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分兵策應

第336章 分兵策應

說是小城,也是相對於南方的遼東城而言。

作爲漢朝時,遼東郡中部都尉的治所,候城規模實際並不小。

如今的候城,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只是平靜之中,卻讓人覺得死寂。

城中的屍首都已經被陸續運了出來,隨意挖了一個坑,填埋了事。

而街道也被打掃乾淨,只剩下城外的亂葬坑在無聲控訴聯軍的暴行。

但在古代,異族之間的戰爭本就是這樣血腥而殘酷。

夜色中,房玄齡被崔澈喚來了帥帳。

四族聯軍各自安營紮寨,雖然相距不遠,但壁壘分明。

崔澈此時正坐在帳內,看着燭火出神,直到房玄齡進賬,纔回過神來。

“玄齡來了。”

“下官拜見明公,不知明公深夜喚下官前來,所爲何事?”

行禮後,房玄齡問道。

崔澈指着靠近自己的客位,笑道:

“坐下說話。”

等房玄齡入座後,崔澈這才解釋道:

“我打算讓你坐鎮候城,將這裡作爲物資囤放之處,此處水草豐美,契丹牧民也可在此放牧。

“候城距離遼東城不過百餘里,驅趕牲畜,一日之內,即可抵達,玄齡以爲如何?”

房玄齡反問道:

“明公可是要誘使高句麗來攻打候城?”

崔澈搖頭道:

“我會留足守軍,否則若是物資被毀,縱使全殲來襲之敵,大軍亦難以返回。

“假若高句麗人真來襲擾候城,只需堅守一晝夜,我必然能夠馳援,讓敵軍有來無回。

“若是不來,也無傷大雅,我本就只是想以此地囤放物資、牲畜。”

房玄齡正色道:

“明公所言,未嘗不可,但明公既然讓下官留守,還請授予下官全權,以免將領不遵號令,自作主張。”

崔澈笑道:

“我今日將你喚來,就是爲了這件事。”

話音剛落,就有親隨通稟,張武應召而來,如今就在帳外。

房玄齡聽說是張武,也放下心來。

張武本是崔澈家奴出身,領軍二十餘年,也算是宿將。

更重要的是,他對於崔澈的命令,總會一絲不苟的執行。

“張將軍來了,坐下說話。”

崔澈招呼道。

他早就爲張武放了奴籍,自然不能再把對方當作家奴看待。

只是張武卻還是恭恭敬敬地向崔澈行了主僕之禮,這才落座。

崔澈問道:

“我將以候城爲後方供給之地,由房長史留守,全權負責候城大小事務。

“軍中將領,只有你辦事最爲穩妥,我欲以伱領軍,協助房長史鎮守候城,你可願意?”

張武毫不猶豫道:

“還請家主放心。”

說着,張武起身向房玄齡行禮道:

“房長史若有差遣之處,儘管直言,張某無不遵從。”

房玄齡笑道:

“張將軍言重了,我等都是在爲明公效力。”

房玄齡跟隨崔澈快二十年,張武更是崔府家生子,但實際上兩人的交情並不深,主要還是張武在入仕以前,常年在安平統御騎卒,入仕後,又去了北疆軍鎮任職。

而出征之時,房玄齡基本都在管理後勤,與張武接觸的機會也不多。

今日崔澈特意將張武喚來,也是擔心二人處不好關係,現在看來,倒是多此一舉。

在候城稍作休整後,崔澈爲房玄齡、張武調撥五千博陵騎卒、三萬幽州騎卒守衛候城,保護牧民放牧。

自己則領着剩餘三十萬大軍沿瀋水南下,由庫莫奚部爲前鋒,各軍有序前進。

候城拒不投降,在城破之後,幾乎被屠盡的消息已經在流傳開來。

因此沿途的一些小據點,要麼軍民早就跑沒了人影,要麼也不敢抵抗,主動獻城。

雖然聯軍將士們深以爲憾,但崔澈還是守住了底線,沒有禍禍對主動投降的高句麗據點。

正值大軍壓境,戰爭的陰雲籠罩着遼東城,隋軍的軍力早已得到了斥候的證實,崔澈也沒敢虛報。

其實動員三十三萬大軍,他完全可以聲稱是八十萬大軍,但崔澈怕沒把高句麗人嚇到,反而讓楊堅坐立難安。

王弟高建武的臨時住所內,衆人還在爭論應該如何守城。

西部大人灌奴佳成經歷過上一次遼東攻防戰,有了成功的經驗,於是主張道:

