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誇大成果

第72章 誇大成果

俸祿銳減的怨氣不獨崔澈一人,但楊堅也着實沒有辦法,國庫入不敷出,他爲此愁得寢食難安。

至少在經濟上,楊堅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

去年三大總管叛亂,擾亂了當地的農業生產生活,使得國庫收入銳減。

哪一場又不是興師動衆,耗費大量錢糧用以平叛。

戰後犒賞將士,更是將國庫險些折騰了個乾淨。

今年二月楊堅代周建隋,京官要賞吧,對外地官員也得有所表示吧,軍中將士更是不能置若罔聞,這又是一大筆開銷。

若楊堅能夠晚幾年篡國,等國庫有所恢復,自然不會有這般煩惱。

但如今正是其威望最盛的時候,再晚幾年,誰知道會不會又冒出一個尉遲迥來。

楊堅才篡國便急着下詔清查田畝、隱戶,說到底就是被糟糕的財政狀況逼急了。

шшш •ttκΛ n •CΟ

改革俸祿更是如此,北周時期,高官們的鉅額俸祿尚且能夠勉力維持,但楊堅建國以後,對朝臣大加封賞,如李穆宗族百餘人盡皆封官,其子孫,就連嬰孩都是俸祿一萬石的一品儀同。

再不重定俸祿,財政當真要破產,當然,楊堅及其心腹這一手高明的地方就在於削減高額俸祿的同時,提高了最低收入標準,施恩於下層官員。

如七、八、九品的下層官員固然人數衆多,每人也增加了幾百石的收入,可其餘但凡六品以及六品以上的官員,收入砍得可太狠了。

澈哥兒從四品,原本4000石,被活生生砍成了960石。

假設崔澈五十年後致仕,官位再未提升,每年少他3040石,累積下來,就得被楊堅抹去他15萬2千石粟米,這誰遭得住。

一顆不滿的種子就此埋下,與格局無關。

畢竟澈哥兒勤勤懇懇,殫精竭慮,給他們楊家打工,結果楊堅這個當老闆的隨手就讓他工資縮水四倍。

這要還能笑得出來,那真是羣衆喜迎油價上漲。

總管府一衆幕僚更是哀鴻遍野,沒錯,他們大部分都是七、八、九品的小官,看似屬於得利人羣。

但作爲隨晉王出鎮幷州的官員,哪個不是大有前途,他們這羣人,升官快得很,要不了幾年就能竄上去,誰又稀罕在卑官階段一年多拿的幾百石。

雖說崔澈在人前並未把俸祿被大幅削減的不滿表現出來,在工作上也始終保持勤勉的態度,不曾懈怠,但心裡着實是在滴血。

楊廣也察覺到了總管府一衆幕僚們士氣不振,但他也無可奈何,朝堂上主管財政的官員愁得夜不能寐,整天的掉頭髮,實在是變不出錢糧來。

要是王朝中期,少了錢糧大不了找泥腿子伸手,苛捐雜稅一頓攤派,也能解燃眉之急。

但從來沒有聽說過國家草創,不施恩於民,反而剝削百姓的。

楊廣只得在官舍裡召開宴席,撫慰僚佐。

晉王還是那個人人稱讚的賢王,衆人也不敢對長安城裡的楊堅有怨言,於是協助楊堅搗鼓出這一套俸祿制度的人就成了背鍋對象。

不僅是幷州總管府幕僚,但凡六品及以上官員,沒少在背後謾罵內史省官員

內史省負責決策,這個鍋當然得他們來背,也就澈哥兒逃得早,否則作爲八舍人之一,也得跟着兩位主官虞慶則、李德林遭人埋怨。

只是有得必有失,給皇帝背了黑鍋,也不是沒有回報的。

當然,李德林除外,沒辦法,由於反對屠戮宇文氏,在楊堅看來,李德林便不能與自己同心。

時間一天天過去,幷州總管府下轄二十四州田畝清查與括戶陸續完成,但數據提交上來,卻惹得崔澈頗爲生疑,總感覺這數據不大對勁。

鑑於後世文獻中的隋朝官方數據嚴重摻水,崔澈有心仔細覈對。

隋朝官方數據注水到了何種喪心病狂的程度,人口不能具體統計,但可以拿田畝舉例說明。

隋朝開皇九年,墾田4940萬頃,而唐玄宗天寶十四年,也就是人口達到峰值的這一年,有田1430萬頃,不足隋朝開皇九年三分之一。

到了隋煬帝中期,田畝數據更是達到駭人聽聞的5585萬頃,是2015年中國耕地面積兩倍以上。

而朝廷是要根據這些虛假的數據徵納稅收,田稅以外,還有人頭稅、戶稅等等。

數據可以虛報,但國庫收入不能少,最終不還是轉嫁在了泥腿子們的頭上,世家大族們可不受這份委屈。

原本派去各州督促的總管府書吏,是擔心各地州郡官員不肯盡心辦事。

只是沒想到他們爲了政績,太過用心。

得到書吏們回報,崔澈終於確定,這份清查數據,無論隱戶,還是田畝,摻水都十分嚴重。

在廂房裡猶豫許久,他終於還是找到了楊廣。

“子澄是認爲各州刺史弄虛作假?”

