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節 志大

10月28日,長沙大西門碼頭,晨,天氣清和,明見萬里。此日的長沙,滿城盡是“漢字”白旗,從城中直掛到了碼頭。碼頭上鑼鼓喧天,人似潮涌。

幾日前,長沙新軍附義,兵不血刃便驅走了巡撫餘誠格,之後革命黨人便簇擁焦達峰爲湖南軍**都督,陳作新爲副都督。兩人方一就任,便大肆擴軍,準備兵分兩路,南下援贛,北上援鄂。這短短的數日,便招兵六萬餘人,編成四鎮兵馬。這一天,便是首批援鄂湘軍誓師北伐的日子。

湘江滾滾東流而去,岸上衆人意氣風發。陳作新舉起酒杯,向王隆中說道:“我敬接星一杯,祝你此去,北伐中原,直搗黃龍,建我湘軍第一功!”

王隆中哈哈一笑,端起酒杯,“我四十九標兄弟,必不負湘中父老所託!這一去,一定打出咱們湘軍的威風,讓湖北佬好好看看,我們湖南子弟的血性!”

“好!”焦達峰將手中的酒杯舉到胸前,“衆兄弟,滿飲了這一杯家鄉酒!我焦達峰在這裡,祝四十九標的弟兄們,旗開得勝,馬到成功。光復我漢家江山!”

“謝都督!”

王隆中等人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都督,且在長沙靜候,我湘軍捷報,不日便將傳來!兄弟們,出發!”

江風烈烈,鼓聲磊磊,這一路援鄂新軍,懷着滿腔熱血,踏上征程。

焦達峰和陳作新佇立在碼頭,一直到兵船漸漸消失在浩淼江空,這才與衆人作別,翻身上馬,在長沙市民的夾道歡呼聲中,慢慢迴轉都督府。

“振民,這新軍是不是擴編的太多了?”焦達峰一邊衝路邊熱情的市民搖手致意,一邊說道。

“鞠蓀,你這是什麼意思?”陳作新本來十分興奮,聽到焦達峰的這句話,頓時臉色有些難看,“革命尚未成功,正是我漢家子弟用命之時。不久之後,你我便要兵分南北,各赴鄂贛,到時候,只會擔心新軍人數太少,哪裡會擔心它多?鞠蓀,光復全國,這軍隊,是多多益善!”

“這事,你不說我也知道,”焦達峰想的卻是另一回事,“可是振民,你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如今只是長沙一處新軍,便有四鎮六萬,每天的軍費支出,實在浩大,巡撫藩庫裡的銀錢,恐怕已經支持不了多久了。”

焦達峰的這番話,委實讓陳作新有些不解。陳作新家學淵源,文武雙全,書畫尤佳。但他究竟是儒家子弟,對這錢糧兵谷之事,一向輕視。長沙城一光復,他便一心想着擴軍備武,銀錢方面,一向是焦達峰負責,他卻是從未考慮過這錢糧的問題。

“鞠蓀,我素知長沙富庶,單是海關關稅一項,每日便有不少進益。別說維持四鎮新軍,便是再多兩鎮,恐怕軍費也綽綽有餘吧?”

焦達峰聽出陳作新話語中的不滿。心中暗暗也有些生氣。要知道,這焦陳兩人,雖然適逢其會,共領長沙光復,但說到底,兩人分屬不同革命陣營,一向各不統屬,相交更是泛泛。陳作新在湖南一地運作多年,長沙新軍多半隻知道也只服從陳作新,若不是有同盟會的任命,恐怕這正都督一職,還輪不到焦達峰來做。事實上,當日在諮議局,雙方人馬便爭得面紅耳赤,最後不得已,才弄出正副都督這麼一個不倫不類的結果。

“難道他們沒有報告你嗎?”忍住心中的怒氣,焦達峰淡淡說道,“軍**一成立,我便派人照會了海關稅務司偉克非,要求接管海關,將稅款存貯在大漢銀行,可是偉克非一直拒絕交出……”

“拒絕?”陳作新胸中一股英雄氣勃勃而出,未等焦達峰說完,便搶言說道,“他英人爲什麼拒絕?這是我們漢家的財物,本來就應該由漢人來接管!你儘管去談,英人再不同意,我就帶人去橘子洲頭走一遭!”

