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奮鬥(修)

等到韓家奶奶放好了菜,來接孫子回家的時候,李阿姨就趁機把學畫的事情也和韓奶奶說了。韓奶奶是個只有小學文憑的人,對於什麼畫畫也沒研究,不過她倒是覺得文化人說的應該錯不了,就客氣的會說等和孩子的爸媽商量了再說,不過心下確實覺得多學學也不錯。

等到了晚上,韓葉寧小朋友的爸媽回來,一聽說這事,立刻舉雙手贊成。

從此,韓葉寧開始了在李家學畫畫的經歷。

當然最開始也只是學習簡單的素描,李家夫婦也覺得一歲的孩子不可能真的聽懂什麼,便也只是讓他看到什麼畫什麼而已。不過對於韓葉寧來說,可以經常接觸到筆,不停的畫,那就是進步了。

解決了練習繪畫的問題之後,韓葉寧又開始算計起了韓奶奶的收音匣子。他先是觀察,然後思考,最後定案,一個計劃就此形成。

就在某日,韓奶奶照舊打開了收音匣子,那匣子盡職的開始了“京劇頻道”的節目。

聽着那雖說是國粹,但是他因爲某種特殊的需求而並不很喜歡的東西,韓小朋友表現出衣服不耐煩模樣,朝着放在距離牀邊不遠處、五屜櫃上的收音匣子搖搖晃晃的走了過去。

韓奶奶一看,連忙想阻止他。

可是,韓葉寧並不甘心,一雙眼睛死死的盯着那個發出聲音的東西。

韓奶奶可能也是看到了自己的孫子拼命的盯着收音匣子,以爲他只是想拿過來玩,也就順手遞了過來,不過到底還是不放心,這年頭,一個收音匣子的價格也並不低,只是坐在了孩子的身邊,看着他玩。

韓葉寧心裡“嘿嘿”一笑,成了,乖小孩果然佔便宜。

在韓奶奶的注視下,韓葉寧故作調皮的摸了摸這個收音匣子的外觀,東碰碰西捅捅,半天,纔開始狀似無意的調頻段,每調一個,他都不滿意的皺眉。

韓奶奶見自己的孫子居然如此天才的會整固這玩意,也沒多說,就是坐在旁邊看着他,還多了幾分好起。

韓葉寧知道,喊奶奶這事是怕他一沒弄好給折騰壞了,或者一失手給扔了出去。雖然這玩意並不是什麼高科技產品,但是,畢竟還是有一定價值的。那個時候,整個家裡只有一個十四寸的黑白電視,這還算是好的,周圍不少鄰居家還有沒有電視的呢!比如隔壁李阿姨家就沒電視,她女兒有時候看個什麼動畫片之類的,還會經常跑到韓家來。

韓葉寧也沒把韓奶奶的注視當做一回事,執着的、一個個頻道的慢慢調,終於,他找到人民廣播電臺的外語節目頻段,心滿意足地停了下來,靜靜地開始了他的英語學習,不再擺弄那個可憐的收音匣子了。

韓奶奶看孫子安靜下來了,不再整固匣子,也就站起身,把收音匣子重新拿回到了櫃子上。不過這個時候的頻道並沒有變,雖然這匣子現在放了什麼她也聽不懂,但是孫子想聽,那就聽唄!

聽了兩天,韓葉寧發覺到了不對勁的地方。

照理說,按照他上輩子的水平,就算說英語學得還不錯,算得上班上的前幾名,但那也只是高三的英語,雖然說高中畢業了基本能勉強過四級,儘管聽力正是他的弱項,但是也不至於到了現在這麼強悍啊?

要知道,現在廣播裡說的那些外語,雖然他不一定全都能立刻聽懂,但是他聽到的每一個句子就彷彿是他在看着書一樣,完完整整的印在了他的腦子中。就算遇到不懂的地方,他也能反覆的思考,直到完全明白。

韓葉寧震驚了!

