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三章 針對防範,何愁不勝

在“紅葉宴”的名單中,沒有靈山、桐浦二衛指揮家眷,這兩衛駐營正在湯泉宮附近,想必天子已經將其收服。

對於已經矢志不移者,顯然用家眷威脅的辦法已經沒有作用。

而正如虞渢所料的是,這部份人並不太多。

另外,不少親衛如金吾、虎賁等總旗、百戶等家眷赫然在上,這一部份,皆爲防衛皇城之禁,看來天子確有打算用以要脅部份奉先帝之令效命慈安宮之親軍衛部。

雖然宮衛們大多以忠爲重,不過爲防萬一,虞渢仍然建議太皇太后授令虞榴暫時將這部份統領撤換,提擢他人代任,杜絕有人被對手擾亂心志,發生逆叛之事,當然並沒有隱瞞他們原因,是以家眷被天子“擄扣”者大多咬牙切齒,暗恨天子無德,竟用陰詭之策,不忠不義,在擔憂家中女眷平安的同時,更放心不下的是家族會否因爲這場風波惹火燒身。

能入宮衛者,大多爲勳戚,尤其能授領隊者,多爲勳望子弟,深知今日這場動亂關係重大,雖被暫時奪權,也都表示理解,並叮囑部衆勢必要聽令行事,在竭力防衛皇城的同時,若有可能,千萬要救下家眷。

而虞渢根據那張名單,會同顯王、虞榴、賈姑父、蘇荇等協商一番,越發篤定天子手中並沒多少“死忠”,黃陶所率,除了他們安插進去的“間佃”,真正效忠天子願爲其出生入死者大約只有兩萬餘衆,這其中,應當還有部分必須留守靈山防護天子安全,逼宮軍力不會超過兩萬。

“就算兩萬,倘若分散攻擊不足以擊潰皇城宮衛,而神機營內臣孫致敬已被籠絡,天子應當會動用火器。”虞渢提出。

“估計黃陶會率大部從平安門正面攻擊,千步廊有六部官員,其中部分還是秦氏黨羽,黃陶利用他們,打的是讓咱們投鼠忌器的算盤。”顯王說道。

“慈安宮靠近隆宗門,因而皇城西門也當是黃陶突擊重點。”虞榴補充道。

正南的平安門,以及位於皇城西北的西安門應是黃陶率部突擊重點。

“別忘了還有個劉惟,他手裡也有千餘巡衛,兼他與北城兵馬司指揮交好,這裡又有千人,估計會往北、東兩門。”賈姑父手裡的銅尺,從北安門往東安門長長一劃。

“父王與堂叔當着重防於平安門,這裡,決不能失。”虞渢微微蹙眉:“而大舅兄,務必快速擊潰西安門逆勇,我們的耳目據守西城,想要出城勸服京衛衆部,走此門才最便捷。”

蘇荇稱諾:“必不辱使命。”

雖說衆人料定黃陶會分重兵往西安門突擊,但預先安排的衛部也可被據守西城的耳目放行,裡外夾攻,快速擊潰並不算難度,神機營掌管京中火器,孫致敬雖是內臣,僅只之一,而另一個內臣當然被慈安宮掌握在先,不可能與孫致敬同流合污,孫致敬利用職權能偷運私用的火器有限,而西安門並無城臺,再者西安門往裡,與宮城西華門還隔着大片水域,火炮等笨重武器不便快速移入,是以,虞渢斷定黃陶會將重器集中於攻下平安門。

雖說名單到手,太皇太后已經針對安排,將女眷受控將官之族中親長子侄一網打盡,以此用作牽掣,但也必須遣使出城說服諸指揮投誠,不在天子一擊不中時以爲後援再度逼宮,否則諸人不明形勢,難保不會爲了自保而遵奉天子令下,而能順暢出城的途徑,只有西城。

“父王與堂叔當適時拖延,爲保黃陶大部難以撤往西城。”虞渢說道。

“由誰說服各衛方爲合適?”賈姑父提出關鍵問題。

只因人選是爲關鍵,蘇荇雖是衛國公世子,憑着衛國公的名義對各衛雖有影響,但年紀尚輕,從前又只是中書舍人一介文官,眼下雖是宮衛,任職尚短,份量稍顯不足,顯王又身負重任必須牽制黃陶,難以抽身,虞榴爲宮衛之長也不能擅離職守置關鍵不顧,賈姑父自問自己更不夠份量,嚴家衆人雖是國戚,但同樣只是文官從不涉及軍務,似乎也不足以服衆。

