門拉開,一家家一戶戶,他們就看到幾張自己熟悉的面容,都滿臉的喜悅,挑着大旗,旗幟上寫着一個大大的‘漢’字,一路走一路吆喝。一面面紅旗揮舞在空中,上頭一個醒目的‘漢’字迎風招展。他們真正的意識到,滿清那羣王八犢子,這是真的被打跑了!

作爲康麻子時候纔開始立下根腳的城市,赤峰的年齡很小很小,雍正初年‘借地養民’的政策讓漢人大量的涌入過來,赤峰由此成爲關外農商各界輻輳之地,“九街三市”漸而形成。鼎盛時候每天有上百匹馬上市,日進出糧車百多輛,市場異常繁榮。但這一切隨着滿清敗出北京而畫上了句號。當地的很多手工業者被滿清強遷到了東北,剩下的多少純粹的農民,就全成了爲八旗兵們服務的農奴了。

在茫茫的草原上,沒有了中原支撐的滿清,能夠在赤峰屯兵上萬,完全是因爲當地農業的相對發達。這些在八旗兵的槍口下哭了很久的赤峰百姓,這一刻真真是歡天喜地。

一條條辮子被當地人主動的剪了下來,或是燒了,或是被人扔進了臭水溝,與‘它們’的主人一樣成爲了歷史。赤峰城即將引來嶄新的一頁。

“哦?王世傑一家老少都安頓好了?”魏寶成眉微微一挑,向那名跟着參謀趕來的中年男子望去。

那人急忙脫帽鞠躬,腦袋上的辮子也已經割掉,畢恭畢敬地說道:“託大人的福,一切都安頓好了。我家老爺派小人來跟大人道個謝,順便知會大人一聲,這以後幾日到街上買菜買糧的差事就着落在小人身上了,還請大人跟手下官兵打聲招呼,免得以後出不了守備衙門。”

赤峰守備王世傑在這一戰中反正,是立下了功勞了。他是王進泰的小兒子,王進泰就是當初的直隸提督,做過海蘭察的副將,滿清漢員當中的大將,在濟南城裡與周元理一塊‘殉節’。事實上卻是擒殺了濟南守軍中的幾個旗人軍將,指使手下反正。雖然之後他自己確確實實是死了,可這樣的‘殉節’,復漢軍不要太高興了。

王進泰臨死之前給買了復漢軍一個大好,現在就到了復漢軍對他子孫後代好的時候了。雙方間有了之前的一段姻緣後勾搭起來,速度不要太快。

“現在赤峰剛剛光復,市面上免不了有些混亂,韃子是已經跑了,這仇恨就都留給你們了。叫你們都呆在府裡是爲你們好,免得百姓痛打落水狗,那些派去的兵就是在保護你們。買菜買糧的事情你們不必操心,每日都會派人安排的。現在我是在保護你們,不是要把你們餓死在守備衙門裡。所以啊,你回去就告訴王世傑,還有躲在裡頭的那幾家人,都放心地住在衙門裡頭。”

“對了,你是……?”

“小人是王府的管家。”

“除了你家老爺,其他的那幾家在府裡可有什麼話說嗎?”

赤峰城裡的漢員不止王世傑這一家,這一次投降的也不止王世傑一人,其中有人的家眷還在盛京呢。他們投降的消息萬一傳回去了,等待他家人的下場必然無比悽慘。這種人魏寶成一百個瞧不上眼的。

“回大人的話,那幾位都是想明白了的人,自然知道現在該怎麼做。他們現在已經投降了,也無路可退了。就像那周升士,這人是周元理周大人的次子,周大人在濟南殉死後,周升士就甚是仇視復漢軍,這中間接了一些樑子。不過,周升士既然已經降了,他也就想通了,整個周家除了他外還有老小十幾口人,周升士對小人說過,一人做事一人當,既然已經是砧板上的魚肉,要殺要砍就隨大人的意,就還望大人看在他此次也有立功的份上網開一面,放周家其他人回鄉當個山野小民,只求不要牽連了周家其餘的十幾口人。”

