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回朝述職

第326章 回朝述職

其實當楊廣建議強令崔澈回京述職,就已經掉進了陷阱。

崔澈之所以上表請求由李綱代爲入朝,正是房玄齡給的建議,此舉就是要讓朝廷誤以爲崔澈不願意,甚至懼怕返回關西,從而陷入思維誤區,將關注點放在崔澈是否會入朝。

楊堅不是楊廣,有楊麗華、楊阿五爲自己斡旋,回去大興根本不可能有性命之危,哪怕楊堅放棄討滅高句麗的計劃,也得把崔澈強留在大興。

在楊堅掌權的情況下,崔澈也有的是辦法脫身,比如派人遊說庫莫奚、契丹反叛,唆使都藍可汗南下。

都藍可汗爲了讓大隋安祿山重歸河北,也是願意配合的。

面對燕地危局,也只有崔澈才能鎮住場子,畢竟如果將士們出工不出力,哪怕是楊素頂上去,也濟不了大用。

當然,也就是皇位上坐着的是楊堅,他纔敢回大興,要換了楊廣,那可就是‘此亂命也,幽州不奉詔。’

如今眼見楊堅擔心延誤了明年開春的大戰,命人星夜兼程傳召,崔澈與房玄齡自然是信心滿滿。

至於爲什麼要打預防針,求連任,實在是崔澈不願意回京任職。

明年就是幽州總管任期的最後一年,如果照常卸任,崔澈勢必得要入朝爲官。

楊廣登基後,崔澈再想在燕地製造混亂,藉故脫身,可就難了,說不定楊廣當場就把他給收拾了。

次日,崔澈拋下家眷,只帶上一百名騎卒,頂風冒雪,應詔西歸。

原本就打算回京拜謁父母的楊麗華、楊阿五則坐着馬車,遠遠落在了後頭。

崔澈這樣做,既是時間不等人,真要跟着楊麗華她們慢悠悠趕路,直到十二月底才能去到大興,必然是要誤了時間。

同時,這份急迫感也是做給楊堅看的。

仁壽元年,十二月初七,楊堅還在偏殿批閱奏章,近侍匆匆忙忙進門通稟,崔澈已經在廣陽門外候見。

算一算路程、時間,楊堅爲之大悅。

他對崔澈寄予厚望,否則也不會嫁給崔澈兩個女兒,以及爲遼東之戰提供這麼大的支持。

在楊堅看來,崔澈沒有半點遲疑,便應詔回京,走得這麼急,這麼快,也證明他並不心虛。

“快快將駙馬喚來。”

楊堅吩咐道。

當崔澈走進偏殿,恭恭敬敬向楊堅行過禮後,楊堅卻沉下了臉:

“當初駙馬承諾五年平遼,明年就是最後期限了,爲何只着眼於奪取遼東城。”

崔澈趕忙解釋:

“回稟陛下,高句麗並非彈丸之地,又能據守堅城,況且道遠險狹,實難擊之。

“常言道,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欲滅其國,定然大損中原國力,微臣這才提出以胡制胡,驅使庫莫奚、契丹作戰。

“只是契丹新附,恩威未加,臣擔憂臨陣之際,胡人倒戈,這才耗時兩年,撫慰契丹,使其人心歸附。

“如今契丹人可供驅使,然時日不足,臣不敢豪言全取高句麗,卻能爲陛下獻遼東城作爲壽禮。”

楊堅聞言暗自頷首,崔澈所言不是沒有道理,兩年前契丹人才剛剛歸附,轉頭就驅使他們去攻打高句麗,別說這些人願不願意賣力,沒有臨陣倒戈就算好的了。

稍作沉吟,楊堅試探道:

“如今嶺南有獠人叛亂,地方難制,朕若以駙馬爲將,駙馬以爲誰可接替幽州總管?”

這話崔澈可不信,他都在幽州準備了這麼久,好不容易拉攏了契丹,楊堅怎麼可能臨陣換將。

他不假思索道:

“高句麗,東北大國,需有上將爲帥,非左僕射(楊素),不做第二人想。”

楊堅大感滿意,他擺擺手道:

“罷了!駙馬爲了東征高句麗,費了許多心血,臨陣易帥,素來就是大忌。

“殺雞焉用牛刀,這嶺南的獠亂,只是癬疥之疾,高句麗纔是朕的心腹大患。”

“至於楊相,他另有重任。”

原來,爲了報復達頭可汗侵襲隴右,楊堅計劃以楊素爲雲州(治大利縣,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道行軍元帥,與東突厥啓民可汗突利聯兵,北伐西部突厥。

崔澈激動道:

“陛下信重,臣感激不盡,必爲陛下去此大患。”

楊堅又問道:

“駙馬曾與封舍人豪言,奪取遼東城,再有三年可平高句麗,此話當真?”

