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遼東之敗

第299章 遼東之敗

遼東城(今遼寧遼陽),本爲漢家襄平城,高句麗盡取遼東之後,改襄平城爲遼東城。

城中瀰漫在驚恐的氛圍之中,隋朝在營州大張旗鼓的聚兵三十萬,東征之心,老幼皆知。

現在的隋朝,毫無疑問便是整個東亞範圍的霸主。

突厥、庫莫奚、吐谷渾這些北方勢力,要麼俯首稱臣,要麼被打得抱頭鼠竄。

赫赫威名,是從開皇三年,反擊突厥以來,歷次大勝所鑄就。

恐懼的並不僅僅是直面隋軍的遼東城軍民,平壤城中,大臣紛紛進言勸說,希望高元遣使向隋朝求和。

卻遭高元拒絕,自開皇十年繼承王位以來,他已經執掌高句麗七年。

過去困擾高句麗半個世紀的內亂,早已平定,這位頗有野心的君主也想與隋朝掰掰手腕。

高元徵召靺鞨騎兵萬餘人,又廣招將士十餘萬,親領大軍前往遼東城,以安撫人心。

靺鞨人世居白山黑水之間,部分歸於高句麗的治下,當然,在五代時期,他們有一個更知名的稱呼,女真。

隨着平壤大軍抵達,遼東人心稍稍安定。

與之相對的,卻是三十萬隋軍在東征途中,叫苦連天。

遼西自古就有行路難一說,不僅是要跋山涉水,穿越羣山,更因爲遼河西岸是一邊泥濘之地,東西二百餘里,南北一千里,人馬不通,謂爲遼澤地。

也正是因爲遼澤地道路難行,在南北朝時期,中原陷入內戰,高句麗的擴張勢頭,也只能止步於遼河東岸。

實在是遼澤地難以進行大規模軍事行動,此前高句麗侵犯營州,也無法真正動員大軍,只能出動小股部隊,與契丹組成聯軍。

遼西的地貌,在過去是抵禦高句麗的屏障,到如今,卻成了隋軍東征的阻礙。

將士們途經上千裡的山路,才抵達營州,本就疲憊不堪,如今更要穿越二百餘里,號稱人馬不通的遼澤之地,其中艱苦,可見一斑。

抵達遼河西岸的時候,早已經是人困馬乏。

但相比較將士的疲憊,將帥失和,纔是這支隋軍的最大問題。

漢王楊諒名爲行軍元帥,但一如楊廣伐陳,只是名義上的統帥。

他是希望能通過征討高句麗,來樹立自己的影響力,故而與楊廣不同,楊諒不甘於當一個傀儡。

這樣的端倪,從他不徵召博陵騎卒就能瞥見一二。

出兵以後,楊諒時常向高熲提出自己的意見。

但在高熲看來,楊諒一個乳臭未乾的毛頭小子,也能在自己面前比劃軍務,當初他擔任監軍,討平尉遲迥叛亂的時候,他楊諒還在玩泥巴呢。

二人時常爆發衝突,對於楊諒的建議,不管是有理無理,高熲一應不予採納。

本就因爲道路難走,將士們怨聲載道,如今將帥失和,更是嚴重影響了軍心,使得軍中士氣低迷。

在遼河西岸稍作休整後,高熲立即下令搭設浮橋,在半渡之際,駐守遼東城的靺鞨騎兵突然殺奔而來。

過往與突厥交戰,呈碾壓之勢的隋軍,卻因爲各種原因,而陷入了苦戰。

要不是西岸大軍陸續過河,穩住了陣腳,只怕真能讓靺鞨騎兵打回西岸。

雖說隋軍損失慘重,可好歹還是渡過了遼河,隋軍迅速東進,兵圍遼東城。

在高熲親自督戰下,隋軍連日猛攻遼東城,傷亡巨大,遼東城搖搖欲墜,可卻總是墜不下來。

圍城半月以後,危機終於爆發,隋軍大營缺糧。

幽州總管李景爲了供應後勤,特意徵召了十餘萬民夫,以及轄區內所有的車輛。

但遼澤地經過三十萬大軍的踐踏,又會逢天降大雨,車輪陷在泥坑中,運糧的車輛根本就無法通行。

若是捨棄糧車,民夫也不可能揹着糧草穿越遼澤地。

爲是否退兵,楊諒與高熲再一次爆發了激烈衝突。

楊諒自然是主張要退兵的,他只是掛名主帥,就算是敗了,也與他無關。

可若是徒勞無功,高熲便是要擔起全責的。

他與太子楊勇的處境本就艱難,如今正指着一場大勝,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又怎麼願意輕易退兵。

