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天子提點,“新貴”誕生

雕欄瓊橋一方水,烏瓦碧柱兩重樓。

東華門內文淵閣,池水一角映着淺白的陽光,四周安謐,唯有北風穿過古蔭,一地的枝葉影綽,風音稀疏。

西側雕窗裡面,兩張對置的長案,中間隔着高出案面略許的平面架,上頭置着幾盆小巧的植栽,底下一層架子滿滿堆放着卷軸與書冊。

案側無人。

入直閣內的兩個天子信臣這時正在靠着書架設置的羅汗牀上,一人手裡託着一盞樸潔的白瓷杯,裡頭湯色正碧。

蘇轢一身白鷳青袍,頭帶文綺金頂展角烏紗,盤膝坐着,眉心舒展。

原定的童試分爲三考,最終被院試錄取者才能稱爲生員,算有了功名,可參加鄉試,但因這回是首回開試,明春緊跟着就要舉行鄉試、會試、殿試,時間顯得倉促,過程也要精簡,童試便被簡化爲兩考,如今都已結束,兩閣部這才清閒了些,等着各地報上的結果。

“這回考生多達數十萬衆,閱卷怕是沒這麼輕鬆。”蘇轢說道。

大隆復興科舉任官,天下寒門學子皆引爲幸事,都不想放過機會,再兼着那些沒落下來人脈凋零的世家,也都指望子弟能取得功名,參加明年的科舉試得首屆金榜題名,就算名門望族,但凡有子弟向學者,也都磨拳擦掌。

雖名爲童試,禮部甚至限定年十五以上才能參試,報名應試者也是一個龐大的數量。

“聽說河南有個考生已過七旬,遞卷後氣喘急發,出考場竟然不治。”虞渢顯然是看了地方呈上的奏事章,這時說道。

“唉,對於這些寒門士子而言,從前就只有幕僚這麼一個途徑,能入仕者不過十之一二,機會還不如權勳門下的豪奴,當年幷州知州施德,說來不就是金榕中的家奴?我聽說那位七旬考生從前也是幕僚,後歸田,這回是與子孫三代共同參考,可見入仕之機於他們而言的珍貴。”蘇軻很是感慨:“但科舉一興,眼下的世家有一部份會逐漸沒落,將來朝廷格局會有大變。”

很顯然,這時世家望族若子弟不濟,難免會淡出朝局,過上些許年,若家族無人在朝任官,世宦望族就冷寂沒落下來,而被詩書之族代替。

相比世家,勳貴多爲手握兵權鎮守地方,又有爵位,衝擊看着是要小一些。

不過聖上覆興科舉意在加強集權,對於兵權的規劃必然緊隨其後,虞渢默默地想,不久的將來,說不定還會有一場驚心動魄的變革,那時才該勳貴們提心吊膽,相比這回官制改革,也許更會風聲鶴唳。

兩人正說着政務,一個內宦手持拂塵而入,是天子詔令虞渢去乾明宮議事。

御書房裡,天子摒退隨從,連中書舍人都不留一個。

氣氛若有若無的緊張。

虞渢才一恭身,天子就微擡手臂,賜坐一旁。

“李氏的死遠揚怎麼看?”開口就是一句。

事情已經過了些日子,卻在這時才問。

不得不讓世子斟詞酌句。

天子忽然從一堆奏章裡擡起目光看來,神色平和,眼底卻有肅意。

“聖上容稟,以臣看來,李氏確死於非命。”虞渢只好說道。

天子微一挑眉,手中御筆一擱,往後一靠:“這世上的確沒有那麼多暴病之人……那個姓孫的幕僚……叫什麼名?”

