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奚族生亂

第361章 奚族生亂

當年高熲垮臺,就是與虞慶則透露了宮中的隱秘之事,又何況是臣子私自打聽皇帝的身體狀況。

換了是別人,哪怕再多的賄賂,使者也不敢多半句嘴,但也正如崔澈所言,是兩位公主託他打聽。

女兒關心父親的身體,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使者壓低了聲音道:

“二位公主若是有心,還是得及早回去大興。”

看似什麼都沒說,實際又什麼都告訴了崔澈,無非就是讓楊麗華、楊阿五早些回去,楊堅的身體只怕支撐不了多久了。

這名使者並不清楚楊堅在暗中對付崔澈,就好像灌奴佳成派遣灌奴澤文詐降,一無所知,纔不會被崔澈看出破綻。

得知老丈人身體堪憂,好女婿也終於鬆了口氣,他最擔心的情況並沒有出現。

崔澈與魏徵早已商量好了拖字訣,薊縣與大興路途遙遠,或許可以拖上幾個月,但總不能耗個一年兩年。

將使者送走,崔澈尋到了楊麗華的閨房,楊阿五已經早早等在了這裡。

獨孤伽羅是仁壽二年,八月二十四日薨逝,如今都已經是仁壽三年,十月初七,早早過了一年的喪期,崔澈與兩位妻子,也重新過上了夫妻生活。

楊麗華緊貼着崔澈的後背摩挲之餘,開口問道:

“使者遠道而來,崔郎可曾向他打聽過父皇的消息?”

崔澈板着臉,訓斥道:

“窺探宮闈,那可是重罪。”

崔澈自然不會與楊家姐妹透露實情,否則按她倆的性子,指定要吵鬧着回去陪伴父親。

如果有可能,崔澈甚至不會准許二人回去奔喪。

有楊堅在,楊麗華與楊阿五縱使回去了,也沒有危險,可要落在楊廣手上,崔澈可不敢打包票,真要將她二人扣下,將來翻臉以後,逼迫二人改嫁,也能把崔澈噁心死。

使者離開以後,崔澈也依照先前的許諾,在做回京述職的準備。

哪怕已經打定主意要用拖字訣,但表面功夫也得要做好。

程咬金與蘇定方在崔澈的衛隊之中待了一段時間,起初還會因爲年少,受人輕視。

但經過一場演武,二人也使衆人折服。

十五歲的程咬金一如此前許諾,在馬戰之中奪魁,獲得了崔澈當年所用的一把馬槊。

崔澈這人性命,因此馬槊都是用的最頂級的材質,唯恐在戰場上,兵器出了問題。

蘇定方在崔澈的暗箱操作下,也沒有與程咬金提前相遇,同樣大放異彩。

演武之後,無論勝負,但凡參與的親衛,崔澈都賞賜綢緞一匹。

而程咬金、蘇定方更是被越級提升,任爲偏將,只不過日常都是與竇建德、麥孟才、劉通仁等人跟在崔澈左右。

時間轉瞬即逝,眨眼間,便來到了崔澈原定啓程的時候。

既然是要回大興,楊家姐妹肯定不會落下,她們倆早早就收拾好了行囊,就等着出發。

好不容易盼到了時間,只是崔澈一家還沒離開幽州,北疆就有快馬來報,奚王阿會魯蘇計劃在崔澈回朝之後,聯絡東突厥都藍可汗,一起襲擾燕地。

“這一趟,只怕是走不成了。”

崔澈不無遺憾道。

楊麗華倒沒有怪他,只是安慰道:

“國事要緊,妾身與阿五同去即可,崔郎還是早些回去震懾奚族,免得燕地百姓再遭劫難。”

過去也不是沒有這種情況,在楊阿五入門前,都是她一人帶着兒女上路。

楊阿五進門後,也有了妹妹作伴。

但崔澈這次卻不依,他旁若無人的將楊麗華擁在懷中,摩挲着她的秀髮,感慨道:

“光陰似箭,公主當年下嫁之時,也才二十三歲,如今卻已是四十有三。

“你我夫妻歡樂的時間不多了,非得要天涯相隔,荒廢大好時光?