“我去。”虞渢乾脆利落地說道:“大舅兄與蔡把司隨我前往。”

賈姑父微微蹙眉,楚王深受先帝信重衆所周知,身爲親王自然尊貴,兼着又是衛國公女婿,還有蘇荇與蔡振隨行……楚王更有洞悉人心的長處,憑其才能身份,服衆自然足夠,不過,楚王大病初癒,原本又是弱質彬彬,這萬一遇見譁變或有人不服挑釁,動亂突發,怕是難以安然脫身,萬一有任何閃失……

再看顯王,也是頗懷擔憂,賈姑父便想勸阻,卻一時又想不到比楚王更加合適的人選,上座沉默多時的太皇太后卻已經拍板:“就這麼決定,哀家這就親書懿旨,再授遠揚高祖令劍,你攜劍前往,倘若有人敢行違令之事,可令親軍當場以謀逆之罪斬殺!”

虞渢先轉身領命,又對太皇太后說道:“近城駐軍可由臣安撫收歸,但見這名單,天子似有收服通州、香河等京衛之意,雖相距較遠,不是近憂,也不容忽視,趁事發之前,可先遣使者前往警誡。”

由手頭掌控的信息,虞渢越發篤定天子意重偏向近都京營,打的是速戰速決一擊得手的算盤,但仍沒有忽視諸如通州、香河等較近衛所,好在自己準備充分,即使病重一場,旖景在僚屬們的提醒下也沒有輕疏這些人事,例如通州指揮王炯,雖對髮妻十分愛重,天子將其妻詔入湯泉宮爲質,對王炯實爲威脅,不過王妻韓氏深明大義,實爲賢孝典範,王炯父母早喪,兄弟盡都外放,卻對岳父極盡孝道,韓父有一至交,正是賈姑父的嫡親姨父,倘若由韓父與賈姑父的姨丈一同出面勸服王炯投誠,可謂十成把握。

至於其餘諸人,也不乏諸多姻親故舊與衛國公府甚有牽連——蘇氏掌握京衛數十載,這張關係網實在不容小覷,雖說這回是天子下令,衛國公本人又不在京都,天子若真能打人措手不及也還罷了,偏偏虞渢早有防範,一旦名單到手,不難針對天子用意一一勸服,足以盡破天子不得人心而用女眷威脅的手段。

天子扣人家眷,也知道尚且不足威脅各部行逼宮之事,再說他雖預謀在前,爲了不打草驚蛇,行動只在今日朝早,沒有充沛時間要脅各部援攻,應是當黃陶動作,下令閉城後,天子才能親自出面說服近都京營諸衛按兵不動,至少牽制各部不會攻入錦陽內城與京衛形成夾攻之勢。

至於較遠的通州、香河等衛,天子不可能分身前往,多數也只是派員拉攏,意在京都勢定,利用這些兵力奠定勝局肅清不臣。

可一旦失利,也難保天子不會退居別處,以手中人質要脅各部起兵,行孤注一擲。

虞渢諫言,其實就是斬斷天子後路,他有預感,待順利出城,很可能會與天子直面。

因爲一旦天子得知黃陶勢敗,首先想到的應是要脅就近京營起兵,挽回敗勢,那麼就會與他形成“遭遇戰”。

他這回是要從天子手中贏取軍心。

“之於通州等衛部,娘娘可遣使臣聲明,朝廷勢必能保其家眷安全。”虞渢這時又道。

太皇太后頗感憂疑:“遠揚有策?”需知這承諾可不能信口胡說。

“是,臣有推斷,倘若黃陶勢敗,天子勢必會往近郊軍營,湯泉宮中多數親衛都會隨行,即使天子會率人質,也只是針對於就近京營,多數會留在湯泉宮中……天察衛在湯泉宮有內應。”

天子一旦率衆離宮,只餘太后以及妃嬪,以天子的脾性,擄皇后等妃嬪在手那是萬萬不成要脅,不過太后到底是天子生母,他必須顧及,否則表現得太過私隘,人心更會浮動——連基本的孝道都能捨棄,誰還會相信天子會重諾,論功行賞?