虞渢心裡警鈴大作,卻毫不猶豫地回答:“孫孟。”

天子眸中一道笑意劃過:“遠揚倒知之甚詳。”

虞渢手裡有天察衛,可皇子府裡的耳目卻非出自天察衛,天子無令,於皇子府安插耳目也屬“不臣之舉”,儘管事實上皇子府裡暗探甚多,除了幾位互相安插的,還有皇后與衆位妃嬪的人。

“臣領辦青緞殺人案時,孫孟也是涉案之一。”虞渢當然早找好了說法:“而得知三殿下之李姓侍妾與孫孟有關,是因爲有人妄圖利用這事誹謗內子,臣不得不察李氏來歷。”

天子今日有此一問,顯然是品出來“流言蜚語”不似表面那般簡單,虞渢當然不能承認他窺探三、四兩個皇子,只能給出這麼一套說法。

“誹構景兒?”天子再一挑眉,卻並沒有太多訝異:“遠揚細細說來。”

虞渢只好說了壽太妃登門問罪,卻被旖景巧言化解的始末。

有那麼一陣沉寂。

“朕還覺得怪異,老四送李氏去老三身邊,必有所圖,李氏想來是被老三抓了把柄才被處死,既然老四與李家選擇吃個啞巴虧,怎麼轉頭又散佈謠言,難道就不怕引火燒身?原來是老四媳婦狹隘,才惹出這麼一樁事來。”說到這裡,天子語氣忽然往下一沉:“遠揚,以你看來,李氏因何而死?”

虞渢這回並無猶豫,起身抱揖作答:“誠如聖上所言,李氏是因刺探未果,反被三殿下察覺,知她心懷叵測,卻不願把事鬧大,未免傷及手足情份,才暗下處死,交還李家安葬,也算是顧全四殿下的體面。”

天子微咪眼角,看了虞渢好一陣,脣角纔有笑意:“你能這麼以爲就好。”

顯然,天子是不願虞渢因爲秦妃藉着李氏的挑唆,對三皇子生隙。

“壽太妃有些意思,朕從前聽說她性情蠻橫,她那個兒子又實在荒唐,不想人近八旬,她倒通透起來,被景丫頭一提點,還知道懸崖勒馬,這事她處理不錯,及時謁制謠言,纔沒讓老四媳婦惹出大亂子來。”天子忽然起身,繞過龍案,與虞渢隔案而坐,見虞渢起立,忙拍着他的肩膀:“雖是君臣有別,朕還是你的叔父,有些話只當家人閒談,無須拘束。”

“聽你上回奏事,天察衛已經分別深入北原與西樑?”天子又問。

這是要談和親之事了,虞渢心中暗忖,應問而稟:“天察衛雖已入兩國國境,一時無法滲入王廷。”

“自然沒有那般容易。”天子不以爲忤,卻微作沉吟,這才說道:“和親之事太后已經與景丫頭提過,朕起初以爲你們父子因江氏之故對安然也有芥蒂,太后又稱安然已經及笄,因爲這層緣故,婚事上頭許有艱難,正好西樑王請求聯姻,才動了意……既然你們先能釋懷,對安然諸多考慮,朕也不願強人所難。”

見虞渢有解釋的意思,天子又微微擺了擺手:“朕不瞞你,這回和親並非兩國交好這般簡單。”緊跟着就把西樑王的打算一一說來,忽而蹙眉:“西樑雖以宛姓爲尊,國政卻由三姓決策,就算金元公主將來稱王,慶氏嫡子也爲西樑貴胄重臣,這和親之女於我大隆與西樑邦交甚爲重要,眼下宗親,除康王楚王,大多閒散無職,以閒散宗室和親,慶氏未必能引以爲重……朕是打算,將虞標之長女過繼給楚王。”

天子所言並非不實,宛姓雖欲一統,可胡、慶二姓在西樑勢力仍然不可小覷,本是三邦聯合的國家,雲邊、金鐘之舊貴族不可能退政,宛姓即使要以鐵腕治政,也需要一番動作,難免不會掀起腥風血雨。

就算要滅兩姓,也只能分而治之。

西樑王意在籠絡慶氏打壓胡氏。

若只是爲了規避“嫡女夫繼”,西樑王大可暗殺慶氏嫡子,並不至於求助大隆以和親的方式這般婉轉。

相比胡氏,慶氏勢力更爲顯重,而慶氏與胡氏之間,又有諸多對立爭奪,誰也不想看對方問鼎王權,眼下消滅慶氏風險太大,不如先穩定籠絡,將來打壓了胡氏,三盟政會成了兩盟政會,三邦聯盟根基動搖,宛氏纔有望大權獨攬。