高熲一天之內,連派七名使者,催促後勤,同時勒令將士們繼續強攻遼東城。

直至營中糧草即將耗盡,也遲遲不見運糧隊伍渡過遼河,高熲眼見遼東城始終不能攻下,他再是不願,也只能下令撤軍。

城中的高句麗人堅守二十餘日,傷亡慘重,難以追擊。

而對於隋軍來說,迴歸遼西的道路,也是一場死亡行軍。

疲憊與飢餓摧殘着隋軍的意志,無數人倒在了歸途之中,三十萬大軍浩浩蕩蕩東出,最終狼狽逃回營州的,只剩了十餘萬人。

當韋衝見到高熲的時候,驚訝於他的蒼老。

三十萬將士陣亡過半的結果讓高熲無法接受,如果他要是知道大隋與高句麗的第一戰,本應該是三十萬大軍,死者十之八九的結果,或許能得到一點安慰。

但無可否認,這是隋朝建國十七年以來,經歷的最大一場敗仗,也是自幽州總管李崇戰死以來,唯一的敗仗。

隋朝在遼東慘敗,無疑震驚了漠南各族,他們驚訝的發現,原來隋人也不是所向無敵,他們也是人。

崔澈得知消息,留下三萬步卒守衛邊境,帶領五萬騎卒巡視北疆,這才震懾住了蠢蠢欲動的草原部族。

如今陸路已然敗退,沒有了高熲大軍拖住高句麗主力,青州水師又怎能再往平壤,也只得打道回府。

當崔澈南下,重返幽州的時候,沿途所見,盡是麻木的殘兵敗將。

“高熲完了。”

崔澈對崔棄疾說道。

本就與楊堅夫婦因爲廢立儲君的問題,離心離德,如今遭遇慘敗,更是有失衆望,高熲不會再有重新證明自己的機會。

漢王楊諒與高熲已經提前離開,快馬加鞭返回大興請罪,兩人矛盾早就不可調和,甚至都沒有走在一起。

只留下將士家眷們愁雲慘霧。

父母哭兒子,妻子哀丈夫,兒女念父親。

(本章完)

第301章 杖斃名將第599章 荊南將士第83章 太子設宴第593章 襄陽危急第490章 崔家兄弟第476章 一計不成第440章 宮闈穢事第192章 舅甥共話第526章 救援隴右第67章 重回晉陽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596章 封鎖江面第248章 妄人妄語第108章 蘇威問案第45章 賞功罰罪第585章 中秋攬月第137章 出鎮幽州第180章 房家驕子請假第137章 出鎮幽州第576章 體驗生活第446章 東隋馬政第496章 家中之事第94章 突厥分裂第404章 消耗矢石第591章 探察消息第12章 少年詠鵝第553章 李府奔喪第508章 巨石轟擊第8章 周主滅佛第199章 武官升遷第295章 家事國事第16章 德彝同行第483章 發放撫卹第615章 消息泄露第97章 結髮夫妻第395章 偵查敵情第461章 淨身修行第392章 休整與否第294章 內外之爭第518章 壯志滿懷第378章 攻佔魏州第316章 初生牛犢第194章 親友重逢第2章 時來運轉第94章 突厥分裂第320章 贖買婦孺第255章 減免賦稅第490章 崔家兄弟第433章 幼子爲質第290章 揣測心思(第五更)第172章 南下襄陽第129章 初爲人父第510章 軍民譁變第575章 重回幽州第544章 大將獻城第420章 目標河南第30章 貴人相邀第348章 奪取遼東第77章 南陳奪嫡第374章 清河崔氏第501章 徐郎何來第208章 表親來投第442章 晉陽宮殿第282章 李景稱病第596章 封鎖江面第500章 徐姓少年第275章 荊州總管第135章 卸任歸朝第185章 兒女親家今天沒有,大家不要等。第112章 總管人選第468章 盤剝索賄第92章 可汗夜遁第379章 呼喚家人第352章 漢燕爲盟請假一天第188章 兵部尚書第1章 邊疆牧童第151章 援軍將至第150章 突厥東征第27章 胭脂鋪子第149章 歃血爲盟第138章 回鄉省親第604章 夜襲水寨第99章 放浪形骸第270章 行宮落成請假第85章 相士納賄第535章 重回關中第443章 三省六部第303章 廢立儲君第480章 避暑王宮(3000)第531章 夜間生變第376章 三路出擊第197章 藥師同乘新章節被屏蔽了第11章 近春雅會第453章 長孫夫人第48章 崔郎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