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 乾孃面目,王妃“懷妒”

旖景與楊嬤嬤說話,並不曾授意丫鬟們避開,但一貫穩重頗有春暮風範的秋霜這般急不可捺地打斷話題,多少還是讓旖景有些驚訝,瞧見楊嬤嬤起身就要訓斥,旖景忙摁住她的手:“嬤嬤,且聽聽秋霜怎麼說。”

秋霜先是衝旖景福了一福,雖得了賜坐,卻並不敢領,站在一旁稟道:“祖母只知鄭氏是晴空的乾孃,卻並沒打聽過從前的事,這鄭氏實在不是什麼慈善人,當初看着晴空年歲小,又是顯王爺親自領回來的,囑咐下去讓人好好照顧,雖不讓幹活,卻按月發放例銀,鄭氏便想佔這份月例的便宜,這纔開口認了晴空當乾兒子。”

對於晴空的生世,旖景都不甚了了,只知他那一世就是虞渢身邊的小廝,不過遠不如這一世的文才罷了,只聽秋霜繼續說道:“晴空十歲上下才被王爺挑爲侍讀,那些年的月例都被鄭氏苛扣,如此也還罷了,卻連溫飽都不能周全,鄭氏還時常責打晴空,任由她家子女對晴空呼來喝去。”

這事旖景就更不知情了,楊嬤嬤忍不住問道:“這話你是聽誰說的?”

“是秋月……從前這些事,晴空連王爺都瞞着,也不曾說過鄭氏的壞話,到底還是盡着乾兒子的情份,那年王妃準了秋月與晴空的親事,鄭氏竟然訛上了秋月,秋月問了晴空,才知有這段就裡,晴空說這事他來處理,叮囑了秋月莫要張揚,也是怕鄭氏被責,秋月也只對我說過一回。”

這就難怪了,倘若晴空那一世就把這事告訴了虞渢,那麼虞渢也不會允許鄭氏這一世再有欺逼晴空的機會,旖景想道。

“嬋娟幼時並不把晴空當兄長對待,也就是晴空隨了王爺去冀州之後,當得回來,鄭氏眼見着晴空頗得王爺信重,這才動了讓嬋娟接近的心思,我還打聽得,王妃那時準了秋月的婚事,鄭氏私下便求了祝嬤嬤,讓她說情,把嬋娟嫁給錦陽王府採買處樑叔的小兒子,哪知樑叔看不上鄭氏的刻薄,本身不願意,卻礙於祝嬤嬤的面沒一口拒絕,後來秋月出了事,鄭氏也沒再提這事,可見又是動了心思,更別說這一段時間,鄭氏母女可與秦子若來往得頻繁,我也是看她突然與祖母殷勤起來,才留的心,原本也是想找機會提醒祖母,聽說晴空自己也不情願,纔沒多事,打算暗暗觀察着嬋娟與秦子若那頭的來往,待確實之後再稟報王妃。”

原來這裡頭還有秦子若的事兒?旖景蹙眉,看來這位女諸葛當真不是一般人,立足未穩,就忙着拉幫結派,還真險些把楊嬤嬤繞在裡頭。

楊嬤嬤這下子弄明白了鄭氏母女的品性,倒覺得汗顏,起身說道:“老奴眼看鄭氏逢人笑面,且以爲她是個和善人,那嬋娟從前又對晴空甚是關切,哪料到,竟是這般,難怪晴空一口拒絕,又有些欲言又止,老奴還以爲他是因爲秋月的緣故,倒險些坑了那孩子。”

旖景安慰道:“嬤嬤也別自責,晴空有意替鄭氏母女隱瞞,您只以爲鄭氏是他乾孃,萬沒什麼不妥,哪裡就想到鄭氏人前人後兩張臉孔。”她稍稍沉吟了一番,又是一笑:“這事嬤嬤自己有個成算就好,也別冷了鄭氏母女,先看她們接下來怎麼行事。”

