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全據河北

第389章 全據河北

自來護兒的北伐大軍不戰自潰以後,朝廷短期內再也無力干涉河北局勢。

繼貝、毛、洺、魏、莘、相、衛七州相繼被崔澈奪取以後,五姓七族之一的趙郡趙氏最先響應崔澈,舉趙州、欒州(開皇十六年分趙州而置,治平棘縣)來降。

崔澈以蓋文達、蓋文懿分別權攝趙州刺史、欒州刺史。

而在王當萬攻取洺州時,選擇坐壁上觀的邢州,也同樣舉州歸附。

而這一切,就像是多米諾骨牌被推倒。

剩餘觀州(開皇九年置,治東光縣,今河北東光縣)、博州(開皇十六年置,治聊城縣,今山東聊城)、德州(開皇九年置,治安德縣,今山東陵縣)、廉州(開皇十年分趙州而置,治高城縣,今河北藁城)、景州(開皇十六年置,治長蘆縣,今河北滄州境內)、滄州(治饒安,今河北鹽山)、井州(隋開皇十六年置,治井陘縣,今河北井陘)、棣州(開皇六年置,治陽信縣,今山東陽信)、巖州(開皇十六年置,治林慮縣,今河南林州)等地相繼來降。

自此,廣義上的河北道五十二州,除去幷州總管府管轄的河東各州以外,其餘幽、燕、平、玄、易、恆、定、冀、瀛、營、貝、毛、洺、魏、莘、相、衛、趙、欒、觀、博、德、廉、滄、井、棣、巖等地,盡數歸屬於崔澈麾下。

崔澈同時又掌控黃河以南的青、密、莒、萊、齊、濟、淄七州之地,聲勢更盛當年的尉遲氏。

關鍵在於,崔澈出自河北名門,又苦心經營多年,與關隴勳貴出身,只在河北坐鎮一年時間的尉遲迥,能夠收穫的支持不可同日而語。

崔澈在收取巖州之後,距離洛陽僅有七百餘里。

只不過他在短時間內,鯨吞整個河北地區,以及齊魯之地大部,也註定他需要專注於消化這些地區,埋首整編各地降兵。

甚至就連近在咫尺的曹、沂二州,也暫時放任不管,任由來護兒在曹州苟延殘喘。

仁壽四年,十一月十二日,崔澈在鄴城完成了對齊地十三萬步騎的整編,並從中提拔單雄信、王伯當等一大批將領,命令被從遼東召喚來的崔棄疾,統御十萬步騎南下,鎮守齊地。

留下三萬步卒,皆爲精兵,崔澈將他們的家眷北遷,安置在相州周邊。

又命原本留守幽州的第三子崔彥卿前往遼東接替其兄,由大將王當萬隨行,統領遼東地區六萬守軍,防備高句麗。

自從房玄齡組織燕軍將士的家屬南遷,並隨他們一同抵達相州,崔澈陣營的政治、軍事中心就已經轉移到了鄴城。

燕地的地位直線降低,如今有張武留守,六州刺史又都是心腹,自然無需再派遣親兒子坐鎮。

而相較而言,遼東並沒有青、齊等地重要,這也是崔澈召回崔棄疾,而不是直接讓崔彥卿改鎮青州等地的原因。

至少作爲嫡長子的崔棄疾已經向崔澈證明過了自己的能力。

在房玄齡的主持下,將部分人口遷往燕地的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由於河北南部地區人多地少,譬如冀州,人均授田不足二十畝,遠遠少於均田制規定的一丁得田百畝,又有崔澈承諾爲他們免稅一年,還是有不少人欣然願往。

與此同時,崔澈也將留守在燕地的三萬邊軍調撥南下,燕地的防衛,全數交給了新遷的府兵。

現在啓民可汗與都藍可汗在漠南鏖戰,庫莫奚與契丹是崔澈手下兩條惡犬,他們或許存有私心,但也能夠彼此牽制,這也是崔澈能夠大膽換防的原因。

而崔澈對河北降兵的整編,也將他們分爲了兩部分,一部爲戰兵。

崔澈精選健壯之人,得兵五萬五千人,與他麾下八萬燕地騎卒,五千博陵騎卒,三萬契丹步騎,以及留在河北的三萬齊地步卒,共同組成了拱衛相州的二十萬戰兵。

富饒的河北之地,以及青州的鹽利,足以讓崔澈供養這一支二十萬人的脫產戰兵,併爲他們提供軍餉。

剩餘河北府兵,則盡數放歸爲民,頂多是在戰時,被徵召守城。

青州等地的鹽場又重新開工了,只不過與過去不同,如今的鹽工們不必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每天只需要在鹽田裡工作四個時辰,一日三餐也會按時、按質供應,每個月也能領到一筆工錢。

