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天津條約(完)

“是,皇后娘娘說的極是,俄羅斯狼子野心,前些日子,微臣和六爺去俄羅斯談判的時候也就是爲了俄羅斯的野心而去的,微臣看天下各國地圖,瞧着英法兩國離着中國極遠,也無需擔心他們想着侵佔中國,只是這俄羅斯乃是惡鄰,確實要小心提防,何況前些年剛剛和俄羅斯商定好國界,這俄羅斯在英法兩國發生的事件中也未曾受損,當然無需賠償,”慶海最近些年,倒是知道了不少洋人的事情,聽得杏貞不由得連連點頭,“這美國如今沒有派兵來中國,除了國力不昌之外,也不想和大清鬧僵,微臣以爲,這美國也無需賠款,只要多加安撫,多與他們通商便是。”

“很好,”杏貞滿意地讚許一聲,“可見慶海你確實是下了苦功的,如此辦去便可,這樣就捅不了大簍子。”

“皇后娘娘謬讚了,微臣愧不敢當,”慶海毫不驕傲,又連忙問計,“如何應對英法兩國,還請娘娘示下。”

“如今國事艱難,英法兩國船堅炮利,咱們的新軍又沒練成,那隻能是忍辱求全了,”德齡繼續說道,難爲他把皇后的話複述地如此周全詳盡,“賠款少些,可救急,別的那些損害中國的條款,說不得只能飲鴆止渴,暫時先吞下罷了。”

德齡說完了話,不再發聲,只是垂手站在地上,桂良捻鬚思索了一番,點點頭,朝着德齡拱手,“還請公公代老夫和皇后娘娘道謝,真可謂撥開烏雲見明月了!”桂良對着恭親王奕訢喜出望外地說道,如今這和談。最難琢磨的就是皇帝的意思,如今知道了皇帝最信任的人的想法,皇帝的想法也就不難以揣摩了,桂良把心放回到了肚子裡,原本焦躁不安的心情變得平復了下來,起碼這趟差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桂良瞧了瞧默不作聲的恭親王和德齡。知道兩人還有體己話要說,就站了起來,“那老夫先回府捋一捋,想個條陳出來,到時候去天津便宜些,告辭了。”

“岳父請便,”恭親王微微欠身,等到桂良走了之後,方對着默不作聲的德齡說道。“德大伴難得來本王的王府,今個兒來除了找本王的岳父,怎麼,儲秀宮那位主子還有什麼事兒要吩咐我不成?”

“王爺說笑了,哪裡談得上什麼吩咐,”德齡擡頭瞧了一眼奕訢。只見他眼裡透着一股不以爲然的意思,“皇后娘娘是讓老奴來告訴王爺一聲,讓王爺做好準備。過些日子就可以出山了。”

“什麼!德大伴你說的可是真的?”奕訢不敢置信,連忙追問,有清一代和明朝不同,皇親國戚秉政實在是常事,相比較漢人官僚,天子也往往更信任宗親,原本自詡治國之才的恭親王被打入冷宮這麼多年,早就呆的渾身發癢,就是找不到機會復出當差,如今聽到自己復出有望。恭親王哪裡能不格外關注?

“是,皇后娘娘是這麼說的,”德齡繼續說道。“還請王爺多多關注洋人的事務,將來的事兒就出彩在這裡頭!”

清軍戰敗,使咸豐只能根據英、法的要求,於6月1日派東閣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慶海等人爲欽差大臣,前往天津談判。從一開始,談判的焦點便集中到了“公使駐京”之上。咸豐帝打算用耆英進行斡旋,在奏摺上硃批諭示耆英:

“進京瞻仰。可告以速將各條定議妥協。並將兵船退至攔江沙外。然後再議進京之事。中國以誠信待人。亦斷無別意。惟各國向無進京之例。此次應行禮節。亦須彼此商定。按照中國禮節。至各夷進京。中國民人。亦必驚疑。更須先爲曉諭。不能臨時猝辦。再進京之請。皆俄夷從中播弄。英、佛、米皆重利。從前並無此說。

