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大將獻城

第544章 大將獻城

帥帳內,崔澈向使者詢問城中變故的經過,並仔細觀察使者的神色。

哪怕他心中篤定魚俱羅並非詐降,但也沒有放鬆應有的警惕。

“還請轉告魚將軍,本王素來沒有深夜受降的先例。

“若是魚將軍真心投效,大可放開北門,由孤派軍接管,明日一早,再與魚將軍交接城池。”

說罷,爲表誠意,崔澈派遣長孫無忌隨使者入城面見魚俱羅,轉達自己的問候,並留在城中,替自己與魚俱羅溝通,免得雙方因此生出不快。

長孫無忌自然無懼,跟隨崔澈這麼久,他深信崔澈不會讓自己身處險境。

在長孫無忌與使者離開後,諸將陸續得到消息,見帥帳燈火通明,盡數前來向崔澈道賀。

崔澈擺擺手道:

“祝賀的言語,等明日接管了城池再說也不遲。”

說着,他對蘇定方道:

“定方,由你率領麾下騎卒,往鳳城北門集結,若是門開,不許一擁而上,而是以十人爲一隊,有序入城,接管北門及其甕城即可,不得深入。”

蘇定方朗聲答道:

“諾!”

說罷,便向崔澈請辭,外出集結部衆去了。

其餘諸將也紛紛告辭,留下崔澈一人,吹熄了帳內的燭火,和衣而眠,卻始終難以入睡。

與此同時,長孫無忌也跟隨使者見到了魚俱羅。

“你就是長孫無忌?”

魚俱羅上下打量着長孫無忌,不由暗歎:

果然是位相貌堂堂的俊美少年,也難怪其母會深受燕王的寵愛。

長孫無忌也是第一次見到目有雙瞳之人,他強忍心中的好奇,向魚俱羅躬身見禮。

魚俱羅是知道長孫無盡與崔澈關係的,自然也不會輕視這位少年。

“無需多禮,請上座。”

又對家奴喚道:

“上茶。”

長孫無忌此前經過前院時,已經聞到了魚府淡淡的血腥味,心知這座府邸剛剛爆發過一場殺戮。

無疑便是此前使者所言,魚俱羅襲殺副將,奪取兵權。

他接過茶盞,感謝魚俱羅的好意,才與對方提起了自己臨行前,崔澈的吩咐。

魚俱羅聞言,臉色一沉,他分明感受到了崔澈對自己的不信任。

“我常聞燕王謹慎,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長孫無忌聽出了魚俱羅的不滿,但他並不慌亂,而是從容笑道:

“既然魚將軍也知道大王謹慎,也就應該知道,黃昏時,大王爲了說服將軍,冒險與將軍在城外會晤,是何等看重將軍。”

魚俱羅聞言,轉怨爲喜。

正如長孫無忌所言,崔澈平日裡表現得越謹慎,先前冒着危險與自己會面,則更能說明崔澈的誠意。

他慚愧道:

“若不是長孫郎將我點醒,魚某險些誤會了燕王,明日我當負荊出城,向燕王請罪。”

長孫無忌趕忙制止,寬慰道:

“魚將軍不可如此,大王寬仁,又怎會因此責怪將軍。

“明日將軍負荊請罪,不知情的,反而以爲是大王刁難將軍。

“將軍又怎能使大王揹負污名。”

魚俱羅恍然,他感慨道:

“魚某是個粗人,沒有長孫郎考慮細緻,將來在燕王麾下,還請長孫郎多多提點。”

長孫無忌笑道:

“大王深愛將軍,不惜冒險相見,信愛之深,將軍哪需要無忌來提點。

“不過將軍日後若有疑惑,無忌必定知無不言。”

魚俱羅大喜,又嫌飲茶不能盡興,命人喚來酒水,與長孫無忌共飲。

二人之間的距離也在談話間被拉近,越發熟絡起來。

魚俱羅派人前去打開北面城門,與等候在城外的蘇定方部交接北門及其甕城的防衛。

蘇定方恪守崔澈的叮囑,以十人爲單位,有序入城,在和平接管了北門及其甕城後,立即派人向崔澈報信。

崔澈得知消息,這才安然入睡。

翌日清晨,天色微亮,長孫無忌徹夜未眠,和魚俱羅促膝長談,已經是疲憊不堪。

但還是強撐睡意,向魚俱羅告辭,經由北門外出,回到大營,將魚俱羅的態度轉告崔澈。

此時日出已經從東方升起,崔澈正準備領軍前往鳳縣受降。

早在蘇定方控制住北門與甕城之後,崔澈就已經對魚俱羅的誠意深信不疑。

否則昨夜他又怎能安心入睡。

而長孫無忌爲了穩住魚俱羅,一夜不曾休息,如今又急着回來報信,也讓崔澈頗爲感動。

“快去觀音婢的小帳向你母親報平安,先前她聽說你去了鳳縣,就一直在擔心你的安危。”

