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四貴不存

第300章 四貴不存

“聽說了嗎,東征高句麗,有十幾萬人折在了那裡,沒有半點收穫。”

“燕公帶領我們四次出塞作戰,傷亡也沒有超過萬人,高熲擁兵三十萬,卻折損過半,不能與燕公他們並列當世名將,也是有原因的。”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可恨所託非人,十餘萬將士埋骨他鄉。”

薊城內外,充斥着對於遼東之戰的議論,就連崔澈也多有耳聞。

其實他也清楚,這件事真的不能全怪高熲。

不同於後世,由薊縣東出,可以走遼西走廊。

在唐朝之前,可沒有人願意走這條傍海道路,實在是那裡泥沼遍佈,不下於遼澤地。

非得等到遼金時期,遼西走廊在經過遺民與開發後,才逐漸便於通行。

如今,由薊縣前往營州,只能走遼西丘陵,路途崎嶇險峻。

這也是崔澈當初決定圍魏救趙,攻擊契丹後方,而非直接救援龍山縣城的原因。

高熲大軍走遼西丘陵,穿過兩千多裡的山路,又越過二百餘里的遼澤,趕赴遼東,早已經是強弩之末。

偏偏高句麗人堅守不出,又遇上後勤補給不能及時供應,哪怕讓崔澈頂替高熲,他也束手無策。

開皇十七年(公元597年)八月初七,漢王楊諒率先抵達大興,一進大殿,便噗通跪在楊堅、獨孤伽羅面前,哭訴自己險些死於高熲之手。

楊諒對高熲滿腹怨言,向楊堅夫婦猛烈抨擊他剛愎自用,不納良策,才致使大軍慘敗。

獨孤伽羅就不必說了,出征前,她還特意放下舊怨,讓高熲好好照顧楊諒,如今聽說兒子死裡逃生,新仇舊恨一起算,若按她的心意,非得將高熲生吞活剝不可。

楊堅更是對高熲失望透頂。

他極好臉面,得知都藍可汗反叛,哪怕對方遠遁漠北,還得讓崔澈出塞追擊,如今遭逢這麼大一場敗仗,心中的憤怒可想而知。

當高熲誠惶誠恐回到京城請罪,楊堅強壓怒火,並沒有從重從嚴去治高熲的罪,只是訓斥罰俸了事。

高熲盡職盡責,輔佐自己十七年,功勞不能因爲一場敗仗完全抹去,但君臣之間最後一絲情分,也幾乎斷絕。

不過這麼一場敗仗,總得有人承擔起責任,於是負責供應後勤軍需的營州總管韋衝被免職爲民。

任命前幽州總管府司馬,大將劉方繼任營州總管,防備契丹、高句麗。

不僅如此,楊堅也在緊鑼密鼓的謀劃二徵高句麗的戰事,而主將人選,正是此時坐鎮幽州,震懾北疆的崔澈。

十餘萬人的傷亡,固然慘痛,但仍然在隋朝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

他之所以迫切的想要以雷霆之勢二次出兵,也不僅僅是臉面掛不住,而是擔心邊疆其餘勢力效仿高句麗。

不過高句麗自身也不好受,高熲圍攻二十餘日,不僅對高句麗造成一定的殺傷,更重要的是高句麗動員十餘萬人,也只是收穫了隋軍拋棄的一地屍體。

戰後的封賞,更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而朝鮮半島南部的新羅、百濟,尤其是佔據漢江流域的新羅,見高句麗主力西進,試圖襲擊平壤。

高句麗王高元只得遣使入朝,向楊堅上表謝罪,自稱‘遼東糞土臣元。’

楊堅已經從諸將口中得知東征高句麗的困難,見高元給了臺階,楊堅這才罷休。

這一戰,隋朝贏了面子,輸了裡子。

不過楊堅並沒有將崔澈召回,反而是將幽州總管李景徵召回朝,任命崔澈重新擔任幽州總管。

究其根源,還在於遼東慘敗,使得河東、河北兩地的府兵遭受重創,非得有大將坐鎮幽州,威懾漠南。

遍觀朝野,沒有比崔澈更適合的人選。

既是自家女婿,又在漠南草原各族之中威望深厚。

不過楊堅還是特意派人提醒崔澈,莫要與奚王阿會魯蘇再起衝突,他也擔心將庫莫奚逼往高句麗的陣營。

消息傳到河北,幽、平、易、玄、燕、恆六州五十鎮的軍民無不拍手相慶。

離任的李景坐在馬車上,透過車窗,看着奔走相告的薊城百姓,不由對長史抱怨道:

“老夫擔任幽州總管期間,治理百姓,也算是盡心竭力,臨走之際,居然無人相送,只顧着慶賀燕公出鎮。”

長史搖頭道:

“燕地尚武,平寇公固然能夠保境安民,卻無赫赫之功,聲望自然不及燕公。”

李景苦笑道:

“說到底,還是徵召十餘萬民夫押送糧秣,路途艱難,百姓多有怨言。”

長史默然不語。

崔澈站在城頭,望着李景的馬車出城後,越行越遠。

身後的李綱疑惑道:

“明公爲何不送一送他?”

