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章 臨朝監政,死仇重逢

虞渢立即起身,就在位上抱揖:“娘娘,臣早有誓言在先,今生唯有正妻一人,不納妾室。”

“很好。”太皇太后這纔看向已經面如死灰的秦夫人:“哀家也體恤你慈母心腸,秦七娘種種有傷風化之行,哀家不再追究,倘若秦七娘有懺悔之心,哀家也樂於在秦相跟前說合,讓他寬恕一二,允其歸家,倘若秦七娘固執己見,仍有爲奴之願,便就在宮中服役,以爲懲罰。”

一旦沒爲宮奴,永世不得翻身!

秦子若再成了一灘爛泥。

即使返家,從此一無是處,她的命運無非家庵終老,更或三尺白綾!

而更關鍵的是,一旦歸返相府,那麼秦家也就坐實了心懷叵測、加害王妃之罪!

是以秦夫人還未說話,秦子若就是一個叩首:“娘娘,民女愧於家族,實不敢再得親長寬諒,甘願……爲婢!”

太皇太后身居高位,原本也不願斤斤計較把個弱女子逼於絕境,但秦子若一再挑釁她的極限,倘若這時乖巧服輸,庵堂終老也好,老死閨閣也罷,太皇太后不至於專門與她爲難,可直到此情此境,秦子若竟還敢狡辯脫罪,力爭“無辜”至情至性,太皇太后都覺羞惱起來。

秦子若這回爲婢,用意倒不在男人了,所圖無非爭得孝義之名,又有皇后庇護,還求將來能鹹魚翻身,總比削髮清修抑或坐實貪慾要“清白”。

卻正應那句,聰明反被聰明誤。

“既是如此,我也隨你所願,秦子若既已除族,與皇后、相府無干,自甘爲奴的心願這般堅定,便沒爲宮奴,着宮廷內務局當即交辦。”太皇太后自是折釘截鐵,但這話題並未就此終結:“秦懷愚當真老矣,不但縱容嫡系孫女毀敗家風,便連嫡長兒媳竟也行惡罪重逆,即使大皇子並非嫡出,血統暫且不明……”這話,從根本上就否定了天子篤信之辭,大皇子徹底被剝奪了天家正統出身。

“可於別宮行害命之事,意欲陷構宗室王妃,已屬重罪不赦!”

天子那張鍋底臉,瞬間又被怒火燒灼上來,暗紅吞吐。

他不惜當衆屈膝,保住的僅只皇后,慈安宮這是仍不放過對秦相的清算!

“區氏入罪,秦府再無主婦,總不能名門望族,讓庶子媳婦當家。”太皇太后又一挑眉:“是以哀家認爲,秦相莫如告老,着重整頓家風,畢竟是皇后父族,總不能貽笑於民,至於右相之位,吏部尚書韋記足以擔當,他原爲兩相之一,當年是因患疾,眼下既已大癒,又屬年富力強,這擔子該當他挑在肩上。”

不僅僅是把一個御史徹職,竟然三言兩語便把一國之相撤換!

在場朝臣率先冷汗滿額,這是什麼預兆?太皇太后這是……牝雞司晨的節奏?

秦夫人萬萬不想自己捨生忘死,竟然還是沒能挽回翁爹罷職,已在死境的她,一時激怒:“娘娘!”

“怎麼,區氏你要反悔?”太皇太后沉冷的語氣略帶諷笑。

秦夫人只好匍匐下去——她不是爲那些利慾薰心的男人擔憂,可一旦秦家敗落,失了丞相大權,女兒的後位豈非更加難保,就算太皇太后放過這樁,將來也會被事後清算。

無嗣,更無家族撐腰,聖寵簡直就是癡人說夢,豈非勤等着“兔死狗烹”的下場?

可她還能如何,已是待死之身,如何能保秦家權位?怕是就連天子,這時也是愛莫能助。

“請先帝手詔!”太皇太后自然不會讓朝臣驚疑太久。

有內侍去而復返,展開黃卷,朗朗而誦。

衆人再是一番神色莫惻。

太皇太后也微微扶緊手柄,神情卻仍是淡然:“當初先帝抱病,常與哀家商議,論及諸位皇子……惜太子早逝,較長之福王又遇謀殺,剩餘諸子,無論沉穩、果決皆有不足,雖當時,先帝並未擇定繼位皇子,不過先留手詔,讓哀家憑機斷之宜,可行臨朝監政之權。”

臨朝,便可效仿前制,垂簾聽政!

