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入幕之賓

第127章 入幕之賓

崔澈倒不意外房彥謙能與趙穆、王當萬相識,這老小子在北齊滅亡後,四處奔走聯絡,妄圖復國,與二人稱得上是同道中人。

他也清楚,趙穆、王當萬找上自己,肯定是房彥謙與他們透露了些許內幕。

房彥謙作爲錄事參軍,崔澈的親近幕僚,知道的事情必然要比外人更多,這才讓趙穆、王當萬認定崔澈心懷遠大抱負。

聽得趙穆一番慷慨陳詞,崔澈卻還是冷言拒絕道:

“二位若是爲興復高氏而來,只怕是找錯了人,崔某祖父仕於前齊,爲七朝元老,卻被誣以漢臣謀反,蒙冤受戮,高氏與我有何恩義,偏要我搭上全家性命!”

趙穆與王當萬對視一眼,無奈道:

“後主.唉!爲尊者諱恥,其荒唐暴虐,趙某亦不願多言,如今前齊宗室多以作古,唯有少數,配於蜀地,與故土隔絕,我等早已不抱復國之念。”

崔澈聞言,臉色已經緩和下來,方纔陰沉着臉,不過是故意爲之。

他可不想摻和進這羣人的復國夢,哪怕真有一天豎起反旗,那也是他自己爲主,絕不尊什麼楚義帝,小明王。

提了茶壺,爲衆人斟了七分滿的茶水,崔澈笑道:

“二位能夠放下執念,着實可喜。”

此時旁觀的董敬終於開口:

“明公出身顯族,心胸大志,腹有良謀,乃當世之英雄,豈能鬱郁久居人下。

“山東士族,累世青紫,煥焉史牒,又豈能爲關西茹毛飲血之輩所屈從!

“明公身負山東士人之望,自當積蓄力量,靜待時機,若天下有變,則振臂高呼,山東羣雄,必然響應,關東百姓,自當簞食壺漿,以迎明公!”

雖說楊堅篡國後,爲關隴勳貴們恢復了漢姓,又復漢禮,但落在這羣北齊舊臣眼裡,不過是沐猴而冠,政治上的失意,並不妨礙他們在文化層面輕視關隴貴族。

對於這種心態,崔澈最是瞭解,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尋求到心理上的慰藉。

當初李淵娶走了竇家女,他也沒少在私底下大罵這個趙郡破落戶出身,或者高車乞伏李部的蠻人,居然敢冒認隴西李氏。

至於李淵族屬真相,崔澈根本就不知道,但他就是要認定對方無恥冒認,才能發泄奪妻之恨的怨氣。

董敬不鳴則已,一張口,就使崔澈臉色大變,他怒道:

“聖人以女妻澈,你怎敢與我說此不忠不孝之言!”

“董某爲輔佐明公成就大業而來,若此心所付非人,明公儘可將我亂棍打殺!”

說罷,董敬閉目待死。

趙穆與王當萬亦慷慨道:

“我等誠心相投,欲助明公偉業,明公若不納,但求速死,也能使天下士人,知曉明公忠君之意!”

房彥謙急切之下,頻頻目視崔澈。

崔澈回以一個放心的眼神,隨即臉上綻放出燦爛笑容:

“三位遠道而來,澈又怎會加害,請吃茶。”

崔澈逐一爲他們遞上茶杯,這才道:

“關西之衆把持朝政,山東之人有志難酬,此亦爲崔某所恨也。

“今日董公一席話,如醍醐灌頂,令澈撥雲見日,茅塞頓開。

“三位不懼殺身之禍,冒死來投,澈亦不敢欺瞞,澈雖有大志於天下,然今四海昇平,百姓樂業,只得靜待天時!”

房彥謙感嘆道:

“隋主非昏聵之輩,國力亦蒸蒸日上,這天時尚且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

董敬、趙穆、王當萬三人隨之哀嘆,董敬此前說天下有變,則振臂高呼,說得倒是輕巧,但他也不知道這天下究竟會不會生變。

崔澈卻笑道:

“諸君無需沮喪,天下生變,正應在儲位之上,晉王與澈友善,賢名遠揚,然澈卻深知其人薄情寡義,好大喜功,若晉王爲天下主,必濫用民力,征伐隨心,天下定會生亂!”

四人聞言,臉上都泛起喜意,他們當然知道崔澈與楊廣之間的關係,自然不會懷疑崔澈的判斷。

“趙穆願輔佐明公,助晉王奪嫡,待天下動亂,爲明公前驅!”