“呵!周升士現在開竅了?當初可着勁的帶人搜捕北京暗營的時候,怎麼就沒有想過自己的家眷和未來?國安部門現在還有他的刺令,取了他小命銀元800塊。現在瞧着韃子窮途末路了,終於開竅了,知道怕了是吧?”魏寶成臉上的表情生硬了三分。冷哼一聲道:“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回去就告訴那姓周的,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們之前許下的諾言是算數的,不僅他的家眷我們不會殺,他自己的小命也不至於死。只是周家的財產要全部充公!”

“周家是杭州人,你讓他做好準備,過幾日就回杭州當差去。”這當差可不是做公員,而是一種懲罰措施。一些罪不至死的滿清官吏,抄沒家產之後視情況而定,重的當然是把當事人投入勞改營了,輕的就罰在當地爲官府做工。

周升士當初雖然跟瘋狗一樣追着暗營咬,也確實讓暗營受到了一點損失,但他聯手王世傑反正,保住了赤峰城內大批的軍需物資和糧秣,甚至是整個赤峰城。因爲滿清有計劃在赤峰之戰落敗的時候,一把火燒了整個赤峰,周升士讓這個計劃胎死腹中,他的功勞也是不小的。

“新朝大仁大義,小人佩服!”管家沒得話說了。一切答案盡在陳漢對周升士的處置當中。這就像當年劉邦封雍齒爲什邡侯一樣,最那啥的人都得了一個相對好的下場,剩下的幾個滿清降官完全可以把心放進肚子裡了。

只不過這今後周家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家產被沒收,周家人能剩下的頂多是一點衣物,就是不知道那些衣物當中的綾羅綢緞皮裘,新朝又能給他們留下幾件來?

……

蘇州府,常熟。

承天元年三月十三日

這一天天氣晴朗,數日來的細雨陰霾一掃而空,春光明媚,鳥雀啼鳴,正是江南好天氣。

距離南京城三百多裡外的常熟徐浦鎮,陽光照耀下,這座繁榮的江邊碼頭鎮集,街道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

一輛裝飾普通的四輪馬車從鎮子口行入了鎮北,穿街過巷來到了徐浦鎮大戶金家的門外。

徐浦鎮在江南算不上什麼大鎮子,排不上名號的,但是在常熟卻是至關重要。從這裡徐浦河進蘇州,也能坐船飄入長江中。

最近江南地區的經濟發展迅速,徐浦鎮也煥發了新的生機。往日只有逢五逢十纔有的雜耍,現在已經天天可見。

唱戲的,說書的,繁榮的經濟總是各類娛樂的溫牀。

當地百姓也適應了這種變化,閒來無事就圍過去瞧個熱鬧,到不一定扔錢,圍觀叫好也成。

賣藝之人也不生氣,他們這行當人氣也是種資本。況且這地方富足,老百姓你一天看不給錢,兩天看也不給錢,三天五天不給錢,那十天八天重要給一次吧?以後養成習慣了,那就更好了。就像那教化司發下的文件裡說的,叫培養市場。

馬車穿過幾條街道,進入一個小巷子,在羅家宅院的偏門停了下。

徐浦鎮最大的地主加財主羅維親自在門口恭候着,要是讓其他人看到了非好奇死不可。羅維親自迎接的人,怎麼不在大門走過呢?

“大師辛苦了。”羅維十分恭敬的對馬車內的人說道,就連那趕馬車的人他都彬彬有禮。

“出家之人,談何辛苦,倒給羅施主一家添麻煩了。”一個三四十歲的中年和尚掀開簾子,從馬車上走了下來。一身素色的淡青僧袍,面上帶着慈悲色。

此刻從手術檯上撿了一條命後,已經被國安的人手牢牢保護起來的李裀,如果見到這和尚那張看起來滿是慈悲安詳的臉,一定會大吃一驚。這不就是那天的刺客麼?(未完待續。)--(本站重要通知:請使用本站的免費小說app,無廣告、無錯誤、更新快,會員同步書架,請關注微信公衆號xuanhuan11(按住三秒複製)安裝手機閱讀器!