“振民,不要莽撞!”焦達峰看了看陳作新,心裡實在有些厭煩,“庚子年拳亂的事情,你不要忘了!這不是與洋人鬥氣的時候。如今我們的首敵,是滿清!”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倒是想出個辦法來!”陳作新嚷道,“不管怎樣,我的士兵,一個銅子一粒米,都不能少!”

聽到陳作新這句話,焦達峰一皺眉,雙腿一夾馬肚,催馬往前快行了一個馬身,依舊笑臉迎向路邊的長沙市民,卻不再與陳作新接話交談。

路邊的人羣,看見英姿颯爽的焦陳二人,都大聲歡呼,鼓掌迎接。此時的場景,倒是像極了朝廷大員出行的排場做範。

農泉刃站在歡呼的人羣中,看着焦陳二人跨馬遊街,意氣風發。不自禁的笑了出來。笑完,卻又搖搖頭,嘆了口氣,轉身便離開了。

沒走幾步,旁邊卻有一個人靠了過來,一拍農泉刃,問道:“溪篌剛纔笑些什麼,莫不是也與那些凡夫俗子似的,豔羨焦陳二人的威風?”

農泉刃一驚,回頭一看,卻是自己少年時的好友,茶陵譚家的譚延昭。

“原來是玉庵,你這出入無聲的,倒是唬了我一跳!”農泉刃笑道。

“莫要打岔,”譚延昭笑道,“你農溪篌是何許人,會被我嚇到?你倒是說說,剛纔笑些什麼?”

農泉刃哈哈一笑,答道:“倒也沒什麼,只是看到今日這般場面,想起史書上的一段話,覺得有些好笑。”

“是哪一段?”

“當日始皇帝巡視會稽,車馬煊赫。漢高祖與楚霸王都曾在路邊遠遠觀看。此一時,倒是像極了彼一時。”

“哈哈,溪篌這句話,倒是頗爲有趣,不知道你心中,想的究竟是‘彼可取而代也’,還是‘大丈夫當如是’?”

“玉庵以爲呢?”

“哈哈,不瞞溪篌,我觀那焦陳二人,沐猴而冠,不過是插標賣首之徒罷了!”譚延昭忽然低下聲來,“實話與溪篌說,我這次找你,正是有所求而來。”

“哦?說來聽聽。我倒是想知道,究竟有什麼事情,還有你們茶陵譚家辦不成的?”農泉刃有些驚疑。

譚延昭看看四下無人——因爲人都去了路邊看熱鬧去了,便附在農泉刃耳邊,悄悄的說了幾句。

誰知農泉刃依舊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這種小事,還值得你如此謹慎,你方纔不是說了嗎,那二人不過是插標賣首之徒罷了。不過,我倒是很好奇,你們茶陵譚家,一向忠於朝廷,怎麼今日倒也想湊這造反的熱鬧?”

譚延昭苦笑一下,說道:“這是我們譚家那位祖宗的安排,我只是執行罷了。究竟是爲什麼,老實說,我也不是十分清楚。溪篌,請你幫忙,也是我們譚家那位祖宗的意思。”

農泉刃本不想插手這種事情,但是聽到譚延昭最後一句,便知道自己今日是一定要趟這次的渾水了。他昔日受過譚家的大恩,此刻譚家族長出面,他是絕對不能推辭的。

“既然是那位的意思,我農泉刃自然沒有異議。走吧,你我尋一個安靜的所在,好好計議一下。”

不提這二人如何商議,卻說焦達峰迴到都督府,眼見府中又是擠滿了催要錢糧的人,心中直在發苦。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纔好。他左擋右避,終於在中午前,將這些討債的祖宗們打發走了。

