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後陸政東時代

鞠躬感謝“啊濱”大大、“我要抽好煙”大大月票支持!

————————————————————

楊立峰聽着陸政東的話,微微一頷首說道:

“任何一個社會的變革,也就意味着矛盾的衝突,而隨着這種變革的深入,各種矛盾也越發的激化,雙軌制時候的官*倒,農民負擔問題,到今天的爲了土地進行的拆遷,企業職工下崗都有可能成爲矛盾激化的導火索。你推出書記市長接待日,其實也是堵不如疏這樣一個思路吧?這樣的思路很好。”

楊立峰也是有感而發,事實上不管那個省市,在這方面都壓力很大,特別是上京城上*訪這一塊,太多的上京上*訪者,給京城造成了極大的壓力,而這其中很多事情最後還是要轉到省市進行辦理,所以中*央有關部門不斷要求各地解決羣衆上訪問題。

對於中央而言,要求各省市是各自的娃各自領回家,讓把矛盾消化在省市裡,對於省裡而言自然也希望下面的市裡能解決好這類問題,於是要求下面各地市必須嚴格執行,甚至和當地主要領導的升遷、烏紗帽直接掛鉤,但這樣一來,又出現了問題,本來初衷同樣是要解決好矛盾,下到市縣情況就變形了,許多地方政府並不是從人民羣衆的訴求角度來解決上訪現象,層層轉嫁,最後到了根本就不能解決問題的很基層的單位和部門,諸如鎮裡,街道辦等。這些單位和部門根本沒有權限和能力解決上訪者的訴求。那會怎麼辦?

在上級的嚴厲要求下。爲了零上訪爲了上訪的排名,那就只有採取截訪,行政制裁、法律制裁甚至專門盯着乃至實行人身限制等更不人道的手段等不同方式壓制上*訪,而由於這些措施對上訪活動的壓制起到相反作用,所以很多上訪人只能繼續上訪、重複上訪。反而加劇了重複上*訪活動,完全是治標不治本,甚至連標也治不住。

這些事情楊立峰也是多多少少知道一些,他很清楚。這類事情是不出事則已,一出事那就是通天的事情——既然人家一直堅持上訪,也就難保有一天不成功。

陸政東能夠從這方面考慮問題,說明陸政東考慮問題還是很有政治敏感性的,當然從另一個角度講,安新發展得很好,陸政東也有本錢和精力在這些方面下功夫……

陸政東也是多少清楚楊立峰的想法,他這樣做實際上也是給省裡分憂,不過在這件事上他也有一些不同想法,所以微微點點頭又搖搖頭。回答道:

“是,也不全是。建立“市長接待日”制度,羣衆可與市裡主要領導面對面交流,架起政府與羣衆之間溝通的橋樑。接待者對來訪者反映的具體問題現場給予答覆,提出處理意見,方式簡便,能及時有效地化解問題和矛盾也的確體現了政府日漸提速的行政效率……”

陸政東思考了一下才繼續道:

“從這個意義上講,接待日是好事,是想更實際地爲老百姓辦實事,解決更多的問題。這樣的措施能給市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會進一步促進正如火如荼展開着的安新的發展,有助於提高辦事效率、建設服務型政府,但是回過頭,我又不禁從書記市長接待日往倒推,如果沒有‘書記市長接待日’,羣衆的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呢?”

陸政東微微搖搖頭道:

“我擔心的是,老百姓反映什麼問題,就跟進解決什麼問題,是否會顯得政府的行政作爲有些被動,有些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之嫌;再者,政府各職能部門通常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效能運轉的,接訪問題的出現,等於是正常運轉之外的“插曲”,而讓“插曲”迴歸“主旋律”的過程,是否會打亂職能部門正常的運轉秩序,這也不得不考量。

從這個意義上講,設立書記市長接待日這是不得已而爲之,最終的目的是爲了它消失,一方面人們期待着市長接待日,因爲在這一天,有了領導的批示,的確能解決一些平素解決不了的難題;但另一方面,作爲市裡的領導又不期望市長接待日如此火爆,與其解決好市長接待日或是局長辦公日這一兩天發現的羣衆問題,倒不如實實在在地設立一套有效率的制度,讓那些深感衙門臺階高的平頭百姓在‘非書記市長接待日’的時間段裡,便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並且能夠真正的解決問題。如果絕大多數問題都能在基層辦事機構化解,那麼市長接待日自然沒有必要存在下去。但是當書記市長接待日的時候,我看到來了那麼多人,聽了他們的訴求,我感覺恐怕還需要存在很長一段時間。”