“不敢欺瞞殿下,據書吏回稟,許多州郡存在誇大之詞。”

崔澈回答道。

“子澄是想徹查此事?”

楊廣皺眉沉吟道。

崔澈心中一緊,他當然明白其中關節,見楊廣如此模樣,便不再堅持:

“澈此來只是告知殿下此事,至於如何行事,但聽殿下吩咐。”

楊廣這才舒展了雙眉,此間早已屏退佐吏,只有他們二人,楊廣不懼與崔澈實言:

“其中真僞,我並不在乎,重要的是能拿出一份讓父皇滿意的答卷。”

說罷,在記錄有清查數據的公文上蓋下總管印信。

崔澈瞭然,地方州郡官員虛報數據自是爲了收穫政績,而楊廣又何嘗不是要向楊堅邀功。

至於底層百姓因此背上沉重的負擔,誰又在乎。

朝廷還等着要錢咧。

當今天子,那可是輕徭薄賦的好人,沒見給每一畝田地,每一個丁口,訂下的稅額都不高麼,至於百姓們實際上承擔了多少稅額,史書可不會寫上去。

崔澈拿着公文走出正廳,找了一名書吏命他找信使送往長安。

多漂亮的一份答卷,想來楊堅與朝堂諸公都會滿意的。

崔澈知道不可能會有人拆臺,否則開皇九年的誇張田畝又是怎麼來的。

只是長史廂房,崔澈低頭看着自己這身四品官服,陷入了沉默。

感冒好了。

(本章完)

第374章 清河崔氏新章在審覈第507章 受驚失眠第81章 皇家尼寺第522章 和親之議第327章 故地重遊第56章 太后楊氏第151章 援軍將至第578章 倉促回京第296章 棄疾從軍第127章 入幕之賓第327章 故地重遊第197章 藥師同乘第584章 東宮失竊第64章 再別長安第110章 奔襲歷城第213章 安排諸事第434章 東線戰起第537章 再見故人第133章 光州刺史第91章 作戰計劃第414章 聯姻薛氏第87章 姻緣已定第529章 夜宿清水第395章 偵查敵情第44章 提攜後進第378章 攻佔魏州第153章 揮師西進第359章 相約同行第496章 家中之事第615章 消息泄露第254章 生計困難第539章 李淵爲將第360章 來使催促第23章 北齊舊人第204章 舊人之心第348章 奪取遼東第316章 初生牛犢第304章 重組騎兵第347章 變故突發第621章 歪曲事實第292章 破敵之計第264章 尚月尼庵第519章 南渡渭水第57章 楊廣相求第183章 覬覦遼西(第四更)第510章 軍民譁變第11章 近春雅會第418章 擄人東出第55章 徵辟裴矩第424章 虛虛實實第293章 時機已現第350章 全據遼東第578章 倉促回京第23章 北齊舊人第127章 入幕之賓第265章 別院夜話第5章 封家六子第211章 江南叛亂第222章 投江而死第558章 禪讓詔書第140章 選送貢士第595章 退守江陵第183章 覬覦遼西(第四更)第151章 援軍將至第109章 狗急跳牆第258章 崔澈助學第144章 出塞劫掠第210章 請教工藝第609章 假戲真做第446章 東隋馬政第50章 摯友登門第459章 汾水之魚新章節被屏蔽了第503章 李家二郎第495章 燕王納妾第463章 重定租調第458章 綁送晉陽第357章 咬金投軍第386章 四州舉義第222章 投江而死第618章 父子合謀第410章 忠臣死節第111章 離開前夕第605章 繼領水軍第148章 奚人受辱第298章 震懾北疆第594章 半道伏擊第263章 建造行宮第599章 荊南將士第469章 長遠之計第356章 以安其心第245章 奪情與否第260章 母女私語第614章 襲佔二郡第221章 夜渡長江第326章 回朝述職第167章 唐公李淵第240章 各有去處第145章 舊地重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