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設立義倉

第131章 設立義倉

崔澈心道,我還沒嫌棄你是個二婚,你居然暗戳戳拿我與楊阿五說事。

今夜同房的時候,必須得把宇文贇的靈位請進屋,擺在牀前。

“你與我說這事作甚,崔某當初一心想娶的便是細君。”

崔澈裝作漠不關心,實際上他也確實對楊阿五沒什麼心思,二人就只是在幾年前崔澈隨楊廣出鎮幷州時見過一面,那時楊阿五才九歲,他能有什麼想法。

說罷,崔澈將喝奶喝得正起勁的菩薩奴抱開,不顧他嚎啕大哭,放進了搖籃裡。

隨即便將楊麗華撲倒在牀,用實際行動表達心中的愛慕之情。

楊阿五與晉王妃之弟蕭瑒的婚事原本都已經要議定了,只差臨門一腳,卻偏偏逢了喪事。

蕭瑒之父,西樑天子蕭巋因病駕崩,終年四十四歲,諡號孝明皇帝,廟號世宗,由太子蕭琮繼位。

遭了父喪,蕭瑒無論如何也不能再談婚論嫁,必須得守孝三年,再作計較。

故而楊阿五的婚事再度拖延下來,但好在她還年輕,還未滿十三歲,哪怕三年後,也才十五六歲的青春年華。

崔澈顧不得感慨楊阿五婚姻之路崎嶇坎坷,在送走楊麗華母子與義女宇文娥英後,沒多久朝中就有政令下達,命各地州縣興建義倉。

由當地官員根據治下軍民的家庭貧富狀況,訂出相應等級標準,每年秋收後,各家按照貧富等級,捐出的粟麥,放置在義倉,以備災年。

上戶爲粟麥一石,中戶爲七鬥,下戶爲四鬥。

崔澈清楚,這一條政策的出發點無疑是好的,隋朝這些年確實是災害頻發。

可他也明白,義倉雖然是民衆所捐,用來防備凶年,但必然是會被官府挪用,這種事情在後世都屢見不鮮,更何況是封建社會,家天下。

起初民衆或許還會捐獻粟糧,但若是被挪用得多了,官府又不給補上,誰又會繼續捐獻。

到那時,半自願性的義倉制度就會演變爲強制性的稅收,不需要太久,時間崔澈都還記得,就在開皇十五年,也就是十年後,楊堅下詔,將義倉轉變爲官倉。

當然,糧食還得是民衆來捐獻。

但這些也與澈哥兒無關,哪怕國家信用因此破產,也不是他該操心的事情。

崔澈要做的,就是替岳父大人辦好事情。

在青州總管府的號召下,四州各縣紛紛興建義倉,只等着秋收後,存放民衆捐糧。

國家的信用可以破產,但他崔澈在青州百姓面前不能言而無信,至少在自己主政青州期間,決計不許地方官府挪用義倉。

至於之後的官員挪用,也只會讓青州百姓更懷念自己。

青州總管的三年任期已經過半,崔澈深耕底層,廣納人心,尤其是六千鹽兵,一萬鹽工,更是願意爲其赴死,可謂是收穫滿滿。

與此同時,北方草原又有大事。

攝圖對隋朝卑躬屈膝,也表明他這個所謂的大可汗當到了頭。

曾經被迫投奔達頭可汗的阿波可汗,如今勢力極具膨脹,控制了東抵都斤山(蒙古國杭愛山),西越金山(阿爾泰山)的廣大區域。

各部落及西域諸胡紛紛歸附,阿波可汗勢力於是號稱西突厥。

後世許多說法指突厥汗國分裂爲東西突厥,實際上這一時期是三股勢力並存。

即東部突厥分裂爲攝圖控制的東突厥,以及阿波可汗控制的西突厥,也就是阿波突厥,同時還存在由達頭可汗控制的西部突厥。

西突厥與西部突厥並非一股勢力,但後世卻常常將他們混爲一談。

東突厥可汗攝圖眼見西突厥阿波可汗兵鋒日盛,終於下定決心避其鋒芒,他派遣使者向隋朝告急,請求內附,遷往漠南,在大青山下白道川暫住。

白道川可是攝圖的傷心地,他就是在此遭遇大敗,自己也被崔澈射傷了屁股。

楊堅欣然同意,派遣晉王楊廣發兵接應,又爲東突厥供給衣食。

攝圖眼見隋軍北上接應,借其威勢,率軍向西大敗西突厥,但西突厥也分兵繞後,趁東突厥後方空虛,襲其部落,擄其家小,幸得隋軍將人畜追回,盡數歸還攝圖。

攝圖大喜,於是上表:

