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二度出塞

第287章 二度出塞

崔澈與麥鐵杖分兵之後,便領着主力大張旗鼓的班師,只留下鬱羽陵部頭人的無頭屍骸,被吊在了木杆之上,隨風飄搖。

北方的阿會魯蘇聽聞消息,也果斷放棄了出伏部,帶着從日連部掠奪的人畜,踏上歸途。

阿會魯蘇一貫迷信崔澈的判斷,雖然不清楚緣故,但既然崔澈走了,他也不會獨自留在契丹。

且說契丹阿大何、鬱羽陵、日連三部將士,聽說自己的部落被隋軍與庫莫奚洗劫,趕忙帶着從遼西劫掠來的人畜,日夜兼程,追趕隋軍與庫莫奚,企圖救回自己的家眷。

至於悉丹萬部與出伏部的將領,則長舒一口氣,驅趕着此次入侵遼西的劫掠的婦孺、牲畜,往東北方向行去,與自己的部落匯合。

此戰,韋衝在高句麗與契丹的聯手下,因爲崔澈圍魏救趙之策,最終保住了龍山城,但龍山城外,近乎十室九空。

韋衝能守住龍山城已經是萬幸,無力追擊。

崔澈擔心東突厥去而復返,只能領主力回師。

由於阿大何、鬱羽陵、日連三部並外合兵,麥鐵杖與李靖僅僅只是伏擊了日連部,救回了被日連部俘虜的營州百姓,便引起了阿大何、鬱羽陵兩部的警覺。

他們就此止步,不再追逐,轉而驅趕着隋人俘虜,掉頭向東。

雖然契丹、高句麗在遼西的暴行,與隋軍在契丹一般無二。

可聽着被解救的俘虜們哭訴,麥鐵杖還是恨得咬緊牙關,恨不得現在就將被擄去的婦孺盡數救回。

但經過李靖的勸說,想起崔澈的叮囑,也只能忍下這口氣。

他兇狠的目光始終注視着阿大何部與鬱羽陵部離開的方向。

在重新找到繁衍生息之地後,阿大何部推選出了新的頭人,改名達稽部。

鬱羽陵部也有了新的首領,改名芬問部。

至於日連部的潰卒,則與一些小部落聯合,形成了新的契丹八部之一,突便部。

無論如何,這份仇怨算是徹底結下了。

不過,契丹人卻更憎恨庫莫奚。

庫莫奚與契丹同屬一支,都是發源於遼河上游的老哈河流域,只是後來分道揚鑣,被區分爲庫莫奚與契丹。

過去爲了爭奪牧場,是有過許多摩擦,但二者同根同源,關係倒也不差。

只是沒想到庫莫奚出了一個阿會魯蘇,居然會給隋人放開道路,還跟着隋人東出劫掠。

再說崔澈與阿會魯蘇相繼回到了庫莫奚,但因爲爭搶人畜,爆發了小規模的衝突,雖然沒有鬧出人命,但在外人看來,二人的關係更加緊張。

崔澈派去大興報捷的使者,早已經拎着阿大何、鬱羽陵二部頭人的首級啓程,也帶上了崔澈彈劾阿會魯蘇的奏章。

阿會魯蘇也是針鋒相對,彈劾崔澈殘暴濫殺,實際上阿會魯蘇在日連部犯下的罪孽也沒好到哪裡去。

楊堅知曉此事,對阿會魯蘇讚賞有加,認爲他雖然與崔澈關係不睦,卻能以大局爲重,甚至能夠親自下場,逼迫契丹回援。

爲了安撫阿會魯蘇這個大隋忠臣,楊堅決定讓自己女婿委屈一下,畢竟他是自己人。

爲此事,楊堅表面上派人訓斥崔澈,再次罰他一年的俸祿,但私底下又爲崔澈賞賜金銀,足足是他一年俸祿的數倍。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崔澈並沒有在庫莫奚久留,他擔心突厥去而復返,與阿會魯蘇演過一場戲後,帶着此行的收穫回到幽州。

