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天子心意

第568章 天子心意

時代變了,崔澈此前保舉麥鐵杖爲隴右道行軍總管,都督隴右各軍,征討張掖太守陰世師,是前朝天子楊顥下達的命令。

若再以此爲由,讓麥鐵杖奉楊顥之命,出兵張掖,則顯得名不正,言不順。

麥鐵杖等來了大燕天子的重新任命,而且時間來到二月上旬,氣候已經回暖,本就要下令各州校尉集結兵馬,與他沿途匯合。

但信使卻被李世民給攔了下來,麥鐵杖得知消息,怒不可遏,他將李世民喚到跟前,此前李世民的奉承給麥鐵杖留下的好印象,如今也早就化爲了泡影,他怒斥道:

“你初來天水,老夫就告誡你不可自行其是,你莫非真以爲老夫不敢殺人!”

顯然,今天李世民拿不出解釋,麥鐵杖便要殺人立威。

麥鐵杖當然敢殺人,但面對他的死亡威脅,李世民稚嫩的面孔上卻毫無懼色,反而盡顯從容,他解釋道:

“聖人重新規劃地方權力,自有其苦心。

“各地都督只有在監察使的允許下,才能借調各州軍隊。

“將軍身爲聖人的心腹,更應該體貼聖意。

“如今將軍要繞過監察使,動員各州府兵,豈不是在公然違背聖人的命令。

“縱使奪取張掖,也是罪大於功,還請將軍三思。”

李世民一席話,聽得麥鐵杖後背直冒冷汗。

他是個粗人,年輕時候乾的是飛檐走壁的勾當。

麥鐵杖是在投靠了崔澈以後,在崔澈的勸說下,開始向學,讀的也是兵法。

有一定的政治智慧,但不多。

在代州當都督,坐了幾年的冷板凳,麥鐵杖立功心切,自然沒有注意到繞過監察使,借調各州府兵的惡劣政治影響。

麥鐵杖當然有能力繞過監察使,畢竟所有人都知道崔澈會以他爲主將,統領隴右各軍征討張掖

但真要是這樣做了,無疑是在公然抽崔澈的臉。

麥鐵杖正襟危坐,再也沒有了先前問罪的態度,他疑惑道:

“伱小小年紀,爲何能明白其中蹊蹺?”

李世民見麥鐵杖不再對着自己喊打喊殺,也不禁鬆了口氣,面上從容,不代表他的內心並不緊張。

“小子思念遠在晉陽的母親與姊妹們,在驛卒趕來後,曾詢問他有無家書。

“驛卒稱隴右道監察使不日就將上任,或許他會替小子帶來家中的訊息。

“驛卒快馬加鞭,才能走得這般快,而隴右道監察使來得這般急,顯然是被聖人催促,否則何至於讓他星夜兼程。

“小子竊以爲,聖人催促監察使,便是要將軍與監察使好好配合,給各地監察使與都督樹立榜樣、提供先例。”

李世民說罷,並沒有流露一絲一毫的倨傲之色,他的態度依舊謙卑。

但麥鐵杖眼中的欣賞之色,卻顯露無疑。

他感慨道:

“或許,聖人與李氏和親,最大的收穫並非是不費一兵一卒得到了岐州與仁壽宮,而在於你。”

這樣的誇讚,任憑是李世民,小臉也因爲激動而漲紅。

“將軍謬讚。”

麥鐵杖擺擺手道:

“你說的,老夫都想明白了,不會再私自徵調各州府兵,你先下去吧。”

