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節 傳檄

日頭升了又落,天色亮了又黑,這一天一天也就這麼過去。也許不僅僅是這一天,一生也就這麼過去了。

天色已經大明,踩着晨曦出工的劉老農已經忙活完了一塊地,這時正坐在田頭的高壟上,嘴裡咂摸着旱菸,喘上一口氣。

要說今年的收成,還真是不錯。估摸着交完今年的租子,勉強也能夠全家一年的口糧了。這可真是難得的光景。劉老農今年五十二了,他仍然記得當年鬧長毛的時候,村子裡是過的什麼樣的光景。那時十室九空,沒被拉去打仗的,差不多的也都餓死了。自己能活下來,真不知道是老天瞎了眼還是開了眼。

劉老農盯着眼前金燦燦的稻子,默默的抽着手裡的旱菸,想的卻是明年的生計。今年雖然收成不錯,但是聽說年初的時候北邊鬧了水災,又吃起了人。這幾個月東南西北有好幾個地界,也都因爲餓的發慌,鬧了起來,被官府調兵,殺了好幾百十口子的人。這江州鎮自古以來就是十年九災,如今世道也不太平,雖說現在勉強能算是個小豐收,卻又不知道,這一季的糧食,究竟能有多少落到自己的肚子裡。

劉老農正有一搭沒一搭的想着,忽然前面路上傳來一陣奔馬的聲音。老農趕緊站了起來,用手搭了一個涼篷看過去,只見遠遠的官道上,兩騎馬飛也似的跑過來,看那衣服,分明是朝廷新軍的服裝。

看到這個,老農的心裡,沒來由的緊了幾緊。要說這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不怕天來不怕地,只要能有塊好地,靠着雙手,就能養活自己的一大家子人,傳宗接代,什麼也不愁。可唯獨就怕那當兵的,當兵的都是些什麼人?白吃白喝不幹活,臨走還要白拿。當年鬧長毛的時候,就是這樣。長毛賊過來,村子就洗一遍;朝廷的軍勇過來,村子還是洗一遍。那年月,狗都不願意活。

長毛早沒了,洋人也不敢打了。如今這年月,好端端的,又跑什麼馬呢?莫不是、哪裡又造反了吧?

劉老農心裡嘀咕着,拿眼直直瞪着那兩個騎兵。兩騎馬速很快,一眨眼就衝了過來,近了些時,劉老農發現兩人背後都插着兩個旗子。當年劉老農跟着村子的秀才認過幾個字,看的分明,紅旗金字,上面寫的八個大字:“驅滿興漢”“武昌漢軍”!兩騎馬飛奔而過劉老農,並不稍停,打馬便飛奔而去。

劉老農呆呆的看着兩騎馬越跑越遠,帶起塵土飛揚。老農忽然回過神來似的轉身撒開腳丫就向村子裡跑去,一邊跑一邊大喊道:“鬧兵災啦!鬧兵災啦!鬧——兵——災——啦——”跑了幾步,劉老農又似回了魂,趕緊着跑回來,胡亂在地裡的稻堆上摟上一把稻子,掙命也似的往村子裡奔去。過了還沒一袋煙的功夫,村子裡便衝去了無數的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拿着各式的農具;所有人,無論男女老少,都端着一副拼命的架勢,眼瞪得溜圓,腳奔的飛快,衝到稻田裡,舍了命也似的將那些稻子往自己家裡搬去……

