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我要賑災

而由一個重工業核心爲帶動,幾個這樣的循環體落戶在某片區域,那裡的管理者將會發現,他們的麻煩大了!在他們的領地裡,將出現一個進可攻退可守難以封鎖至死難以影響控制的硬核桃,它們的存在將會像惡性傳染病一般蔓延,更加可怕的是,這樣的地方表面上看起來都是無害有益的。

或許有人會說,這樣的事情那些老大們都不是傻子,難道他們看不出來這裡面的麻煩?難道他們不知道這些事情會導致這樣的後果?

事實上,他們看不出來,因爲他們不信,因爲這些人,原本就是生活在這片大地上的普通人,原本都是一羣被趕着到處亂跑的百姓,沒有人會相信這些人能泛起多大的浪頭來,而這些人還會帶來非常客觀的經濟利益,稅收,錢財。最要緊的,是這些人表面上都沒有軍隊,在這個年代,沒有軍隊,說什麼都是假的。

這個瘋狂的計劃來自於瘋狂的陳曉奇和他帶領下的團隊,這種匪夷所思的構想和近似荒誕的搞法也只有他們纔想得出來,這種基於經濟頂端的策略制定根本就不是這時代的軍閥們那點可憐的腦袋能想象出來的,他們防止被這樣搞掉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徹底不準這些本土人出去或者回來,但這是不可能的,他們還需要這些人爲他們種糧食提供稅收,提供兵員呢!

這是一個無解的圈套,就像是快要餓死的人面對一塊塗了毒藥的美味食物一般,明知道可能毒死你,你也要選擇吃還是不吃。===

移民山東的人在1928年底的時候撐起來兩個“新農業綜合循環體”地實驗基地,其效果究竟如何將在未來一年內見分曉,但是執行者們都自信滿滿的。他們認爲能夠成功。

救災部門的計劃是在這個大計劃之中的先行軍,他們打着人道主義的旗號,爲整個大計劃做開路先鋒,以一種令人難以拒絕的姿態出現在廣大的地方勢力面前,看上去一點威脅性都沒有。

1928年9月底,山東各種救災物資調配完畢,陳曉奇首先向馮玉祥發出了信息:“我要去陝甘寧救濟災民,你同意不同意?”

北伐成功後,馮玉祥的地盤擴大了不少。河北(直隸已經改稱)、河南、陝西、甘肅綏遠、察哈爾一部,巨大的地盤四十餘萬嫡系部隊。當真是中國第一大軍閥,看起來非常雄壯有力。

但是他最想要地北京、天津卻給了閻錫山,山東被陳曉奇佔了,他出力最大結果得利最小。對於蔣總司令他是甚爲不滿的,心知必然要一戰定乾坤地馮玉祥早就在收拾人馬做準備了,8月中,宋哲元一部將甘肅的黨玉琨以下五千人處決,穩固了陝西大後方,並將甘肅這一部分地盤徹底抓在手中,甘肅的平定行動也在進行中,這中華腹地的大根據地他算是打地差不多了。

但是馮玉祥跟這時代的中國所有軍閥都犯同一種病---窮!他們要養活數十萬的大軍,有不太懂得發展經濟。除了不斷的壓榨搜刮之外沒別的招數,而他們所統治的地方工業極其落後商業也不夠發達。百分之九十的稅賦靠了農業來供給,衆所周之農業產出那是相當的少,因此上他們幾乎就是砸鍋賣鐵的在支撐着軍事力量,這也造成了軍隊中普遍地弱點---見不得錢!

這個時代的中國軍閥混戰是很有意思地,很多的戰鬥其實不是在槍林彈雨下解決的,而是在青樓妓館、大煙牀上。很多的軍閥軍官代理人要麼躺在妓女的懷裡,要麼躺在抽大煙的小牀上,一邊樂呵着,一邊商定價錢劃定界限,前方槍炮亂響。實則死不了幾個人。

即便是陳曉奇起來之後。用大量的廉價軍火給了他們極大的武裝提高,但是打起仗來還是一個德行。子彈亂飛不知道打去了那裡,炮聲隆隆用得都是最便宜的低爆炸力彈頭,搞來搞去的最後一點算,損失還是不小。爲何?官兵們都把槍給賣了錢去吃喝嫖賭了!

所以山東這邊就使勁地賣軍火,他們就使勁地糟蹋,實在沒錢了就種大煙賣毒品,老百姓死活關他們鳥事啊!只要手裡有槍,他們就能爲所欲爲。

28年春天開始,整個中國北方就不大對勁了,春旱造成的糧食大幅度減產已經將那些被搜刮一空地老百姓逼上了絕路,夏天的乾旱更是雪上加霜,讓他們勉強憑着草根樹皮苟延殘喘,有些地方已經開始吃觀音土了,眼看就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這種情形軍閥們不是不知道,蔣總司令爲首的南京政府也不是不知道,但是他們一則不想管,二則管不了,除了設立幾個有名無實的部門去看一看調查一些之外,賑災這件事是有心無力的,他們光軍隊都管不夠吃的呢!誰管那些賤民啊!

