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太原王氏

第68章 太原王氏

“所以,子澄是打算先從王氏入手?”

幷州總管府衙署正廳,楊廣聽罷崔澈關於清查田畝、隱戶的想法,笑道。

崔澈此前贅述許多,也覺得口渴了,爲自己倒了杯茶,一飲而盡,纔回答道:

“幷州士族以王氏馬首是瞻,若能得其獻土還民,其餘各家,自當效仿。”

楊廣聞言,搖頭無奈道:

“子澄可算是給我出了難題。”

崔澈卻不以爲然道:

“那就要看在晉王殿下心中,是願意拉攏太原王氏,還是更在乎陛下的看法。”

道理很簡單,從太原王氏身上割肉,必然會侵害他們的利益,但若是放過了太原王氏,清查田畝、隱戶鬧得雷聲大、雨點小,則必然會招致楊堅的不滿,說不定在他心中還得留下一個無能的評價。

“幸好父皇派我就任幷州總管,若是去了河北,可不知該從何入手。”

所謂五姓七族,隴西李氏在關西,太原王氏在幷州,滎陽鄭氏在河南,剩餘的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趙郡李氏全擠在了河北。

楊廣的慶幸崔澈也深有同感,他戲言道:

“若是晉王殿下出鎮河北,值此清查田畝的緊要時候,澈可不敢應徵同行。”

說罷,兩人相視而笑,同情起了負責在河北田畝、隱戶清查的官員。

玩笑過後,說回正題,楊廣問道:

“若以王氏爲先,又該如何作爲?”

“自當先禮後兵。”

“誰來贈這份禮?”

“非殿下,澈想不出第二人選。”

楊廣心知崔澈說的是實情,哪怕是崔澈、楊玄感等人一起上,也敵不過他一人的臉面。

應下後,當即命人向王氏送貼,邀其幷州各房家主、族老在四日後休沐時赴宴。

而其中間隙,自然是崔澈提議派遣心腹僞裝,在暗地裡先摸清太原郡田地分配的實情,明察暗訪,做到心裡有底,不至於被人瞞騙過去。

崔澈別過楊廣,去往自己的處事廳房,接見各曹官員佐吏。

幷州總管府列曹參軍共有六職,即記室、戶曹、倉曹、法曹、兵曹、士曹。

六曹主官崔澈都熟識,大家都是被楊廣帶來的晉陽,其中記室參軍便是裴秀,但其餘佐吏卻是生面孔。

不同於官員經常調動,這些佐吏大多都是紮根於此,此前宇文神舉出任幷州總管,他們便侍奉宇文神舉,李穆接任幷州總管之後,他們又爲李穆奔走,到如今又得繼續爲楊廣效力。

在接見次序上,崔澈刻意將戶曹安排在了最後,當戶曹參軍領一衆佐吏前來拜會的時候,崔澈便當場爲他們下了任務。

由戶曹參軍具體分派佐吏,分別前往除幷州以外,幷州總管府下轄的二十三州,督促各州田畝及戶口清查。

各州都有自己的行政班子,無需崔澈一一安排。

之所以具體過問幷州,只因爲楊廣身兼併州刺史一職。

屆時在幷州開展清查行動,少不得要調動刺史府衙署的戶曹官吏。

雖說幷州刺史府大部分職權被總管府侵佔,但也別小看了其規模,如幷州爲上上州,刺史府內設有刺史、長史、司馬、錄事參軍事、功曹、各曹參軍、行參軍等官員,加上佐吏,合計三百二十三人。

總管府的規模也就更大了,崔澈根本不會缺了人手調派。

澈哥兒與總管府戶曹官吏一再強調清查行動的重要性,與他們有言在先,若是誰敢在這個問題上吃拿卡要,上下其手,事後複覈,必會嚴懲。

衆人一一應是,戶曹參軍更是不敢怠慢,作爲楊廣麾下幕僚之一,他當然知道這件事情馬虎不得,長安城裡的天子正盯着呢。

回到廂房,繼崔澈之後,戶曹參軍再一次強調督促各州清查的重要性,揚言誰要敢糊弄,或者收受賄賂,代人遮掩,晉王怪罪下來,可是要死人的。

大部分佐吏紛紛回家收拾行囊,準備往各州督促,只留一小部分吏員維持衙署的運轉。

山西之地除幷州以外,其餘各州其實已經開始了清查行動。

總管府雖然總領二十四州軍民之政,卻無權代替中央向地方發佈詔令,如清查田畝、隱戶,都是長安朝廷直接將命令下達各州。

幷州一直沒有開展,也是因爲楊廣遲遲不曾到任。

祠堂,除了祭祀祖先以外,也作爲各房子孫辦理婚、喪、壽、喜等事件的場所,但還有一項重要的功能,即族親們在此商量重要事務。

太原王氏各房留在幷州的重要人物,在收到楊廣邀約後,都齊聚於此。

“宴無好宴,這是要割我們的肉!”