“聖上登基至此,於政事上多有不察,以致奸侫惑言,屢屢陷害忠良,聖上非但不能明斷,更有偏信之舉,也難怪先帝臨終前耿耿不安,委託哀家監政之權。”太皇太后不顧衆人“嘶嘶”吸氣,也不顧天子兀地捏緊了龍袍,自顧說道:“故而,哀家決斷,即刻返宮,於明日,即臨乾明門聽政,輔佐天子處理國政,纔不負先帝所託。”

命婦們自然不能貿然插口,儘管大多人心中驚懼,卻也垂眸沉默。

一應朝臣也如蠟刻。

沒人膽敢偷窺天子那雙怒火燒透的眼眸。

而做爲宗人令的康王,卻得了康王妃暗暗一拉袖筒。

他一擡眼,又巧遇虞渢的目示,隔空一觸之際,康王旋即醍醐灌頂。

起身抱揖口稱“謹遵聖諭”。

虞渢也隨之起身,緊接着,在場朝臣盡都抱揖遵旨。

濯纓園中,皇后芳辰宴最終鬧出這樣的結果,實爲京中一大新聞,不及暮色四合,隨着諸多女眷與朝臣傍晚回城,在這個夜晚,便如初夏的清風一般,遍及各大市坊。

秦相被革,太皇太后要臨朝監政,這天,怕是又要變色!

這一夜,城中禁軍加嚴巡防,五城兵馬司更是徹夜不休。

一時間,大皇子突遭不測竟然無人議論,關於楚王妃原來並未被擄之事當然更非重點,讓諸多貴族震驚的皆爲朝堂這番震動,眼看着天子就不能做主朝政,明日早朝,會多一個太皇太后垂簾在上!

秦相因爲“避嫌”,並未參與濯纓園中這場好戲,不過顯然,他是知情人,也不過顯然,未料及一敗塗地,正等着勝報,哪知噩耗忽然當頭!

長媳折了進去,秦家難逃謀殺皇嗣、陷害宗室的罪名,鬧得灰頭土臉不說,便是他的相位也沒保住,更關鍵的是,太皇太后竟然破釜沉舟,搬出了先帝手詔,明正言順要臨朝監政!

高樓廣廈、多年籌謀,好不容易壘起的富貴榮華,竟在一晝之間就成了危樓欲墜。

原本是有望更上一層,哪知被人輕而易舉就直搗根基!

好在,還有皇后在位,好在嫡長子沒被牽連,仍居中書。

這時的秦相,壓根無睱顧及另一個孫女兒秦子若沒爲宮奴的悽慘命運,他自己咬了好一番牙,吸了不少長氣,好歹才冷靜了怒血衝頭,沒有立即中風偏癱。

還有翻身的機會,必須竭力輔佐天子,除掉慈安宮!

雖然,勝算不多。

卻也聊勝於無。

而子若姑娘在押赴回宮之前,十分巧合地路遇楚王府車與正要啓行,遠遠便見,蘇妃正與謝氏妯娌說話,楚王候於與前,負手仰望天邊一日之間正值炫麗的霞色,側面在溫和的天光裡,尤其清俊,雖未含笑,可那閒適舒展直逼人心。

就像,剛纔什麼也沒發生,不過就是旁觀了一場與己無擾的鬧劇,纔有閒情逸致,觀賞這郊苑晚景。

這一個認知,讓秦子若大感悲憤。

她急急往過邁步,把緊跟身後的內侍甩開些微距離,七、八步時,眼見要被內侍上前扭扣,揚聲喊出:“楚王殿下,我有話問。”

眼下切切實實地成了宮婢,這姑娘倒不會用謙稱了。

楚王殿下對這個突然的滋擾甚覺不耐,但更不情願的是秦子若的糾纏引來越多惻目,便微一揚手:“有勞公公,容這宮婢有話快說。”

很文雅的沒有直稱“有屁快放”的粗話。

不過這暗示已經讓兩個本來焦急的內侍咳了出來。

秦子若撲身上前,但鑑於有王府親衛虎視眈眈,而虞渢又完全沒有“私話”的示意,她只好駐足於三兩步外,話未出口,眼中幽怨傾瀉而出,盡化珠淚。

虞渢毫不掩飾地蹙了蹙眉,忽覺兩道遠遠的注視,迎向,隔得實在太遠,不知怎麼的,卻清晰感覺到他家王妃眼中的戲謔。

王爺心裡這才愉悅一些。

卻聽不速之客總算質問出聲:“殿下何故食言?我對你是一片真情實意,從無加害之意,而我以爲,殿下至少應守君子之道,不該利用於我。”

原來,這時秦姑娘也醒悟過來,她是被人利用了。

“我如果致歉,會否讓七娘好受一些?”虞渢淡淡撇過一眼:“本來不願多說,但爲了不讓你好受,少不得略費脣舌。”

他那樣不以爲意,偏偏還是風度不減,說出的卻是錐心之辭!