‘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大隋皇帝真皇帝也,豈敢阻兵恃險,偷竊名號!今感慕淳風,歸心有道,屈膝稽顙,永爲藩附。’

又派其子庫合真往大興城爲質,自此,東突厥內附,向隋朝稱臣朝貢。

而曾經的盟友,達頭可汗、阿波可汗也與隋朝的關係走向破滅。

爲了防禦西突厥的侵擾,楊堅派遣崔澈同族,司農少卿崔仲方徵發壯丁三萬人,在河套地區修築長城,工程東起黃河,西至綏州(今陝西綏德縣),綿延七百里。

只是三月下旬纔回到關中的大隋君臣,怎麼也想不到,七月的關中又生饑荒。

好在由宇文愷負責開鑿廣通渠早已經完工,其連接大興城與潼關,共計三百里,使得漕運暢通,能及時調關東之糧救濟。

與此同時,崔澈也正與青州百姓分享秋收的喜悅,他揮舞着鐮刀,忙碌在東陽城外的田地裡。

有李崇、房彥謙等人爲他處置總管府事務,崔澈有的是時間與精力發揮他的演技,在人前作秀。

當然,崔澈在總管任期內也幹了一些正事,比如說勸農課桑,組織民衆開鑿溝渠等等,有時候還親自下場,與民衆一同開渠,弄得污泥滿面,否則哪來如今的豐收。

去年崔澈以青州等地受災爲由,爲治下百姓請來了免除租稅的恩旨,但今年的稅賦便不能再免了。

徵稅截止日期在十一月,必須在此之前將租稅收齊,運往關中。

崔澈命親隨巡視各縣,嚴防有稅吏藉機剝削,而四州百姓也沒有讓崔澈難做,他們積極繳納稅賦。

又按照官府劃分的貧富等級,爲義倉捐獻粟麥。

崔澈嚴格劃分等級,該是上戶,便不會徇私將人劃爲下戶,也使民衆信服。

在收齊了租稅,於十一月底發放關中後,已經迎回了妻兒的崔澈以爲能夠清閒一段時間,不曾想朝廷下詔,開始了第二次括戶。

還有

(本章完)

第582章 父子爭執第259章 打聽消息第252章 君臣離心第295章 家事國事第225章 圍困無錫第391章 重返幷州第52章 相府同僚第186章 吏部牛弘第72章 誇大成果第212章 行軍長史第237章 崔澈歸朝第495章 燕王納妾請假第540章 九錫之禮第402章 奪取城池第397章 陣前斬將第41章 吃瓜羣衆第438章 回師晉陽第523章 其人性情第24章 爲報君恩第596章 封鎖江面第598章 南郡太守第101章 青州總管第316章 初生牛犢第272章 一場好戲第367章 僞造書信第610章 約定舉義第425章 屯駐邙山第8章 周主滅佛第566章 來來往往第91章 作戰計劃第207章 意在江南第580章 不顧西域第345章 以誠相待第319章 祭拜聖山第244章 祖母病故第288章 仙娥河畔第553章 李府奔喪第38章 大戰將起第495章 燕王納妾第583章 宮中餞行第357章 咬金投軍第541章 兵出散關第58章 失意之人第313章 西遼河畔第610章 約定舉義第588章 兵發南陽第472章 出兵準備第455章 卦象玄機第362章 各方反應第191章 徐門三傑第577章 收取敦煌第9章 巡視田宅第392章 休整與否第479章 義成公主(3000)第356章 以安其心今天沒有,大家不要等。第599章 荊南將士第75章 雕版印刷第474章 途經代州第612章 收縮兵力第285章 營州之圍第580章 不顧西域第88章 私兵國有第200章 楊崔之會第546章 謀定水淹第393章 暗結將領第180章 房家驕子第69章 晉王設宴第68章 太原王氏第382章 鄴城之戰第188章 兵部尚書第7章 離鄴歸鄉(4000)第489章 契丹之行第397章 陣前斬將第543章 鳳縣生變第221章 夜渡長江第17章 初至聞喜第571章 孤城難守第284章 圍魏救趙第147章 冊立新汗第227章 自相殘殺第104章 處刑立威第599章 荊南將士第20章 抵達長安第97章 結髮夫妻第45章 賞功罰罪第243章 入宮哭訴第249章 孝悌崔郎第599章 荊南將士第448章 走漏消息第96章 名將殞命第614章 襲佔二郡第43章 尉遲身死第376章 三路出擊第575章 重回幽州第473章 三部騎兵第7章 離鄴歸鄉(4000)第519章 南渡渭水第488章 展現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