“王當萬亦然,願爲明公赴死!”

“明公既有此志,董敬又怎敢惜力!”

趙穆、王當萬、董敬三人伏拜道。

崔澈正要將三人扶起,卻見房彥謙亦拜請道:

“房某入關仕隋,屢遭排擠,幸得明公簡拔,過府徵辟,方能容歸故里。明公待房某恩義深厚,房某今日既知明公之志,又怎能無動於衷,若明公不棄,房某願效犬馬之勞!”

崔澈心中感慨,自己爲了拉攏房彥謙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

他將四人扶起,動容道:

“能得四位賢士輔佐,崔某如魚得水,今日,我崔澈立誓,此生必不辜負四位先生!”

隨即崔澈拜董敬爲記室參軍,而趙穆、王當萬二人是朝廷欽犯,崔澈爲穩妥起見,爲二人改換姓名,爲府中賓客,遇事不決,便召二人相商。

收下趙穆、王當萬後,崔澈才知曉二人因心懷憂慮,故而早生華髮,相貌顯老,看上去五旬年紀,實際也才四十纔出頭。

安排了董敬入職,又將趙穆、王當萬在崔府之中安置,二人家眷早已失落,崔澈得知此事又命人在暗中尋訪。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居然真的在河北找到了二人家眷,並接來了東陽安置。

經此一事,趙穆、王當萬更是死心塌地,一心追隨崔澈,再也沒起過恢復高齊的心思。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開皇四年(584年)八月初三,楊堅同意了崔澈所請,念在百姓遭受水災,生活貧苦,故而下詔免去青州等地今年租稅。

政令下達至青、膠、光、莒四州,百姓無不歡騰。

崔澈當然不是一個做了好事,卻甘於默默無聞的人。

街頭巷尾開始出現許多流言,說聖人初始不肯,是崔澈據理力爭,連上奏疏,這才爲四州百姓求來了免除租稅的恩旨。

許多百姓聽說後,來到總管府拜謝,崔澈卻又推功於上,駁斥流言,但四州百姓卻認定了是崔澈爲他們求來的恩旨。

(本章完)

第40章 孝寬之疾第585章 中秋攬月第416章 關隴危機第126章 文士來投第210章 請教工藝第334章 調兵遣將第362章 各方反應第30章 貴人相邀第446章 東隋馬政第375章 全取毛州第75章 雕版印刷第523章 其人性情第280章 心悅誠服第351章 漢王來使第287章 二度出塞第498章 好心錯事第216章 夜探敵營第596章 封鎖江面第420章 目標河南第548章 小試牛刀第337章 平壤婦人(水)第145章 舊地重遊第161章 刎頸之交第5章 封家六子第64章 再別長安第131章 設立義倉第409章 賣主求榮第124章 食鹽入關第135章 卸任歸朝第318章 契丹歸附第549章 混爲一‘潭’第413章 汾陰薛氏第444章 王府相婿第54章 再見德彝第469章 長遠之計第313章 西遼河畔第230章 連取湖杭第441章 重設商稅第497章 孝心可嘉第587章 下詔南征第65章 屠戮宇文第594章 半道伏擊第419章 世子相求第168章 誰可爲帥第396章 諸將爭先第25章 竇府家宴第150章 突厥東征第88章 私兵國有第389章 全據河北第379章 呼喚家人第264章 尚月尼庵第129章 初爲人父第327章 故地重遊第282章 李景稱病第153章 揮師西進第195章 元宵夜會第481章 歃血爲盟(4000)第493章 無忌嫁母第34章 剖明心跡第618章 父子合謀第511章 忠臣義士第107章 相互攻訐網吧裡寫狀態有點差,今天先兩更吧第193章 再往長安第57章 楊廣相求第541章 兵出散關第369章 仁壽宮變(二)第280章 心悅誠服第620章 爭相獻媚第386章 四州舉義第594章 半道伏擊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354章 重逢劉方第131章 設立義倉第84章 涼亭桂樹第127章 入幕之賓第454章 開誠佈公第153章 揮師西進第570章 崔澈教孫第277章 恩同父子大家不要等第44章 提攜後進第385章 渡河北上第198章 計劃出巡(第六更)第568章 天子心意第147章 冊立新汗第155章 可汗殞命第16章 德彝同行第545章 恢復爵位第576章 體驗生活第295章 家事國事第259章 打聽消息第77章 南陳奪嫡第539章 李淵爲將第39章 姑母有命第58章 失意之人第175章 渡江破城第13章 辭親遠行第86章 佳人邀見第59章 爲友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