陸政東搞的書記市長接待日,並不僅僅是就這一天接待,而是一個很系統的工程,包括書記市長接待,還包括書記市長熱線、書記市長信箱,爲此專門由市委市府的辦公廳組織了專門的人員負責這方面的工作。

陸政東的想法是通過這樣的方式能把矛盾化解在基層的酒儘量化解到基層,而書記市長接待日、熱線、信箱,是建立起一種長效機制,事實上是起到一種監督作用。

但當他參加首個“書記市長接待日”的時候,他還是被一種場景所刺激。

首個書記市長接待日前夜,安新市體育館緊閉的大門前就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有的市民甚至在門口打起了地鋪,準備通宵等待市長的“接待”,其場景堪比前幾年甲a球市火爆的時候連夜排隊購票,出現這樣的場景,充分說明安新政府部門和老百姓溝通的言路、方式還是不夠暢通的。事實上不管是他或者是羅浮黎,都屬於開明的領導一類。在土地拆遷等事關老百姓切身利益方面的政策也是非常注重的。

而且他還進一步完善了信訪領導責任制。強化責任落實和責任查究;進一步加強信訪幹部隊伍建設。大力夯實信訪工作基礎,同時,也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尤其是通過建立相應機制,來保證羣衆渠道的暢通。

但結果卻是這樣,這裡面雖然也不乏一些糾結於一些事情,屬於無理取鬧範疇的老上訪戶,但大多數人的訴求並非沒有道理。

陸政東把情況扼要的做了介紹然後才說道:

“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各級各部門不可能沒有做大量的工作,協調解決了很大一部分人反映的問題,而在做了這麼多的基礎工作,但依然是來了這麼多人,這說明事情遠非想象的那麼簡單。”

陸政東沉默了好一會才說道:

“正如省長所講的,社會變革也就意味着矛盾,發展經濟和搞經濟建設,或者是加速改革開放,是一個利益格局不斷調整的過程。在其中,每做下去一件事情。都會有利益的糾纏和變動。有的利益變動很明顯,有的不明顯。每種的利益變動都有很多的效應。有的效應很清楚,有的效應很隱晦。每種利益變動都涉及人羣,有的人羣範圍極小,有的人羣範圍較大涉及到千錢數萬萬甚至數十萬的人口。

而一些幹部因爲能力、因爲作風、因爲私心等等,在涉及這些利益變革的時候把握得不好,那麼矛盾也就會出來。

這樣接訪問題總是層出不窮,新的狀況總是源源不絕。以首次“接待日”爲例,據我所知,共發出了一千多個預約接訪號。而經歷了兩個“接待日”之後,目前還有1050個接訪號沒有處理。按照每個市長接待日處理一百起上訪件的速度,這剩下的接訪號估計要到明年才能處理完畢。當然,這還是保守估計,若是算上新的來訪羣衆反映的新問題,抑或是老問題衍生的新情況,那這樣的接訪可真是無休無止了。若是每個月,我們的書記、市長、副書記、副市長們都要經歷這樣一輪‘羣山萬壑赴荊門’之勢的來訪,我還真是擔心能否吃得消。畢竟各自手裡負責的事務都不大少。

如果不從源頭上從幹部隊伍的建設上解決這個問題,不管是書記市長接待日還是信訪工作的加強,都難以從根本上改變現狀。關鍵的關鍵還是人,什麼事都要落實在人身上,都需要人去執行,不然再好的制度也沒有辦法。”

楊立峰笑着點點頭:

“確實再好的制度如果在執行過程中變形或者打了折扣,甚至成了擺設,那效果自然可以看得見,甚至其破壞性更大,畢竟那麼幹是披上了合理合法的外衣……”

