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盟散約敗

營帳之內,禹天來與劉辯相對而坐,中間的几案上擺着那方本身便是連城至寶,同時更是天下至高權力相爭的傳國玉璽。

劉辯搖頭嘆道:“我一直以爲文臺將軍會與其他諸侯不同,誰知亦不能免俗。”

禹天來笑道:“人人心中皆有一頭名爲慾望的野獸,只看是否能夠將其降伏。孫文臺能在最後關頭將利弊權衡明白,做出最正確的選擇,已經算是不錯了。”

劉辯點頭感慨不已,隨後又問道:“老師,今日人多眼雜,玉璽落在我們手中之事怕是難以保密。等那些諸侯得知,是否會橫生枝節?”

禹天來胸有成竹地答道:“若沒有大王在此,衆諸侯必定會因此玉璽而大起紛爭。但大王你貴爲帝室之胄,又爲聯軍盟主,若論名分地位,也只有當今天子有資格與大王相爭。等到明天漢升兄與典韋解救的百姓陸續返回洛陽,大王的名聲立時會攀至巔峰。屆時大王德位相配,手中亦不乏實力,那些諸侯絕不敢輕犯。”

說到洛陽百姓,劉辯現出些擔憂的神色,又問道:“老師說此次救回的洛陽百姓會超過百萬之數,但如今的洛陽已是一片焦土,他們回來之後該如何生活?”

禹天來早已有了算計,從容答道:“洛陽已非宜居之地,這些百姓自然是跟我們同歸交州。貧道早已準備了足夠的糧草物資,估計明天也會送到洛陽。屆時只須向百姓們說明情況,並保證他們在路上的安全以及到交州之後的生活,這些已經失去安身之所的百姓不會拒絕。”

劉辯聞言,愈發覺得這位老師高深莫測,所有事情都能預做籌劃準備,似乎真有未卜先知之能。

第二天,後面的各路諸侯終於姍姍來遲,在已成廢墟的洛陽各處安下營寨;追擊董卓的曹操大敗而回,原來是中了對方埋伏,幾乎全軍覆沒,他先將各路諸侯怒斥一通之後,又向劉辯告了罪,隨即率殘兵離開;在黃忠與典韋先後率兵返回洛陽的同時,被董卓擄走的百姓也陸陸續續回來,看到家園已成焦土,各處都駐紮了軍隊,便自發地聚集到劉辯所在的軍營附近,先拜謝了弘農王的救命之德,而後又哭訴着請求得到庇護。

劉辯親自出面好生安慰這些百姓,又從自己軍中拿出糧食和營帳來幫助百姓暫時安頓下來。但三千人馬的輜重本也有限,實不足以滿足百餘萬人口所需。幸好當天果然有五千交州所屬人馬押運着大隊車輛送來無數物資,否則他便要和洛陽百姓一起餓肚子了。

衆諸侯屯兵在洛陽,便再也沒有一人提出進兵長安,徹底剷除董卓。

轉過天來,劉辯正與禹天來商議將洛陽百姓遷往交州的細節,外面忽有人來報說朝廷有使者前來。

這一次禹天來卻沒有說話,只要看劉辯如何處置此事。

劉辯一愣,隨即想到所謂朝廷使者必然是董卓的使者。若換作往日的他,知道了是董卓的使者,必定是立即趕走見也不見,如今得禹天來教導又親歷了許多事情,心智已經成熟許多,便不會再以個人好惡而輕易決斷。因此他略做思考之後,還是命人傳使者進來。

但等到那使者進來後,劉辯還是差點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只因來人便是董卓手下第一爪牙、亦是迫害自己母子的元兇之一李儒。

李儒倒是從容自若,彷彿沒有看到劉辯目中噴薄欲出的怒火,恭謹有禮地致意問候道:“李儒見過弘農王殿下,見過禹掌教。”

看到對方的淡定從容,劉辯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強壓下命人將此人亂刃分屍的衝動,冷冷地道:“文優先生此來有何見教?”

李儒道:“儒奉董太師之命,特來與大王講和。”

禹天來忽地開口道:“董太師應該不只派了文優先生一路使者罷?”

李儒笑道:“掌教高見,實不相瞞,此刻每一路諸侯營中都有董太師派來的使者。這一戰打到如今這步田地,諸侯們已無進取之心。之所以還徘徊洛陽不去,只是需要一個風風光光下臺的理由,如今董太師將理由給他們送來,一份當今天子手書的褒獎與封賜的詔書應該足夠了。”

禹天來嘆道:“此計直指人心,洞察世情,看來該是出自文優先生手筆。罷了,此戰再打下去也確實沒有意思了,說說董太師開出的條件罷!”

李儒目中閃過一絲詭秘之色:“龍編侯、交州牧如何?”

禹天來哂道:“此次回到交州,貧道會將手中所有力量轉移到弘農王手中,自己只潛心修行武道。這等淺薄的挑撥離間之計,文優先生還是不要拿出來弄了。”

李儒一直暗中觀察一旁的劉辯,見他聽自己之言並未現出憂慮氣惱之色,聽禹天來之言也沒有震驚狂喜,便知他二人之間已有默契,自己這離間之計確實無效,便轉又道:“不知禹掌教想要什麼?”

禹天來淡淡地道:“鎮南王、大司馬、領交州牧!”

