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混爲一‘潭’

第549章 混爲一‘潭’

意氣風發的李淵與城樓上的陰世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他舉着望遠鏡,甚至能夠看清楚城牆上,守軍沮喪的模樣。

這望遠鏡自然是好女婿送的,它早都已經成了東隋將領的標配,李淵作爲隴右道行軍總管,又怎麼不可能隨身攜帶一個。

李淵放下了鏡筒,對另一位女婿,行軍司馬竇誕道:

“今日,老夫必能破城!”

信心十足的模樣,無疑也感染了竇抗,他勸說道: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總管身份尊貴,既然有必勝的把握,還請在後方觀戰,由下吏坐鎮前方。”

在前線督戰無疑是一件存在危險的事情,前有龐統在落鳳坡中流矢,後有蒙哥殞命釣魚城。

當然,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

李淵知道女婿是在關心自己的安危,他謝絕了竇誕的好意,正色道:

“軍中無戲言,既然昨日與諸將說過要親自督戰,又怎可退後,否則,將士們以爲老夫言而無信,將來又該如何領兵。”

李淵全然不知道崔澈以後打算將他供在朝堂上,輕易不會交出兵權。

這一次崔澈之所以讓李淵參與抓鬮,無非是向李淵表達親近之意,畢竟能解天水之圍,李淵爲他沿途勸降了不少關隘,打通前往隴右的道路,可是出了不少的力。

只是崔澈怎麼也沒有想到李淵能有這麼好的運氣,偏偏就是他選中‘隴’字紙團。

至少在李淵地眼中,崔澈是信任他的,不然也不會主動讓他參與,拜爲隴右道行軍總管。

李淵爲了將來繼續領兵作戰,建立功勳考慮,不願意食言。

竇誕也是清楚自己丈人脾性的,見不能勸他回心轉意,也只得作罷。

繼續堅持下去,無非惹惱了李淵,將自己訓斥一頓。

於公於私,李淵既是上級,又是丈人,都把竇抗壓得死死的。

不過李淵冒着矢石來到前方督戰,也並非沒有起到作用。

將士們見李淵不顧自身安危,深受鼓舞。

當然,李淵也只是前來督戰,不會真的參與攻城。

隨着他一聲令下,各部攜帶着攻城器械,按照戰前的規劃,奔向各自的攻擊區域。

城牆上的守軍雖然士氣低落,但他們還是盡職盡責的張弓搭箭,射向城下。

也就是陰世師善於撫軍,能得將士擁護,真要換個人坐鎮張掖,到了這個地步,早就被部下捉了,獻給城外的李淵,做自己的進身之階。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不是陰世師守着張掖,李淵也沒必要打這一場攻防戰。

城牆上的投石機還在運作,飛石砸落,猶如石塊扔在水中。

不過一個盪漾開來的是水花,而另一個,卻是血肉飛濺。

李淵不由自主的眼角抽搐。

他算是明白大興城爲何在崔澈的進攻下,連一天時間都不能堅持了。

被連續轟砸了一個多月,誰還有堅守下去的鬥志,可不是人人喜迎王師。

李淵有心效仿崔澈,但他如今身處地廣人稀的隴右,身後也沒有大批同仇敵愾的渭北民夫,糧草更不能支撐他長期圍城。

又怎麼可能在城外堆積起一座高過城牆的土山。

好在將士們的犧牲並沒有白費,頭頂上的飛矢落石不能阻擋他們前進的步伐。

李淵望見一副副雲梯立在了城牆上,將士們奮勇攀登,不斷涌上城牆。

他放下望遠鏡,回身對竇誕說道:

“守軍士氣低落,短兵相接,一觸擊潰,如今將士們在城牆上站穩了腳跟,這張掖城算是拿下了。

“此番收取隴右諸郡,大王必有重賞,至於報捷的文書,就交給你去寫了,不能漏掉了有功之人。”

沒理由作爲老丈人的李淵在前線指揮督戰,而竇誕這個作爲司馬的女婿躲在後方。

竇誕也是鬆了口氣,戰鬥總算是要結束。

他正要答應,但天空卻有一個小黑點出現在竇誕的視野之中,那顆小黑點朝着他們飛馳而來,且越來越大。

竇誕瞳孔放大,驚恐的表情全被李淵看在了眼裡。

李淵帶着疑惑回頭,只發覺眼前一黑,有什麼東西遮擋住了自己的視線。

隨即一陣劇痛襲來,李的地身體受到巨力衝擊向後倒去。

不過他並沒有感覺到多久的疼痛,就已經沒有了任何知覺,以及意識。

那一刻,飛石砸落揚起的灰土撲了親衛們一臉。

這些親衛都是李家家奴出身,忠心無比。

他們目睹這一幕,瘋狂的叫喊:

“家主!”

