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各方反應

第362章 各方反應

突然之間冒出來阿會魯蘇將會反隋的消息,不僅是讓燕地軍民以爲他患了失心瘋。

就連庫莫奚五部之中,其餘四部的酋長,也想敲開他的腦袋,看看裡邊到底是些什麼東西在運轉。

“大王,還請三思呀,此舉是將我們奚族徹底拖向深淵,這是取禍之道,有滅族的危險呀!”

處和部酋長哭諫道。

如今的奚族五部,不再是過往的辱紇主、莫賀弗、契個、木昆、室得。

早早更換了名稱,被喚作阿會部、處和部、奧失部、度稽部、元俟折部。

自從消息流傳開來,得知崔澈抵達燕州備戰,周邊大小部落都在摩拳擦掌,等着在崔澈的統御下,將庫莫奚分而食之。

就連契丹王大賀摩會,都已經在召集部衆,就等待崔澈一聲令下,便令契丹步騎西進。

當年庫莫奚曾經劫掠契丹,如今也該是時候報仇了。

反對的不僅是其餘四部酋長,更有阿會魯蘇本部的貴族們。

他們這幾日沒少聯名勸諫,希望阿會魯蘇遣使前往薊縣向崔澈請罪,把事情解釋清楚。

這些年,庫莫奚人沒少跟着崔澈禍禍突厥,如今眼見崔澈要爲此調轉矛頭,要向他們出手,唯恐突厥人遭受的災難落在了自己的頭上,哪還有勇氣與之爲敵。

守着這些財富不好麼,燕公處事公允,跟着他,什麼地方不能搶,幹嘛非得去碰燕地這塊硬骨頭。

阿會魯蘇無可奈何的看着四部酋長。

實際上,他也做好了心理準備,知道消息一經傳出,必然會引發浪潮般的反對聲,但實在沒想到他們的反應居然這麼激烈。

原本阿會魯蘇還想保密,但眼瞅着再不說實話,只怕這羣人就得密謀政變,拿他的腦袋,去向崔澈請罪,也好保住他們自己的財富。

阿會魯蘇只得掏出了那封密信,交給四部酋長們傳閱。

四人看罷,臉色各異。

處和部酋長臉上的淚痕未乾,他瞠目結舌道:

“這、這都是真的?”

阿會魯蘇嘆氣道:

“這是燕公親筆所書,諸位也都認得燕公的筆跡,是真是假,自有判斷。”

衆人這纔將提着的心給放了下來,度稽部酋長突然道:

“燕公不願回朝,命我等大作聲勢,又能拖延多久,只怕燕公已經起了自立之心。”

阿會魯蘇立即喝斥道:

“休要胡言!”

但奧失部酋長卻道:

“燕公直立之心,昭然若揭,大王無需替燕公隱瞞。

“不僅大王受燕公重恩,我們其餘四部,這些年也沒少受燕公的照顧。

“如今燕公欲反,我等自然不會揭發。

“於私,可報燕公恩義,於公,大隋內亂,也使我們奚族能有喘息之機,趁機壯大。”

在楊廣糟踐這份基業之前,隋朝的強大,確實深入人心。

各部既希望自己能夠發展壯大,卻又擔心引起隋朝的警惕。

沉重的壓迫感,幾乎讓草原各族喘不過氣。

當然了,他們並不知道,即使沒有崔澈,也會有楊廣這位出色的經營類遊戲玩家:無所謂,我會出手。

阿會魯蘇與四部酋長也統一了看法,不說直接出兵襄助崔澈,去往中原領會花花世界,但也絕對不能將此事外泄。

得到四部酋長的支持,阿會魯蘇也脫離了性命之危,經此一事,也讓他對崔澈在奚族內部的影響力,有了新的估量。

與此同時,重新遷回獨洛水的都藍可汗得知消息,興奮得與其子逾勤察飲酒相慶。

他對阿會魯蘇與崔澈的關係瞭如指掌,自然不會相信阿會魯蘇敢於反叛,崔澈此舉,無非是養寇自重,不使楊堅能夠將自己調離。

酒過三巡,回憶起這些年的經歷,都藍可汗動情道:

“我身爲大可汗,這些年卻有如喪家之犬,但有風吹草動,就要率部遠遁。

“如今苦日子終於過去了,崔澈將反,隋朝內亂,必然顧不得漠南。

“待大戰一起,就是我一統突厥,恢復祖上榮光的時候。”

都藍可汗盼着這一天,着實太久了。

逾勤察附和道:

“啓民只不過是父汗的手下敗將,若不是有隋人扶持,早就成了一堆枯骨。

“如今崔澈欲反,正是天賜良機,孩兒恭祝父汗,使突厥各部重歸一統,無需再看他人臉色!”