秦子若搖搖欲墜。

“食言說不上吧,我本不曾答應你說什麼,你我之間,最多可算主僕,有所要求本就是你癡心妄想,至於利用,我倒也承認,本不願利用女子,誰讓你不依不饒?你也許是不想加害我,其實你若真要害我,倒也無妨,可你對王妃卻有加害之意,這是我決不能容忍,利用,輕了。”

虞渢移開目光,瞧見王妃似乎是與三姐話別,連忙長話短說:“君子之道,應在君子之間,七娘可是自詡爲君子?若是如此,那麼便當我是小人也罷,對於死敵,我從不手軟。”

說完,見旖景已往這邊走來,虞渢乾脆揮一揮手:“帶走吧。”

從西郊別宮到京都皇城,秦子若來往也不下十回,可沒有一次,這一段路如此屈辱與漫長,早前虞渢之言對她的人生無疑是徹底摧毀,所有期望,一切美好,盡數淪爲煙塵,最可悲的其實不是因愛成恨,可悲的是無論你之愛恨,於人皆爲一笑,這是她從未設想的可能,而在這日,本是胸有成竹原應揚眉吐氣的一日,真實卻殘酷地擺在眼前。

不應當,她也是名門千金才貌雙全,不輸蘇氏,即使因爲命運略後一步,也不應當被他完全不放眼中視爲螻蟻,她甚至比蘇氏付出更多,爲他聲名狼藉,爲他忍辱吞聲。

可是他說什麼?真要害他倒也無妨,之所以報復是因爲對蘇氏有加害之心!

曾經那人身上,諸多優良,眼下卻都成爲刺穿秦子若生命的死光,再不讓她津津樂道含情脈脈。

她是真恨自己愚蠢呀,明明大好前程,就此葬送。

倘若有一線機會,也必須還諸於身,讓他知道身敗名裂、萬念俱灰是什麼滋味。

若有那時,當讓他遍嘗苦楚,不過最後她還是會寬諒,還是會給彼此一個相愛相守的機會。

秦子若深深覺得自己實在寬容,陷於情之一字,而不能自拔。

然而這晚,她才被投入役庭,便是身上那套青襦繡裙也被窮兇極惡的老宮女剝除了去,只丟給她一身粗布衣裳。

秦姑娘一邊憧憬着那可望而不可及的未來,一邊顫抖着手穿上那身酸臭不已的衣裙。

必須隱忍,竭盡全力的隱忍。

天子這時還必須依靠秦家,且是更加依靠秦家,祖父雖沒了相位,可還有諸多門生故吏,姻好親朋之族!

還有翻身一日。

她纔在沉默中更衣,擡眸卻見一羣面黃肌瘦的宮婢狠狠瞪視,那目光,像是鋼刃一般恨不能把她剝筋去骨。

“你們想幹嘛?”秦子若大驚。

領頭那位冷笑出聲:“秦七娘,你竟然不識故人?我是楊氏四娘呀,咱們可有些交情,而她們,也都是楊氏女,無一不是被毒殺福王案牽連,咱們可都冤枉得很,因爲我們都知道,五皇子決不可能毒殺聖上與福王!秦七娘,上天真是有眼,你竟然也落到這般地步,咱們今後,可有好好相處的時光。”

秦子若冷汗滿背。

她當然不曾忘卻,楊四娘是德妃的內侄女,五皇子妃的堂妹,因爲五皇子被聖上陷害毒殺福王,德妃與楊家皆被牽連,楊家男子皆被處斬,女眷沒爲官奴。

沒想到,居然與她狹路相逢!

