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意在江南

第207章 意在江南

楊素爲楊堅找了一個好理由,一屋子的國公,就韓擒虎一個縣公,着實是寒酸了點。

按楊素所說,之所以選擇韓擒虎,是要給他一個立功機會。

崔澈對楊素諂媚逢迎的本事羨慕不已,哪像自己,天生嘴笨,剛正不阿,又學不來彎腰。

楊堅心中大喜,但他沒有急於表態,又問向自己的女婿崔澈:

“崔卿以爲如何?”

崔澈聽見楊堅詢問,趕忙彎下腰來,躬身答道:

“宋公(賀若弼)與壽光公(韓擒虎)俱是當世名將,無論選誰爲將,攜大隋煌煌之威,定然馬到功成。

“陛下終結亂世,君臨萬國,文治武功,遍觀史籍,未有前人能與陛下共輝。

“臣以爲,但凡賊酋明事理,知禍福,陛下隨意派遣一名使節,他必然罷休,不敢與天兵爭鋒。

“只是泥利可汗蛙負於井,不知天命,陛下正可在宋公與壽光公之間擇將,以牛刀殺雞。

“方纔楊納中所言,頗有道理,不如就讓壽光公領軍,也好建立功勳,榮升爵邑。”

楊素一直在偷偷注視着崔澈,他無聲自語道:

‘還好此子與我同謀,否則若是與我在殿前爭寵,必定是位大敵。’

韓擒虎見楊素、崔澈都支持自己,胸脯也挺了起來,而賀若弼也只是惡狠狠地瞪着韓擒虎,並未牽連到旁人,尤其是崔澈。

畢竟楊素、崔澈舉薦韓擒虎,並非是韓擒虎比他賀若弼有本事,不過是認爲韓擒虎官爵最低,給個立功的機會而已。

楊堅聞言大笑:

“就依二位卿家所言。”

收斂了笑容,楊堅正色道:

“韓擒虎!”

韓擒虎趕忙躬身答道:

“臣在!”

“朕今日任你爲行軍總管,領軍屯駐子城縣,防備突厥!”

“臣領命!”

衆人紛紛散去,楊堅回到後院,對獨孤伽羅感慨道:

“楊素、崔澈,不與同僚爭功,又能體貼我的心意,有此二人,夫復何求。”

今日議事,並未召喚晉王楊廣。

楊廣如今正努力維持着自己勤政清明的形象,哪怕是楊堅來了晉陽,在晨昏定省後,也會去幷州總管府當值,處理公務。

崔澈跟隨衆人離開晉王府,又被楊廣的親隨喚去了總管府,進府門時,正巧撞見前來爲楊廣送午膳的晉王妃。

“燕公來了,大王正在府中恭候。”

晉王妃笑道。

看着她說說笑笑,和柔溫順的模樣,崔澈好不容易纔把心中那句:

王妃,你也不想晉王無緣儲位吧。

wWW ¤ttκa n ¤¢ o

給壓回了心底。

崔澈別過晉王妃,熟門熟路地來到楊廣處事的廂房,當年任職總管府長史的時候,可沒少過來。

“子澄來了!快坐,我特意爲你準備了碗筷,伱快嚐嚐,今日是王妃親手烹的魚羹,滋味甚美。”

說着,楊廣端起了碗,爲崔澈盛滿魚湯。

那殷勤的模樣,總讓崔澈覺得眼熟,這不就是自己籠絡下屬時的作態麼。

崔澈聽說是王妃烹調,也不客氣。

他謝過一句便坐了下來,接過楊廣手中的瓷碗,細細品味王妃的味道。

鮮,鮮得很呀。

喝過魚湯,楊廣果然詢問起了今日之事,崔澈將今日正廳議事一五一十都告訴了楊廣,甚至連賀若弼與韓擒虎的爭執也沒有隱瞞。

楊堅清楚二人關係,既然將崔澈喚來,就沒想着要瞞過楊廣,若不是楊廣忙於公務,楊堅說不定都會將他喚來。

楊廣聽了楊素的巧妙回答,心中更喜,楊素所言,無疑是貼合了父親心意,楊廣對楊堅的瞭解,一點也不差於楊素、崔澈。

他爲崔澈替自己招來楊素作爲黨羽,更是高興不已,對崔澈大爲讚歎,把他比作自己的管仲、張良。

離開了總管府,崔澈回到家中,也將今日議事告知房彥謙、房玄齡父子。

房彥謙疑惑道:

“主公爲何不自請領軍,卻將機會拱手讓人。”

崔澈不答,轉頭看向房玄齡。

房玄齡知道這是崔澈在考校自己,他沉吟半晌,才推測道:

“主公意在江南?”