再者天子一走,多數人質也都會得到解救。

實際上蘇荇已經安排了人手,暗伏湯泉宮附近,就等大部離開立即裡應外合解救人質,抄天子底盤一個措手不及。

這也是即使沒有名單在手,勝算仍佔八成的原因。

慈安宮這邊一路商議一路發號施令諸多行動,而黃陶總算也開始執行計劃,午正剛過,就聽聞同知奉聖詔下令閉城。

不少朝臣,剛剛纔去市坊酒肆用完午膳,悠哉遊哉地返回官衙,就聽說這一變故,大覺驚訝,還沒打聽出個仔細,就聽外頭一片嘈雜,街上百姓驚惶避走,突地就兵荒馬亂了。

分佈於平安長街不少衙門,涌出滿面莫名的官員,瞧見青雀大道上鐵騎在前,甲兵跑後,直涌向平安門方向,不由都瞪目結舌,有膽小的四散躲避只悄悄張望,也有正義之士緊隨涌去皇城。

有不明就裡的百姓大感失措,甚至有人尖叫出聲:“莫不是北原人攻入京都?”

這話引起一片驚懼。

百姓也確是不能詳知大隆國防,再者實在被前不久歸化失守的事嚇慌了神,眼見這番情形,難免往外敵犯境的方向猜疑。

但順天府尹武聖翀卻及時出動,下令衙役勸從百姓避禍,並大張嗓門禁止謠傳:“衆民勿亂,更莫猜疑,決非外寇犯境,規避家中,家在城外者可往順天府求庇。”一時間更有鑼鼓齊響,那些個臨街商鋪,在短時的愣怔中立即回過神來,紛紛閉門下栓,也不管鋪中客人有沒散盡。

眼見動亂突生,無論是貴族抑或平民更或地痞都沒了旁的心思,也不管就近是不是自家,都以避禍爲先,隔着牆板議論紛紛。

尤其要提起的一位,就是黃陶的三兒子黃蒙,此人慣常紈絝不肖,是以這回事涉重要,黃陶根本沒打算把真相告訴黃蒙,唯一重用的只有二郎——黃恪“迂腐”,不但不能爲所用,只求他昏睡過去不要添亂,而黃蒙略好些,至少不會用仁義禮信那套質問黃陶,是以黃蒙還分得了一個任務,就是在今日管好家宅,江氏瘋了,大兒媳婦魏氏一介女流也不需在意,黃陶不過只讓黃蒙盯好長子黃恪而已。

哪知在黃蒙的理念裡,大哥不過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士,又被灌了迷藥,縛住手腳就萬事大吉,是以他待二哥前腳剛走,自己就遛了出來。

不過是與幾個紈絝約好,先去酒肆一飽口腹之慾,再往平安坊聽上幾場說書,及到傍晚,正好去怡紅街玩樂。

哪知正在青雀大道邊上的酒肆觥籌交錯,忽聞外頭兵荒馬亂,紈絝們大多是些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角色,一擁窗前,探出半打身子,見這陣勢,還不忘唿哨。

有個喝花了眼的,指着當先一騎持劍揚臂的將領,叫囂道:“北原人麼?”

黃蒙酒量不錯,還沒花眼,聞言回身就是一個巴掌,險些沒把那紈絝直接拍下樓去:“你/媽/的個北原人,那是我爹!”

居然有人擊掌:“黃爹威武!”

有百姓仰面:??!!!