長孫無忌撓頭笑道:

“阿母也是多心,大王又怎會陷我於危難。”

崔澈聞言心中甚慰,他拍着長孫無忌的肩膀,說道:

“快去吧,向她請安過後,便好生歇息,睡醒了再去鳳城見我。”

長孫無忌也沒有逞強,非得跟崔澈一起入城,他確實是困得很了。

且不提長孫無忌去向高氏請安,崔澈在將士們用過早膳之後,便帶了部分軍隊出營,直奔鳳縣北門。

而魚俱羅早已等候在此,他穿着一身常服,捧着太守印,身後是早已卸甲的鳳城守軍。

崔澈遠遠望見魚俱羅,便匆匆下馬,步行至魚俱羅的面前,將他扶起,朗聲笑道:

“魚將軍明辨是非,孤果然沒有看錯人!”

魚俱羅感激涕零道:

“魚某不過是個粗人,僥倖被大王看重,冒險約我相見,陣前說降,魚某又怎能辜負大王的心意。”

二人在城外寒暄許久,魚俱羅絕口不提自己遠在江南的家人,崔澈自然也不會主動提及,免得勾起魚俱羅的傷心事。

不過崔澈還是爲魚俱羅準備了禮物,他命人牽來一輛馬車,車廂內走出兩名貌美女子。

魚俱羅不解地看向崔澈,崔澈笑道:

“這二人是宇文述留在大興的美妾,孤當日光復大興,俘獲了兩人,將她們小心保護,不許任何人欺辱。

“今日,便將這二位美人賜予將軍。”

魚俱羅聞言,聲淚俱下,連連向崔澈叩首謝恩。

在二人談話之時,崔澈帶來的將士也已經順利接管了鳳縣各處要道。

崔澈在安撫過解除武裝的鳳縣守軍後,才和魚俱羅攜手入城。

(本章完)

第59章 爲友尚義第491章 正旦元會第570章 崔澈教孫第590章 襲取武當第516章 李淵嫁女第115章 重返青州第178章 燕公崔澈第403章 屯兵嶺下第389章 全據河北第31章 憾失姻緣第478章 功過相抵(4000)第32章 天子禪位第129章 初爲人父第593章 襄陽危急好消息與壞消息第446章 東隋馬政第425章 屯駐邙山第85章 相士納賄第178章 燕公崔澈第85章 相士納賄第121章 刺史韋藝第591章 探察消息第280章 心悅誠服第356章 以安其心第590章 襲取武當第484章 軍隊整編第90章 反擊突厥第434章 東線戰起第510章 軍民譁變第284章 圍魏救趙第47章 獻策平陳第525章 分兵之議今晚沒有第277章 恩同父子第178章 燕公崔澈第149章 歃血爲盟第386章 四州舉義請假第143章 漁陽設伏第539章 李淵爲將第561章 受禪讓詔第202章 田螺姑娘第584章 東宮失竊第94章 突厥分裂第566章 來來往往第516章 李淵嫁女第239章 再遇蘭陵第53章 記事參軍第486章 程郎求親第70章 擊鼓鳴冤第568章 天子心意第415章 裴家父子第5章 封家六子第292章 破敵之計第97章 結髮夫妻第323章 仁壽元年第609章 假戲真做第381章 兩軍列陣第56章 太后楊氏第19章 感傷離別(4000)第468章 盤剝索賄第144章 出塞劫掠第95章 天子賜婚第542章 重瞳大將第104章 處刑立威第511章 忠臣義士第53章 記事參軍第314章 與敵僵持第575章 重回幽州第303章 廢立儲君第25章 竇府家宴第175章 渡江破城第547章 開解心結第111章 離開前夕第466章 鋪張浪費第275章 荊州總管第600章 江陵城防第66章 深夜來客第172章 南下襄陽第109章 狗急跳牆第98章 新婦奉茶第35章 避難關東第42章 行差踏錯第147章 冊立新汗第427章 搜尋蹤跡第483章 發放撫卹第381章 兩軍列陣第429章 弒主之人第471章 援弱抗強第322章 開皇之末第252章 君臣離心第514章 接見二郎第358章 意氣之爭第147章 冊立新汗第54章 再見德彝第27章 胭脂鋪子第613章 宴無好宴第453章 長孫夫人第127章 入幕之賓第99章 放浪形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