兩個人的談話顯得很是坦率,一些在公衆場合中不好講,不敢講的在這樣很私人的場合倒是不用忌諱那麼多。

陸政東聽說在中*央黨校,關於一些比較禁忌的話題討論得更爲深入和大膽。

直接、開放、敢言是中*央黨校的傳統。

十年動亂結束之後,爲鼓勵大家暢所欲言,時任副校長定了“四不”原則: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辮子、不裝袋子,畢業時,不寫任何材料。

雖然“課堂有紀律”,但“研究無禁區”,“四不主義”對學員們消除顧慮、解放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允許思想觀點充分表達爲歷任校長所倡導。但在黨校裡面討論的比較敏感的問題,一般都不會出現在媒體上。

陸政東估計自己也快要到黨校學習了,省部級進修班和後備班由中*央組織部負責。一般情況下,各省部級單位都有省部班培訓計劃名單。每次中*組*部給各單位下達省部班學習名額後,各單位按照嚴格的順序排名,沒輪到想去也去不了,輪到了不管有天大的事情也必須得去。

陸政東知道他一直沒有去黨校學習應該還是考慮到安新的實際情況,把他放在後邊,但現在安新已經基本上走上了軌道,那也就該他了……

兩個人在這些問題上很坦率的交流着。不過這樣的問題談到這樣的程度也就夠了。再談那也沒有意思。反而會讓人感到悶,兩個人都不約而同的談起了其他。

楊立峰旁敲側擊的詢問着安金山的事情,陸政東也不客氣,就着這個機會,他也可以把自己就安新人事上的一些觀點談一談,安金山如果運作得好,安新的常務副市長要空缺出來,也就是說。安新市級班子裡又要有一些微妙的變動。

陸政東的想法是如果安金山調走,那麼由唐中凱順位接安金山的常務副市長一職,尤金忠接常委副市長一職。

在陸政東看來,這樣的變化是最好的,唐中凱作爲常務副市長,和羅浮黎一道,把今後幾年安新的發展方向的基礎打牢實,讓安新的發展方向更加的明確清晰,有後勁,即便是萬一在新一屆副部級的調整中離開了安新。或者是安新的班子調整了,安新的發展趨勢方向也不會生多麼大改變。這也是陸政東希望見到的。

至於尤金忠分管城市建設這一塊的時間也不短了,那是一個很容易出問題的位置,如果一個人長期在那裡呆着,面對各種各樣絞盡腦汁想要攻下他這一關的那些人,搞不好就有被拖下水的危險。

可這只是他的想法,雖然作爲省委常委、安新市委書記,在這樣的人事問題上還是有很大的發言權,但沒有最後的決定權。作爲廳級幹部的任免是要通過省委常委會的。

江書記和楊立峰作爲最主要的兩位省領導的意見就顯得尤爲重要。

江書記也是處於一個很微妙的時刻,會如何打算,恐怕沒有幾個人能完全琢磨透,所以他就得探探楊立峰的口風,根據陸政東的觀察,江如衡和楊立峰之間現在也多少有些默契了,在政府主要負責經濟事務的這個層面上,楊立峰肯定是在人事上有一些發言權的,如果能夠得到楊立峰的支持,他的這個打算也就更有把握……

楊立峰之所以關注安新,也是因爲安新現在在省裡的地位越來越重,而且在他看來,安新已經進入了後陸政東時代,陸政東在安新呆的時間也不會太久,陸政東做如此考慮,肯定也是爲了他離開之後,他現在一些大的規劃和設想能夠繼續貫徹執行下去。

陸政東離開安新,不外乎是兩個選擇,一是調出貝湖省,陸政東提拔的人總是要在省裡找個依靠,以他和陸政東的關係,他自然是他們的第一選擇,陸政東用的人也就能夠爲他所用,從這一點來講,他支持陸政東實際上也就是支持自己。

而陸政東如果繼續留在貝湖,那也是他一個可靠的盟友,所以權衡利弊,他覺得在這個事情上支持陸政東一把還是更適當一些。

當然,安新發展得好,現在想去安新的人也不少,和他走得近的不少人也都聽到了一些風聲,開始明裡暗裡給他打招呼,也不能寒了這些人的心,既然常委的副市長陸政東已經有了想法,那普通的副市長該考慮還是要考慮的……