耆英諒已馳抵天津。即可往見英、佛(法國)、米(美國)三國。將所求之事。妥爲酌定。如桂良、花沙納所許。該夷猶未滿意。著耆英再行允准幾條。或者該夷因耆英於夷務情形熟悉。可消弭進京之請。則更穩妥。此時桂良等作爲第一次準駁。留耆英在後。以爲完全此事之人。津郡情形。甚屬危急。不得不通融辦理也。將此由六百里密諭知之。”

以爲憑藉耆英過去與英方簽約的經歷必能成事,可英法聯軍早在佔據廣州後翻遍了廣州官府的檔案,對當年南京條約的內幕一清二楚,便多次刁難耆英,並拿出耆英在兩廣任上公文裡面對於洋人侮辱的話語,反過來羞辱耆英,耆英羞愧難當,見不能成事,2天后私自回京。6月13日至18日,桂良先後與俄、美兩國公使簽訂了中俄和中美《天津條約》;19日,桂良奏報與英國談判情況:英國要求使節長遠駐京,除宮禁要地外,京城任行無阻。消息傳到北京,很快引起滿朝大譁。

吏部尚書周祖培、刑部尚書趙光、工部尚書許乃普等10餘人聯名上奏,提出“公使駐京”之“八害”:一、知我舉動,既速且詳;二、建立高樓,窺我宮禁;三、營建使館,拆遷民居衙署;四、觀望陛路,無人敢禁;五、設館傳教,去我衣冠禮樂;六、民夷雜處,設有鬥訟,無從訊斷;七、包攬商稅,任意往來,門禁稅收盡廢;八、朝鮮、琉球等國,由此滋生輕慢之心。

有個叫尹耕雲的御史提出:這些夷人來京後,皇上以什麼禮節見他們?要是外國人賴在京師不走,又當以何法逐之?另一個叫陳浚的御史,則提出了代表大多數人觀點的“夷夏之防論”:“從來外夷臣服中國,入修朝貢,皆事畢即返,不許久留,所以嚴中外之大防也。若聽異言異服之人,盤踞京邸,出入自由,則納污藏奸,其弊何所不至”。就連後來對外以主和著稱,倡導“洋務運動“的恭親王奕訢,此時也要求在談判中不能示弱。“設若外夷無禮肆鬧,立即拿下,或當場正法,或解京治罪”。

如此之多的官員就“公使駐京”一事,在同一天裡進言,在咸豐朝已經屬於不小的政潮。然而這些進言者,對當時歐洲各國已經普遍實行的互派使節的慣例,完全不瞭解。只是用他們意念中的使節駐京模式,來推測其危害。其實將反對“公使駐京”的理由,表達得最充分的,還是咸豐帝自己。他在給桂良的硃諭中明確指出:“準夷酋之僞欽差駐京,動受挾制,戰撫兩難,貽害無窮,不如戰”。6月24日,咸豐一面命令桂良以“我等如擅自允許,大皇帝必將我等從重治罪”的藉口拖延,一面下旨給在天津的僧格林沁,加倍防守,準備決裂。桂良第二天接到此諭,英方也恰於此日送來條約草案,要求於次日簽字,不容更改。26日下午,英國特使額爾金派人表示,如不按時簽約,立即開戰。當晚6時,桂良與額爾金簽訂了包含“公使駐京”內容的 《中英天津條約》。27日,又與法國專使葛羅簽訂了《中法天津條約》。

條約簽訂後,桂良寫了一道長篇奏摺,歷數無力與英法開戰的5條理由,“天時如此,人事如此,全局如此,只好姑爲應允,催其速退兵船,以安人心”。7月3日,咸豐帝收到中英、中法條約的抄本,以及桂良的奏摺。桂良奏報咸豐:英法兵艦即將撤退,但如沒有令英、法滿意的皇帝硃批,戰端又會再起。無奈之下,咸豐拿起硃筆,在中英、中法《天津條約》上,寫下了“依議”二字。