“快救家主!”

“軍醫!軍醫在哪!”

“先把石頭移開!”

衆人合力將石頭搬開,坑洞中,是已經二維化的李淵與竇誕,血肉模糊,慘不忍睹。

沒有人能夠想到,都已經在城牆上站穩了腳跟,卻意外飛來一顆大石頭,將李淵與竇誕混爲一‘潭’。

天空中,不時還有矢石劃過,但偏偏這一顆,就落在了李淵的頭上。

金城校尉薛舉奮勇先登,他殺退守軍,隨着部衆源源不斷的涌上來,已經牢牢佔據了一小段城牆。

正當他要一鼓作氣,徹底將守軍趕下去的時候,身後突然響起了急促而又響亮的擊鉦之聲。

“怎麼回事!破城就在眼前,究竟是誰會錯了意,在那鳴金收兵!”

薛舉感覺自己肺都要氣炸了。

明明城破在即,李淵怎麼可能會下令退兵。

薛舉以爲是擊鼓手緊張,弄錯了軍令。

這種事並非沒有先例,桓溫伐蜀,晉軍與蜀軍在野外大戰,眼看堅持不住,準備退兵堅守,於是下令鳴金收兵。

結果擊鼓手被蜀軍的攻勢給嚇懵了,慌亂中,他沒有鳴金擊鉦,而是敲響了進軍的戰鼓。

晉軍聞鼓而進,一舉逆轉敗局。

薛舉以爲自己遇到了與當初桓溫同樣的情況,但回身望向城下,攻城的士兵如潮水般退去。

沒有了支援,薛舉也不敢繼續留在城牆上,他趁着張掖守軍錯愕之際,趕忙順着雲梯逃走。

守軍起初確實沒有反應過來,但短暫的錯愕之後,在將領們,尤其是陰世師的呼喊下,終於提起勇氣,殺向沒有來得及逃離城牆的東隋士兵。

還有六千,今晚通宵寫完。

(本章完)

第87章 姻緣已定第16章 德彝同行第236章 平定叛亂第525章 分兵之議第474章 途經代州第387章 議論紛紛第278章 入宮辭行第294章 內外之爭第431章 金墉之戰(二)第86章 佳人邀見第570章 崔澈教孫第574章 天子出巡第62章 裴秀來京第53章 記事參軍第140章 選送貢士第144章 出塞劫掠第403章 屯兵嶺下第523章 其人性情第529章 夜宿清水第267章 兼祧之論第415章 裴家父子第205章 儲位之議第270章 行宮落成第89章 有子名樂第122章 均分其利第88章 私兵國有第41章 吃瓜羣衆第530章 難捨慈母第447章 東窗事發第131章 設立義倉第125章 禮輕意重第393章 暗結將領第612章 收縮兵力第63章 楊堅建隋第321章 契丹親衛第237章 崔澈歸朝第478章 功過相抵(4000)第576章 體驗生活第363章 李密東奔第508章 巨石轟擊第57章 楊廣相求第375章 全取毛州第512章 勸降忠臣第203章 崔澈嫁女第81章 皇家尼寺第472章 出兵準備第363章 李密東奔第211章 江南叛亂第262章 母子離別第433章 幼子爲質第489章 契丹之行第288章 仙娥河畔第130章 總管外巡第329章 託付家事第590章 襲取武當第610章 約定舉義第87章 姻緣已定第232章 分兵討賊第559章 自比貞婦第570章 崔澈教孫第66章 深夜來客第457章 徹查案件第517章 心存死志(516章新婚之夜正在審覈)第217章 矛盾爆發第368章 仁壽宮變第406章 將士譁變第540章 九錫之禮第248章 妄人妄語第441章 重設商稅請假一天第314章 與敵僵持第571章 孤城難守第1章 邊疆牧童第223章 聚兵無錫第336章 分兵策應第265章 別院夜話第58章 失意之人第448章 走漏消息第424章 虛虛實實第470章 世子立威第64章 再別長安第357章 咬金投軍第547章 開解心結第508章 巨石轟擊第231章 突破浙江第323章 仁壽元年第612章 收縮兵力第70章 擊鼓鳴冤第107章 相互攻訐第437章 天子崩殂第219章 楊廣隨軍第277章 恩同父子第214章 天子之怒第128章 南北之事第450章 苦衷難言第603章 疑兵之計第67章 重回晉陽第51章 崔府夜話第535章 重回關中第402章 奪取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