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緊鑼密鼓,挖坑布陷

秦相府上大宴賓客,不少布衣稚子早來圍觀,看了一陣客似雲來,門前的車水馬龍好容易散盡,正等着午正開席又一輪炮仗齊鳴,下人僕役擡出喜錢來拋灑,好一哄而上爭取個買糖糕解饞嘴的熱鬧,哪知久候不得,反而又見車水馬龍連續而出,圍觀衆人皆爲訥罕,瞧過這麼多望族壽宴,還沒見過這等稀罕事兒。

朱雀大街旁的一家酒肆閣樓上,一身青衫的男子看向對面相府所在的牌樓裡,不斷在圍觀布衣目瞪口呆的注視下駛出的車與,微微卷起脣角。

正是楚王虞渢。

他身邊的女子自然不可能是旁人。

雅室的門忽被推開,進來的卻不是呈上酒菜的跑堂,而是晴空。

聽他稟報:“小的打聽得清清楚楚,相府前院還未開席,秦相正儒雅有禮又不失威嚴的與賓客寒喧,聽着那些松鶴長春、萬事如意的賀詞兒,悠然自得的很,先是有翰林辭席,緊接着便連韋尚書等也找了藉口離開,沒多久人就走了多半兒,秦相險些沒有掀了桌子。”

再緊跟着就“噼裡啪啦”地報出了一串兒名字,都是中途辭席的望族。

旖景便驚訝道:“我曉得翰林們多是被你鼓動,預等着今日給秦府難堪,韋十一娘她們也就罷了,怎麼連青雲坊陳家、孟、賀、宋、夏、姜等名門望族也摞了臉子,這些可非與咱們諸多來往的家族,說到姜家,大約還有呂簡呂御史這一層,其餘的我可不明就裡。”

今日緊跟着韋十一娘辭席的姜家,就是呂簡妻族,當年虞渢對呂簡有救命之恩,姜家本又是仁義之族,還這個人情倒說得過去。

青雲坊陳家可非太后同宗,兩家沒有關係。

但旖景隨之醒悟:“是了,姜氏的堂姐陳宜人可與我三嬸是手帕交。”

“這幾家,應都是你的人緣兒。”虞渢篤定說道。

旖景一副不甚了了的模樣。

“甄六孃的母親出身孟氏,當年若非你爲甄六娘向太皇太后求情,她只怕已被私下處死。”虞渢提醒道。

按着這個思路,旖景便明白過來其餘幾家爲何“捧場”了,都是與她的幾個閨閣好友有枝枝蔓蔓的聯繫,比如夏家,就是卓念瑜的外家,雖眼下權勢不重,但屬詩書名門,有這些家族帶頭,難怪那些觀望者瞬間做出抉擇,攪和得秦相壽宴正日成了這樣的局面。

正說着話,雅室的門忽然洞開,卻是平樂郡主風風火火地進來,被她拖着那位,當然是魏淵。

“阿景,今兒個爲了給你助拳,我可錯過了一場好吃好喝,這東道,你們夫妻可得做好!你今日不在場,真真可惜,咱們那位壽太妃,我才發現她真真可愛!你是沒瞧見,秦子若那副模樣……”

——

子若姑娘眼下的模樣實在悽惶不忍直視。

老王妃倒也“疼”她,依舊讓她共乘一與,一路上又是自責又是安慰:“唉,我一貫不會應酬,這回沒有景兒在身邊提點,心裡忐忑得很,就想拉着壽太妃一道吧,真不知她心裡懷着怨氣,定是她不滿八娘,遷怒到你的身上,路上就勸我莫中了圈套……我當然是不信的,她們都不知道你的長處,我卻清楚,可側妃那事,到底沒得太皇太后允可,正是因老太妃提醒這句,我今日才忍着沒說,若當場說出,還真不知鬧成哪樣。”

老王妃一副“慶幸”的神情,看在子若眼裡,哪叫一個無奈悲憤,簡直哭得慘絕人圜。

“今日實在是讓你受了委屈。”老王妃一邊拈着錦帕替秦子若拭淚,一邊擔保:“上元應當也是聽了那些個不盡不實的閒話,心裡存了誤解,只我一貫嘴笨,怕也說服不了,還是得說服太皇太后,上元也只聽得進她的話,好孩子快別難過,仔細哭壞了身子,等隔上兩日,我就遞牌子入宮,景兒這樁事,多虧了秦家在聖上面前轉圜,才能平息,我是一定要爲你請功。”

