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北齊舊人

第23章 北齊舊人

徐文遠並不知道,他收下崔澈爲徒,也讓他達成了一門三反賊的成就。

楊玄感、崔澈、李密三人先後就讀的渭水書院,也被後人戲稱爲反賊孵化基地,彷彿徐文遠教授的不是儒家經典,而是造反心得。

受了好大冤枉的徐文遠此時還被矇在鼓裡,但也不知道是誰,將當日之事四處宣揚,謂之爲徐門立雪,被傳爲佳話,不只是崔澈得以在長安初步揚名,也讓徐文遠的名聲更上一層樓。

首先排除崔澈,肯定不是他乾的。

澈哥兒心眼乾淨得就像雪花似的,他的赤子之心,不摻半點雜質,絕不會一邊自編自演,一邊指使張武等人在長安城裡閒逛,在茶攤、酒樓等地,與人不經意的提起博陵崔家子,徐門立雪的故事。

在書院的日子並不枯燥、乏味,徐文遠講學,最厭煩照本宣科,而是多立新義,先儒異論,皆定其是非,然後詰駁諸家,又出己意,博而且辨,這生動活潑的課堂,聽者無不忘倦。

對於崔澈來說,光是能隨徐文遠這位名師學習,就值得他冒雪演出一場好戲。

沉心學習時候,時間總是過得很快,崔澈十月十七拜入徐文遠門下,隨他精研《左傳》,不知不覺間,就來到了十月二十八,先生放了衆人三天假期,回城省親。

徐文遠纔出門,楊玄感便拉拽着竇威湊到了崔澈身前。

“阿澈,我聽說了一個好去處,今日便帶你去玩耍。”

有人的地方,就有小團體,渭水書院並不只有楊玄感等士族子弟,也有不少貧寒學子,只是大家都是來求學的,故而也沒有發生過矛盾、衝突。

當然,士族出身,也分三六九等,崔澈以博陵崔氏的出身,又有徐門立雪得以揚名,很快便被楊玄感、竇威接納。

楊玄感出身於弘農楊氏,楊氏在北魏末年險些被爾朱氏滅族,故而郡望大不如前,擠不進五姓七族之列,但其父楊素得天子看重,在滅齊之戰中立下功勳,得授上開府,改封安成縣公,食邑一千五百戶,如今正隨王軌等人與南陳爭奪淮北之地。

至於竇威,如今要稱他爲紇豆陵威,是東漢大鴻臚竇章之後,其父竇熾拜上柱國,爲鄧國公。

竇熾育有七子,如今十三歲的竇威便是其中最幼之人,當然,相比較十一歲的楊玄感、十二歲的裴秀、以及六歲的崔澈,竇威算是小團體中年紀最大之人。

崔澈與竇威、楊玄感二人稱得上是雙向奔赴。

士族子弟求學,自然不是隻爲了讀書,崔澈雖說孤苦伶仃,但出身顯赫,竇威、楊玄感又見他小小年紀,立雪求學,有異於常人之處,便也有意與崔澈相交。

而崔澈本就是奔着楊玄感、竇威來的,三人因同窗之情,很快便結下友誼,順帶着裴秀也融入了這個小圈子。

原本崔澈是打算早些回去看看妙容、趙文他們,但聽楊玄感說有個好去處,又看裴秀意動的模樣,尋思楊玄感、竇威作爲本地人,找的地方應該不會讓自己失望,便也答應下來。

四人結伴走出書院,楊玄感與竇威都不許奴僕隨行,崔澈見狀,與裴秀也打發走了前來迎接的張武等人,讓他們先行回府。

張武知道自家小郎君年紀雖小,卻有宿慧,再說是回長安找地方玩耍,不是荒郊野外,又有裴秀等人作陪,便也放心離去。

四人回到長安城,一路走街串巷,崔澈裴秀跟在二人身後,兜兜轉轉,居然來到一條煙花巷子。

“這”

崔澈止步不前,看着楊玄感、竇威二人,滿臉疑惑,我才七歲呀,你們就帶我來這地方,是不是早了幾年。

“別愣着了,快進來。”

竇威當先走進其中一間,站在門內催促道。

崔澈忍不住心中好奇,他確實沒來過這種地方,雖說有心無力,但長長見識也好,又瞟了一眼裴秀,詢問他的想法。

澈哥兒有心無力,缺斤少兩的阿秀也比他好不了多少,只是禁不住心中好奇,低聲道:

“要不進去看看。”

隨即兩人跟上竇威、楊玄感的步伐,走進了這間在煙花巷裡很普通的妓坊。

這間妓坊的裝潢確實普通,但竇威卻湊在崔澈面前神秘兮兮道:

“阿澈莫要小看了這間院子,其中臥虎藏龍。”

臥虎藏龍是近些年新出的詞彙,出自當世由南入北的著名詩人庾信所著《同會河陽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