崔澈收回了目光,說道:

“終究不是一路人。”

說着,朝李綱笑道:

“總管府的政務,又得勞煩文紀了。”

崔澈重新出任幽州總管,依舊由李綱擔任總管府長史,司馬則由麥鐵杖擔任。

“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李綱展顏笑道。

與此同時,楊堅也在準備平定嶺南叛亂。

正所謂夏徵遼東,冬平嶺南,這也是早就在計劃中的一場大戰。

衆將紛紛請求領兵,唯獨虞慶則置身事外。

但楊堅早就有了心儀的人選,他對虞慶則道:

“你貴爲晉公,官拜宰相,如今國家有事,怎能無動於衷。”

虞慶則趕忙跪地請罪,受任行軍總管,接下了平叛的擔子。

只是擔任行軍長史的趙什柱雖然是虞慶則的小舅子,卻與姐夫的寵妾私通。

他擔心事情敗露,會被姐夫怪罪,於是四處散播謠言,中傷虞慶則,這些謠言也傳進了楊堅的耳朵裡,讓楊堅對虞慶則大爲不滿。

甚至虞慶則向楊堅辭行時,楊堅也沒給他好臉色。

當虞慶則平定嶺南叛亂之後,派遣趙什柱入朝報捷。

趙什柱趁機誣告虞慶則意圖謀反,楊堅爲之大怒,下令有關部門徹查,哪怕沒有得到確鑿的證據,還是於十二月初十,將太子一黨重要成員,四貴之一的虞慶則處死。

又封誣告姐夫的趙什柱爲柱國。

(本章完)

第619章 下詔止戰第132章 131大索貌閱第353章 契丹軍隊第220章 渡江安排第442章 晉陽宮殿第527章 重逢李淵請假第178章 燕公崔澈第494章 含飴弄孫第435章 消磨耐心第324章 書信往來第21章 稚子擇師第556章 洛陽宮室第114章 新徵幕僚第171章 早做準備第443章 三省六部第461章 淨身修行第587章 下詔南征第525章 分兵之議第346章 棄城求援今天沒有,大家不要等。第532章 重遇舊人第118章 選拔鹽兵第453章 長孫夫人第363章 李密東奔第272章 一場好戲第276章 行軍總管第216章 夜探敵營第89章 有子名樂第422章 大軍南渡第383章 入主相州第89章 有子名樂第538章 恢復漕運第417章 晉陽重逢第115章 重返青州第614章 襲佔二郡第362章 各方反應第355章 朝廷忌憚第209章 市店之爭第337章 平壤婦人(水)第439章 新君登基第166章 千牛備身(第一更)起晚了,下一章在十二點請假第33章 暗中投效第181章 禍亂江南第286章 分兵而行第515章 議定婚事第448章 走漏消息第522章 和親之議第270章 行宮落成第518章 壯志滿懷第323章 仁壽元年第56章 太后楊氏第8章 周主滅佛第58章 失意之人第373章 何處爲先第533章 分清主次第223章 聚兵無錫第540章 九錫之禮第456章 晉陽寺院第91章 作戰計劃第560章 燕王三辭第583章 宮中餞行第360章 來使催促第321章 契丹親衛第182章 家中有喜第478章 功過相抵(4000)第123章 巡視灘田第491章 正旦元會第31章 憾失姻緣第503章 李家二郎第558章 禪讓詔書第399章 孰輕孰重第383章 入主相州第184章 不知前路第148章 奚人受辱第258章 崔澈助學第219章 楊廣隨軍第213章 安排諸事第295章 家事國事第323章 仁壽元年第609章 假戲真做第517章 心存死志(516章新婚之夜正在審覈)第88章 私兵國有第95章 天子賜婚第568章 天子心意第602章 九江太守第504章 李家母女第190章 越府尋人第46章 鋃鐺入獄第22章 求學之心第82章 勿慮婚姻第405章 高壁鏖戰第495章 燕王納妾第152章 弱落之戰第585章 中秋攬月第585章 中秋攬月第404章 消耗矢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