秦子若連忙哽咽道:“就怕今日這事一鬧,閒言碎語也會傳去太皇太后耳裡,這事明面上,確爲那些上折的御史被人抓了把柄,但只不過,這事起因卻並不在那幾個御史,而是市坊間的議論,祖父確是壓了不少僚屬的奏本,又多有勸諫,聖上纔不追究。”

經過今日之樁,秦子若倒也能“亡羊補牢”,就怕老王妃說漏了嘴,再被太皇太后拆穿,連忙支招:“這事已爲過去,再提對王妃也有不利,我如何都無謂,還是不要再多分解,免得太皇太后也誤解秦家心懷叵測。”

老王妃連連頷首:“都是我今日一時嘴快,也是不防老太妃對秦家積怨這麼深。”

卻也沒說要在太皇太后面前如何爭取。

而秦相壽宴這麼一場引人貽笑的鬧劇,當然飛快傳去了慈安宮,太皇太后一聽老王妃居然把秦子若帶同出席,並說了那麼一番“疼惜體恤”的話,氣得說不出話,直到聽完事發始終,曉得被壽太妃與平樂以及衆多女眷攪和了,才冷笑一聲:“這就叫多行不義必自斃,世人的眼睛血亮得很!”

沉吟片刻,又再撫掌,卻敲了一下衛昭的腦門兒:“你那表嫂,當真是個周密人,必是她料得老王妃耳朵軟,會中了秦家那對母女的蠱惑,做出貽笑大方的事來,有意讓這麼多人去拆臺,反讓秦家鬧個難堪。”

於是並不等老王妃遞牌子入宮,次日,太皇太后就先行詔見。

一番責問。

老王妃自是把秦子若的叮囑拋諸腦後,一番話酣暢淋漓:“都說子若大逆不道,在我看來,她也確是對渢兒實心實意,秦相雖虛僞些,也有難言之苦,誰讓子若當初一根筋?爲着家族,再兼皇后的體面,只好把她除族,到底是親孫女兒,又哪能做到冷心絕情,景兒被擄,市坊裡鬧得沸沸揚揚,我也曉得錯不在她,但總不能眼看渢兒也一同擔責,還好有作秦相暗中轉圜,壓制着多數言官御史沒有添亂,秦相也沒別的意思,就是想子若得個歸宿,若成了渢兒側妃,也算有個名份。”

太皇太后正疑惑着壽太妃在相府那番雲遮霧繞的話,這時聽老王妃直接捅開,險些氣了個倒仰!

好個秦家,這是眼看正妃沒了指望,就動起側妃的算盤!

當即痛心疾首:“二嫂當真糊塗!只聽秦家人胡說,那幾個上本的言官,還不全是他們指使?你道卓進怎麼丟了官職!卓進就是秦相的人!這事稍微明眼的都知道,就你瞞在鼓裡!我實話告訴你,景兒和離,就是秦子若在後勸說,我有言在先,必不準有人再拿這事逼迫,秦家是想逼得皇族廢妃,好讓秦子若取而代之!真虧他們睜着眼睛說瞎話,竟然還在你面前表起功勞來,恬不知恥到家!”

老王妃瞪目結舌。

太皇太后冷笑:“怎麼,二嫂連我都信不過,就只聽信秦子若討巧賣乖?”

老王妃抹了一把冷汗:“自是不能,我只是當真沒想到……”

“得,這事你也別管,回去之後,倘若秦氏問起,你也別詳說,告訴她,這事我還得思量,有了決斷,自會詔她說話。”

於是這麼一來,秦子若總算略微安心,以她看來,太皇太后沒有當場反駁,這事便大有成算,許是衛國公府這回徹底與秦相府撕破臉皮,到底傷及天子顏面,太皇太后心裡也不痛快,有意給蘇家一個警告。