崔澈這樣的安排,也使得鹽工們乖乖的回到了鹽場,繼續爲新的統治者創造財富。

崔棄疾回到了他出生的益都縣,統領十萬步騎,聽上去威風凜凜,但這些都是他父親精選三萬步卒之後,淘汰下來的。

十萬人守衛七州之地,具體到每一州,平均也就一萬多人,在兵力上着實是捉襟見肘,又如何比得了崔澈在相州周邊各地,聚集了二十萬精銳步騎。

當然,崔棄疾也知道,這是父親將來征戰四方的主力部隊,將他們安置在相州周邊,也是爲了更好的調兵遣將。

南陽公主的孕肚越發明顯,但與崔棄疾的故意卻始終不見緩和,崔棄疾已經有好長時間不曾與南陽公主同牀共枕,一方面是害怕傷到了對方的身子,另一方面也是擔心枕邊人會做出蠢事來。

若不是她有了身孕,崔棄疾是真想休妻再娶。

正當崔澈在河北地區的統治逐步走上正軌的時候,在大興傳來一則消息,晉王楊昭被立爲太子,並與此前被休的晉王妃崔氏重結舊好,楊廣立崔氏爲太子妃。

崔澈對此心知肚明,楊廣也不知聽從了誰的計策,打算以此在內部分裂博陵崔氏。

但此舉只是徒勞,至少在崔澈露出明顯的頹勢之前,宗族還是會站在他這一方。

然而,壞消息很快傳來,此前佔據蒲州,經由蒲阪入關的漢王楊諒,在沙苑與楊素相遇,連戰連敗,最終只帶了少量騎卒逃回河東,並向崔澈求援。

楊素在擊退楊諒之後,也並未就此止步,他領軍東出,正欲反攻河東。

(本章完)

第128章 南北之事第108章 蘇威問案第507章 受驚失眠第104章 處刑立威第49章 婚姻之言第254章 生計困難第113章 人中的盧第324章 書信往來第102章 精騎迎主第55章 徵辟裴矩第514章 接見二郎第504章 李家母女第499章 大戰將啓第580章 不顧西域第489章 契丹之行第400章 兩軍僵持第187章 初見藥師第357章 咬金投軍第323章 仁壽元年第346章 棄城求援第506章 兵臨城下第597章 壯士斷腕第233章 奪取處州第373章 何處爲先第599章 荊南將士第282章 李景稱病第77章 南陳奪嫡第431章 金墉之戰(二)第35章 避難關東第560章 燕王三辭第396章 諸將爭先第141章 劉焯師徒第274章 越府相親第38章 大戰將起第614章 襲佔二郡第356章 以安其心第348章 奪取遼東第574章 天子出巡第226章 變故突發第217章 矛盾爆發第487章 彥卿爲使(3000)第433章 幼子爲質第295章 家事國事第181章 禍亂江南第453章 長孫夫人第546章 謀定水淹第596章 封鎖江面第316章 初生牛犢第438章 回師晉陽第162章 論功封賞第189章 駕部次官第164章 重回書院第497章 孝心可嘉第402章 奪取城池第616章 兵臨成都第385章 渡河北上第254章 生計困難第215章 重瞳快腿第69章 晉王設宴第387章 議論紛紛第302章 五年平遼第79章 戰事再起第164章 重回書院第601章 揚水運河第275章 荊州總管第530章 難捨慈母第168章 誰可爲帥第373章 何處爲先第360章 來使催促第238章 回朝受賞第250章 回饋宗族第143章 漁陽設伏第133章 光州刺史第615章 消息泄露第403章 屯兵嶺下第241章 滕王之死第458章 綁送晉陽第230章 連取湖杭第443章 三省六部第441章 重設商稅第250章 回饋宗族第377章 忠義難全第118章 選拔鹽兵第81章 皇家尼寺第61章 恢復舊姓第288章 仙娥河畔第370章 崔澈起兵第462章 組建水師第552章 水淹陽平第78章 同姓聯結第457章 徹查案件第400章 兩軍僵持第126章 文士來投第174章 博陵三崔第337章 平壤婦人(水)第175章 渡江破城第126章 文士來投第573章 目標敦煌第325章 欲求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