“臣有淺見,聖上容稟。”虞渢聽天子仔細分析西樑政局後,卻並沒有一口應諾過繼的事。

這未免讓天子疑惑,允他直言。

“慶氏嫡子隨金元公主來訪大隆,得知和親一事,必會猜疑是西樑王緩兵之計,用以規避‘嫡女夫繼’,一定會諸多考量,而楚王府以過繼女兒和親,太過明顯,未免讓慶氏孤疑,以臣之見,莫若授職予壽太妃兩個孫子,是爲天家看重宗親之意,如此纔會讓慶氏確信有利可圖,欣然尊奉。”虞渢依計而言。

天子微一沉吟,實在他也覺得時間倉促,這時莫名其妙讓楚王府過繼個女兒,難掩悠悠衆口,將來和親旨意一下,就算大隆臣子也會“恍然大悟”,難保慶氏不會有所保留,慶氏嫡子又會來訪,不難打聽出安樂是近期才過繼一事,也是太明顯了些,西樑王規避與籠絡的意圖也會失效。

便就頷首:“正好壽太妃這回難得通透,楚王府也該表達謝意,因你舉薦,虞標兄弟得朕信重,看在旁人眼裡雖不知其中原因,也只以爲是楚王府提攜宗親,與之交好,慶氏怕是也曉得你們父子得朕看重,不敢小瞧虞標。”天子說來,竟然大悅:“此計甚妥。”

於是又問虞渢如何授職,竟當即拍板決定,虞標入京衛任統領,虞榴調禁中金吾衛。

一個成衛國公蘇軼帳下軍官,一個由天子直接監管號令,壽太妃兩個孫子乍然便從閒散宗親一躍成爲宗室當中,除幾個親王以外最受重用者。

當然,虞標與虞榴是否真能爭取天家信重,從此顯赫,還得看將來兄弟兩個的本事。

君臣商議一定,虞渢行禮告辭時,卻又被天子十分親切地拍了肩膀。

“遠揚,太子性情較爲軟弱,朕憂心不已,好在三郎一改從前遊手好閒的脾性,朕觀察着,三郎倒還有些手段,將來與你堪稱太子左膀右臂,你們同心協力,朕才能放心把大隆江山交給太子。”

這話當然大有水份,可也飽含深意。

虞渢不敢慢怠,說了一番“聖上春秋鼎盛”的套話。

“等金元公主抵京,朕令你與三郎率禮部、鴻臚寺官員前迎,可這回來的是公主,禮儀上與從前國君來訪或有不同,三郎多少知道些西樑禮儀,你與他好好協商,務必不能失我大國天家風範。”