這樣的事情也不用明說,大家彼此心照不宣就是了……

——————————————

十一月中旬,世界貿易組織wto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會議以全體協商一致的方式,審議並通過了我國加入wto的決定,這標誌着長達十五年的如同一場超級馬拉松一般的與其他成語國之間鬥智鬥勇外的艱難談判終於有了結果,漫漫復關路終於是畫上了句號,

隨後十一日,出席會議的代表團團長、外經貿部部長向世貿組織總幹事遞交了由國家元首簽署的加入世貿組織批准書,並簽署加入wto議定書。在政府代表簽署議定書,遞交批准書三十天之後,正式成爲wto成員。

而在加入wto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在這十五年中都一直沒有間斷過,陸政東一直是堅持認爲入關是利大於弊的,雖然做出了一些讓步和犧牲,但也因此確立了國家制造大國的地位,之向真正成爲全球性貿易組織邁出一大步,進而在此基礎上成爲全球的第二大經濟體。

而現在爭論現在變得不那麼重要,現在要做的是如何面對和迎接挑戰的事情了。

時間就在這樣忙碌中飛逝着,安金山和羅林中的競爭也終於見了分曉,安金山終於如願以償的調任河東市委書記,在唐中凱轉任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的事情上倒是很順利,但在尤金忠擔任常委副市長上卻是遇到了一些波折。

省委組織部的意見是從省裡調任一位年輕的幹部,理由也相當的充分,安新發展得這麼好,就應該讓更多的人從中學習到好的經驗,進而把安新的一些思路和做法帶到其他地方去。

這幾乎是安金山調任河東市委書記的理由的翻版,不過最終這樣的意見還是因爲要“安新保持穩定高速的發展,不能由任何的閃失”而最後被放棄。

當尤金忠的市委常委副市長塵埃落定的時候,日曆也翻到了二零零二年……(未完待續。。)

第29章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第22章 婚姻大事第10章 折服第214章 轉機第105章 荒誕之夢第1章 綿西上任第16章 什麼意思第208章 傾談(二)第59章 女副省長的春天第49章 省城再相逢(二)第158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168章 年末第1章 再世爲人第36章 春節禮多第124章 風波第155章 釜底抽薪第10章 折服第213章 波瀾第28章 投之以桃第49章 底氣第125章 溝通第22章 一石三鳥第14章 冤枉省領導第69章 撥霧見日第61章 合縱連橫第69章 煙幕彈第110章 利益的魔力(三)第175章 思慮第195章 別意第81章 上川菜,喝五糧液!第14章 冤枉省領導第147章 放鬆第12章 絕對震撼第139章 老屋一夜看好戲(二)第一百九十五章第70章 糖衣炮彈?第93章 不敢置信第78章 省委辦公廳名額第139章 老屋一夜看好戲(二)第64章 浦江之行第26章 放炮,送瘟神!第223章 看望老幹部(四)第38章 你攔路,我斷水!第18章 撲朔迷離(二)第79章 一小步與一大步第4章 揚眉吐氣第66章 天大的陰謀?第123章 高手過招(四)第42章 多事之冬第173章 故舊來訪第38章 你攔路,我斷水!第69章 深思第108章 利益的魔力第84章 不平等交易第179章 有所作爲(二)第163章 最特殊的大學第65章 危機(二)五十四章 再續前緣第15章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第54章 狼來了第83章 冤家路窄第177章 柔情第36章 春節禮多第55章 近憂第32章 比你更牛第145章 人事第68章 不速之客第110章 利益的魔力(三)第25章 獻身第87章 兩手都要抓第34章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第1章 攪動一池深水第13章 碰撞博弈第21章 釣魚與愛好第150章 非常事,非常手段第192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25章 擒賊擒王(二)第22章 一石三鳥第3章 較量拉開序幕第77章 調研驚魂第126章 走得太遠了(四)第97章 上任就遇到難題第21章 雄心勃勃(三)第128章 走得太遠(六)第170章 謀劃第38章 你攔路,我斷水!第216章 全省幹部大會(一)第51章 鶴蚌相爭第99章 入手(二)第28章 入界宜緩第38章 蜜月期第68章 棋局纔剛剛開始第93章 野望第109章 情難自禁第61章 石破驚天(上)第148章 小兒女之態第69章 煙幕彈第26章 誰看誰的笑話(二)第124章 走得太遠了第91章 大會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