哼,祖父壽宴樁樁件件,她回過神來後能不曉得是蘇妃在後策劃?可這次,卻註定搬起石頭砸腳,反而讓太皇太后忌憚。

唯一的忐忑便是虞渢。

當日他也沒有出席祖父壽宴,似乎是要與秦家劃清界限。

可到了這個地步,也只有孤注一擲,倘若接下來的計劃順利,生死攸關存亡一線,任誰都不會只爲兒女情長置諸多不顧。

卻是不知,那事究竟籌劃如何,以萬全爲上,眼下還是莫與外人輕易聯絡爲佳。

可一旦有了結果,母親應該會及時告知。

於是秦子若煎心如焚的進入了等待模式。

而另一方面,天子聽說他“鼎力支持”秦相大設宴席竟鬧得個慘淡收場,也是勃然大怒,這番不由皇后找上門來哭訴,主動去了坤仁宮,因爲接來下的計劃勢必要皇后協助才能實施。

帝后一番陰謀詭計,天子說道:“雖說這事不在罪證確鑿,關鍵是要讓太皇太后必須取捨,但明面上,還是要做得能經住推敲,否則太皇太后只怕又會馬虎遮掩,還需一個人證,而此人必須與衛國公府息息相關。”

“那蘇明不就現成?聖上不是也說他與大長公主及衛國公兄弟不和?”皇后支招。

天子強忍不耐:“他不合適,一來世人都曉他是庶子,深受衛國公府嫡系忌備,再者他是男子,如何當場作證,他的妻室身無誥命也不能入宮。”

皇后便將胸脯拍得咣咣響:“這事包在臣妾身上,哪個人選合適,黃氏必然清楚。”

於是黃氏便獲詔入宮,當聞皇后那番陰謀後,大驚失色:“不瞞娘娘,臣妾心目中雖有合適人選,便是庶女三娘,但她也不易說服,畢竟……她雖與五娘早有舊怨,可要在夫家立足,還得倚仗衛國公府,這事就算順利,只怕也會被大長公主記恨,三娘不是蠢笨人,當不會爲自斷生路之事。”

實際上,黃氏是爲自己擔心,這事倘若能成,當然大快人心,可一旦拆穿,讓大長公主得知是她在後搗鬼,旖景就算死罪難逃,可衛國公府並沒敗落,兄長黃陶又還不夠實力,她如何自保?便是三郎也會受到連累。

皇后冷笑:“你保不得她,難道我還保不住?難道聖上還保不住?罷,這事你莫要插手,只由我出面說服。”

黃氏長吁口氣,欣喜若狂——蘇旖景那眼中釘,這下總算可以連根拔除,雖然對達成三郎得爵並無直接干係,也是掃清了一大障礙,更關鍵的是,經此一事,總算又能獲帝后信任。

緊跟着,皇后又詔見了李氏與秦夫人。

於是秦夫人再去了一回顯王府,得知太皇太后答應考量,這才舒出一口胸腔積蓄的悶氣,對秦子若說道:“你放心,蘇妃給予咱們的奇恥大辱,勢必翻番施報,聖上已有周全計劃,這回,也得讓蘇妃嚐嚐什麼叫做千夫所指、身陷死境!”

可秦子若聽了那番計劃之後,並不安心:“只擔心楚王,他可是曉得小嫚的身份,與大皇子出身。”

秦夫人冷笑:“那又如何,聖上早將這點考慮在內,關鍵不在動因,也不在罪證確鑿,無非取捨較量,到時只要太皇太后決斷,蘇妃百口莫辯,小嫚與大皇子的事主謀是聖上,太皇太后怎會爲一個親王妃鬧出皇室醜聞?楚王也會有所衡量,總不能爲了蘇妃一個女人,擔着逆上詆詬之名,想以同謀之罪處死不成?”

“萬一太皇太后……”

“即便有這萬一,慈安宮也是與聖上徹底反目,勢必你死我活,擔責的,怎麼也不是咱們。”

秦子若咬牙:“只怕有個萬一,又讓蘇妃安好。”

“那也只是暫時,只要聖上下定決心,沒有讓個後宮女流乾涉皇權的事。”秦夫人被壽宴一樁刺激太深,整個人都猙獰起來。

可秦子若的目的卻不一樣,她低聲說道:“這事,我們還得留個後着,就算能置蘇妃於死地,最終還得讓人背這黑鍋。”

