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 不依禮數,你待如何

喧喧碌碌近十日,看這場面,誰也不疑秦相天恩眷重,儘管秦拘案纔剛剛平息,並沒有受到任何牽涉。

不過這也就是在普通人眼裡看來。

操管宴會的秦夫人甚是焦灼,蓋因廣發權勳的不少邀帖,卻都得對方遣人“道罪”——藉口說來說去也就是那些,諸如家中長者有疾,不能赴請;抑或煩瑣事多,遺憾缺席;甚至有人乾脆利落地送來賀禮,連交待都不留一字。

相府諸多酒宴,還從未面臨過這番景況。

秦夫人不敢輕疏,趕忙知會了右丞與翁爹。

這一打聽,原來藉故不來者竟都是與衛國公府有舊情故交之族,隱約表明衛國公府似乎不會赴宴。

可一直等到那兩日流水宴開設,衛國公府並沒遣人“致歉”,也沒先上賀禮表示不能來賀以盡禮數,甚至衛國公府諸多姻親都沒表示不來赴請,秦家人自然以爲暗察之信是捕風捉影、流言蜚語,衛國公府再怎麼也是秦府姻親,若當真不能赴宴,總得有個交待,闢如大長公主猶在病中,衛國公又忙於公務云云。

只以爲事先“道罪”的人家不過是因爲秦拘那一樁事有所顧忌,膽小怕事之輩,秦相全不上心,卻讓家人把這些明言不來赴請者記錄在薄,只待事後清算,給這些趨利避害的鼠輩利害苦頭。

直到正宴這日,秦夫人才曉得事情有多嚴重。

及到巳正,離開席僅有一個時辰,別說衛國公府女眷無一登門,便是周、蔡兩家也沒表示,那些未來“道罪”者的國公府故舊甚至也不見人影,更別提陳相府,楚王府,以致楚王姻親——自打天子登基與相府頗爲“交好”的秦相老部下殷都御一家也不見人影。

正宴賓客可都預先送了邀帖,除了明言不至者,秦家自然以爲對方會來赴請,坐席是按數準備,可及到巳正,空了一半,這場面怎不讓秦夫人焦灼。

當然到了這時,她自曉得是被衛國公府有意給予難堪,便連應酬慣例都不守,不來就是不來,聯同親朋一併缺席,不先知會不打招呼,即使你送來邀帖如何,又沒律法強迫我就必須赴宴,便是不來,秦相又能如何?

秦夫人只恨黃氏——別人也還罷了,只要她出席,就是代表了衛國公府,顏面上也好看一些。

黃氏委實冤枉,並非她不想來,也就直到正宴這日,她都梳妝打扮好了,正等着大長公主遣人通知她往相府,及到日上三竿也沒半點跡象,一打聽,才知蘇家壓根沒有赴請的打算,黃氏哪能不知這是在給相府難堪,硬着頭皮去勸,說了一堆兩家姻親之好,這般行爲有失禮數的套話。

大長公主也懶得與她駁嘴,只丟下一句:“你要去,我也不阻止,只自己準備禮信就罷。”

黃氏滿嘴黃蓮,她這時已是赤貧如洗,還哪有倉促之間的餘財準備給相府的賀禮?只好作罷。

且說秦夫人,也確沒有太多心力耗廢在詛咒黃氏這一樁於事無補的閒雜上,心下暗罵了兩句,就致力於火速掩飾場面,把來賀者儘量集中,暫時也不能顧及各家門楣高低,總之不讓人瞧見空席無人的冷清。

這也好在相府本身故舊親朋也不少,倒也沒落得個正宴之日門可羅雀。

相比其他,秦夫人最關注的自然就是顯王父子,可人家是宗室親王,相府邀帖要送,人家來不來的,知會一聲是禮數,置之不顧誰也不能非議。

但秦子若還等着去與楚王做側妃,楚王倘若是連秦相壽宴都缺席,秦夫人自然更覺膽顫心驚。

即便有天子作主,後頭那一樁事能將蘇妃置於死地,可要是楚王一昧牴觸,就算將來爲自保屈服,真要是一世將子若委屈在側妃之位,秦夫人怎能心甘?