又招手叫過秋霜:“你打小侍候着我,我是捨不得你,可眼看你也十九,婚事上不能再耽擱,剛纔我還與嬤嬤商量着脫籍一事,你的婚事本該有家中長輩做主,但我們這麼多年情份,我今天且問你一句,可有意動的人兒,倘若嬤嬤沒有異議,我再替你作回主,讓你從王府風風光光的出嫁。”

楊嬤嬤聽了這話,頓感受寵若驚,她一心忠於主家,旖景被擄,她一直就沒考慮過秋霜的婚事,打定主意是要等旖景歸來,全憑主子作主纔是下人的本份,這時且不論秋霜心裡有沒有人,就想先禮謝旖景讓秋霜從王府出嫁的恩惠,哪知她一個福禮還沒蹲下,秋霜竟然“撲通”跪地。

“王妃,奴婢懇請王妃允可,讓奴婢再多侍候您些時日。”

楊嬤嬤目瞪口呆,突地想到當年宋氏“稱誓不嫁”的作爲,當即色變。

旖景卻聽出秋霜這話裡頭的深意。

沒說不嫁,也沒否定心裡有人,但是眼下並沒有出嫁的打算。

旖景雖一時也想不通透秋霜的真實想法,但也知道秋霜一貫是個主意定的,比秋月更加穩重,也不像春暮那般藏着噎着的性情,她這麼說應當不是難爲情,而是真有不得已的原因。

便將人扶了起來,乾脆利落就點了頭:“就這麼說,什麼時候你有了主意,再知會我一聲兒。”

先不說楊嬤嬤拉了秋霜回去,好一番逼問,弄得秋霜面紅耳赤指天咒地發誓絕不可能對王爺生出了什麼心思,楊嬤嬤終於才放了心,且說楚王殿下磨磨蹭蹭地接見秦子若那一番情景——

子若姑娘先是被晴空擋了駕,逼不得已才讓轉告那話,心裡頭忐忑得很,就怕王爺對蘇氏坦誠布公,把那兩樁要緊事泄露,蘇氏是衛國公府的女兒,一貫又與皇后不合,知道這兩件,哪有不拿來興風作浪的道理?

真是悔不當初,只以爲蘇氏沒命歸來,楚王府遲早會被天子爭取,竟這麼把姐姐的事合盤托出,哪知沒盼得王爺鼎力相助,蘇氏卻完好無損歸來。

秦子若沮喪的心情無以言表。

但很快晴空就出來轉告道王爺稍後約見,秦子若懸在嗓眼的心這才放了回去,既然王爺願意見她,說明這事大有轉寰餘地,秦姑娘便就以爲是自己當初那番剖心之談多少打動了王爺,就算他對自己這時還不懷傾慕之心,始終還是幾分憐惜與欣賞。

當下摁捺浮躁,細細盤算了一番說辭。

當被請去偏院書房——秦姑娘且還以爲這處是王爺正式書房,根本不料關睢苑裡那處纔是王爺辦理公務與接見幕僚知交的地方——秦姑娘當然已經收斂情緒,一副磊落大方又心情愉悅的狀態,王妃平安歸來,她可不能心事忡忡。

當然要說一番慶幸恭賀的話。

虞渢捺着性子沒有打斷,表現出氣定神閒,耐性十足。

“子若厚顏懇請王爺相瞞之事,實是因爲……父祖爲權勢之故,不惜讓子若屈爲婢妾,子若實在羞於對王妃啓齒,那終究是子若父祖,子若故然不敢隱瞞王爺,卻實不願讓家醜外揚。”說了一段恭賀之辭,秦姑娘又是輕輕一嘆:“更有家姐之事,畢竟事涉帝后,子若請求王爺施助已是情非得已,萬望王爺能替子若隱瞞。”

“姑娘爲難之處,孤能體會一二。”王爺從來不打“逛語”,這話並沒有說到實處。

但秦姑娘見王爺微微頷首,已經得了心理暗示,深信王爺一言九鼎,決不會負她這個紅顏知己。

然後又是一番坦言:“王妃歸來,子若無顏久留,正該告辭。”

哦?虞渢微微一晃眉梢,幾乎就要順水推舟,腦子裡一晃而過是他家王妃一本正經的神情,及時摁捺住了,若真放人就這麼走了,沒得旖景反而會誤解是自己不願利用此女,更要是誤解成爲心虛,那可真是百口莫辯了。

罷了,就留着這位讓王妃閒來沒事練手,權當消遣。

於是那眉梢輕晃後,眉頭輕輕一蹙:“姑娘可有去處?”