“遼東本就是堅城,隋人侵犯以後,又再度加固,三十萬隋軍尚且望城興嘆,又何況是崔澈領着一羣奚族、契丹的烏合之衆。”

燕地騎卒的戰鬥力,在這麼多年的對外戰爭中,已經得到了一致的認可,沒有人敢於輕視他們。

但這畢竟是攻堅戰,騎兵派不上大用場,而庫莫奚、契丹步卒在高句麗人的眼裡,別說比肩燕地騎卒,甚至遠遠不如一徵遼東時,楊堅所徵調的國內府兵。

灌奴佳成繼續道:

“城中糧用充足,足可支應一年,如今使團已經前往隋地,我等只需堅守城池,等着他們君臣反目,崔澈自然退兵。”

灌奴佳成對乙支文德此前提出的離間計大爲讚賞,他認爲結合楊堅過往冤殺大將的事蹟,必然能夠成功離間楊堅與崔澈的關係。

乙支文德自己卻反駁道:

“灌奴傉薩所言確有道理,但遼東城關係重大,豈能將希望全寄託在隋人內部生變。

“我以爲,應當派遣騎卒在外策應,尋找戰機之餘,也能襲擾敵軍,使崔澈不敢全力攻城。”

灌奴佳成與北部大人高普洛都清楚乙支文德說得在理,凡事得有兩手準備。

可衝着崔澈麾下那支燕地騎卒的赫赫威名,他們實在不敢派軍出城,唯恐城外騎兵被隋軍消滅,從而影響到城內守軍士氣。

乙支文德見二人並未反駁,卻也不肯表示贊同,大約是猜出了二人都不願意領兵出城,索性向高建武主動請纓,希望由自己統御騎卒策應。

高建武詢問過灌奴佳成與高普洛的意見,二人皆稱,只要乙支文德謹慎行事,還是贊同他這一做法。

得了二人的同意,高建武隨即應允乙支文德所請。

遼東城中,除去北部大人帶來的十萬大軍,還有遼東城原有的八萬守軍。

高建武召集城中騎兵,共計四萬人,由乙支文德統御出城。

剩餘十四萬步卒,其中包含三萬靺鞨僕從軍,則留在城中堅守不出。

等下去長沙,下一章會比較晚。

(本章完)

第296章 棄疾從軍第452章 長孫無忌第79章 戰事再起第34章 剖明心跡還要晚一點第468章 盤剝索賄第302章 五年平遼第313章 西遼河畔第614章 襲佔二郡第452章 長孫無忌第578章 倉促回京第194章 親友重逢第476章 一計不成第595章 退守江陵第532章 重遇舊人第460章 護寺僧兵第493章 無忌嫁母第458章 綁送晉陽第25章 竇府家宴第105章 取而代之第498章 好心錯事第33章 暗中投效第587章 下詔南征第140章 選送貢士第95章 天子賜婚第510章 軍民譁變第226章 變故突發第335章 奪取小城第442章 晉陽宮殿第418章 擄人東出第7章 離鄴歸鄉(4000)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272章 一場好戲第540章 九錫之禮第161章 刎頸之交第575章 重回幽州第55章 徵辟裴矩第615章 消息泄露第89章 有子名樂第40章 孝寬之疾第249章 孝悌崔郎第469章 長遠之計第140章 選送貢士第349章 事後處置第585章 中秋攬月第442章 晉陽宮殿第423章 連成一片第22章 求學之心第81章 皇家尼寺第535章 重回關中第561章 受禪讓詔第9章 巡視田宅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441章 重設商稅第144章 出塞劫掠第474章 途經代州第69章 晉王設宴第505章 渡河西進第281章 重回幽州(第六更)第159章 突厥可敦第609章 假戲真做第343章 喪師自刎第64章 再別長安第48章 崔郎可友第351章 漢王來使第415章 裴家父子第303章 廢立儲君第580章 不顧西域第493章 無忌嫁母第563章 大燕開國第143章 漁陽設伏第327章 故地重遊第248章 妄人妄語第55章 徵辟裴矩第180章 房家驕子第88章 私兵國有第201章 初訪李府第261章 秀外慧中第6章 夜不能寐第54章 再見德彝第117章 爲民解惑第429章 弒主之人第110章 奔襲歷城第13章 辭親遠行第75章 雕版印刷第501章 徐郎何來第162章 論功封賞第456章 晉陽寺院第346章 棄城求援第27章 胭脂鋪子第499章 大戰將啓新章節被屏蔽了第307章 接任宗主第437章 天子崩殂第244章 祖母病故第446章 東隋馬政第340章 改變想法第247章 塞北來人第239章 再遇蘭陵第298章 震懾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