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 高中之後,並非添花

遠慶八年九月,大隆首批進士誕生,披宮袍,賞恩榮宴,二、三甲排名前列之未立三十者,選入庶吉士,凡三十以上者按排名或留六部觀政,或授給事中、主事等官,或外放地方府推官、同知、縣令縣丞等。

在世人眼中,這批經科舉擢遠之士大多仕途光明,尤其頭甲三人。

於是三人乘鞍遊街尚未結束,名姓已經在市坊間廣爲傳揚,甚至連探花郎蘇明尚未成婚之事也被傳得街知巷聞——大長公主爲了將蘇明的“出現”引起人言議論降至最低,替他議親事並未興師動衆,又未過大定,因而世人竟多不知不覺,這也難怪,雖蘇明受到家族承認,高門望族大多還持着觀望態度,料想着大長公主待這位庶子甚難毫無芥蒂,都沒有急趕着攀交聯姻,再低些的門庭,對衛國公府只有仰望,想攀交也沒有門路。

狀元顧於問爲韋相佳婿之事自然不是秘密,引起道旁雅室裡圍觀的閨秀們好一陣嘆息。

至於榜眼,據說是西安府人士,已經是年過不惑,不消說已經娶親,再者其貌不揚,比起那兩位玉樹臨風的狀元、探花實在不夠吸引,閨秀們大多一眼晃過。

當以顧於問爲首的狀元郎玉馬金鞍打茶樓下經過後,旖景這一批“親友團”就自發解散,各自回府等着慶賀。

當得貢士功名參與會試者,只定名次而無落第一說,故除了安然,各自家中都出了一名“進士”,當然對於世家而言並非大慶之事,畢竟其子弟入仕沒有寒門般艱難,不過也都明白這批進士是天家將來着力培養之新興勢力,不是普通世家子比得,也算爲家族添了一筆政治財富。

旖景自是順路就回了衛國公府,可她並未見到門前點炮熱慶。

探花郎尚在遊街,入宮參加傳臚大典的蘇三兄弟卻已經回府,都在遠瑛堂的偏廳里正襟危坐着。

丫鬟婆子遠遠站在廊廡兩側,瞧見旖景入內纔有人進去通傳,看這情形,有些商議要事、閒人勿擾的架勢,旖景連忙喊住玲瓏,問得父親叔父皆在,便稱自己先去見國公夫人,遲些再來問安。

也就是在黃氏那裡走了個過場,旖景便去見了二嬸、三嬸,剛剛轉去董音那處,見她捏着鼻子喝着一碗苦盎盎的藥汁——董音進門數載尚無身孕,她早就開始焦急,旖景聽說黃氏最近也一改“無爲”,聲稱子嗣傳承乃家族興旺大計,勸說董音當以賢良爲重,給蘇荇納妾。

“這是什麼藥?”旖景問道。

“是祖母請的太醫開的方子。”董音笑意裡有些苦澀。

“可是夫人又逼迫於你?”旖景問道。

董音拉了旖景坐在掛着櫻紅紗帳的軟榻上,輕輕搖頭:“婆婆她只是勸言,並沒插手我這院裡的事,甚至處處爲我考慮,說可以暫時不提納妾的事兒,先給兩個通房停了藥,若有了子嗣,留子去母,把孩子記在我名下……世子是嫡長孫,我遲遲未有身孕,換在別家大多也是這般處理,並不能說婆婆逼迫。”

蘇荇身邊兒原有個大丫鬟,雖衛國公府並沒有先備通房的慣例,可董音見那丫鬟本份,就作主開了臉,後來又把自己身邊一個陪嫁丫鬟提了通房,但仍是丫鬟,還沒有擡成姨娘,避子湯更是不曾停用。