這是因爲,直到此時,她對虞渢仍有執念,竭盡全力要洗清罪名,爲將來兩人攜手同心爭取一線機會。

第七百二十二章 陳妃得寵,秦家獲恩第七百八十二章 子若終場,盛世開端第五百五十七章 遠慶九年,悄然而至第七十六章 美色誘惑,郎心浮躁第二十二章 暗下決心,脫胎換骨第四百五十六章 虞洲娶妻,秦妃“樂禍”第三百六十一章 揮鞭相助,美人英姿第六百九十三章 王妃智斷,廷益清白第一百九十五章 神秘女子,莫名兇案第四百三十三章 牆還未倒,避之不及第五百三十六章 入潛西樑,一對兄妹第三百八十六章 狡辯不脫,破釜沉舟第七百六十六章 輸給時間?其實註定第七百五十九章 江薇“拜師”,遼王示誠第兩百一十四章 言說舊事,漸明禍因第五十章 反輸爲贏,酒肉結交第五百七十四章 勸逼指證,虞棟獲死第六百八十六章 以死相逼,妥協不難第七百六十二章 蘇公出徵,大君來使第一百八十三章 佳人已逝,含冤難雪第四百七十六章 得此孝女,正該此報第一百六十八章 唯願灑脫,無奈世事第七百七十八章 黃氏收場,故事未完第兩百六十八章 心絃幽寂,爲一人吟第三百五十六章 改制在即,誰將作亂第八十八章 一見傾心,是否冤孽第一百四十七章 得罪惡人,禍之根源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雙管齊下第五百六十二章 姐妹管家,刁奴犯橫第四百一十五章 朗星明月,各憑手段第四百六十三章 “風波”連連,“風光”回門第六十九章 閨秀風範,但爲良人第六百零四章 帝崩無詔,唯一見證第五百四十六章 陳謀濫計,並不稀見第五百零三章 魏郎無情,紀姑有心第兩百四十二章 喬縣來客,再引覷覦第一百九十六章 分析案情,忽遇問名第一百二十章 你之哀傷,我之遺憾第五百章 恩封確實,將有險關第兩百四十一章 兩心相許,早在當時第兩百八十九章 身臨其境,決心更堅第三百七十二章 蛇蠍毒計,宋氏決斷第兩百二十二章 福王慰妻,兩妃爭強第兩百三十七章 儲君無能,實爲隱患第七百五十二章 秦公被毆,楚王醒轉第三百零五章 策動前夕,偶然偷窺第七百六十章 中秋月圓,血禍又至第四章 夢時夢醒,愧疚如山第六百九十五章 風雨間歇,如此犒賞第四百七十二章 疑軍穩軍,祖母厲害第七百七十六章 黃恪被擄,董音受逼第八十五章 天下至尊,奈何良薄第七百六十九章 辛未事變,久醞即發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在計算,撕破面皮第四百二十五章 夫妻之間,小打小鬧第一百五十章 再結“同盟”,年後初見第十八章 摁捺不得,人心思動第五百四十四章 謀劃分府,江月發招第四百一十五章 朗星明月,各憑手段第三百五十四章 隱伏殺意,真相將明第一百五十九章 嫌隙難消,心生倦意第四百五十七章 廖大破產,朗星挨踢第七百零七章 子若心急,黃氏被斥第八十章 閨閣芳心,所託非人第一百六十九章 真相大白,盛怒難捺第六百九十章 張氏利氏,連袂出場第二十三章 握手言和,設宴謝師第四百三十二章 不甘吃虧,直言分家第七百二十七章 鴻門宴近,鬥志昂揚第三十二章 郎如青竹,女若幽蘭第兩百九十六章 奪秒赴險,爭分勸諫第六百七十七章 家人團聚,王妃歸故第四十九章 溫言安慰,巧救臘梅第六百二十六章 不是舊怨,實爲至交第四百四十二章 有情無情,不棄當棄第六百三十七章 自作聰明,子若入陷第三十三章 窗裡窗外,兩心契合第四百五十章 離家出走,姐妹交心第六百三十七章 自作聰明,子若入陷第四百一十五章 朗星明月,各憑手段第兩百零七章 貴女之間,涇渭不明第兩百零四章 置於漩渦,豈可獨善第四百八十六章 飛花渡頭,人約子夜第五百五十八章 時日無多,大變在即第八十一章 史四恍悟、三順現形第五十五章 將軍護女,痛責莽子第三百八十三章 順利落毒,自行揭發第四百四十八章 小別重逢,情意綿綿第三百零六章 一時衝動,惹火燒身第四百八十四章 折辱不成,子若受冷第兩百零三章 各憑手段,誰主沉浮第六百八十六章 以死相逼,妥協不難第六百五十九章 偷襲得手,反被威脅第三百七十四章 家庭會議,挑破隱密第四百零一章 宮宴之上,各懷心思第三百三十四章 纔剛新婚,便要爭寵第五百一十八章 閨閣趣話,暗藏心機第四百二十章 歸化遇襲,一個時機第七百五十四章 不僅泄憤,關係大局第六百八十八章 預算反目,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