綜合英、法、美、俄四國《天津條約》,主要內容有:一、公使駐京,覲見皇帝用西方禮節;二、增開牛莊、登州、臺南、淡水、潮州、瓊州、鎮江、南京爲通商口岸;三、外國人憑“執照”可往內地遊歷、通商、傳教;四、修改海關稅則,減少商船船鈔;五、賠償英國銀200萬兩、法國銀100萬兩,條約簽訂之後,英法聯軍退出廣州。

ps:

有個人的書法並不好,卻喜歡到處爲人寫字。一天,見別人拿着一把白紙扇,又要題字。那人卻跪下來。他說:“不過給你寫幾個字,何必謝我!”那人答道:“我是求你別糟蹋我的扇子。”

。繼續求月票。

三十一、畫眉深淺(四)四十五、節節敗退(二)十八、追封哀榮(二)四十一、牡丹臺上(中)十五、五年瑣事(四)九十一、圍困法軍(四)二十一、佈局奧匈(三)二十七、大捷之後(七)八、三月十五(二)三十一、磨刀霍霍(一)二、日出之國(四)一、白馬過隙(二)八十七、越南新主(三)九、驚雷清風(四)二十三、亂象四起(一)二十二、我心欲託(二)二十二、上兵伐謀(二)二十、黃昏驚變(二)三十一、畫眉深淺(三)十五、倡議垂簾(二)三十、金陵血色(上)五、美國軍火(下)二十七、大捷之後(一)四十、禍起蕭牆(二)七十四、大捷大捷(二)三十四、科場弊案(十二)一、春風花草(六)十七、昭陽節使(四)十六、兒女情長(四)三十四、又見泉臺(二)三十五、勤政親賢(三)七十六、新人舊人(四)三十七、天下無主(三)一、春風花草(二)十四、武昌大戰(三)三十八、南軍勤王二十一、佈局奧匈(四)二十一、襄王有夢(五)十二、小山重疊(四)一、金鼓畫角(三)七十二、攘外安內(一)十六、其樂融融(五)十一、大國小國(三)九十二、新軍南下(三)十四、功在詩先(一)二十、神女無意(八)二十、黃昏驚變(完)九、爭風吃醋(四)五、補入軍機(三)二十四、霸權本質(一)七、大南天子(一)四十五、游擊戰法(九)四十、禍起蕭牆(一)七十一、故弄玄虛(四)六、江淮戰事(二)十九、來而不往(四)二十五、夜帶金刀(五)八十四、風雲再變(三)二十七、大捷之後(四)八、撤簾風波(四)慶祝書友CBC生日快樂!三、趁火打劫(五)三十二、公使北上(二)十八、除夕大宴(一)二十八、鏖戰江西(二)十一、大國小國(七)三十二、楊柳依依(完)十一、南海風雲(六)九、驚雷清風(二)三十九、血染鳳闕(四)二十五、一波又起(三)二十七、先公後私(九)給sosoyin!二十四、開邊興兵(四)八、賓至如歸(四)四十二、同文館事(三)四十、一點天星(三)二十九、燦燦萱草(六)一、六年之後(四)十二、小山重疊(三)十二、英人來華(四)四十三、刀如霹靂(四)三十六、臨朝稱制(三)一、阪上之雲(六)七、含笑帷帳(二)二十二、金陵王氣(一)二十三、三家分晉(三)五十七、一觸即發(五)十三、意在筆外(四)五十二、山高水長(四)三十四、科場弊案(十一)三十三、戰爭陰雲(一)一、六年之後(四)一、阪上之雲(四)四十四、紙橋大捷(一)十二、天京事變(一)四十、一點天星(三)八、初會貞嬪(上)三十六、北狩爭議(二)四十八、艱難唯死(一)十一、南海風雲(四)八十九、大幕拉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