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131大索貌閱

第132章 131大索貌閱

隋朝建立初期,就已經進行過一次人口搜檢,那時崔澈還在楊廣的幷州總管府任職長史,是他與楊廣接手的第一項任務,靠着數據注水,虛增田畝、人口,給楊堅呈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而這一次人口搜檢的源頭,卻是一些民衆的小聰明。

隋朝男子十八歲成丁,至六十歲以前,均爲納稅人口。

一些奸猾之人便在年齡上做起了文章,年輕的,便往小了說,年紀大的,就往六十歲以上喊,藉此逃避賦稅徭役,這一現象在關東地區尤爲明顯。

楊堅獲知這一情況,下令各州縣地方官員對治下民衆逐戶、逐人進行覈實,大索貌閱。

所謂‘大索’就是清點戶口,對在籍編戶成員的姓名、出生年月、相貌和身體特徵都詳細記錄在冊;

所謂‘貌閱’,則是將百姓與戶籍上描述的外貌一一覈對,驗明正身。

若是存在戶口不實,詐老稱小之人,里長、黨長即發配邊疆。

北魏時期在基層施行三長制,即黨長、里長、鄰長。

隋朝繼承了北魏三長制,以五家爲一鄰,五鄰爲一里,五里爲一黨,一黨有一百二十五戶。

這些里長、黨長被髮配邊疆也不冤枉,他們平素就負責檢查戶口,監督耕作,徵收稅畝,徵發徭役和兵役。

奸猾之人真要謊報年紀,無論如何也少不了里長、黨長們的幫助,畢竟一里才二十五戶人,一黨也才一百二十五家,都是挨家挨戶的,哪還能不知道你的真實年紀。

朝廷又同時下詔,命各地官員爲大家族析戶,命令他們分家居住,自立門戶,搜檢其中隱匿人口。

對於這兩項政令,崔澈都照實執行,尤其是謊報年紀,逃避賦稅徭役,這樣的惡行更是沒有丁點的容忍。

崔澈認爲,不能總讓老實人吃虧。

他嚴格按照楊堅的指示,四處派遣親信監督排查,但凡查出貓膩,不僅是里長、黨長被充沒資產,發配邊疆。

那些謊報年齡之人,更是被出以重拳,歷年欠下的租稅容易追繳,逃脫的徭役,崔澈也爲他們折價,除此之外,更按照其貧富等級處以不同程度的罰款。

如上戶謊報年齡,則處以金額十倍的罰款,中戶處以五倍罰款,下戶處以三倍罰款。

經歷這一套組合拳,無論上戶、中戶、下戶,只要謊報年齡,逃避賦稅徭役,基本都是一個破家的狀態。

去年遭遇一場大水,說實在的,哪怕是上戶,除了士族豪強,大多富裕不到哪去。

若是變賣了家產,仍然未能繳清罰款,便與當地官府協商,按一定年限分期償還。

此前一直以親和形象示人的崔澈,此番下手沒有留半點情面,也讓青州百姓在敬愛他的同時,也回憶起了前年崔澈屠戮官吏的血腥手段,又多了一層敬畏。

不過普通民衆對此並沒有怨言,反而拍手稱快。

畢竟大家都是納稅、服徭役的年紀,憑什麼你們可以謊報年齡,舒舒服服過日子,我們就得爲國家出錢出力。

至於第二項政令,也就是爲大家族析戶,不許他們共同居住,逼迫獨立成戶。

這件事情崔澈交給了房彥謙來主持。

房彥謙在齊郡做了二十多年的主薄,人脈廣,有他出面勸說,事情倒也進行得順暢。

單單只是青州,便搜檢出了七千多人的隱匿人口,而青州總管府下轄的青、膠、光、莒四州共登冊兩萬餘人。

數據陸續彙總到大興城,第二次普查,戶籍簿上新增加了一百六十四萬餘人。

這一次括戶並沒有多少水分,原因倒也簡單,此番搜檢的對象,基本都是當地的士族豪強,地方官府哪會把數字往海了吹。

隨即,楊堅又應高熲所請,向各州縣頒行輸籍法。

輸籍法即輸籍定樣,每年正月初五,規定縣令出查,令百姓五黨或三黨爲一團,根據貧富劃分等級,確定應納稅額。

開皇六年(586年)也就是崔澈青州總管任期的最後一年,正月初八,各縣縣令陸續完成了輸籍定樣,發往東陽城,交由總管府審閱。

崔澈卻不急於用印,而是廣派親隨,下縣調查,還真讓他查出了裡邊的貓膩。

想不到三年前殺了那麼多貪腐官員,到如今又揪出了一個大案。