其實黃氏的“勸言”衛國公與大長公主一早知道,大長公主對此“賢良”之建不以爲然:“我們是公候門第,相比無爵之世家更要避忌庶子爲長,再是留子去母,大郎與音兒到底年輕,將來音兒若有了嫡子,把前頭這個記在名下的怎麼安排?便是亂家的根本。”大長公主有心再等幾年,董音實在無孕,再商議該當如何,卻讓衛國公先別把她的想法透露給蘇荇夫妻:“荇哥兒是好孩子,並沒有爲此刁難音兒,他心裡有數,可音兒將來是主母,也得心有主見,肩頭上得扛得住壓力,咱們太過維護反而對她無益,不搭理就是,若是這般,音兒還聽叢了黃氏的軟言逼迫,再教訓她。”

“嫂嫂也別太心急,我聽說別家府上,也有進門數載纔有身孕的事兒,並不稀罕。”旖景也沒有胡亂支招,蘇荇到底是世子,他的嫡長子將來也得襲爵,子嗣的確重要。

董音卻也不想多提這事,心事顯重,話就不多,旖景坐了一會兒,就說要去見幾個妹妹,哪知剛剛出了松濤院,便遇見了玲瓏,說是四爺已經回了府,大長公主讓她請旖景去遠瑛堂。

旖景心頭微訝,與玲瓏說着閒話到了遠瑛堂,見還是剛纔那番情境,廊廡裡僕婦個個垂手屏聲,就連玲瓏都沒跟進正房,只是替旖景打了簾子,指向右側偏廳。

偏廳裡靠北設立的一方鬆客壽山的紫檀屏風下,大長公主穿着一件明藍錦禙坐在羅汗牀上,剛剛遊街歸來的探花郎蘇明還未換下那身披紅宮袍,只取了冠戴,坐在右側下首的官帽椅裡,神情並不見早先玉馬金鞍上的意氣飛揚,甚顯沉肅。

旖景原先看四叔更像三叔,比父親顯得親和,又比二叔的文士風範略增沉着,今日見他這樣的神情,倒覺得與父親更加神似了。

等施了一圍禮,旖景便在大長公主的示意下走去坐在她腳邊的錦墩上。

“你四叔中頭甲的事,果然被遠揚料中。”大長公主脫口就是一句,看向蘇明的目光裡就微透着歉意:“我當初一心想彌補明堂的遺憾,料想並不周全,早知如此,還莫不如稍緩讓你入籍。”

旖景更訝,聽來四叔倒不想中這探花一般?

就見蘇明起身長揖,旖景連忙起身避於一側,聽他說道:“母親此言,讓兒子甚是慚愧,兒子得以認祖歸宗全憑母親寬容,再者既爲蘇氏子弟,自然也得承擔人子之責,既懷入仕之心,更不該爲避風險趨安無爲。”

“坐下說話吧。”大長公主聞言一笑,這纔對旖景解釋:“你四叔這回應策選中庸之道,就是不想出這風頭,他原本連這回會試都想避開,一來我也不想耽擱了他,二來他師承名儒,聖上當知他是衛國公府的子弟,更是點名讓他應試。”

蘇明得南儒丁昌宿親自教導,可謂是這位大儒的收山弟子了,若是連個貢士都落第,也太明顯了些,哪知殿試上雖擇中庸,並未表現“銳意進取”,依然還是中了頭甲,無疑是天子有意如此,要讓他成爲將來新興勢力的核心之一,當然,又是對衛國公府的進一步“套牢”。

大長公主再對旖景說道:“你是國公府的女兒,眼下又是楚王世子妃,不比得普通貴婦只在內宅用心,有的政事,心裡也該明白,想必渢兒也知會過你,儲位十有九成會有變動。”

旖景頷首。

“霽和這回得中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將來必爲天子信臣,我蘇家一門文武官員俱佔,聖眷深厚有目共睹,一旦聖上有易儲之議,太子被廢,必成炙手可熱多方爭奪之勢,眼下情形,已經不由我們選擇,一定會涉及儲位之爭,天心難測,就是禍福難料。”大長公主沉聲說道:“以我看來,一旦聖上提議易儲,率先引發的風波便是太后與聖上母子間的政見不和。”