第兩百一十三章 迷霧揭開,驚聞真相第七百三十八章 一敗塗地,秦母求死第五百一十三章 各有謀劃,歪打正着第四百二十章 歸化遇襲,一個時機第一百四十三章 一個許諾,兩世糾纏第六百六十七章 良宵情長,歲月靜好第一百五十八章 再見舊詞,卻署新主第十一章 當年學堂,驚見舊跡第八十章 閨閣芳心,所託非人第兩百一十三章 迷霧揭開,驚聞真相第一百五十三章 閨閣之間,小有芥蒂第一百六十七章 化險爲夷,漸入死地第兩百八十章 一人醉死,一人遇刺第五百三十六章 入潛西樑,一對兄妹第七百五十六章 錢江伯府,緊接“出局”第六百一十五章 安瑾拜訪,實屬誤解第五百九十三章 註定撲朔,慶王出手第三百一十一章 離間之計,黃雀之謀第五百二十三章 平樂姻定,衛冉入京第七十四章 水蓮庵裡,委實風流第八十一章 史四恍悟、三順現形第四百三十七章 循循說理,背後拆臺第七百二十四章 不依禮數,你待如何第七百三十七章 妄度人心,敗勢如山第兩百二十四章 計謀迭出,誰是高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姨娘眉氏,一反常態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真相!同道中人第七百七十三章 針對防範,何愁不勝第兩百六十二章 他鄉遇故,才知音訊第六百零四章 帝崩無詔,唯一見證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錯之間,關要漸顯第四百八十八章 良宵切切,兩情無猜第兩百九十七章 咄咄逼人,實爲試探第三百四十四章 簪纓望族,清高太甚第兩百二十八章 天災難避,人禍可防第七百一十八章 平息市議,仍有餘波第四百六十章 明月之見,良禽擇木第兩百五十三章 病也及時,死也及時第七百零七章 子若心急,黃氏被斥第三章 細論諸女,蹊蹺宋氏第五百八十五章 慈母之心,帝王之疑第三百七十二章 蛇蠍毒計,宋氏決斷第五百一十三章 各有謀劃,歪打正着第六百一十章 真失憶了,怎生是好第四百九十九章 遏制謠言,留下憑證第四十六章 洞悉人心,竭力爭取第兩百三十四章 戲已開演,各歸各位第兩百零五章 又是宮宴,暗涌潮生第六百零一章 留書提醒,事實真相第五百七十一章 掩蓋真相,仍期回頭第五百四十章 福王得子,窺破韻事第一百零三章 皇子妖嬈,世子護美第七百三十三章 擺開陣勢,好戲開鑼第一百八十一章 並非安慰,深度分析第七百二十七章 鴻門宴近,鬥志昂揚第兩百四十六章 疑似“呷醋”,劫後重逢第六百二十一章 盡在籌謀,世子心計第兩百二十八章 天災難避,人禍可防第一百五十二章 姨母歸來,一段舊怨第兩百三十六章 或有紕漏,不及詳察第三百九十三章 良策蠢策?各有見解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山震虎,杜絕陰謀第四百零三章 仗義執言,誰真誰假第四百三十八章 忽有轉機,柳暗花明第十四章 疑惑乍起,變故悄然第四百零四章 天子圓場,各人計量第兩百六十九章 當面過招,請猜勝負第兩百零一章 遠人才歸,又將外行第七百七十七章 本來順利,忽再危逼第三百一十六章 三心二意,實爲一心第六百七十章 尷尬王爺,拋之腦後第一百二十三章 攜手合作,並肩共進第六百六十章 脫身禁苑,銷聲謎局第七百六十五章 莞爾之間,有若朝晞第兩百五十五章 世子絕斷,直面陰謀第四十三章 故作懵懂,擢升櫻桃第三百七十六章 坦言不諱,嫡母庶子第六百六十五章 歸來故國,杜宇斷舊第五百二十九章 兩國貴女,禮教之爭第三百五十三章 果斷絕後,扼制謠言第四百五十二章 攬事上身,旖辰登門第四百二十六章 原來如此,風塵“俠女”第五十六章 虞洲獻計,勢不罷休第六十九章 閨秀風範,但爲良人第兩百五十六章 當衆明辯,不懼羣情第兩百六十三章 門外爭執,室裡纏綿第五百九十八章 隱隱不安,即傳噩耗第四百一十七章 挑事生非?遠遠不算第三百六十九章 猖狂姑姪,“可憐”婢女第六百三十七章 自作聰明,子若入陷第三百六十一章 揮鞭相助,美人英姿第四百二十九章 阿昭直言,舅父真心第七百二十九章 還未揚眉,又再屈膝第三百六十三章 鄭村死者,隴西歸人第兩百一十九章 羊脂魚佩,或有內情第一百零八章 以柔克剛,賢婦風範第一百零七章 失而復得,完壁歸趙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不瞑目,突有“生機”第三百五十五章 抽絲剝繭,夏夜繾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