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徹查案件

第457章 徹查案件

起初,崔澈放過佛道兩教,是因爲他根基未穩,不願在自己內部製造不穩定的因素。

但如今隨着崔澈奪取關東,西隋無力反攻,而他的統治也越發穩固。

實際上,就算晉陽十二院的主持們沒有向他展現寺院的富庶,他也已經在打寺院經濟的主意。

昨天帶着親隨們出遊,不過是爲了實地考察罷了。

崔澈與房玄齡、魏徵說起自己要搜刮佛道兩教的打算時,哪怕年少時,曾出家做過道士的魏徵也是積極響應。

魏徵清楚自己的身份,是相國府長史,而不是當年道觀裡的小道士。

說到底,還是國庫入不敷出給鬧的。

哪怕挺到年底稅銀入庫,可崔澈早已決定組建水師,無論是招募將士,打造戰艦,支出都不會小。

這時候,也只能苦一苦佛道兩教了。

崔澈與房玄齡、魏徵通過氣,着手便安排了一齣戲碼。

貞元元年(公元606年)五月十日,此前接受開化院盛情款待的崔相國投桃報李,向小皇帝上表,請求聖人下詔,冊封開化院爲佛教聖地。

得知消息,開化院一衆僧人無不歡欣鼓舞,認爲那天夜裡的花費了一萬盆香油,爲崔相國營造出的盛景,也太值當了。

然而正是這關鍵時刻,晉陽縣衙接到訴狀,有鄉民控告開化院僧人侵佔民田,收受貴利。

值此關鍵時刻,開化院主持當然不想將事情鬧大

然而小皇帝的恩詔才頒下不久,五月十八日,晉陽縣衙接到訴狀,開化院被當地鄉民控告其侵佔民田,收受貴利。

值此關鍵時刻,開化院主持當然不想讓寺廟背上這樣的污名,於是他派人行賄晉陽縣令,企圖將這件事情顛倒黑白。

晉陽縣令既爲開化院送來的賄賂而動心,也覺得開化院與燕王關係匪淺,畢竟燕王殿下都爲開化院請封聖地了。

自己也沒必要爲了一個泥腿子,而惹燕王不快。

於是在晉陽縣令與開化院主持的權錢交易下,而那訴狀的鄉民,則以誣告罪論處,鄉民因此被下獄。

五月二十一日,黃昏,崔澈出晉陽宮,在返回燕王府的途中,馬車前方出現騷亂。

長孫無忌匆匆跑了回來,通稟道:

“大王,前方有人攔道鳴冤。”

崔澈面露不悅道:

“受理訴訟,是縣令的差事,本王乃相國,自有軍國大事,非百里之侯。”

說罷,便讓長孫無忌將來人驅逐,讓她們去縣衙訴訟。

不久,長孫無忌又跑了回來,回稟道:

“大王,那鳴冤的婦人聲稱縣令收受賄賂,寬縱罪惡,以誣告罪將其夫下獄,希望大王能主持公道。”

崔澈聞言不語,沉思片刻後,便讓長孫無忌將鳴冤之人帶來。

聽婦人說過案情後,崔相國立即傳令,由觀察司內衙主事趙文調查此事。

實際上,那位訴訟的鄉人本就是受觀察司慫恿,否則他哪來的膽量去狀告開化院,那鄉人的妻兒攔住燕王的車駕,當街鳴冤,更是由觀察司一手安排。

開化院的罪證,早就被觀察司掌控,只不過爲了不使旁人看出蹊蹺,觀察司一直拖到第二天才將罪證遞送到相國府。

崔澈看着開化院的僧人這麼多年來所犯下的累累罪行,勃然大怒。

他前些時日才爲開化院請封聖地,如今卻發現開化院藏有這麼多的腌臢之事,這豈不是在打他的臉麼。

崔澈立即將此事上奏朝廷,請求徹查晉陽縣令受賄案,以及開化院過往罪行。

隨即,崔澈便在自己的奏疏上提筆代替小皇帝寫下批示:

‘準相父所奏,以侍中裴秀爲主審,刑部協同審理此案。’