不少富庶人家爲了避免被定爲上戶,繳納高額的賦稅,與縣衙官吏輸送利益,居然真的被劃分爲了下戶。

而相應的,就會有本該是下戶的普通家庭,卻被分派了本不屬於他們承擔的高額賦稅。

這讓崔澈惱怒不已,他將涉及此事奏報朝廷,犯案官員盡數押往大興城,而收受賄賂的吏員盡數處死,其中有一部分還是崔澈當初從流民中提拔起來的。

曾經被奸惡官吏欺辱之人,如今也落得了被人唾棄的下場。

至於那些涉案的富庶人家,崔澈也沒放過,青州境內,他親自領了鹽兵,挨家挨戶充沒其資產,而其餘三州,也交給韋藝、裴秀、黃百吉去辦理。

你不是想當下戶麼,好,我讓伱當個夠!

這些富庶人家,被抄沒了資產後,也終於如願以償成爲了真正意義上的下戶,身無分文的那種。

只有官府分配的田地可以耕種,藉此養家餬口。

楊堅得到崔澈的奏報,也是勃然大怒,嚴懲被崔澈送來的受賄官員之餘,下令各州刺史複查此事,不少縣令因此丟了官帽。

崔澈當然知道把這事情捅穿了,會得罪一些人,但若是裝聾作啞,更會良心不安。

再說了,身爲長公主駙馬,天子寵臣,他也不怕。

站得高了,總會有人嫉恨,若這也怕,那也怕,還做什麼官,不如回博陵,守着五萬畝祖田過日子。

開皇六年(586年)二月,楊堅下令每年年底,各州刺史以及高級幕僚輪流入朝,呈奏本州官吏在該年的政績,再由朝廷進行考覈升降。

崔澈身兼青州刺史一職,他自然名列其中,到那時,也正好是三年任期結束的時候。

今天沒有了。

(本章完)

第487章 彥卿爲使(3000)第463章 重定租調第213章 安排諸事第68章 太原王氏第165章 崔澈相婿第265章 別院夜話第250章 回饋宗族第219章 楊廣隨軍第129章 初爲人父第119章 接風洗塵第235章 誘敵之計第523章 其人性情第246章 重回河北第92章 可汗夜遁第149章 歃血爲盟第206章 塞外消息第207章 意在江南第128章 南北之事第258章 崔澈助學第374章 清河崔氏第130章 總管外巡第309章 父子娶妻第118章 選拔鹽兵第303章 廢立儲君第239章 再遇蘭陵第374章 清河崔氏第209章 市店之爭第199章 武官升遷第206章 塞外消息第573章 目標敦煌第516章 李淵嫁女第152章 弱落之戰第1章 邊疆牧童第10章 少年出遊第338章 陰差陽錯老書完結了第458章 綁送晉陽第215章 重瞳快腿第369章 仁壽宮變(二)第260章 母女私語第64章 再別長安第569章 薛氏父子第157章 夜襲王庭第368章 仁壽宮變第497章 孝心可嘉第485章 廢除酷法(3000)第593章 襄陽危急第250章 回饋宗族第114章 新徵幕僚第265章 別院夜話第418章 擄人東出第349章 事後處置第323章 仁壽元年第163章 兒女之事第219章 楊廣隨軍第102章 精騎迎主第501章 徐郎何來第436章 危牆之下第106章 少年秦瓊第484章 軍隊整編第132章 131大索貌閱第163章 兒女之事第551章 撤圍而去第144章 出塞劫掠第129章 初爲人父第412章 遷都與否第12章 少年詠鵝第385章 渡河北上第268章 蘇威來訪第37章 共誅國賊第393章 暗結將領第103章 縣令百吉第340章 改變想法第417章 晉陽重逢第163章 兒女之事第143章 漁陽設伏第73章 如魚得水第49章 婚姻之言請假第478章 功過相抵(4000)第77章 南陳奪嫡第145章 舊地重遊第82章 勿慮婚姻第68章 太原王氏第215章 重瞳快腿第576章 體驗生活第532章 重遇舊人第273章 民部尚書第333章 離間君臣第495章 燕王納妾第529章 夜宿清水第345章 以誠相待第473章 三部騎兵第83章 太子設宴第114章 新徵幕僚第14章 妙容訪親第495章 燕王納妾第401章 襲取險隘第295章 家事國事第252章 君臣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