第一千一百零六十二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五百五十五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一千一百零三十二章 歐盟建立第四百八十三章 和珅啊,老夫對不住你第六百八十八章 沒見過世面的鄉巴佬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兵營的訴苦大會第一千一百零四十六章 小說進入倒計時了第三十二章 完美無缺的丈夫第九百零一章 輪船和火車第四百二十五章 死的值了!第七百三十六章 科技進步第一千一百零三十一章 沙皇永遠也回不來了第五百八十章 中日風雲動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國旗下的講話第六百七十五章 同年不同命第二百四十三章 大清忠良是晉商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霸氣側漏的中國皇帝第九百三十四章 中國小民第三百零四章 稱公稱王第五十八章 李釗的帶兵第四章 逼格很高的骨瓷第九百七十章 變夷爲夏第三十三章 深山藏‘寶’第一百七十章 乾隆的怕第四百三十七章 我被自己蠢哭了第七百四十二章 新生第八百三十五章 高氵朝降臨第五百八十一章 箭在弦上第八百三十四章 ‘排槍擊斃’時代的逝去……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中國的迷之自信第六十二章 咱爺倆第一百五十七章 古怪第七百九十章 戰略之新發現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被中國征服的外國人第六百七十六章 皇長子的親事封推感言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段佳話第七百二十五章 北美派遣軍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美利堅的力量第八十七章 救救汝州新書上傳《天地最強共主》第八百八十九章 被踐踏的俄國顏面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四國秘密同盟第二百二十七章 被殃及的池魚第四十三章 人人爲己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條被事實驗證的馬克思真理第二百六十章 乾隆新書上傳《天地最強共主》第九百五十二章 虛君立憲乎?!第四百四十七章 熟透了的果子第八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意志不容違背啊第七百七十八章 跨越時空的塹壕戰第七百八十七章 英國人搶劫了圓明園,中國人火燒了整個倫敦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要給忽悠瘸了第七百九十章 戰略之新發現第一千一百零五十四章 兩個日本,兩個國王第六百零四章 中國人太浪費了第八百八十二章 陳鼎在美洲第八百四十七章 不能跑了永珹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倫敦八旗的日子……第五百一十七章 內鬥傾軋第九百一十二章 是他,拿破崙·波拿巴,就是他!第八百四十五章 迅如疾風一樣的逃跑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狂熱中國第五百零一章 天命所歸第五百零七章 驅逐艦第八百五十八章 不切實際的妄想!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陳鳴的打算落空了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沒有宣戰的戰爭第一百三十章 軍功章第五百四十九章 御旨第八百二十一章 弱小者的悲哀,弱小者的委屈第一百八十八章 妻兒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心,絕對叵測!第四百四十六章 用手中的劍爲國人的犁取得土地!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中英戰爭的隱患第五百四十三章 旗人的日子第一千一百零四十八章 陳鳴被套路第四百二十九章 噩夢第七十章 三個混賬第九百五十九章 中國的改變第一百九十四章 ‘三明治’第九百六十九章 滿足的笑容第六百二十八章 我去年買了個表!第八百六十四章 中國人這是在嚇唬我們!第一百五十五章 又是飛雷炮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圖林斯克戰鬥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承天殿繪像第二百一十章 黔驢技窮!第六十五章 聾子瞎子第二十七章 陳關之別第三百五十四章 轟殺第四百二十章 給乾隆一個厲害瞧瞧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段佳話第九百四十一章 別學晚清韃子第七十五章 血債血償第九百三十三章 中國的爆發第六百三十章 朱濆第三十章 襄縣窩點第二百九十六章 下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