將印璽蓋上後,崔澈命長孫無忌將奏疏送去中書省,由中書令豆盧毓派遣中書舍人爲裴秀傳旨。

當天午後,晉陽縣令就被裴秀傳喚,罪證確鑿,他無從抵賴。

開化院內,上到主持,下到小沙彌,盡數被押來晉陽城內受審。

其餘十一院的僧人都在看開化院的笑話。

此前傳出崔澈爲開化院請封佛教聖地的消息時,開化院的僧人可沒少向他們顯擺,如今可倒好,不僅寺廟被封了,廟裡的人也全被捉去了晉陽城。

只是那些冷眼旁觀,或是看笑話的僧人們並不知道,高貴的名門,最擅長的就是高貴的AOE傷害,崔澈不惜親自下場參演,可不僅僅只是爲了一個開化院。

裴秀在崔澈的授意下,將開化院自從建寺以來,三十年間所犯下的罪行刨根問底,哪怕有些並非證據確鑿,但是三木之下,什麼口供又得不到。

這年代,可沒有刑訊逼供,侵犯人權的說法。

據相國府裡流傳出來的消息,侍中裴秀將結案陳詞呈給燕王時,燕王怒不可遏,化身桌面清理大師,將廂房弄得滿地狼藉。

當天,崔澈便將開化院建寺三十年來所犯下的罪行公之於衆。

世人這才發現,所謂晉陽縣令受賄案,侵佔民田、發放貴利都只是冰山一角。

甚至還有僧人牽涉命案,而與官宦之家的婦人私通,則更是屢見不鮮。

得知崔澈要將開化院僧人所犯下的每一條罪行,全部昭告天下,其中就包括了曾與哪些婦人私通。

常伴崔澈左右的長孫無忌心生不忍,勸說道:

“大王若是將這些事情盡數公示,豈不是將那些婦人往死路上逼迫麼,上天有好生之德,還請大王三思。”

長孫無忌所言,並非沒有道理,那些婦人與僧人的醜行一旦曝光,迎接她們的必然是一紙休書。

而她們犯下的醜事,也使孃家蒙羞,孃家人不一定會接納她們,哪怕接納了這些人,平日裡也不會有什麼好臉色,那些婦人的下場必然悽慘。

但崔澈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耐着性子與長孫無忌解釋道:

“本王若是將名單藏下,被唾棄的就不僅是與僧人私通的婦人,而是所有曾往開化寺上香禮佛的女子。

“未婚女子尚且能夠驗身自證清白,但那些有夫之婦,又該如何辯解。

“本王不能爲了她們,而毀了清白女子的聲譽!”

(本章完)

第162章 論功封賞第35章 避難關東第605章 繼領水軍新章在審覈第478章 功過相抵(4000)第468章 盤剝索賄第397章 陣前斬將第356章 以安其心第553章 李府奔喪第175章 渡江破城第275章 荊州總管第399章 孰輕孰重第60章 孝子賢孫第520章 恩師留書起晚了,下一章在十二點第496章 家中之事第547章 開解心結第468章 盤剝索賄第569章 薛氏父子第615章 消息泄露第272章 一場好戲第471章 援弱抗強第139章 范陽盧氏第406章 將士譁變第81章 皇家尼寺第16章 德彝同行第477章 再生一計(4000)第111章 離開前夕第595章 退守江陵第372章 舉兵南下第142章 趙穆爲間第292章 破敵之計第35章 避難關東第21章 稚子擇師第367章 僞造書信第106章 少年秦瓊第117章 爲民解惑第182章 家中有喜第494章 含飴弄孫第615章 消息泄露第455章 卦象玄機第207章 意在江南第120章 將士歸心第484章 軍隊整編第166章 千牛備身(第一更)大家不要等第366章 君臣訣別第438章 回師晉陽第611章 攻陷江陵第3章 鄴城來人第272章 一場好戲第197章 藥師同乘第198章 計劃出巡(第六更)第206章 塞外消息第583章 宮中餞行第180章 房家驕子第75章 雕版印刷第205章 儲位之議第281章 重回幽州(第六更)第548章 小試牛刀第278章 入宮辭行第513章 李淵定計(3000)第390章 昭烈之事起晚了,下一章在十二點第83章 太子設宴第59章 爲友尚義第434章 東線戰起第573章 目標敦煌第262章 母子離別第594章 半道伏擊第92章 可汗夜遁第22章 求學之心第161章 刎頸之交第206章 塞外消息第317章 不問前罪第558章 禪讓詔書第64章 再別長安第530章 難捨慈母第390章 昭烈之事第228章 進兵吳縣第405章 高壁鏖戰第550章 亂軍之際第537章 再見故人更新要晚一點第207章 意在江南第78章 同姓聯結第335章 奪取小城第413章 汾陰薛氏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228章 進兵吳縣第480章 避暑王宮(3000)第525章 分兵之議第98章 新婦奉茶第423章 連成一片第245章 奪情與否第514章 接見二郎第407章 夜間營嘯第228章 進兵吳縣第190章 越府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