她幾乎摁捺不住,就要遣心腹去正門打聽——是不是賓客太多,以致於楚王府的車與擁堵在後——搞得心腹們也是一陣腹誹,夫人忙暈了頭不成?再是賓客如雲,各處安排得當,別說王府車與一旦駕臨暢通無阻,便是公候府邸,也沒有被擁堵在後的道理。

不至盛夏,錦陽的五月實爲冷暖適宜的好氣候,但秦夫人這日已經忙得周身冷熱交替,頗有些心力交瘁的不支,卻總算是在開宴前,聽聞楚太妃駕臨,竟是與壽太妃攜手一同,還有平樂郡主相伴,秦夫人總算鬆了口長氣,在一堆親朋女眷中脫出身來,集合了妯娌、女兒、侄女們浩浩一衆去垂花門恭迎。

別人也就罷了,秦二太太與八娘母女尤其興奮——蓋因秦相早有明示,要將八娘嫁入宗室,雖說壽太妃的子孫無爵,可八娘“未婚夫”虞沅之父虞榴眼下卻是羽林中郎將,實權人物,不比當初閒散宗室,兼之虞沅也生得一表人才,八娘甚覺滿意,自是期望這樁姻緣能成,雖然也聽說壽太妃甚是牴觸,二太太卻沒放棄,他們家可有天子撐腰,再者天子也甚願促成這樁姻緣,爭取虞榴在手,此事未必不成,二太太便有意與虞沅的外家江州伯陶氏一族交好,暗會即成姻親,期望着陶氏能說服老頑固壽太妃,這回一聽說壽太妃駕臨,二太太且以爲成功在望。

一路上還不望叮囑長嫂:“老王妃既然駕臨,相必楚王妃這兒媳也會隨其左右,楚王妃最是奸詐,嫂嫂勢必防範她對壽太妃行挑唆之辭,中傷八娘,稍後,還得將楚王妃藉故支開纔好。”

秦夫人便也盤算,衛國公府眼看是要與自家撕破面皮,蘇妃必不容子若位及側妃,但老王妃既然駕臨,想必是子若的乖巧有了成效,最好今日便即達成此樁,正好,韋、楊、彭、卓四位娘了今日都來赴請,她們可算是蘇妃的手帕交,到時且讓大女兒領着蘇妃與那幾個一處,自己陪着老王妃,當着一應命婦的面,想辦法把話題引到子若身上,只要老王妃當衆說出歡喜子若欲讓她爲楚王側妃的話,也算是楚王府有意在先,自家成其美意,待得太皇太后允准,誰還會議論從前那些紛擾?

縱使子若暫居妾位,可總算再被家族承認,楚王是親王,側妃也有品級,總比當初沒名沒份的侍妾強出十番。

今後的事,也只有慢慢圖謀。

一路打算,哪知秦氏一衆女眷及到垂花門,好容易盼到老王妃一行,秦夫人險些沒有一個踉蹌絆倒。

蘇妃呢?蘇妃沒有出現,跟在老王妃身後的儼然就是她的女兒,盛裝出席的子若!

雖然這個場景是被秦夫人魂牽夢縈的,可真出現眼前,難免膽顫心驚,這可是翁爹壽宴,子若這時還是除族之女,王府侍婢,卻這麼出席……但驚慌失措的秦夫人一當觸及秦子若平靜帶笑的目光,卻莫名安心下來。

要說來,子若姑娘甚長一段日子的確沉浸在天子姐夫“出爾反爾”的憂怨當中,直到宮裡添了個陳貴妃甚獲聖寵竟然有孕,緊接着秦嬪遭貶,秦拘定罪,秦相被衛國公爲首的一衆朝臣彈劾,險些牽連其中,子若不得不振作起來,一門心思的討好老王妃,那些別無二意唯願王爺安好的話翻來覆去孜孜不倦,就盼着老王妃熱血沸騰地入宮,爲她爭取側妃之位,及到老王妃提出,乾脆趁着這回秦相壽宴,讓她隨同出席,當着衆人的面,老王妃從中轉寰,說服秦家寬諒子若,至少讓衆人目睹,老王妃確對子若多有“疼惜”,有了這個鋪墊,也好勸服太皇太后。