留守的軍士見狀,無不眼紅。

每每出塞,都能大撈一筆,這樣的主帥,誰又不想追隨。

與此同時,朝廷的使者也早已經等在了薊縣。

此前崔澈上疏,認爲突厥遠遁,應當先救營州,如今回師了,也終於得到楊堅的允許,準他自行其事。

麥鐵杖、李靖是由契丹南下營州,送回了被日連部俘虜的百姓,才由營州返回。

崔澈一直沒有爲將士們分配人畜,就是要等着偏師迴歸。

當麥鐵杖等人平安歸來後,聽說了營州的慘況,崔澈一言不發。

他將劫掠而來的契丹婦孺盡數發放給有功將士,而牲畜則以原本供應出塞後勤的糧食等價置換,用作出塞後的後勤補給。

崔澈又在內附奚人之中大肆招募牧民隨軍,準備着與突厥的戰鬥。

畢竟趁着契丹內部空虛,欺負老弱婦孺只是前菜,北伐突厥纔算硬仗。

而高句麗、契丹也紛紛遣使前往漠北,指責都藍可汗北遁,使得崔澈能夠毫無顧忌的從容東出。

都藍可汗也是有苦難言,若不是達頭可汗前來支援,幫助自己穩住局勢,甚至都不需要崔澈北伐,就已經是部衆離散。

原本正在侵擾隴右的達頭可汗與泥利可汗聽聞崔澈掛帥北伐,又陸續得知東突厥內部的動亂,只得分兵,由西突厥泥利可汗繼續在隴右生事。

西部突厥達頭可汗則領兵向東,爲都藍可汗助陣。

好不容易纔慫恿東突厥叛亂,無論如何也不能使其重歸隋朝的懷抱。

崔澈得知達頭可汗東進,也明白自己不可能單憑五萬多騎,便與二人相抗,他通過幽州總管李景,徵召六州五十鎮的剩餘軍隊,共得步卒三萬人。

只給李景留了數千人守衛幽州。

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六月初七,做足一切準備後,崔澈讓將士們與家眷道別,隨即領着八萬步騎浩浩蕩蕩向北而行,二度出塞。

旗幟遮天蔽日,此役,他幾乎抽調了六州五十鎮全部的軍事力量。

隨行的,除了繼續扮作親兵的張麗華外,還有被招募的上千名內附奚人,他們作爲牧民,將替崔澈驅趕牛羊。

由於在出塞之前,已經瓜分了契丹婦孺,隋軍士氣高漲。

尤其是新近徵召的三萬步卒,從崔澈漁陽設伏,殲滅西突厥地勤察部五千餘騎,隨即出塞劫掠以來,他們就日夜盼望也能跟着分一杯羹。

如今終於得償所願,哪怕是第一次出塞,也並沒有多少對陌生環境的恐懼。

他們相信,崔澈依舊能取得輝煌戰果,得勝而歸。

(本章完)

第448章 走漏消息第439章 新君登基第137章 出鎮幽州第280章 心悅誠服第503章 李家二郎第335章 奪取小城第346章 棄城求援第517章 心存死志(516章新婚之夜正在審覈)第618章 父子合謀第83章 太子設宴第209章 市店之爭第332章 心懷憂慮第168章 誰可爲帥第199章 武官升遷第499章 大戰將啓第223章 聚兵無錫第3章 鄴城來人第408章 豆盧皇后第181章 禍亂江南第237章 崔澈歸朝第167章 唐公李淵第598章 南郡太守第374章 清河崔氏請假一天第459章 汾水之魚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615章 消息泄露第38章 大戰將起第312章 三部酋長第205章 儲位之議第609章 假戲真做第370章 崔澈起兵第505章 渡河西進第385章 渡河北上第176章 花落誰家第505章 渡河西進第211章 江南叛亂第85章 相士納賄第225章 圍困無錫第113章 人中的盧第55章 徵辟裴矩第188章 兵部尚書第122章 均分其利第483章 發放撫卹第355章 朝廷忌憚第475章 重返漠南第51章 崔府夜話第274章 越府相親第140章 選送貢士第603章 疑兵之計第507章 受驚失眠第316章 初生牛犢第568章 天子心意第582章 父子爭執第172章 南下襄陽第280章 心悅誠服第557章 羣臣逼宮第309章 父子娶妻第19章 感傷離別(4000)第610章 約定舉義第62章 裴秀來京第232章 分兵討賊第227章 自相殘殺第607章 天時地利第84章 涼亭桂樹第573章 目標敦煌第323章 仁壽元年第184章 不知前路第420章 目標河南第294章 內外之爭第116章 野心勃勃第169章 行軍長史第427章 搜尋蹤跡今天沒有,大家不要等。第366章 君臣訣別第478章 功過相抵(4000)第252章 君臣離心第590章 襲取武當第323章 仁壽元年第452章 長孫無忌第492章 入府慰問第114章 新徵幕僚今天沒有,大家不要等。第7章 離鄴歸鄉(4000)第307章 接任宗主第576章 體驗生活第158章 威望之隆第271章 視察宮殿第431章 金墉之戰(二)第330章 騎卒張楨第580章 不顧西域第133章 光州刺史第489章 契丹之行第28章 雄主崩殂第406章 將士譁變第417章 晉陽重逢第576章 體驗生活第288章 仙娥河畔第304章 重組騎兵第355章 朝廷忌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