崔澈聞言直呼好傢伙,一個小小的妓坊,居然還配上了臥虎藏龍一詞,這究竟是什麼來頭。

忽然腦海中靈光一現,聯想到高緯、高恆父子身死,他終於想到了竇威、楊玄感爲何要帶自己來瞧這趟熱鬧。

宇文邕屠殺北齊宗室以後,除了將馮小憐賜給代王宇文達以外,准許其餘高氏婦人自謀生路。

一衆高家婦人或改嫁,或爲尼,但其中也有不走尋常路的。

比如後主高緯之母,北齊太皇太后胡氏,便拉着兒媳,也就是北齊太上皇后穆邪利做起了皮肉買賣。

崔澈是恨高緯沒錯,但不代表他會遷怒在兩個婦人身上。

況且北齊雖亡,但關東之人曾奉二人爲國母,如今胡太后與穆皇后卻做起了娼妓,無異於使關東之人蒙羞。

崔澈心中合計,他相信這絕非宇文邕的本意。

當初入鄴,宇文邕便急着追贈斛律光、崔季舒等人,安撫河北民心,他腦子抽了纔會在幾乎殺絕北齊皇室以後,還要迫使胡太后、穆皇后爲妓,羞辱關東之人,這可不是一個有志於一統天下的明主該有的做法。

究其緣由,還是太后胡氏生性淫蕩,北齊未亡之前,便穢亂宮闈,當皇后的時候就與寵臣和士開私通,當太后以後,這段關係更是公開化。

和士開被殺後,胡太后更是不耐寂寞,數次出入佛寺,與僧人曇獻通姦。

這等婦人,平素又養尊處優,亡國後更不可能自力更生,做起皮肉生意倒也能夠理解。

至於穆皇后,崔澈相信她是想過上安生日子的,據載,穆皇后曾改嫁商人爲妾,但不爲嫡妻所容,只能又隨婆婆重操舊業。

崔澈還在分析利弊,若是其他北齊遺民出手,或許會被認爲心向舊朝,但衆所周知,崔澈與高緯之間有血海深仇,又得周主施恩,當不至於誤解。

而出手搭救,讓穆皇后過上安生日子,對於自己在關東,尤其是北齊舊臣心中自有增益。

崔澈還未定下決心,隨着舞樂響起,今日兩位正主也終於登場。

求推薦票。

(本章完)

第108章 蘇威問案第403章 屯兵嶺下第501章 徐郎何來第307章 接任宗主第91章 作戰計劃第357章 咬金投軍第609章 假戲真做第389章 全據河北第28章 雄主崩殂第502章 進抵蒲州第236章 平定叛亂第615章 消息泄露第142章 趙穆爲間第470章 世子立威第301章 杖斃名將第111章 離開前夕第307章 接任宗主第408章 豆盧皇后第303章 廢立儲君第368章 仁壽宮變第364章 兩封文書第283章 便宜行事第554章 人事調令第241章 滕王之死第84章 涼亭桂樹第476章 一計不成第411章 加官進爵第140章 選送貢士第507章 受驚失眠第457章 徹查案件第120章 將士歸心第456章 晉陽寺院第112章 總管人選第157章 夜襲王庭第354章 重逢劉方第274章 越府相親第515章 議定婚事第447章 東窗事發第295章 家事國事第484章 軍隊整編第143章 漁陽設伏第234章 稍作休整第506章 兵臨城下第324章 書信往來第489章 契丹之行第229章 殺人脫身第595章 退守江陵第477章 再生一計(4000)第504章 李家母女第75章 雕版印刷第90章 反擊突厥第178章 燕公崔澈第129章 初爲人父第573章 目標敦煌第27章 胭脂鋪子第198章 計劃出巡(第六更)第230章 連取湖杭第553章 李府奔喪第424章 虛虛實實第245章 奪情與否第197章 藥師同乘第442章 晉陽宮殿第273章 民部尚書第264章 尚月尼庵第270章 行宮落成第218章 兄弟重逢第528章 兵出隴關第613章 宴無好宴第266章 東巡泰山第60章 孝子賢孫第578章 倉促回京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619章 下詔止戰第432章 洛陽易幟第343章 喪師自刎第349章 事後處置第528章 兵出隴關第341章 有無防備第275章 荊州總管第241章 滕王之死第421章 先鋒襲城第294章 內外之爭第582章 父子爭執第510章 軍民譁變第151章 援軍將至第188章 兵部尚書第320章 贖買婦孺第349章 事後處置第165章 崔澈相婿第511章 忠臣義士第586章 以詩明志好消息與壞消息第205章 儲位之議第411章 加官進爵第277章 恩同父子第613章 宴無好宴第391章 重返幷州第177章 貴妃入彀第293章 時機已現第6章 夜不能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