這話讓秦子若心頭狂喜,卻是黯然垂眸:“王爺當知,雖父祖當初本是允許子若屈爲婢妾,但將子若除族也已鬧得人盡皆知,子若便是回京,家族也不肯收容。”

還真是楚楚可憐,世家女子相府千金,卻被家族利用到無家可歸的地步,多少俠義男兒聞得這般悽慘,也免不得心生憐惜,樂於仗義相助,英雄救美。

子若輕睨得虞渢越發緊蹙的眉頭,心裡實在愉悅,卻飛快地收斂了情緒:“不過王爺也不需爲子若擔心,子若知書識文又手足健全,當能謀得安身之所。”

這就可笑了,秦姑娘且以爲她是衛曦,有那妙手回春的醫術,再者大隆可不是西樑,多少知書識文手足健全的男子還不能求得溫飽,休論女子。

“姑娘弱質千金,又無去處,怎能孤身漂泊,就安心住着罷,你與王妃本是舊識,想必王妃也不會在意收留你在王府自食其力。”虞渢打算速戰速決,實不能忍受秦姑娘貌似坦率,實爲軟逼的作態。

不過這話說得,自食其力……感情王爺還是把人往婢女的層面定位。

但秦子若顯然渾不在意,她只是稍有遲疑:“子若是擔心讓王爺爲難。”

虞渢忍不住站了起來:“姑娘寬心,想必讓你這麼漂泊在外,王妃也不能安心。”

大約王妃是想今後將你完好無損地送回相府,這話也不算“逛語”。

但虞渢話音落時,人已經走了出去,堅決沒有回頭的打算。

但看在秦姑娘眼裡,無疑成了王爺痛下決心要容她安居立足。

於是乎這位次日興沖沖就去關睢苑問安,卻被拒之門外!

不過旖景上晝時還是抽空去子若的跨院裡小坐了一陣,提也沒提她那番驚世駭俗之行,更不可能與之交心傾談探討秦姑娘對王爺的真情實意,不過說了讓秦姑娘安心住着的話,尤其強調不用拘禮,問安一事免了,倘若有事,打發婢女告知便罷。