日頭慢慢的從山的背後,爬到了山的頭頂,南國的金秋時節,如果不落雨,倒是暖暖的,讓人覺得十分的舒服。張振武與蔣方震騎在馬上,領着一路人馬沿着長江,正向九江口疾行。

八月十九夜,武昌一夜光復,之後便成立了鄂州州**,推黎元洪爲都督,司湖北行政;尊朱崇禎爲漢王,統籌全國光復。朱崇禎在武昌整軍七日,之後便兵分三路,第一路,由蔡濟民、熊秉坤、方孝孺領隊,徐少斌爲先鋒,北上搶佔義陽三關,這一路因着軍情緊急,整軍兩日之後便先行出發;第二路,由蔣翊武、吳兆麟、方信孺領隊,馬榮爲先鋒,南下湖南,進逼長沙,經略湖廣;第三路,由馬雷、張振武、蔣方震領隊,金兆龍爲先鋒,也未等整軍完畢,便提前三日出發。沿長江東向,先下九江,再圖江浙;張廷輔與鄧玉麟,領兵掃蕩湖北,朱崇禎自坐鎮武昌大本營。

武昌光復之後,蔣方震清點物資,竟發現武昌城的藩庫之中,居然有四千萬的存銀,而那楚望臺軍械所,也有足夠的槍炮,但朱崇禎卻並未大肆擴軍,光復之前,武漢三鎮的新軍,不足兩萬之數,光復之後,朱崇禎汰弱存強,竟只保留了一萬餘的正規漢軍,淘汰下來的,便或做輜重營,或去重建武昌。

眼看着全國還沒地方響應,清廷又派了豫軍來攻,此時有錢有槍,不說擴軍,反而縮編。衆人對朱崇禎的做法,都有些異議。但朱崇禎只是輕飄飄解釋了一句:“戰事最多兩月,便可消解。國家積貧積弱,擴軍這種無謂之事,不做也罷。”

戰事不出兩月?衆人對朱崇禎這個判斷,都將信將疑。

整軍之後,朱崇禎便分兵經略,這更引得蔣翊武等人心中不安,蔣方震也不願這麼早就分兵攻略。在整軍之時,他便與朱崇禎爭論的十分厲害,因爲分兵自古就是兵家大忌,當年洪楊的前車之鑑也就在眼前,可是朱崇禎的一番話,卻讓他啞口無言。

“此時民怨沸騰,天下可傳檄而定;我所擔心的,一是有人趁機割據地方,二是列強趁火打劫。當此時節,只有兵貴神速,迅速掃平南國,展開南北議和,半年內結束紛爭,纔是上策。”

一番話,蔣翊武等人心中,都只有以死報國之念了!

是啊,現在如果再來一場洪楊之亂,恐怕中華真就會亡了。這個國家,委實已經經不起過分的折騰了。

現在,只能儘自己所能,將戰事儘快結束,如此,纔不負朱崇禎的知遇之恩。蔣方震擡頭看了看天,心中默默的說道。

“雲堂師傅,我有些奇怪,爲什麼我們經過的村子,大多十室九空,就是有人的村子,見到我們,也都跑的厲害?”

問話的是朱林,朱崇禎的幼弟,現在不過十一歲,本來行軍打仗,危險至極,蔣方震實在不願帶這樣的貴人,但朱崇禎一再堅持,主帥馬雷又沒有反對。他只好收了下來。

聽到朱林的問話,馬雷哈哈一笑,說道:“我久不在故國,這件事,還是要請教張蔣二位來了。”

張振武與蔣方震相互看了一眼,見對方眼裡都是一副無可奈何,蔣方震苦笑一下,向朱林解釋道:“中國自古兵賊一家,百姓防兵如防賊。他們知道我們要過來,當然會跑,不但人跑,連糧食和財物,都會一併捲包拿走。等我們過去了,他們再回來。”

朱林騎在一匹小馬上,歪着頭想了一會兒,說道:“怪不得當年岳家軍,簡簡單單一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就能收天下百姓的心,看來故國的軍隊,實在太是不堪了!”

蔣張二人又是苦笑了一下,都沒有接口。這軍隊劫掠之事,有時候的確是筆無可奈何的糊塗賬。

誰知朱林忽然說道:“我們漢軍,申明紀律了沒有?”

