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偵查敵情

第395章 偵查敵情

崔澈越說越激動,表情甚至猙獰起來,好似他真的痛恨楊廣弒父。

楊素的面色卻要平靜得多,他淡淡道:

“此間只有你我二人,子澄又何必惺惺作態。”

崔澈聞言,陡然變臉,他笑道:

“也罷,明人面前不說暗話。

“如今北方精兵,盡在崔某與楊公麾下,楊公若響應晉陽天子,領兵入關誅除暴亂,崔某當爲楊公牽制中原之兵,不使其入關增援。

“楊公可取關西自立,崔某據守河東,兩家成後周、後齊相持之勢,楊公可有意乎?”

當崔澈道出了他約見楊素的真實目的,就連楊素也忍不住心動。

可仔細一思索,卻又按捺下來,見崔澈把算盤珠子都打到了自己臉上,楊素譏笑道:

“老夫一旦退兵,子澄可趁勢取河東,一旦關中生亂,子澄又能南下佔據中原。

“至於兩淮,江南,即使老夫佔據關西,也是鞭長莫及,遲早是子澄的囊中之物,子澄倒是打的好主意。

“只是這等言語,就不要再說了,老夫年過六旬,半截身子都入了土,只怕創業未半,就得中道崩殂,哪能與你一般野心勃勃。”

跟聰明人打交道,就是這一點不好,不能用花言巧語將他糊弄過去。

崔澈無奈,他放棄了繼續勸說楊素,起身道:

“既然話不投機,便也無需再敘,還是在戰場上見真章吧。”

楊素也跟着站起身來,他毫無懼意,朗聲道:

“過去,子澄屢敗外敵,被世人推爲諸將之首,老夫素來是不服氣的,此戰也正好讓你我分個高低,老夫可是盼望了許久。”

崔澈、楊素背向走出涼亭,帶着麾下十名騎士各歸本陣。

二人其實都不是光明磊落之人,楊素就不必多說了,崔澈也在暗中圖謀楊諒,但他們都沒有趁此機會襲殺對方的想法,也許這一場大戰,是曾經並稱爲當時五大名將之中,碩果僅存的二人共同的願景。

大戰並沒有立即爆發,兩軍各回大營,彼此間相隔五里,足以保證他們從容退去。

崔澈回到帥帳之後,便在耐心等待麥鐵杖。

不久,麥鐵杖領着十餘名騎兵返回大營,徑直求見崔澈。

崔澈親自將麥鐵杖迎入帥帳之中,笑着問道:

“麥將軍可有收穫?”

麥鐵杖先將望遠鏡遞還給崔澈,興奮道:

“大王,此物真神器也。”

這望遠鏡跟着崔澈也有好些年頭了。

十四年前,也就是開皇十年,當時崔澈正在朝中擔任兵部尚書,員外散騎侍郎何稠搗鼓出了玻璃吹製法,崔澈聽說此事後,上門虛心請教,故而學會了如何製作玻璃。

他不僅爲崔昭容製作了一副眼鏡,更爲自己製作了這一支望遠鏡,只不過這十四年來,從未將它拿出來示人。

原來,今日崔澈之所以要約見楊素,並不是真的要說服對方倒戈,而是要給麥鐵杖創造機會,洞悉隋軍薄弱之處。

他先在涼亭中與楊素座談,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好讓麥鐵杖能夠儘可能的靠近隋軍大陣,並攀上一處高地,藉助望遠鏡,觀察隋軍。

同時,崔澈與楊素說了許多心中早已知道答案的廢話,也不過是在刻意拖延時間。

將士們站得久了,難免會有懈怠,陣型也會散亂,麥鐵杖便能趁機觀察到隋軍哪一部的意志最爲薄弱。

真等決戰的時候,崔澈也能集結優勢兵力,定點打擊。

麥鐵杖並沒有讓崔澈一番辛苦白費,他將望遠鏡交還給崔澈後,迫不及待道:

“啓稟大王,隋軍左翼有一部,士兵最爲散漫,末將看得真切,將旗之上繡有斛斯二字。”

崔澈聞言,沉吟道:

“應該就是斛斯政了。”

斛斯政是鮮卑人,複姓斛斯,其祖父斛斯椿也算是北魏末年的風雲人物。

此人不僅是楊廣的心腹股肱,更與楊素、楊玄感父子交好,崔澈能夠認得他,便也不足爲奇。

正當崔澈繼續向麥鐵杖打聽隋軍各部的情況之時,回到大營的楊素也立即召集麾下諸將。

見衆人齊聚,楊素開口道:

“崔澈鯨吞河北,麾下士氣正盛,我軍遠來疲憊,不可冒然決戰,不知諸將誰能爲我挫敵銳氣。”

話音剛落,正當衆人面面相覷之際,大將楊義臣出列道:

“啓稟元帥,末將麾下車騎將軍楊恩思,有萬夫不當之勇,兩軍陣前,斬敵將首級,更是探囊取物,若以楊恩思出陣,與敵鬥將,必能挫其銳氣!”

