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動搖起來的滿清皇權

均州淨樂宮,武當山八宮之首,傳爲真武出生地。

在前世陳鳴出生的二十多年前,這裡就已經被丹江口水庫徹底的湮沒了。放水之前,當地政府只來得及把牌樓、龜馱碑等一批文物搬遷出來,原址是徹底的被大水覆蓋。

陳鳴上輩子沒到過武當山,這一趟顯然也是來不及的,這讓他對眼前的淨樂宮更感興趣。

守宮道人只有寥寥幾個,陳鳴也看不出來他們是否身懷絕技。兩者是井水不犯河水,馬上就要再度離開均州的陳鳴,並不需要拉來三倆道人來給自己講古。而道人們在滿清治下本就過的很苦逼,現在纔不會湊到陳鳴跟前呢。

“有朝一日,老子要是一統天下,肯定不會一年到頭的窩在京城皇宮裡。”前世的陳鳴就極喜歡旅遊,可惜那時候他沒錢,這輩子如果能‘意得志滿’,他一定要如願以償。

回師一擊,陳家軍乾淨利落的打下了均州,均州知府一根白綾吊死了,府庫、火藥局等等都保存的很完好,特別是火藥局,並沒有哪個‘我大清’的忠臣一把火放個大煙花,庫存的一批火藥和相當數量的硫磺、硝石、柳條碳等物資都落到了陳家軍的手中。

陳家軍抓着均州衙門的衙役,這些人都是地頭蛇,火藥局、軍器局裡是哪家人在當差,清楚地很。完全是按圖索驥,一個不留的全都抓到了軍中。陳鳴留下了一個營坐鎮,還配了一個炮隊和一個火槍隊,七百餘人用來防守城池和看押‘俘虜’,事情很輕鬆。

此時的安樂口,當一千多鄖陽鎮戰俘被押解到這裡時,消息很快就傳到了鄖陽府城了。

整個鄖陽府城頃刻大亂。

特別是被定長派來增援鄖陽的武昌城守營,左右兩個營頭,真真一刻鐘也不想在鄖陽府城待下去了。

鄖陽鎮僅剩下的兵力被陳家軍一舉全殲,現在的鄖陽府只有千把民丁,算上他們兩個營頭都還不足兩千人,還沒有大炮,這要他們如何抵擋陳家軍?

更爲重要的是,朱邦道這麼一敗,鄖陽守軍的精氣神都給徹底抽掉了,不管是鄖陽的民丁還是他們武昌城守營,從骨子裡怕了陳家軍,再沒有與之相抗的勇氣了。

武昌城守營兩個營頭麼,右營駐紮城中,左營與一部分鄖陽民丁布守於楊溪鋪。由武昌城守營參將毛泰興帶領。

楊溪鋪是鄖陽府境內少有的好地方,位於鄖陽城東北,面臨漢江、背靠羣山,三山、兩水、五分田,地勢西高東低,北山、南河、北南傾斜。同時漢江中還有一處鄖洲灘,居住有二十戶人家,人近百口。如果守軍手中有足夠的大炮的話,分出一部分部署在鄖洲灘上,夾持漢江,再以大兵堵塞北路,還是能守上一守的。

可惜,鄖陽鎮幾次出兵早已經把大炮拉走個乾淨,白費了鄖洲灘這塊寶地。

毛泰興是絕對不願意爲鄖陽人而死的,他手下的左右營小千人的綠營兵也不願意白白的去死。右營守備陳植此時急的就像狗不得過河,一次次的勸說着毛泰興走人。

反正他們武昌兵都知道的,湖廣總督定長大人,自從入夏後身體就不怎麼樣。這位出身伊爾根覺羅氏的正黃旗勳貴,年齡已經六十有五,命不長久了。

荊州將軍已經完蛋,現在還沒有主;湖廣總督要再一死翹翹,誰還顧得了他們武昌城守營?

陳植一點都不因爲自己跟陳鳴‘五百年前是一家’而避嫌,一次次的在毛泰興跟前鼓吹者溜之大吉,趁早跑路。陳家軍的目標明顯是鄖陽的幾十萬流民難民,武昌城守營帶着糧食跑山裡頭去,等到陳家軍走人的時候再殺出來收復鄖陽,即使上頭明察秋毫知道他們耍了把戲,總不至於要了他們命去。

聽說北邊已經下雪了,冬天已經來了。

……

安口店距離楊溪鋪並不怎麼遙遠,陳鳴沒準備在安口店多做停留,留下兩個隊看押俘虜,他帶着兩千兵拖着大炮就直衝鄖陽府來。楊溪鋪自然是首當其衝。

鄖陽知府吳和卿很明白局勢的發展是什麼樣的,他讓家人儘快逃走,自己準備了一壺毒酒安安靜靜的坐在府衙大堂,等待着最後一刻的到來。

衙門外頭的慌亂聲更大更高了,一個衙役慌里慌張的跑上堂來,“府尊大人,武昌人,武昌人開了南門,跑了,他們跑啦……”

這衙役的神經都要崩潰了,武昌城守營左營人馬在這個節骨眼上竟然棄城而逃。這鄖陽府城是一點守住的希望都沒有了啊。衙役眼淚都流了出來。

他的心頭一百個埋怨陳家軍,你說你們一幫河南人,在河南鬧騰不就完了麼,還往他們這個窮鄉僻壤裡走幹嘛?衙役的小日子本來做的舒舒坦坦,現在被陳家軍這麼一鬧,不說家破人亡,也是百分百的家敗!