這時候陳曉奇跳出來說要賑災,頓時間贏得了許多人的稱讚!高帽子一頂一頂的往這裡飛,誇獎的話跟潮水一樣涌過來,充斥大大小小的報刊媒體。*****這種惠而不費的口水話誰不會說啊!又不用花一文錢,俺們精神上支持你!

馮玉祥連拒絕的機會都沒有,就被鋪天蓋地的輿論支持下的口徑給壓得喘不過氣來,而西北地區的災情也被如實的反映到了媒體上,那些閒着沒事的憂國憂民者紛紛表態,並組成各種考察團去災區實地看看情況,以便回來寫一些令人潸然淚下的好文章,順便丟兩塊錢在那裡略表善心,如此而已,至於像陳曉奇這樣公開表示大規模賑災的,不是沒有,但絕大多數是一些財東老闆們,出錢出糧來表示支持,乾脆推陳曉奇爲首,他們跟着後面做做善事。

馮玉祥甚是鬱悶!這種事情換一個錢多了沒處花的老財主去做。\\\\\\他一點意見都沒有,反正你願意來我就願意要,省下糧食來養軍隊,多好!

但是陳曉奇就不一樣了,這個小老鄉陰得很,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的,冷不丁竄起來一口就將山東那麼一大塊肥地咬在嘴裡消化了,這速度這手段這能力,看着就叫人害怕!他無緣無故跑到陝甘一帶賑災。開什麼玩笑,隔着河南河北山西這麼大老遠的來。他也不怕累着!

馮玉祥不能拒絕這樣的好意,因爲全國都在盯着呢,災區地慘景公佈出來之後,站着說話不腰疼的人海了去了。馮玉祥要想好好的做他的霸主,這人望口碑是一定要的,否則搞得跟張宗昌似的,那就太不妙了!

不過他也不能眼睜睜的放陳曉奇的力量進來,他很是誠懇的通電全國,稱一定不辜負陳老闆地美意,一定不會將全國人民的關愛扔在水裡,一定會妥善處理好全國運來地賑災物資。

那意思,陳大老闆你把東西弄來就行了。人就別來了,我會做好一切的!

這一手耍的正規正矩。陳曉奇要是說出來“我不相信你”這樣的話,那就太小人了,面子上絕對過不去,儘管這都是事實。不要說在這民不聊生地民國年代,便是七八十年後的太平盛世,千萬災民在電視鏡頭下痛哭流涕飢寒交迫的情景牽動着億萬國民的心,卻絲毫不能感動那些貪官污吏的鐵石心腸,他們該截留的截留,該倒賣的倒賣,災區人民死活管他們什麼事!

中國沒有了任何的宗教信仰。^^ ^^打倒了一切的“封建迷信”。人們也就失去了敬畏之心。放在民國之前,絕大多數人還講究個因果報應。前生來世地,做事情尚且有個限度,真正不留餘地的大奸大惡少之又少,他至少還知道給自己地子孫後代留點餘地,“殺人不過頭點地”,很符合中國文化中“興滅國、繼絕世”這一自商周以來就有的美好傳統。

但是這一切都便成了“封建迷信”後,那什麼限制都沒有了,發展經濟都能搞出遍及全國的“斷子絕孫模式”,可想而之其他的事情,貪官污吏做起事情來那是絕對不留任何死角、不留任何餘地、沒有任何限度的深挖廣積,即使將國家搞成完全依靠軍警來維持安定的局面都在所不惜!

對於馮玉祥的反應早就在意料之中,山東方面不做任何的評價,反倒是在報紙電臺上將自己的救災方案詳詳細細的刊登了出來,他們表示,山東所採用地就在方式並非只是施粥舍藥令人民苟延殘喘,而是要從災荒中找出一條生路來,在他們地幫助下展開自救!

首先是能夠讓災民活下去的救濟糧,大量地米粥鹽分加上少量的鹹菜,可以保證他們身體健康的活下來,不至於因爲飢餓而生病死去,這是其一;其二是組織大量因爲災荒而無地可種的災民就地勞作,不使他們成爲流民,造成更大的悲劇,主要的工作就是修路,將殘破的道路儘可能的修的平整寬闊一些,讓這些人有事可做,而不是平白的吃施捨的飯菜,保持人格和基本尊嚴;其三,生產自救,是在山東方面農田水利工作隊的幫助下,在有條件的地方打深井,疏通河道溝渠,趁着旱季建立水壩、淤地壩,爲將來氣候好轉做準備,這麼一來一旦有了水,農業生產馬上就能夠恢復。

其他的,出動衛生隊防止瘟疫,救治災民是應有之意,出動農業專家對當地的土地類型和環境進行綜合考察,給出大範圍的災害防治建議,並幫助災區人民想方設法弄好自己的家園,將這裡建設的更好。

在最後,山東方面還特別註明,這些工作人員全是普通人,山東不派一兵一卒進入馮將軍的領地!