秦子若雖覺這事有些本末倒置,但老王妃態度甚過熱忱,倒讓秦子若不好再矯情。

她一想,如此一來,倒不失爲快刀斬亂麻,老王妃攜她出席請宴已是態度,衆人皆有目睹,即使蘇妃與衛國公府,也不能當衆就給老王妃難堪,天子這回有意施恩祖父,太皇太后也會所顧忌,類似於生米煮成熟飯,不無不可。

便一咬牙——就算會受人言,好歹是自家祖父壽宴,賓客們總算會有顧忌,難堪也是有限,只區區尷尬,爲成大事,丁點委屈又算什麼?自己這一出席,再經輿論造勢,不怕不會演變爲“楚太妃甚喜子若,故而代爲求情,秦相無奈,便就寬諒,而太妃當衆表示願納秦氏七娘爲楚王側妃,也屬守得雲開見月明的一段佳話”。

便是虞渢,因爲老王妃之故,也不會固執己見,擔着不孝之名。

蘇妃就更沒什麼好憂慮的了——活日無多。

是以,秦子若就這麼端莊大方地來了。

秦夫人很快鎮定,帶領家人禮見之後,迎了老王妃往花苑設宴之處,總繞不開一個話題:“怎麼不見王妃?”當然將女兒視若不見,以相府的立場,這時也只好暫且當作陌路。

老王妃聲如洪鐘:“景兒在孃家小住,上元既不想來,她今日便沒來。”

便是扶着老王妃手臂的秦子若也險些沒有一個踉蹌——什麼意思?衛國公府竟然缺席?蘇妃竟然不至?

這下,秦夫人母女同時意識到一個問題——楚王來否?

但老王妃那音量實在讓兩人忌憚,生怕一個不那麼愉快的回答引得衆人側目,都不敢貿然再問。

很快,便到了女眷們集中的宴廳。

老王妃一見韋夫人,眼中一亮,也不管秦夫人如何,挽着壽太妃便往那邊過去,走出兩步,還不忘回頭交待秦子若——依然聲如洪鐘,恰逢在坐諸位都是普通命婦,眼見兩太妃駕臨,也都住了笑談,起身持禮保持緘默,自是將老王妃的話聽得清清楚楚:“子若,這是你家,不需跟着我,自與姐妹及閨閣好友玩笑去。”

一時間,所有人的目光皆集中在盛裝華服的王府“婢女”——秦子若身上。

秦夫人這下結結實實絆了一下,險些沒有推倒某位女眷,再引一片騷亂。

這情境,完全不在設想好麼?

偏偏秦八娘還上前添亂,真挽了子若,就近坐在了一席。

這一席倒也不那麼“高不可攀”,確是相府故舊,因此席上的閨秀們雖覺詫異,也沒有對秦氏姐妹產生牴觸。

韋夫人看這情景卻愣怔住了,好半響,才問出一句:“怎麼不見王妃?”

身後的秦夫人冷汗都溼了衣襟。

這回,卻被壽太妃搶了先——

話一出口,又引得一片鴉雀無聲,好些就近的貴婦面面相覷,心裡有如鼎沸,但都說不出話來。

暗暗在想,今日秦相壽宴,這是有人要砸場子的節奏麼?