李世民應聲告退,在他離開後,麥鐵杖親筆向崔澈寫去密信。

將今日之事不作任何主觀評價,如實告知崔澈。

李世民的天賦讓麥鐵杖讚歎,假若是平常人家出身,麥鐵杖當場就要招他爲婿。

但這少年偏偏是唐國公,以他的資質、身份,將來必定會成爲關隴士族在朝中的領袖人物。

深受重用的元從大將與關隴士族未來的領袖人物聯姻,崔澈作爲開國皇帝,或許不會懷疑他們的忠誠,但崔棄疾、崔祐之這父子,難道就能放心。

十一歲的李世民原以爲經過此事,會被麥鐵杖另眼相看,但麥鐵杖卻對他不冷不熱,說不上排斥,卻也沒有多少親近之意。

直到隴右道監察使來到了秦州,李世民纔想通其中的關節,終究是自己年少,太想要表現自己,缺了考慮。

麥鐵杖沒有與李世民結善緣的想法,他一個江南人,可不想未來捲入到關東與關西的朝堂爭鋒中。

但隴右道監察使的到來,卻讓麥鐵杖欣喜如狂,他親自出城迎接,與對方攜手入城。

這位隴右道監察使,也是麥鐵杖的老熟人了,正是崔澈少年時的親隨,趙文。

實際上,各道監察使,幾乎都是崔澈少年時的親隨,如王德、李青等人。

這一類的監察使,位卑而權重,能夠監察地方,直接向崔澈彙報,只不過沒有能力直接干涉地方軍政。

關於調派各州府兵,也得是地方都督事先請求,才能介入。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雍王崔彥宗與齊王崔彥卿,二人各自監察關內道與河南道,同時身兼一州都督,是能夠以作爲都督的自己,向作爲監察使的自己請示,從而調動各州府兵。

而將來崔澈想要免他們的權,也很容易,只需要撤銷掉崔彥宗與崔彥卿其中一個職位即可,畢竟非戰時,無論是作爲都督,還是監察使,都不可能接觸到其餘各州的兵權。

有淮水道,以及遷都後崔澈親自坐鎮洛陽,崔彥卿、崔彥宗二人所任職的關內道與河南道,都能算作是內部。

遠離戰爭,也就不可能有幾乎往其餘各州軍隊安插心腹。

這也是崔澈爲何要費心廢除都督地方軍隊的總管制,而採用監察使制的原因。

說迴天水,新到任的隴右道監察使趙文與麥鐵杖可算是老熟人了。

二十年前,剛剛投奔在崔澈麾下的麥鐵杖還不會騎馬,雖說麥鐵杖腳力過人,但往敵營潛伏,打聽消息,都是一件危險的事。

崔澈爲了能夠讓他保留體力,總是會讓趙文騎馬送他一程,又冒着危險,在分別的地方等待着麥鐵杖回來。

故而在戰後,趙文也分潤了些功勞,當了一名縣令。

二人的交情不僅於此,麥鐵杖最初識字,也是趙文交的,畢竟趙文是崔澈祖母爲孫子準備的伴讀。

如今故人重逢,自然是喜不自勝。

我等下要寫番外,下一章在凌晨三點之前。

(本章完)

第362章 各方反應第235章 誘敵之計第77章 南陳奪嫡第573章 目標敦煌第47章 獻策平陳第132章 131大索貌閱第297章 姐妹和睦第419章 世子相求第603章 疑兵之計第290章 揣測心思(第五更)第512章 勸降忠臣第410章 忠臣死節第367章 僞造書信第492章 入府慰問第564章 各有封賞第107章 相互攻訐第219章 楊廣隨軍第3章 鄴城來人請假第37章 共誅國賊第194章 親友重逢第525章 分兵之議第393章 暗結將領第330章 騎卒張楨第389章 全據河北第504章 李家母女第461章 淨身修行第110章 奔襲歷城第551章 撤圍而去第445章 試探心意第214章 天子之怒第410章 忠臣死節第323章 仁壽元年第580章 不顧西域第266章 東巡泰山第489章 契丹之行第485章 廢除酷法(3000)第116章 野心勃勃第3章 鄴城來人第416章 關隴危機第487章 彥卿爲使(3000)第205章 儲位之議第534章 議和班師第457章 徹查案件第502章 進抵蒲州第235章 誘敵之計第447章 東窗事發第485章 廢除酷法(3000)第214章 天子之怒第275章 荊州總管第418章 擄人東出第308章 造訪東宮第11章 近春雅會第178章 燕公崔澈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308章 造訪東宮第467章 謀身之法第281章 重回幽州(第六更)第539章 李淵爲將第58章 失意之人第76章 突厥消息第237章 崔澈歸朝第198章 計劃出巡(第六更)第7章 離鄴歸鄉(4000)第614章 襲佔二郡第390章 昭烈之事第316章 初生牛犢第196章 夜入王府第172章 南下襄陽第390章 昭烈之事第214章 天子之怒第413章 汾陰薛氏第104章 處刑立威第32章 天子禪位第154章 大興獻俘第62章 裴秀來京第3章 鄴城來人第537章 再見故人大家不要等第254章 生計困難第611章 攻陷江陵第474章 途經代州第114章 新徵幕僚第460章 護寺僧兵第520章 恩師留書第56章 太后楊氏第61章 恢復舊姓第294章 內外之爭第96章 名將殞命第387章 議論紛紛第557章 羣臣逼宮第63章 楊堅建隋第248章 妄人妄語第325章 欲求連任第209章 市店之爭第355章 朝廷忌憚第27章 胭脂鋪子第588章 兵發南陽第165章 崔澈相婿第526章 救援隴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