吳和卿則一點都不爲武昌綠營的棄城而逃而吃驚。在朱邦道大敗,一千多鄖陽鎮綠營被俘虜的消息傳到他耳朵裡時,吳和卿就料到了這一幕。

只是一個左營逃了麼?那毛泰興怕早就帶着右營逃之夭夭了。之所以沒人回城來報告,那些配屬給右營的民團極可能也一樣作鳥獸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了。

吳和卿在官場中打滾小二十年了,怎麼會不知道那些見不得光的齷齪?武昌綠營與鄖陽地方官之間有着很大很大的區別,鄖陽府城丟了,前者頂多受到訓斥,戰爭期間甚至連訓斥都不會有。而後者,只有死路一條。

以吳和卿而論,作爲一個江蘇人,他不可能因爲自身的一條命而累得兒孫都無出頭之日,累得整個吳家都跟着倒黴。所以他只能一死了之。即使他再不願意去死。

不知道什麼時候那個前來報信的衙役已經在大堂消失不見了,鄖陽府城中越來越大的喧譁嘈雜聲響徹吳和卿的耳朵。整個府衙,往日裡威嚴聳峙,像一座不可動搖的大山,鎮壓在所有人心頭的知府衙門,容不得小民半點褻瀆和蔑視的知府衙門,象徵着大清朝威儀和權勢的知府衙門,這一刻就像太平間一樣寂靜。

或許除了吳和卿一個活人以外,再有牢獄中關押的一些人外,整個知府衙門裡已經再沒有第二個人了。

吳和卿閉目等死!在那猛然間動搖起來的滿清皇權中……

第一百七十七章 均州外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中國的迷之自信第四百十一章 要的是狗,不是人第五百九十九章 漢臣朱渥,立第九百一十章 陳鳴的賭博第二百一十九章 劍指江南第六百四十五章 溝通南北,橫貫東西第四百五十二章 征服者第三百九十五章 此敗非戰之罪!第八百六十章 皇帝起家的老部隊!第五百一十章 孤王老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掃蕩南陽第二百零八章 將軍府的逼格!第十六章 風中凌亂第六百七十一章現在的社會,現在的中國第二百零一章 已經晚了第七百三十章 陳漢的皿煮第五百八十四章 燃燒的鹿兒島第七百二十一章 他是皇帝啊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緊急動員令第二百七十七章 此消彼長第一百一十六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九百二十八章 ‘碾壓’式戰爭第一千一百零七十八章 中國新時代第四百四十章 不學而有術第九百七十三章 改變格局的刺客第四百零二章 廉恥何在?羞恥又何在?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訪問天方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他也想當英雄!第六百八十二章 坑人第四百一十三章 ‘太子牌’唐僧肉第三百一十章 對於主角西進戰略的解釋第八章 小白文裡寫爛的梗第一百四十一章 賞賜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戰爭的味道第四百九十九章 ‘換’船的章嘉圖呼克圖第五百二十二章 更上一層樓第七十一章 情報第四百八十章 首戰,拉開序幕第四百三十三章 西方來的漢學家第五百八十一章 箭在弦上第四百三十五章 ‘賣國’賣的對了第六百八十章 權貴子弟第九百五十八章 三十年發展——中國國力第二百七十六章 士氣第六百零四章 中國人太浪費了第七百四十八章 大金山第六百八十八章 沒見過世面的鄉巴佬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硬懟第三百五十六章 打碎清兵的信心!第六百八十五章 背叛階級利益的皇帝第四百三十章 復漢軍必須勝利!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不同的‘征服’,不同的結果第一千一百零四十章 戰爭不可複製第九百四十七章 拿破崙——將星隕落封推感言第二百八十七章 排槍擊斃 二第二百二十章 下一盤大棋第六百五十四章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第三十四章 陳家撐不了五年!第八百六十三章 陳鳴的‘考覈’第三百七十三章 一把戒尺,一次警告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萬里江山握在手中,天下蒼生繫於一身第三百六十一章 當復漢軍的順民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倫敦八旗的日子……第六百七十六章 皇長子的親事第一百五十章 全軍速退!第一千一百零七十一章 倫敦華埠……第六百五十二章 聖戰第三百一十七章 俘虜第九百三十五章 日本新遣唐使第九百五十七章 怎麼才能管住皇帝?第四十九章 上山下山第二百七十九章 南路死戰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條被事實驗證的馬克思真理第四百七十五章 建奴 一 後續不定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燒殺搶掠!第一百一十四章 割辮子第三百八十三章 奸細內應到處都是第六百二十六章 榮譽需要‘特權’來襯托第四百零四章 月兒彎彎照九州後記5 法國民衆的利益在那裡?第九百六十九章 滿足的笑容第八百零五章 怎麼一下子就都反了?第六百零四章 中國人太浪費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運籌帷幄第九百三十八章 阻擊中國?第九百三十六章 新遣唐使 續第六百五十六章 戰爭也阻擋不了的走私第一千一百零五十四章 兩個日本,兩個國王第七百四十七章 中西北美戰爭第一百三十四章 戰陝兵第三百九十二章 富貴返鄉第一千零九十章 斷頭的雙頭鷹……第八百四十四章 漂亮的毛妹更值錢!第七百二十七章 朝鮮版陸放翁,消弱版人大第八百四十三章 進擊的哥薩克第二百四十六章 八月十五殺韃子第六百六十六章 北美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被中國征服的外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