虞渢應諾,待出了乾明宮,步伐才略爲沉重。

天子心意,似乎果然偏向三皇子。

第一百一十章 蘇氏七娘,爽郎大度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變之前,引燃後院第四百三十三章 牆還未倒,避之不及第五百四十章 福王得子,窺破韻事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真相!同道中人第六百八十五章 隱瞞後着,暫且袖手第四百七十三章 候府闔牆,縱容之禍第六百六十八章 夫妻交心,準備歸楚第一百九十九章 歸來錦陽,婚前教育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覺之間,環環陷井第六百六十五章 歸來故國,杜宇斷舊第兩百六十章 陰霾驟生,有客遠來第六百一十三章 隱忍僞裝,爭取脫身第九十八章 三女繪畫,兩副被毀第兩百九十六章 奪秒赴險,爭分勸諫第五百六十一章 期盼入宮,衛昭之願第兩百四十二章 喬縣來客,再引覷覦第七百一十三章 添妝之賀,秦氏試探第四百四十五章 無奈世俗,忽生陰鬱第六百四十八章 聞言察據,剷除禍根第一百八十一章 並非安慰,深度分析第兩百六十二章 他鄉遇故,才知音訊第兩百六十六章 各自出子,正式開局第四百零八章 正當得意,貴客駕臨第一百六十七章 化險爲夷,漸入死地第五百二十四章 早通款曲,樂陽之謀第四百八十七章 共遊燈河,敞開心扉第七百六十八章 窮途末路,拼死一搏第六百三十四章 牆裡牆外,暫不得見第四百零六章 西郊“巧遇”,夫妻“密謀”第五百二十四章 早通款曲,樂陽之謀第四百六十四章 搬得靠山,殺回王府第兩百七十五章 孟高平冤,殿下“倒戈”第八十九章 一門姻緣,皆大歡喜第四百六十七章 “神醫”出場,氣焰熏天第五百六十章 君臣交心,爭取後路第六百八十四章 忽生變故,傳言四起第三百八十二章 鬧市刺殺,孤閣纏綿第六百九十八章 皇后勁敵,頗有內秀第二十九章 有人忠直,有人糊塗第五百四十八章 珠胎暗結,動手清算第一百零二章 你若釋懷,我便心安第四百二十八章 虞洲定親,舅父入京第兩百四十八章 暴雨如晦,左右兩難第一百零九章 遠道歸人,骨*圓第一百一十五章 伴駕行宮,勃然而怒第六百五十八章 調“虎”離山,火燒“虎穴 ”第三百九十五章 低估癡心,當頭棒喝第一百六十五章 若你離開,我已心死第三百二十五章 再提謝三,哭笑不得第五百一十七章 天子提點,“新貴”誕生第十四章 疑惑乍起,變故悄然第一百八十五章 金韓聯姻,已成定局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變之前,引燃後院第兩百九十四章 尚未實施,便有變故第一百二十六章 若有機會,能否重頭第十八章 摁捺不得,人心思動第八十九章 一門姻緣,皆大歡喜第一百八十五章 金韓聯姻,已成定局第兩百二十一章 有人中計,有人隱忍第四十四章 宋輻何人?田阿牛也第三百六十九章 猖狂姑姪,“可憐”婢女第七百四十五章 不幸病重,太后歹意第五百六十章 君臣交心,爭取後路第五百六十六章 無情內鬥,棋子已動第兩百七十三章 對薄公堂,收網之時第四百二十六章 原來如此,風塵“俠女”第五百九十章 致勝心腹,故人遠歸第四百九十七章 脫離掌控,怎生收場第三百六十九章 猖狂姑姪,“可憐”婢女第六百一十五章 安瑾拜訪,實屬誤解第兩百二十二章 福王慰妻,兩妃爭強第五十三章 重返舊地,苦辣酸甜第七百三十五章 當衆揭發,子若強辯第三百八十二章 鬧市刺殺,孤閣纏綿第四百三十八章 忽有轉機,柳暗花明第三百一十七章 驚悉真相,天子“惡意”第七百零八章 決斷不易,步步相逼第六百八十六章 以死相逼,妥協不難第六百零七章 朝局變動,市坊傳言第兩百三十三章 一波三折,有驚無險第一百二十三章 攜手合作,並肩共進第六百一十八章 無顏自認,當真悲憤第三十六章 煙花坊裡,疏梅樓外第二十四章 雞飛狗跳,銀釵墜井第一百九十八章 分析朝政,牽涉黨爭第兩百八十六章 以身犯險,無可選擇第四百三十七章 循循說理,背後拆臺第六百一十一章 無情殺戮,冷厲逼問第七百一十六章 針鋒相對,固執不讓第五百七十六章 早知真相,隱瞞不察第一百七十六章 一口咬定,眉氏陷害第六百七十三章 聖令抵楚,不能饒幸第三百七十六章 坦言不諱,嫡母庶子第三百一十二章 兵禍消彌,風平浪靜第四百八十二章 幫派內亂,鄰國政鬥第三百八十一章 聯宗族親,原來是你第三百六十三章 鄭村死者,隴西歸人第三十六章 煙花坊裡,疏梅樓外第兩百八十六章 以身犯險,無可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