不知是哪一房的族老,坐在椅位上,拿手杖敲擊着地面,憤憤不平道。

有平素與他不對付之人譏笑道:

“莫非還能拒絕不成!”

又有人插嘴道:

“不如等赴宴的時候,給晉王賣一個好,讓出一部分田地、隱戶,也讓晉王能向朝廷交差。”

“哼!是讓你家的,還是我家的,或者是誰家的!”

“大家都勻一點出來便是。”

“呵!莫非真以爲族人都如你家,有的是良田奴僕,不心疼那一點地!”

“那也總不能讓我一個人爲宗族出力吧!”

“這也不行,那也不成,總得拿出個辦法!”

太原王氏的祠堂好久沒這般熱鬧過,衆人七嘴八舌,爭論不休的時候,有人提議道:

“不妨等赴宴時,看了晉王的態度再做商量?”

“有道理。”

“所言極是。”

衆人於是散去,等着赴四天後的酒宴,來摸一摸楊廣的底。

其實王氏的這羣重要人物都知道,在朝廷的強權下,土地、隱戶該讓還是得讓,但究竟讓多少,又由哪些人割讓利益,纔是他們議論的焦點。

當值第一天,崔澈除了給戶曹官吏分派任務外,主要便是接見官吏,熟悉總管府的運作。

在幷州總管府裡,作爲長史,他稱得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與崔澈在官階上平級的總管府司馬楊玄感,都要稍遜一籌,也因爲幷州總管府最緊要的是民政,而非軍事。

求收藏、推薦票

(本章完)

第540章 九錫之禮第340章 改變想法第159章 突厥可敦第182章 家中有喜第578章 倉促回京第433章 幼子爲質第105章 取而代之第594章 半道伏擊第87章 姻緣已定第325章 欲求連任第551章 撤圍而去第45章 賞功罰罪第192章 舅甥共話第543章 鳳縣生變第211章 江南叛亂第530章 難捨慈母第430章 金墉之戰(一)第382章 鄴城之戰第240章 各有去處第611章 攻陷江陵第495章 燕王納妾第327章 故地重遊第382章 鄴城之戰第294章 內外之爭第221章 夜渡長江第220章 渡江安排第214章 天子之怒第140章 選送貢士第599章 荊南將士第72章 誇大成果第58章 失意之人第518章 壯志滿懷第211章 江南叛亂第513章 李淵定計(3000)第169章 行軍長史第197章 藥師同乘第272章 一場好戲第405章 高壁鏖戰第18章 崔家兒拳第512章 勸降忠臣第511章 忠臣義士老書完結了第553章 李府奔喪第174章 博陵三崔第509章 攻心爲上第93章 三線告捷第313章 西遼河畔第398章 激敵出戰第403章 屯兵嶺下第547章 開解心結第60章 孝子賢孫第227章 自相殘殺第356章 以安其心第112章 總管人選第295章 家事國事第615章 消息泄露第485章 廢除酷法(3000)第128章 南北之事第398章 激敵出戰第467章 謀身之法第302章 五年平遼第586章 以詩明志第575章 重回幽州第98章 新婦奉茶第427章 搜尋蹤跡第226章 變故突發第379章 呼喚家人第18章 崔家兒拳第367章 僞造書信第322章 開皇之末第563章 大燕開國第580章 不顧西域第403章 屯兵嶺下第620章 爭相獻媚第309章 父子娶妻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493章 無忌嫁母第382章 鄴城之戰第512章 勸降忠臣第462章 組建水師第304章 重組騎兵第258章 崔澈助學第342章 拖延時間第170章 都藍來訪第567章 二郎從軍第126章 文士來投第588章 兵發南陽第363章 李密東奔第319章 祭拜聖山第164章 重回書院第160章 班師歸國第440章 宮闈穢事第609章 假戲真做第308章 造訪東宮第469章 長遠之計第258章 崔澈助學第281章 重回幽州(第六更)第239章 再遇蘭陵第2章 時來運轉第496章 家中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