崔澈正色道:

“征討高句麗,爲難者,在於後勤輸送,若得遼東城,自可在此囤積物資,由遼東出兵,只需三年,臣定能破之。”

楊堅看着崔澈信心十足的模樣,沉聲道:

“駙馬可知君前無戲言。”

崔澈堅定道:

“事若不成,臣甘受國法!”

“好!”

楊堅以手拍案,叫好道:

“駙馬好志氣!

“明年若得遼東城,朕就再給你三年時間。

“若能討滅高句麗,朕願賜丹書鐵券,非謀逆,可免十次死罪!”

崔澈聞言,激動道:

“臣必定不負陛下期望!”

向楊堅告辭後,走出偏殿,崔澈不由地撇撇嘴,誰稀罕什麼丹書鐵券,皇帝真想殺你,這物件就算堆滿了一屋子,也保不住性命。

開隋第一功臣,在尉遲迥之亂中倒向楊堅的李穆,不就被賜了丹書鐵券,非反不死,最後不還是被楊廣滅族。

既然非反不死,那就污衊你謀反,也不是什麼難事。

拜謁過楊堅,崔澈隨即又去探望了獨孤伽羅。

對於獨孤伽羅,崔澈還是心存一份感激,至少獨孤伽羅對他的好,並沒有摻雜太多的利益,大部分都是看在楊麗華、楊阿五的面上,當然,此前崔澈與楊廣的友好關係,也是原因之一。

崔澈去的時候,太子楊廣正在皇后寢宮侍奉湯藥。

如今獨孤伽羅的身體狀況很差,也許是楊廣登上儲位,楊阿五有了歸宿,心中沒有了牽掛。

也可能是看着楊堅與二陳終日嬉戲,心裡慪了氣。

眼瞅着身子骨一天天虛弱下來,入冬後又一場風寒,自此臥病不起。

楊廣還在維持着他的孝子人設,但崔澈覺得,這其中多多少少還是有些真感情的。

上一章章節數寫錯了,要明天聯繫編輯才能改

(本章完)

第582章 父子爭執第166章 千牛備身(第一更)第384章 分取各地第352章 漢燕爲盟第154章 大興獻俘第375章 全取毛州第323章 仁壽元年第227章 自相殘殺第284章 圍魏救趙第137章 出鎮幽州第112章 總管人選第491章 正旦元會第605章 繼領水軍第331章 崔楊聚兵第333章 離間君臣第489章 契丹之行第371章 士族來投第190章 越府尋人第304章 重組騎兵第612章 收縮兵力第208章 表親來投第416章 關隴危機下一章在凌晨兩點前第487章 彥卿爲使(3000)第83章 太子設宴第504章 李家母女第284章 圍魏救趙第206章 塞外消息第530章 難捨慈母第275章 荊州總管第573章 目標敦煌第202章 田螺姑娘第57章 楊廣相求第167章 唐公李淵第567章 二郎從軍第515章 議定婚事第184章 不知前路第392章 休整與否第170章 都藍來訪第528章 兵出隴關第143章 漁陽設伏第223章 聚兵無錫第526章 救援隴右第602章 九江太守第583章 宮中餞行第122章 均分其利第155章 可汗殞命第502章 進抵蒲州第485章 廢除酷法(3000)第362章 各方反應第353章 契丹軍隊第554章 人事調令第449章 太后有孕第566章 來來往往第61章 恢復舊姓第505章 渡河西進第623章 再往邙山第39章 姑母有命第172章 南下襄陽第361章 奚族生亂第424章 虛虛實實第491章 正旦元會第64章 再別長安第518章 壯志滿懷請假一天第440章 宮闈穢事第12章 少年詠鵝第318章 契丹歸附第549章 混爲一‘潭’第448章 走漏消息第243章 入宮哭訴第428章 夜襲山谷第377章 忠義難全第241章 滕王之死第531章 夜間生變第193章 再往長安第558章 禪讓詔書抱歉,今天要再請一次假第443章 三省六部第277章 恩同父子第26章 希望落空第60章 孝子賢孫第357章 咬金投軍第495章 燕王納妾第304章 重組騎兵第516章 李淵嫁女第128章 南北之事第107章 相互攻訐第57章 楊廣相求第276章 行軍總管第334章 調兵遣將第86章 佳人邀見第374章 清河崔氏第387章 議論紛紛第335章 奪取小城第137章 出鎮幽州第239章 再遇蘭陵第530章 難捨慈母第33章 暗中投效第34章 剖明心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