“何不隨我北上,等平定奚族動亂,你我再攜手入朝。”

聽得崔澈這番話,楊麗華霎時間意亂情迷,哪還想着要回朝探望父親,畢竟她只知道楊堅身體大不如前,卻不清楚他如今病體堪憂。

一旁的楊阿五也幫着勸說道:

“阿姊,你就與崔郎留在幽州,小妹獨自回去看望父皇即可。”

但崔澈卻不樂意,他不放楊麗華走,也不會讓楊阿五離開,只見崔澈又講楊阿五擁在懷中,哄道:

“我如今是片刻也離不開你們姐妹,二位公主就都留下吧。”

崔澈一左一右,懷抱着楊麗華與楊阿五,又說了好一番甜言蜜語,才使姐妹二人下定決心,從了崔澈所請,等將來再一起回京。

當崔澈打道回府,不久,奚王阿會魯蘇欲叛的消息已經傳遍了整個燕地。

“那阿會魯蘇莫非是患了瘋病,如今幽州等地在燕公的治理下,蒸蒸日上,可謂是兵強馬壯,他居然還敢生出二心。”

“我早就說了,燕公對那些胡人太過寬仁,驅使他們作戰,居然還要給那些胡人分配戰利品。要我說,能受燕公的驅使,分明就是他們的福分,否則早晚屠滅了他們。”

“沒錯,燕公分明給了胡人爲他效力的機會,他們居然還敢奢望酬勞,是可忍孰不可忍!”

“我還是懷念燕公在漠南草原大肆劫掠的日子。”

薊縣一間酒肆中,幾名商販在酒桌前暢所欲言,一名年輕商賈突然道:

“不過庫莫奚好歹也是個大部落,若是戰事一起,只怕燕公又能帶回大量牲畜、婦孺。”

衆人聞言,無不面露貪婪之色,每每隋軍帶回來大量繳獲的時候,都是他們這些行商做買賣的好時節。

與此同時,被崔澈派遣去往大興的信使,也按照崔澈的吩咐,一路上慢慢走,彷彿是在行軍,擔心前方設有伏兵。

那速度,一點也不像是快馬加鞭往大興報急,反倒像是拖家帶口,是要搬家一樣。

(本章完)

第448章 走漏消息第320章 贖買婦孺第164章 重回書院第476章 一計不成第574章 天子出巡第133章 光州刺史第504章 李家母女第387章 議論紛紛第246章 重回河北第389章 全據河北第6章 夜不能寐第81章 皇家尼寺第349章 事後處置第338章 陰差陽錯第302章 五年平遼第400章 兩軍僵持第19章 感傷離別(4000)第31章 憾失姻緣第103章 縣令百吉第355章 朝廷忌憚第499章 大戰將啓第147章 冊立新汗第453章 長孫夫人第166章 千牛備身(第一更)第388章 棄軍而走第244章 祖母病故第260章 母女私語第76章 突厥消息第362章 各方反應第267章 兼祧之論第439章 新君登基第118章 選拔鹽兵第4章 初入崔府第105章 取而代之第321章 契丹親衛第583章 宮中餞行第30章 貴人相邀第241章 滕王之死第499章 大戰將啓第130章 總管外巡第359章 相約同行第140章 選送貢士第482章 寬赦爲民第343章 喪師自刎第65章 屠戮宇文第311章 香火兄弟第190章 越府尋人第162章 論功封賞第311章 香火兄弟第364章 兩封文書第204章 舊人之心第53章 記事參軍第548章 小試牛刀第86章 佳人邀見第62章 裴秀來京請假第618章 父子合謀第446章 東隋馬政第406章 將士譁變第249章 孝悌崔郎第496章 家中之事第521章 九一高地第520章 恩師留書第322章 開皇之末第346章 棄城求援大家不要等第410章 忠臣死節第492章 入府慰問第392章 休整與否第26章 希望落空第138章 回鄉省親第20章 抵達長安第573章 目標敦煌第136章 任於何處第277章 恩同父子第590章 襲取武當第555章 益州長史請假第256章 東陽豪傑第213章 安排諸事第312章 三部酋長第400章 兩軍僵持第56章 太后楊氏第359章 相約同行第314章 與敵僵持第230章 連取湖杭第169章 行軍長史第132章 131大索貌閱第285章 營州之圍第373章 何處爲先第37章 共誅國賊第237章 崔澈歸朝第247章 塞北來人第30章 貴人相邀好消息與壞消息第619章 下詔止戰第313章 西遼河畔第123章 巡視灘田第238章 回朝受賞第255章 減免賦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