都藍可汗笑得前俯後仰,他試圖一統突厥,也並非妄想。

前些年西部突厥與西突厥都死了可汗,遭受重創,最近更是彼此交戰,曾經親密無間的聯盟,如今陷入了內戰之中。

如今突厥內部,實力最強的便是受到楊堅扶持的東突厥啓民可汗,以及保存了實力的東突厥都藍可汗。

仁壽三年,臘月初三,推算行程,崔澈無論如何也該入朝了,但他遲遲不到,也引得楊堅起疑,他連忙派遣使者前往幽州探查消息。

無需使者回稟,臘月二十六,啓民可汗遣使南下,告知庫莫奚叛亂一事,這讓楊堅情緒極爲激動,幾聲咳嗽之後,居然暈厥了過去。

使得滿朝文武無不驚駭。

楊堅昏迷了兩日,這才清醒過來,他將楊廣喚至榻前,握住兒子的手,聲淚俱下道:

“朕信錯了崔澈,不知道他狼子野心,如今遺禍給你,哪怕是九泉之下,朕也難以安息!”

崔澈以庫莫奚叛亂爲藉口,拖延入朝,已經讓楊堅、楊廣父子清楚,對方有了警惕,再想把崔澈騙入朝中,以最小的代價將他除去,已然是不可能了。

一場平叛之戰,無可避免。

楊廣安慰道:

“父皇還請寬心,亡羊補牢,猶未遲也。

“再者,大隋有精兵百萬,更有越國公這樣的軍中宿將,定能討平叛亂,取崔澈的首級,呈現父皇。”

有了楊廣的寬慰,楊堅總算是打起了精神,他連發十餘道詔令。

第一條便是免去崔澈幽、營二州總管之職,招他入朝,拜爲尚書右僕射,使他身居相位,僅在尚書左僕射楊素之下。

此舉顯然是見誘騙不成,擺明了要強徵崔澈入朝。

(本章完)

第557章 羣臣逼宮第411章 加官進爵第45章 賞功罰罪第499章 大戰將啓第282章 李景稱病第600章 江陵城防第476章 一計不成第92章 可汗夜遁第253章 徐門新人第246章 重回河北第164章 重回書院第417章 晉陽重逢第520章 恩師留書第496章 家中之事第228章 進兵吳縣第308章 造訪東宮第512章 勸降忠臣第479章 義成公主(3000)第217章 矛盾爆發第6章 夜不能寐第344章 驅使俘虜下午出院,明天恢復更新第128章 南北之事第109章 狗急跳牆第296章 棄疾從軍第62章 裴秀來京第435章 消磨耐心第105章 取而代之第127章 入幕之賓第474章 途經代州第603章 疑兵之計第300章 四貴不存第398章 激敵出戰第124章 食鹽入關第75章 雕版印刷第422章 大軍南渡第550章 亂軍之際第603章 疑兵之計第267章 兼祧之論第311章 香火兄弟第228章 進兵吳縣第416章 關隴危機新章在審覈第3章 鄴城來人第465章 越府報喪第563章 大燕開國今晚沒有,大家不要等第156章 重整旗鼓第71章 一喜一憂第273章 民部尚書第570章 崔澈教孫第276章 行軍總管第186章 吏部牛弘第376章 三路出擊第381章 兩軍列陣第375章 全取毛州第606章 鎮守巴東第159章 突厥可敦第540章 九錫之禮第483章 發放撫卹第55章 徵辟裴矩第485章 廢除酷法(3000)第226章 變故突發第239章 再遇蘭陵第544章 大將獻城下一章在凌晨兩點前第25章 竇府家宴第528章 兵出隴關第88章 私兵國有第169章 行軍長史第299章 遼東之敗第62章 裴秀來京第209章 市店之爭第269章 後發先至第282章 李景稱病第43章 尉遲身死第231章 突破浙江第56章 太后楊氏第241章 滕王之死第160章 班師歸國第257章 鉅鹿魏徵第554章 人事調令第491章 正旦元會第418章 擄人東出第388章 棄軍而走今晚沒有,大家不要等第288章 仙娥河畔第300章 四貴不存第100章 98章被屏蔽請假第386章 四州舉義第541章 兵出散關第187章 初見藥師第399章 孰輕孰重第573章 目標敦煌第12章 少年詠鵝第177章 貴妃入彀第196章 夜入王府第91章 作戰計劃第36章 天元駕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