李儒變色道:“這不可能!掌教既也有意講和,便該拿出誠意來。”

禹天來悠然道:“這已是貧道最大的誠意了。如果文優先生做不了主,貧道便背了劍親自去找董太師談。嘿,除非董太師在與女子親熱時也讓呂布在牀邊護衛,否則他應該不會拒絕貧道的條件。”

李儒沉默半晌,終於透出些無力的神色,頹然道:“便依掌教之意!”

一場轟轟烈烈地討董之戰就此虎頭蛇尾地告終,各路諸侯得到天子褒獎其忠心、加官進爵的詔書,既得了名聲又得了好處,盡都心滿意足地各自回家。

禹天來與劉辯也整點了人馬,帶了近百萬願意隨他們遷往交州的洛陽百姓,浩浩蕩蕩地一路南下。

在路上,已宣告天下就任鎮南王、大司馬、領交州牧的劉辯將一份份徵辟賢才的文書如雪片般發出。

如今的劉辯賢德之名廣佈天下,手中更持有傳國玉璽,在大義之名上完全不輸給當今天子劉協。因此一紙書發,登時引得四方俊傑之士紛紛來投。其中便有荀彧、荀攸、程昱、郭嘉等一干原該在日後投向曹操絕頂智謀之士,亦有本該成爲劉備麾下大將的趙雲。

第三百四十九章 各有算計,算深者勝第二百六十五章 劍氣沖霄第一百四十六章 決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卿本佳士,奈何從賊?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朽道韻,不滅魔種第一百五十九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二百八十一章 抄家,鑄劍第八十章 一劍下天山第一百七十九章 各逞心機,魔高於道第二百一十八章 御劍殺第二百八十一章 抄家,鑄劍第一百七十九章 各逞心機,魔高於道第十三章 黃師傅,拳霸七省,掌劈三江,無影快腿震九州第三百一十九章 蚩尤旗第三百一十二章 文有文曲,武有武曲第三百零九章 八景爐成九轉丹第七十八章 福地、異獸、靈藥,標準武俠奇遇模式第二百四十九章 我有一劍斬妖祟第三十七章 平生不識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第三百三十五章 東海暗瀾第二百五十九章 雙劍爭雄第三百三十六章 顯神通八仙渡東海第二百零二章 煮豆燃箕,相煎何急?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命,三載第三百二十六章 水火之威第二百一十九章 洛陽劫第六十四章 你算我計,都是狐狸第三百二十二章 超凡戰始第一百零三章 沙場之劍:七殺、破軍、貪狼第二百四十一章 布衣兇狡,黑衣跋扈,官匪原是一路人第二百九十一章 阿青戰小青,搖落滿天星第一百五十七章 明玉九轉,練氣成罡第一百二十六章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苦也!第三十章 江湖多風雨,比翼燕雙飛第五十二章 帝心淵似海,難測無間道第三百一十八章 誇赴天子宴,走馬去如雲第二十四章 北崇少林南武當第七十七章 欲向絕域覓桃源第一百七十五章 交易第二百章 一心種善果,萬口頌禹師第三百零四章 奇寶山中蘊奇寶第二百一十六章 兩軍赴虎牢,三英戰呂布第二十四章 北崇少林南武當第三百三十六章 顯神通八仙渡東海第二十九章 革命豈兒戲?第二百四十九章 我有一劍斬妖祟第八十九章 鼉龍遺蛻靈珠光第二十章 乳虎露爪羣狼惶第二百零四章 南疆立道名“太玄”第一百五十八章 潛隱三年,砥礪一劍第二百六十章 一僧止戈第一百五十六章 王霸雄圖到頭空,一代天驕終塵土第二百一十七章 刀戟決,箭雙飛第二百一十五章 溫酒奉老將,未冷割頭回第一百四十八章 戰後第三百三十七章 釁起,亂生第二百零五章 少帝末路,絕處逢生第一百七十九章 各逞心機,魔高於道第三十三章 搏命第一百九十四章 不科學的三國第二十一章 雙截棍第一百一十五章 東海之濱,圓月當空第二百九十一章 阿青戰小青,搖落滿天星第一〇一章 衝陣,神勇第三百三十九章 破局,捕影第一百一十三章 噩耗,運籌第二百四十五章 傲嬌劍傀第五十四章 命運第三百五十六章 妖帝隕,青帝出第三百二十四章 太玄座下,一門英雌第二百二十一章 唯德與力,可居重寶第三百二十三章 神劍御雷第一百零九章 戰後諸事,再到龍門第四章 詠春?《詠春》!第二百四十七章 剿匪,畫皮第二百四十章 傀儡,金蜈第二十章 乳虎露爪羣狼惶第一百三十一章 伏魔劍,補天志第二百四十八章 妖狐第六十九章 收網,後招第五十四章 命運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父無犬子,名師有高徒第二百一十章 虎將未老心已老第三百四十章 同體雙魂,一魔一仙第二百八十四章 棄刀,得刀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光明淨世陣第一百七十章 妙手空空第十三章 黃師傅,拳霸七省,掌劈三江,無影快腿震九州第二百二十七章 入夢迷蝶,亦幻亦真第二百四十四章 雙姝第一百九十八章 一劍會三英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朮撞鐵板第二百九十五章 太玄問志,許仙拜師第二百三十七章 如來神掌,截天一式第二百二十一章 唯德與力,可居重寶第二百四十九章 我有一劍斬妖祟第二百九十七章 欲渡有緣人,且問手中劍第一百八十章 青蓮劍典,羅剎劍經第二百五十一章 花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