其實,討要錢糧的衆人,倒也不是真被他打發走了,而是時近中午,大家都回去吃飯,有許多更是直奔了都督府旁邊長沙最好的酒樓。

見衆人散去,焦達峰坐在屋中,心中一陣發苦。不當家不知柴米貴,這句話不是單說陳作新,也是他這幾天的自嘲。誰能料想的到,堂堂的長沙府,竟會如此困窘。革命之前,都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滿清不是沒錢,只是不用心經營中華罷了。誰知光復成功,才知道打理政務的艱辛。

焦達峰正在屋中感慨,龐光志忽然興高采烈得走了進來。這龐光志,乃是武昌首義之後,同盟會派來長沙傳遞消息的同志。只見龐光志一進門便高興的對焦達峰說道:“鞠蓀,我有一個籌餉的好主意!”

焦達峰聞言,頓時喜上眉梢,“快說說,到底是什麼辦法?”

“我剛纔出門,碰上以前的一個老朋友。他聽說我們軍**財政困難,便給我出了一個主意。他說,這長沙北門外文昌閣的湘善記和豐火柴公司,哦,就是那個百姓口中的洋火局,每日能有幾萬兩的進項……”

“你不是要我去截了洋火局的進項吧?”焦達峰沒等龐光志說完,便插言道。

“當然不是,這等明火執仗的事情,我們革命黨人怎能去做?”龐光志繼續說道,“我的主意,要比你說的可高明許多。你大概也知道,這和豐火柴公司,在長沙發行了一種紙票,因爲和豐信用素著,長沙城的市民,也多用它來作日常的花銷。我朋友建議咱們軍**跟和豐商議一下,多印些紙票出來,暫時應付一下軍**的日常開支。”

焦達峰一聽完,便鼓掌讚道:“真真的好主意,我在日本時,也見過他們用這種手段應付財政短缺。你那朋友到底是誰,這等懂經濟的人才,我們軍**可是缺的很。”

龐光志見焦達峰採納了自己的建議,心中十分得意,“他叫農泉刃,前些年去德意志留學,剛剛回國不久。”

第二十八節 洪清第五十八節 鍾英第二節 衣冠第三十二節 爭功第七節 迫敵第三十三節 鼎屬第三十九節 景山第五節 風物第四十一節 決戰第五節 風物第二十四節 宿命第二節 衣冠第九節 夢碎第十六節 志大第三十六節 趁虛第八節 宵小第四十三節 之巔第十六節 螳螂第九節 夢碎第五十九節 斬黃第四十三節 之巔第四十一節 決戰第四十七節 清華第十五節 紐約第三十六節 趁虛第四十節 技擊第四十五節 牢獄第二十節 雲緒第四十一節 決戰第五十三節 秣陵第十九節 報信第二十二節 仇讎第三節 畏難第十四節 截江第一節 來島第五十四節 歸葬第四十九節 遷族第二十節 園遊第十一節 聚議第六十一節 分權第六節 日僑第二節 衣冠第十一節 踏歌第三十五節 救死第二十節 亂平第二十一節 赴會第六節 日僑第八節 翻雲第三十八節 盛名第十八節 匕見第六十節 憲成第一節 故地第七節 迫敵第九節 雲動第三十三節 鼎屬第二十二節 不爭第二十節 亂平第五十三節 秣陵第十六節 螳螂第十四節 日俄第九節 傳訊第一節 風起第四十二節 紫禁第三節 悶鬥第一節 來島第十六節 雪色第三十九節 景山第九節 傳訊第三十一節 談局第二十三節 首鼠第五十二節 之貉第八節 翻雲第十六節 螳螂第十節 百部第四節 流血第二十八節 洪清第十四節 日俄第十九節 報信第五十九節 斬黃第六十節 憲成第二十節 亂平第二十節 亂平第三十四節 衝陣第五十一節 項劉第二十四節 結業第十節 遊說第三節 雲起第十節 遊說第五十七節 司徒第三十節 芥蒂第五十七節 司徒第二節 湛盧第十七節 民變第二十節 雲緒第五十二節 之貉第四十六節 塞翁第四節 內禍第二節 衣冠第一節 聆訊第四十九節 遷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