事後,不少百姓篤信謀逆重犯就是黃同知,但同時也斷定黃同知的三兒子的確無辜,尤其這家酒肆的掌櫃,險些沒改行去平安坊開堂說書。

都是後話了。

第十章 先發制人,小勝一局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人交心,寧海衛家第九十八章 三女繪畫,兩副被毀第三百四十五章 計議已定,直言不諱第一百四十九章 未雨籌謀,實難料定第一百四十二章 願得一心,白首莫離第四百三十二章 不甘吃虧,直言分家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覺之間,環環陷井第六百三十二章 侍女本份,潛入大京第十九章 猝然重逢,果然隔世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是一年,芳林宴開第一百七十二章 但願此生,緣斷不續第七百二十一章 三朝回門,有藥可救第七百七十一章 李氏報訊,黃氏發狠第七百一十九章 大廈將傾,厚聘富嫁第七百四十八章 惟恐不亂,王妃歸來第六百七十八章 先得主動,慈安生疑第三百七十六章 坦言不諱,嫡母庶子第四百三十二章 不甘吃虧,直言分家第五百零六章 安排得當,洗脫污名第七百二十八章 舊怨在心,扭曲人生第兩百三十七章 儲君無能,實爲隱患第五百六十七章 孔家遭疑,陳家犯案第四百二十一章 兄妹反目,姑嫂離心第兩百一十五章 宋輻和離,母子生隙第七十九章 小五獻計,皇子請罪第四百三十二章 不甘吃虧,直言分家第九十四章 月下陰謀,如何破解第五百六十九章 奸細入宮,“雲雀”現形第三十四章 春心萌動,再無可忍第六百七十五章 一樁姻緣,幾環圈套第六百一十九章 即將出徵,壯志凌雲第七百六十九章 辛未事變,久醞即發第一百六十三章 迷霧漸消,險在眉睫第四十五章 爲尋外援,夜探妓坊第五百零一章 又來貴客,平樂心動第五百六十三章 順勢而行,錦瑟“立功”第三十四章 春心萌動,再無可忍第四百六十一章 確有預感,瀕臨橫死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覺之間,環環陷井第一百九十三章 世上之事,原難兩全第一百七十六章 一口咬定,眉氏陷害第一百三十三章 步步緊逼,欲揭真相第五百四十一章 德妃教媳,安瑾訓妾第七百一十二章 王妃返家,王爺“耍賴”第八章 一個幕僚,一個敗類第五百六十六章 無情內鬥,棋子已動第五百二十四章 早通款曲,樂陽之謀第三百七十三章 扭曲人生,詭異心態第三百六十章 儲位爵位,各方利益第一百六十九章 真相大白,盛怒難捺第六百四十四章 分崩離析,果遭“天遣”第六百六十四章 城禁解除,永別西樑第六百三十章 美名惡名,全靠輿論第六百五十六章 一願達成,一變突生第七百章 忐忑被棄,入宮勸諫第五百八十章 威逼抉擇,暗潛歸國第一百五十三章 閨閣之間,小有芥蒂第七百一十二章 王妃返家,王爺“耍賴”第六百九十二章 真的死了,連環嫁禍第十七章 罰外加罰,怨上添怨第兩百七十三章 對薄公堂,收網之時第六百三十二章 侍女本份,潛入大京第五百八十章 威逼抉擇,暗潛歸國第四百七十章 終是難免,成人笑談第七百六十四章 再行試探,將要團圓第七百八十一章 旖辰血恨,親往賜死第六百九十九章 子若被誇,實非善事第一百三十四章 看似退路,委實陷井第四百八十章 陳年舊案,狹路相逢第五百八十一章 掀發殺戮,舅母問責第一百八十八章 突然棒喝,悔之已晚第五百九十章 致勝心腹,故人遠歸第一百七十九章 箇中真相,委實驚心第三百八十四章 強辭奪辯,委實傲奴第三百六十一章 揮鞭相助,美人英姿第七百七十九章 近衛臣服,勝局奠定第兩百九十三章 恩冊郡主,各人心情第六百五十六章 一願達成,一變突生第七百七十三章 針對防範,何愁不勝第九十六章 英明世子,機智轉寰第三百一十章 一語成讖,前路未明第八十七章 妻妾之間,明槍暗箭第七百二十二章 陳妃得寵,秦家獲恩第五百四十九章 太妃出馬,二嬸遭殃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你意定,決不負誓第六百四十八章 聞言察據,剷除禍根第三百二十九章 早有忌防,更深懷疑第六百九十五章 風雨間歇,如此犒賞第五百一十九章 迎使通州,黃氏受諷第兩百九十二章 關鍵一步,聖旨忽降第三百三十章 我必親迎,再無遺憾第五百一十八章 閨閣趣話,暗藏心機第五百二十章 拒絕妥協,公主駕到第二十五章 宋氏之計,釜底抽薪第四百五十七章 廖大破產,朗星挨踢第七百零三章 早有關注,風浪將來第三百一十六章 三心二意,實爲一心第兩百一十四章 言說舊事,漸明禍因第七十九章 小五獻計,皇子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