倒不是說太后有多看好太子,但太后重嫡,而太后身後的嚴家又與大長公主息息相關,是大長公主的母族,衛國公的外家。

眼下衛國公一府已是極盛之勢,再兼蘇明高中探花,當真是烈火烹油。

“聖上之意,必是要爭取國公府助力,將來在廢太子以及奠定新儲一事上竭盡全力,如此,咱們說不定先就得與太后、嚴家爲敵。”大長公主越發沉聲:“就算能規避這點,儲位非嫡非長,便當立賢,可賢之一字哪有固論,諸皇子必會手足相爭,蘇家嫡長女是福王妃,可福王顯然不得聖心。”

大長公主並沒有說明,其實她也看出聖心是在三皇子身上,可僅有聖心,還不足以讓三皇子坐穩儲位,四皇子勢大,五皇子也不弱,德妃一族不容小覷。

那時讓旖辰嫁給福王,也是天家之意,意在穩固與衛國公府的聯繫,着手鏟除金逆,改革官制,但時過境遷世事變移,涉及儲位之變,就連與世無爭的福王因爲身後有衛國公府,不可避免也會捲進儲位之爭。

相比衛國公府,楚王府是宗室,無論遠近親疏眼下都更得聖上信重,兩家雖是姻親,可一旦涉及國政大局,出難以做到確實的“心心相映”,至少在天家與世人看來是如此。

所以,天子爲了更加穩固與蘇家的君臣之義,有意提攜蘇明。

就此一來,衛國公府不但有勳貴之榮,甚至成爲將來新興勢力之首,權勢威重,就必須做出選擇。

“兒子認爲聖上並未給咱們選擇的餘地。”衛國公說道:“要保福王不受波及,家族尊榮居安,必須遵聖令行事。”

三爺蘇轢表示贊同:“可四弟這回高中探花,不待聖上提出廢儲之議,幾個皇子身後的助勢就會對四弟起拉攏之心。”

事情很顯然,蘇明到底是庶出,還是“忽然入籍”,世人鮮少會認爲蘇明與大長公主幾個嫡子真能做到一心,衛國公三兄弟無疑會被劃爲福王一黨,蘇明倒未必不能拉攏。

“福王暫時不提,我認爲咱們也該布布迷障,示忠只對聖上即可,團結一致更不用向外人展示,一來也是留條後路,二來是替聖上行棋試探,以備將來廢立所用。”三爺又再說道。

衛國公與蘇軻都表示贊同。

雖然蘇家忠心可鑑,但自保也極爲重要,要留後路,就不能將所有雞蛋放在一個提籃裡,這必須得掌握好火候,一來要保持聖上的信重,不至真讓聖心生疑,二來在旁人眼裡,蘇家的態度還要維持曖昧,不讓一眼看穿。

“今日四弟高中探花,咱們卻沒有立即大慶,便已經走出一着。”蘇轢又說。

大長公主頷首:“老二,這話得藉着你媳婦的嘴張揚出去,就說我的意思是顧忌盛極必衰,故而叮囑了霽和讓他略有保留,哪知中了探花,我有些不喜。”