話說到這個份上,馮玉祥再想否定推託那就太不上道了!人家山東寫的很明白,這都是人家這些年來的救災心得,同樣發生災害,山東今年受到的影響就小了很多,這是充分的證明,而且這個計劃中涉及到的一系列內容全是技術活兒,他西北軍是玩不轉的!不說別的,就說從黃土高原上打出一口井來他們都夠嗆!要知道整個山西在經過數千年的開發之後土地已經極盡貧瘠,宋以後的戰爭將這裡的植被徹底破壞,水土流失嚴重,黃河之所以黃便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沒有表面植被的保護,陝西境內很多的地方一到了旱季就沒水了,地下水位根本不是一般條件能夠得着的,動輒在30米以下的水位,使這時代的氣井根本都壓不上水來,普通水泵也抽不上來,甚至有些地區都得出動石油鑽探技術才能搞定!而這些技術這些設備,滿中國只有現在的山東才能夠提供!

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將山東方面擺的無比正義,顯得馮玉祥大將軍卻是這般的小家子氣,當時就有人撰文譏諷稱,馮某人偏安一角許久,不知天下有樂土之存在,視山東之豪富安逸,誰人圖他那貧瘠之地?況如今天下一統,有國家救濟之良策而受阻不行,馮某人莫非有割據稱王之野心耶?其人速就此答覆,方令天下人心安。

馮玉祥氣的在家罵娘,但是他也沒辦法,現在正是個節骨眼上,他得忙着整軍備戰,後方亂不的,宋哲元殺了那麼多人已經引起很大的震動了,他可不想關鍵時刻後院起火,若是那兩省人知道他阻攔救災隊伍和救濟糧的進入,那統治起來就難了!

況且,他現如今也得從山東這邊購買便宜軍火,山東人生產的傢伙可比列強那些自己淘汰下來的垃圾好得多了!那是實打實的新槍新炮,工藝精湛公差極小,性能穩定維護方便,價格還非常公道,比列強仁義多了,這個小老鄉在某些方面還是很講道理的,起碼這一次沒說要去河南賑災,否則那傢伙順着地面就滲透過來,他是擋還是不擋?

準備已久的賑災隊伍在濟南集結後,形成十幾輛火車組成的列車隊,浩浩蕩蕩的就順着鐵路趕奔陝西西安,而陳曉奇爲代表的山東勢力對西北的滲透,也正式開始!

第41章 再見佳人第181章 英國人的態度第33章 風雲起(二)第130章 亂起第70章 暗潮 使命第11章 麻木現實第70章 南口開戰第68章 黃金基業第75章 漢家衣冠第23章 華北劇變第33章 大搞基建(三)第71章 我要回國第74章 硝煙再起第67章 武器定型第114章 潰敗 炸彈之母第86章 交火第52章 陳平第107章 大反攻序曲第102章 武器發展第28章 從走路做起第17章 前路第78章 推波助瀾第50章 南洋戰事(完)第55章 蓄勢第69章 聯邦快遞第129章 二戰結束第162章 第一場空戰第131章 大拆遷 全國亂第77章 內憂外患 大風起第76章 波蘭滅 圖謀南下第9章 中原開戰第106章 反攻東北(十五)第181章 英國人的態度第36 全都答應第126章 張宗昌問計第9章 中原開戰第87章 初見第72章 艦隊成軍 備戰第57章 盛裝大遊行第6章 面見國父第212章 南洋風起第28章 鐵軍入甘第56章 暗潮涌動第68章 都有難處第121章 攻佔沖繩島第41章 華北大戰(八)第6章 初次盜版第145章 落幕第84章 對抗第46章 南洋戰事(二)第56章 暗潮涌動第49章 華北大戰(十六)第26章 “黑星”手槍第116章 叢林奇蹟第55章 蓄勢第232章 圍城第8章 兄弟重逢第45章 日本人的烏龍第21章 入學、買地第26章 中國海軍之痛第22章 淞滬開戰(九)第18章 未知方向第20章 淞滬開戰(七)第104章 反攻東北(十三)第66章 大刀砍鬼子第105章 關門打狗第181章 英國人的態度第189章 大上海 杜月笙第78章 離開美國第64章 風起西北第17章 我爲復仇而來(一)第4章 橫跨長江 助戰第57章 合作水泥廠第148章 日本再出兵第128章 新格局的劃分第195章 盛唐之韻(二)第84章 對抗第3章 盤點家底第5章 意外大禮(三)第22章 冒牌土匪第226章 落幕第100章 收編序曲第34章 文化教育第31章 分歧 妥協 出劍第30章 金三角 霍元甲第217章 最後一擊第72章 列強嘴臉第35章 意外修煉第33章 風雲起(二)第111章 得償所望第71章 察東李守信第55章 蓄勢第74章 服裝文化第35章 風雲起(四)第34章 文化教育第209章 特大招標第29章 超級忽悠第28章 從走路做起第118章 開闢第二戰場第198章 愛國衛生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