馬雷笑笑說道:“我們這一路,不過三千人,又多有振武堂的弟兄帶着,那等腌臢齷齪的事情,我們漢軍自然不會做的。”

聽到馬雷的話,朱丘點點頭,說道:“本該如此,要是有人乘亂劫掠百姓,當斬無赦。大哥說亂世用重典,我們之所以儘快出兵,也是怕人趁亂劫掠百姓,擾亂地方。”

蔣方震想不到朱林小小年紀,居然說出這番話來,不由的大爲吃驚。心裡暗想:“這朱方兩家的少年,果然個個不俗,朱崇禎自不必多言,那方孝孺博覽經史,方信孺槍械嫺熟,這朱林小小年紀,居然也能說出這番老成的話來。”

正在蔣方震感慨之際,前方疾奔回一騎,看模樣,卻是放出的探馬。

“馬協統,我們在前面碰到一人,自稱是潯陽書報社的蔣羣,前來接應我們。”

“哦?蔣羣來了!”馬雷很是高興,“他在哪裡?”

這蔣羣本是馬雷舊遊,也是洪門中人。一向在江西宣傳革命,此刻前來軍中,定是有重要消息。

前方三裡,靠近九江城的地方,蔣羣與馬雷派出的探馬正在一起閒聊。

“君羊,好久不見!”馬雷翻身下馬,大笑着向蔣羣走去。

“雲堂,你來的正是時候,我在九江,已經聯絡了諸位同學,他們都已經答應舉事,只是五十三標標統馬毓寶還有些猶疑,你們一來,九江便大勢已定了!”蔣羣一見馬雷便笑道。

誰知馬雷卻急問道:“君羊,滿清的海軍,可過去沒有?”

蔣羣被馬雷問得一愣,好一會兒才說道:“楚有艦還在九江口,正在集結艦隊。”

聽到蔣羣這句話,馬雷等人才長出了一口氣。他們提前三日出發,便是爲了在九江口,截住清廷海軍。

看來,一切均如所料,剛剛趕得上。

第四節 解惑第八節 書憤第十九節 螻蟻第九節 夢碎第十五節 海軍第十節 遊說第四十七節 清華第九節 雲動第一節 故地第六節 棉鐵第二十二節 漢留第十一節 聚議第二十一節 赴會第二十八節 洪清第五十五節 誅陳第二十九節 恩仇第三十三節 鼎屬第二十六節 錦瑟第四節 內禍第十四節 截江第十七節 黃雀第一節 聆訊第三十八節 盛名第二十五節 秋涼第十六節 志大第五十六節 秦淮第十三節 送葬第四十二節 紫禁第六十四節 去國第二節 陳詞第四節 賭劍第六節 日僑第四十九節 遷族第五節 吾往第五十節 國史第十七節 民變第五節 變色第四十二節 紫禁第四節 內禍第十八節 唐策第五節 風物第五節 承天第一節 禍至第五節 變色第七節 厲兵第六十四節 去國第十二節 書院第十五節 紐約第四十二節 紫禁第二節 陳詞第十六節 志大第十九節 火烹第二節 祭烈第四十八節 一丘第十二節 國士第三十五節 救死第三節 雲起第五十八節 鍾英第二節 湛盧第七節 迫敵第四節 解惑第六十四節 去國第十二節 書院第十八節 變亂第四十七節 清華第二十七節 同船第十節 遊說第二十節 雲緒第九節 雲動第二十二節 不爭第十一節 聚議第二十一節 赴會第九節 去鄉第四節 解惑第六節 景命第十五節 海軍第十八節 唐策第三十五節 救死第三十五節 救死第二節 衣冠第十三節 送葬第十節 有晴第九節 夢碎第七節 厲兵第十七節 父子第六節 景命第六十一節 分權第一節 聆訊第十五節 紐約第七節 許諾第五十五節 誅陳第六十三節 星散第五十三節 秣陵第五十節 國史第十節 百部第三十四節 衝陣第三十八節 盛名第十六節 螳螂第十三節 送葬第十一節 踏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