“我才歸來,楚州勳貴世家不少遞了拜帖,看來得籌辦一回宴席,瑣碎事多,難免怠慢姑娘,姑娘若有難處,只管囑咐婢女。”旖景很委婉地表達了關睢苑不歡迎姑娘的意思。

這在秦子若眼裡,當然是蘇氏已對她心懷忌恨的表現。

雖然有些怨怒,卻又沾沾自喜,秦姑娘一時認爲自己也不是完全沒有勝算。

第七百一十七章 暖春響雷,猝然當頭第六百四十二章 黃恪歸國,史載之宴第六百九十三章 王妃智斷,廷益清白第四百六十四章 搬得靠山,殺回王府第四百零九章 風雲突生,順勢嫁禍第七十一章 盛夏一日,再往佛寺第六百九十八章 皇后勁敵,頗有內秀第七百六十八章 窮途末路,拼死一搏第一百五十三章 閨閣之間,小有芥蒂第三百三十章 我必親迎,再無遺憾第九十七章 蛇蠍比之,尚有不足第五百四十四章 謀劃分府,江月發招第七百五十六章 錢江伯府,緊接“出局”第七百二十四章 不依禮數,你待如何第三百九十章 冬雨之死,神秘“青雀”第六百五十八章 調“虎”離山,火燒“虎穴 ”第六百六十三章 又再中計,連連告負第六百七十四章 京都局勢,三姓混戰第三百四十二章 藉機立威,杖責刁奴第七百零三章 早有關注,風浪將來第一百四十一章 原來驚喜,恭賀芳辰第七百七十一章 李氏報訊,黃氏發狠第五百七十九章 欲封大君,長留西樑第五百四十二章 家宴認親,虞湘婚事第兩百四十六章 疑似“呷醋”,劫後重逢第七百二十六章 緊鑼密鼓,挖坑布陷第一百八十一章 並非安慰,深度分析第七百五十四章 不僅泄憤,關係大局第三百五十章 爲君之故,怨痛滿懷第一百一十七章 註定糾纏,放手不易第三百七十四章 家庭會議,挑破隱密第九十九章 別出心裁,掌管茶樓第七百六十九章 辛未事變,久醞即發第四十三章 故作懵懂,擢升櫻桃第十七章 罰外加罰,怨上添怨第三百二十七章 原本“閒談”,卻生驚疑第一百八十五章 金韓聯姻,已成定局第三百零一章 解劍待縛,聽之任之第三百一十二章 兵禍消彌,風平浪靜第六百七十章 尷尬王爺,拋之腦後第五百六十章 君臣交心,爭取後路第三百零三章 婚事未定,已有籌謀第三百六十八章 登門赴邀,有意爭執第四百四十五章 無奈世俗,忽生陰鬱第五百四十二章 家宴認親,虞湘婚事第兩百七十二章 冤鼓敲響,是爲何人第三百二十九章 早有忌防,更深懷疑第二章 焚書明志,疑惑難解第七百零一章 陳二太太,爲女爭貴第五百三十一章 只恨當初,不該遇見第七百八十一章 旖辰血恨,親往賜死第八十八章 一見傾心,是否冤孽第七十一章 盛夏一日,再往佛寺第四百三十三章 牆還未倒,避之不及第六百八十章 “頑劣”六郎,新婦投繯第七百五十一章 衛冉歸來,當堂爭執第七百三十六章 挑釁有因,獠牙畢現第五百三十九章 沒有漁翁,皆是蚌鶴第七百五十七章 你本無心,唯求自保第五百一十五章 機鋒對恃,“公主”落敗第六十六章 花簪風波,荷包傳情第一百七十三章 小小蹊蹺,指向何處第三百五十二章 寬慰親懷,江薇辭行第九十一章 勝負委實,定於最初第七百四十一章 “反旗”高舉,開誠佈公第七百零四章 諫言立儲,慈安頓悟第三百一十二章 兵禍消彌,風平浪靜第四百二十三章 秋意漸涼,男女秋月第五百五十五章 掌家主婦,恩威並施第四百二十八章 虞洲定親,舅父入京第一百八十五章 金韓聯姻,已成定局第三百二十二章 時日太慢,婚期太遠第四百四十八章 小別重逢,情意綿綿第四百五十一章 二孃悔悟,商議家事第四百四十三章 初入王府,羣芳聚宴第七百二十七章 鴻門宴近,鬥志昂揚第六百五十三章 只願陌路,不拖不欠第兩百六十二章 他鄉遇故,才知音訊第三百四十八章 嫌疑既生,再施恩威第兩百六十八章 心絃幽寂,爲一人吟第四百三十章 謝公壽辰,註定鬧劇第兩百七十二章 冤鼓敲響,是爲何人第六百七十六章 衛冉“入仕”,子若爲奴第六百一十六章 等着應招,不妨見面第四百四十六章 權勢二字,當用得用第六十章 自取其辱,禍心漸起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你意定,決不負誓第一百零八章 以柔克剛,賢婦風範第六百五十九章 偷襲得手,反被威脅第三百二十五章 再提謝三,哭笑不得第一百五十七章 諸美比才,結交新友第一百一十一章 太后疾愈,皇子姻定第六百五十六章 一願達成,一變突生第七百二十章 小嫚“復寵”,六娘出閨第一百七十三章 小小蹊蹺,指向何處第三百九十章 冬雨之死,神秘“青雀”第七百四十六章 藥石無治,預感大限第四百五十一章 二孃悔悟,商議家事第三十章 何故禍心,漸露端倪第四百九十一章 小嫚如願,謝琦謀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