第五百八十八章 摁捺不住,毒計釀成第兩百三十二章 利氏受辱,許氏不平第五百零七章 諸子弒母?人倫悲劇第五百八十章 威逼抉擇,暗潛歸國第三百六十六章 皇子審案,世子旁觀第八十二章 逼迫之辭,徹底否定第七百三十五章 當衆揭發,子若強辯第八十七章 妻妾之間,明槍暗箭第八十七章 妻妾之間,明槍暗箭第四百六十四章 搬得靠山,殺回王府第四百五十三章 前世軌跡,今生陌路第五十四章 略微挑撥,小小報復第四百八十二章 幫派內亂,鄰國政鬥第六百六十八章 夫妻交心,準備歸楚第八十七章 妻妾之間,明槍暗箭第一百零二章 你若釋懷,我便心安第兩百六十三章 門外爭執,室裡纏綿第七百六十二章 蘇公出徵,大君來使第三百一十七章 驚悉真相,天子“惡意”第五百三十二章 怎能無悔?叩請和親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雙管齊下第兩百四十九章 隱情不淺,世子出場第三百八十二章 鬧市刺殺,孤閣纏綿第三百三十七章 反感漸重,浴室意外第五百三十九章 沒有漁翁,皆是蚌鶴第五百六十九章 奸細入宮,“雲雀”現形第二十章 忽得啓發,設計識人第三百二十章 兄妹密談,蹊蹺遺言第五百一十一章 最高長輩,登門問罪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彼之道,還彼之身第三百五十章 爲君之故,怨痛滿懷第七百四十二章 關鍵在於,誰將上位第一百八十九章 尚未成行,再發兇案第三百七十七章 劇毒*,偷樑換柱第一百八十一章 並非安慰,深度分析第五百五十九章 機密外泄,決意廢儲第四百三十七章 循循說理,背後拆臺第兩百二十八章 天災難避,人禍可防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山震虎,杜絕陰謀第四十四章 宋輻何人?田阿牛也第四百六十四章 搬得靠山,殺回王府第三百六十二章 面見殷氏,得證實情第兩百八十九章 身臨其境,決心更堅第兩百一十一章 多方攜手,關健一子第五百二十章 拒絕妥協,公主駕到第兩百九十七章 咄咄逼人,實爲試探第三百零四章 沉寂當中,風聲暗起第六百三十八章 獲勝關鍵,讓人膽寒第三百三十三章 劍傷小五,言及謀劃第七百三十三章 擺開陣勢,好戲開鑼第六十七章 暗藏心意,問君知否第四百五十五章 如此虛榮,妄自尊大第三百三十五章 狹隘狠毒,虞棟夫妻第一百七十八章 莫如當初,愛恨無涉第七百二十九章 還未揚眉,又再屈膝第兩百三十九章 東宮有喜,聖上賜恩第四十五章 爲尋外援,夜探妓坊第兩百零四章 置於漩渦,豈可獨善第兩百三十一章 旖景勸言,將計就計第五百七十三章 蛇蠍相比,也有不及第三百九十六章 “風流韻事”,江氏出醜第三百六十二章 面見殷氏,得證實情第兩百二十七章 六娘之疑,險揭真相第四百七十二章 疑軍穩軍,祖母厲害第七百六十二章 蘇公出徵,大君來使第六百六十六章 久別重逢,但享靜好第五百九十一章 “青雀”之用,忠義難全第六百六十二章 聲東擊西,虛實難辨第五百七十四章 勸逼指證,虞棟獲死第五百四十四章 謀劃分府,江月發招第三百五十七章 狐狸與豬,各有用處第五百七十一章 掩蓋真相,仍期回頭第四百一十五章 朗星明月,各憑手段第兩百六十章 陰霾驟生,有客遠來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發威,王妃駁回第四百八十二章 幫派內亂,鄰國政鬥第四百二十三章 秋意漸涼,男女秋月第一百七十三章 小小蹊蹺,指向何處第六百零六章 發現屍身,卻令毀容第六百零六章 發現屍身,卻令毀容第一百三十三章 步步緊逼,欲揭真相第三百七十一章 不知厲害,自尋死路第一百零三章 皇子妖嬈,世子護美第三百四十一章 據理力爭,領命施罰第三百八十五章 遠瑛堂內,終極對恃第六百四十八章 聞言察據,剷除禍根第七百二十章 小嫚“復寵”,六娘出閨第五百零八章 暴死真相,惡母狠子第兩百九十九章 人已謀事,未知天意第兩百八十三章 淑女怨憤,殿下發狠第三百八十一章 聯宗族親,原來是你第六百九十五章 風雨間歇,如此犒賞第兩百七十六章 舌燦蓮花,欲反黑白第兩百三十章 愚昧之計,哭笑不得第五百三十章 晨微露面,皇子醉臥第兩百一十五章 宋輻和離,母子生隙第一百三十六章 誰之劫數,終究難參第七百四十四章 再去西樑,萬般不願第六百六十六章 久別重逢,但享靜好第五百四十七章 唱唸到位,主角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