楊素統御十六萬大軍,麾下將校不知幾何,他又哪認得一個小小的車騎將軍,但楊素卻信任楊義臣,能有楊義臣作保,那位楊恩思必然不同凡響。

楊素大喜,高聲詢問道:

“車騎將軍楊恩思何在?”

人羣后頭冒出來一個魁梧壯漢,他出列應道:

“末將楊恩思,拜見元帥。”

說罷,楊恩思感激地朝楊義臣望了一眼,他知道,這是楊義臣特意在爲自己鋪路,若是真的能夠斬將奪旗,重創燕軍士氣,將來前途必然不可限量。

而楊素也在仔細打量着楊恩思。

這楊恩思身長八尺,氣貌雄勇,光看這副身板,楊素便人丁楊義臣所言非虛,他忍不住讚道:

“真猛將也!”

楊恩思聞言,胸膛也挺得更高了。

楊素問道:

“楊將軍可願出陣鬥將?”

楊恩思毫不遲疑道:

“固所願也,不敢請耳,末將定爲元帥取敵將首級。”

楊素聞言大聲叫好,隨即便親自爲楊恩思斟一杯酒,笑道:

“請飲此杯,以壯將軍膽氣!”

楊恩思拒絕道:

“還請元帥稍候,待末將取來敵將首級,再與元帥換這一盞酒!”

他這自信的模樣,讓楊素更是放心,隨即命楊義臣領本部騎兵,爲楊恩思掠陣助威,往燕軍大營挑戰。

楊義臣與楊恩思領命出帳,二人點齊兩千騎卒,便匆匆出營北上。

當聽說隋軍在營外挑釁,要求鬥將,燕軍將領們爭先恐後地趕來帥帳,向崔澈請求出營應戰。

不知道是感冒還是復陽,早上只是頭暈,後來開始發燒,人難受死了,今天可能沒有了,紅包我會明後天在羣裡發。

(本章完)

第295章 家事國事第392章 休整與否第174章 博陵三崔第375章 全取毛州請假一天第27章 胭脂鋪子第549章 混爲一‘潭’第397章 陣前斬將第157章 夜襲王庭第560章 燕王三辭第381章 兩軍列陣第367章 僞造書信第22章 求學之心第561章 受禪讓詔第218章 兄弟重逢第207章 意在江南可能要多請兩天假第618章 父子合謀第289章 讀史明智第89章 有子名樂第94章 突厥分裂第529章 夜宿清水第409章 賣主求榮第619章 下詔止戰第212章 行軍長史第540章 九錫之禮第358章 意氣之爭第511章 忠臣義士第408章 豆盧皇后第16章 德彝同行第372章 舉兵南下第33章 暗中投效第502章 進抵蒲州第444章 王府相婿第516章 李淵嫁女第23章 北齊舊人第305章 江東二陳第213章 安排諸事第528章 兵出隴關第581章 開平三年第173章 大戰開啓第152章 弱落之戰第124章 食鹽入關第40章 孝寬之疾第42章 行差踏錯第273章 民部尚書第115章 重返青州第474章 途經代州第398章 激敵出戰第589章 掎角之勢第92章 可汗夜遁第18章 崔家兒拳第127章 入幕之賓第489章 契丹之行第8章 周主滅佛第239章 再遇蘭陵第86章 佳人邀見第589章 掎角之勢第299章 遼東之敗第313章 西遼河畔第236章 平定叛亂第29章 孝子阿贇第441章 重設商稅第101章 青州總管第69章 晉王設宴第576章 體驗生活第384章 分取各地第243章 入宮哭訴第129章 初爲人父第100章 98章被屏蔽第376章 三路出擊第192章 舅甥共話第174章 博陵三崔第518章 壯志滿懷第51章 崔府夜話第237章 崔澈歸朝第562章 各方來客第6章 夜不能寐第362章 各方反應第224章 兵分三路第257章 鉅鹿魏徵第142章 趙穆爲間第15章 闔家再聚第558章 禪讓詔書第597章 壯士斷腕第402章 奪取城池第389章 全據河北第488章 展現財富第72章 誇大成果第606章 鎮守巴東老書完結了第453章 長孫夫人第507章 受驚失眠第582章 父子爭執第358章 意氣之爭第175章 渡江破城第57章 楊廣相求第431章 金墉之戰(二)第85章 相士納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