至於讓利氏張揚給誰,在座諸人都心知肚明。

“當然,霽和既高中探花,衛國公府當然要行宴爲慶,這點表面文章還是必須做的。”大長公主又說。

第五十六章 虞洲獻計,勢不罷休第三百五十一章 彌生之幸,得君傾心第兩百零六章 廖氏阿晴,暗中助力第四百一十二章 皇子相助,美人知恩第四百章 將來弟婦,眼下判者第一百六十九章 真相大白,盛怒難捺第七百四十六章 藥石無治,預感大限第七十三章 新任西席,強勢繼任第三百九十七章 皇后問責,除族離家第五百一十九章 迎使通州,黃氏受諷第六百四十二章 黃恪歸國,史載之宴第兩百六十七章 如此悍婦,華北獨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嫌隙難消,心生倦意第兩百三十五章 金蟬脫殼,反擊螳螂第五百八十章 威逼抉擇,暗潛歸國第五百七十六章 早知真相,隱瞞不察第兩百七十七章 已在死路,尚不知悔第兩百三十五章 金蟬脫殼,反擊螳螂第一百九十九章 歸來錦陽,婚前教育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真同心?十分未必第三百六十七章 兩條暗線,完成拼圖第四百三十一章 兄弟反目,爭執爆發第兩百九十八章 細察人心,溫言勸服第七百七十一章 李氏報訊,黃氏發狠第七百二十三章 詔返遼王,將有殺禍第四百八十七章 共遊燈河,敞開心扉第四百四十二章 有情無情,不棄當棄第六十八章 兩相之爭,風雨釀成第一百三十章 果如所料,殺機早伏第七百五十二章 秦公被毆,楚王醒轉第七百四十二章 關鍵在於,誰將上位第八十章 閨閣芳心,所託非人第九十三章 戲裡戲外,誰主浮沉第六百一十二章 實情相告,夏柯恍悟第四百八十六章 飛花渡頭,人約子夜第兩百零八章 各人城府,深淺不一第五百五十一章 再恕一回,轉頭了結第一百五十二章 姨母歸來,一段舊怨第三百二十六章 夫人很忙,上竄下跳第六百零六章 發現屍身,卻令毀容第六十二章 再遇高閣,悲喜難明第一百五十六章 當衆丟臉,難捺惡意第五百五十七章 遠慶九年,悄然而至第兩百二十五章 不過如此,棋高一着第六百六十一章 金元遭疑,預料之中第九章 暴戾宋氏,苦命丫鬟第四章 夢時夢醒,愧疚如山第六百零八章 西樑回訊,禁苑佳人第六十四章 紊亂開場,勝負難說第四百七十七章 如此“扭轉”,未知禍福第七百三十八章 一敗塗地,秦母求死第六百四十四章 分崩離析,果遭“天遣”第四百七十六章 得此孝女,正該此報第一百五十章 再結“同盟”,年後初見第九十四章 月下陰謀,如何破解第三百零八章 漸揭真相,所謂慈母第五百五十三章 高中之後,並非添花第六百一十五章 安瑾拜訪,實屬誤解第六百九十三章 王妃智斷,廷益清白第七百三十一章 一人唱罷,一批登場第六百五十一章 說服金元,萬事俱備第七百六十八章 窮途末路,拼死一搏第六百三十章 美名惡名,全靠輿論第一百三十一章 對峙雙方,狡言不斷第兩百二十九章 春暖來遲,人心早急第兩百四十六章 疑似“呷醋”,劫後重逢第四十六章 洞悉人心,竭力爭取第三百六十八章 登門赴邀,有意爭執第七百五十三章 清算開始,好戲始唱第四百二十三章 秋意漸涼,男女秋月第三百三十四章 纔剛新婚,便要爭寵第三百章 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第二章 焚書明志,疑惑難解第四百六十五章 興師問罪,虎狼之心第一百五十一章 揣摩人心,肯定陰謀第五百七十四章 勸逼指證,虞棟獲死第二章 焚書明志,疑惑難解第五百六十章 君臣交心,爭取後路第七章 娘子撐腰,丫鬟樹威第四章 夢時夢醒,愧疚如山第三百八十五章 遠瑛堂內,終極對恃第三百零九章 才生同情,襲擊又至第五十章 反輸爲贏,酒肉結交第一百四十一章 原來驚喜,恭賀芳辰第兩百二十一章 有人中計,有人隱忍第兩百一十四章 言說舊事,漸明禍因第五百一十三章 各有謀劃,歪打正着第四百章 將來弟婦,眼下判者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個誤會,或生事故第六百五十八章 調“虎”離山,火燒“虎穴 ”楔子第四百四十一章 如此理論,忠義難全第四百五十章 離家出走,姐妹交心第五十六章 虞洲獻計,勢不罷休第兩百八十三章 淑女怨憤,殿下發狠第六百八十四章 忽生變故,傳言四起第兩百三十八章 “英雄救美”,可在事後第兩百八十二章 籌資賑災,悍婦下場第五百三十三章 和親事定,誰更及時第一百三十四章 看似退路,委實陷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