崔澈大笑:

“知我者,玄齡也!”

房玄齡得了崔澈的誇讚,小臉蛋紅撲撲的,卻也沒有流露出半點自得之色。

“僑也是記得主公曾斷言江南必亂,故而有了聯想。”

崔澈去年就與一衆心腹斷言,兩年之內,江南必因《五教》而亂。

其他人都沒有當回事,但當時有幸列席旁聽的房玄齡卻記在了心中。

崔澈盼着江南動亂,那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足足望了大半年。

他現在已經不擔心封無可封了,現在有宇文芳、穆邪利待產,若是誕下個一兒半女,也可以給庶子封爵。

甚至爲菩薩奴封官,若是沒有意外,菩薩奴將來註定要繼承燕國公的爵位,自然不會另外爲他賜爵。

李穆憑着站隊正確,得了開隋第一功,哪怕是襁褓中的嬰孩都能位列儀同。

自己家菩薩奴都已經六歲了,父親封無可封,正可給兒子謀個一官半職,也不過分。

“莫非江南當真會亂?”

房彥謙疑惑道。

Www ★тTk án ★¢ o

他久在青、幽二州,對江南之事,所知不多,但想着楊堅免去民衆十年賦稅,邀買人心,而《五教》又是導人向善,怎麼可能致使江南生亂。

崔澈也不再瞞他,當即與房彥謙、房玄齡父子分析起了《五教》之害。

房家父子都是世間一等一的聰明人,其實只要稍作點撥,二人就能想明白其中道理,如今有崔澈細緻分析,哪還有半點疑惑。

父子二人對崔澈能夠深諳人心,歎服不已。

崔澈當初與心腹們斷言此事,其實就是要在他們心中樹立洞察秋毫,見微知著的形象,增強衆人對自己的信心,也從側面加強團隊的凝聚力。

就在崔澈與房家父子討論江南之事的時候,一輛馬車被人秘密護送,駛入大興。

馬車停靠在邳國府,也就是尚書右僕射蘇威的府邸。

蘇威如今正在晉陽隨駕,是由其子蘇夔接見的來人。

這人並非達官顯貴,只是一名普通的莊戶。

還有一章,大概十二點半左右。

(本章完)

第537章 再見故人第405章 高壁鏖戰第297章 姐妹和睦第110章 奔襲歷城第93章 三線告捷第564章 各有封賞第124章 食鹽入關第253章 徐門新人第145章 舊地重遊第559章 自比貞婦今晚沒有,大家不要等第42章 行差踏錯第21章 稚子擇師第466章 鋪張浪費第324章 書信往來第67章 重回晉陽第113章 人中的盧第592章 偷渡漢水第49章 婚姻之言第240章 各有去處第471章 援弱抗強請假一天第31章 憾失姻緣第554章 人事調令第593章 襄陽危急第229章 殺人脫身第389章 全據河北第531章 夜間生變第189章 駕部次官第49章 婚姻之言第482章 寬赦爲民第189章 駕部次官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13章 辭親遠行第261章 秀外慧中第35章 避難關東第417章 晉陽重逢第525章 分兵之議第459章 汾水之魚第129章 初爲人父第326章 回朝述職第175章 渡江破城第602章 九江太守第258章 崔澈助學第447章 東窗事發第607章 天時地利第103章 縣令百吉第1章 邊疆牧童第225章 圍困無錫第121章 刺史韋藝第396章 諸將爭先第75章 雕版印刷第80章 前線覓功第193章 再往長安第89章 有子名樂第36章 天元駕崩第609章 假戲真做第177章 貴妃入彀第433章 幼子爲質第408章 豆盧皇后第486章 程郎求親第54章 再見德彝第242章 冬至朝見第489章 契丹之行第40章 孝寬之疾第562章 各方來客第534章 議和班師第396章 諸將爭先第565章 地方分權第104章 處刑立威今天沒有,大家不要等。第393章 暗結將領第568章 天子心意第104章 處刑立威第328章 巧遇小陳第480章 避暑王宮(3000)第289章 讀史明智第490章 崔家兄弟第148章 奚人受辱第200章 楊崔之會第596章 封鎖江面第241章 滕王之死第95章 天子賜婚第174章 博陵三崔第168章 誰可爲帥第605章 繼領水軍第192章 舅甥共話第382章 鄴城之戰第389章 全據河北第241章 滕王之死第366章 君臣訣別第505章 渡河西進第9章 巡視田宅第587章 下詔南征第398章 激敵出戰第619章 下詔止戰新章在審覈第142章 趙穆爲間第54章 再見德彝第146章 迴歸薊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