難道說這次他的這次重生,居然還讓他擁有了過目不忘的本事?

家裡的其他大人,聽奶奶說了自家小孫子聽外語廣播的事情,也都驚奇不已。雖然說,韓家這一大家子也沒有一個高級知識分子,最高的學歷也就是個高中畢業,不過他們倒是完全支持孩子的多方面學習。

奶奶也是徹底貢獻出了那個收音匣子,京劇暫時成爲了家中不在響起的旋律。

時間過得很快,半年的時間轉眼而過,韓葉寧小朋友也一歲半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韓葉寧的基本會話已經能說了,韓家爸媽像獻寶似的給人看。尤其是韓家老爸最爲過分,每天都逗弄着很無奈的兒子,讓他叫無數遍“爸爸”。

韓葉寧在心裡嘆氣,其實,他習慣叫的是“老爸”啊!

另一方面,鄰居家的李阿姨也對韓葉寧的繪畫能力非常欣賞,只是鑑於這孩子現在還小,不能教什麼太複雜的東西,才讓他繼續拿着鉛筆畫些好玩的東西。於是,附近的鄰居們,每天都能看到韓家的小孫子,坐在大桌子前面,一邊畫畫一邊聽着外語廣播。

這種生活,怎麼一個“奇”字了得?

就在韓葉寧這邊的學習變得很順利的時候,韓家老爸的銷售工作也進行的很順利。韓家現在也開始有了點兒盈餘,家裡的生活也開始變好。

韓葉寧很清楚,因爲奶奶在他一歲多的時候生了一次病,而且韓家媽媽也想讓孩子送託兒所學點兒東西,於是他在那個時候,曾經被送進離家很近的一家很小的託兒所裡。不過很經典的是,當時的他只在那個託兒所裡生活了2個半天,就因爲眼裡老掛着淚水,被帶病去看他的奶奶心疼得接回了家。

不過,這輩子,韓葉寧知道,他應該和和那個託兒所無緣了。

韓奶奶身體健康,而且她根本捨不得孫子,根本不同意韓媽媽說的送到幼兒園去試試看的主意。就連上輩子沒什麼意見的韓爺爺也是堅決的不同意。最後,韓家爸媽在父母的抗議下,又考慮了一下孩子現在的學習狀況,只得妥協了,同意孩子繼續呆在家裡,接受與衆不同的“教育”。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在不知不覺之間,韓葉寧已經是個快三歲的孩子了。

比之同齡人,他擁有着絕對超乎尋常的豐富知識。積累下來的英語,水平已經很高了。而在學習了英語之後,擁有獨特天賦的韓小朋友,還把外語頻道開設的其他語言講授聽了個遍,簡單接觸了其他幾種語言,不過苦於沒有教材,現在的水平大概也只是簡單能夠交流。

韓家爸媽知道自家孩子喜歡聽廣播後,就在兩歲生日的時候給他買了一個卡帶式的收放機,從那之後,韓葉寧開始了優哉遊哉的享受生活,他把收放機帶在身上,聽着耳機學習,不用再和韓奶奶爭搶那個舊式的收音匣子了。

1987年,還是一個只要腦子活、肯努力,掙錢還不算太難的時代。韓家老爸這個時候做的是食品批發的工作。

對於自家老爸那麼早創業卻從來沒有點兒實業這一點,韓葉寧在長大後一直有點兒疑問。八十年代因爲通訊還不發達,作爲中間商的批發市場還能有個五、六年的存活空間,但是之後呢?上輩子韓家老爸到最後因爲確實掙錢少了,人也累了,乾脆收山轉行。

但是這輩子呢?

韓葉寧默默的想到,既然他重新來過了,那麼他總可以改變一下老爸的奮鬥歷程吧?哎呀,在家靠父母,如果他家老爸發達了,那他不也就等於發達了?

一直想要找到一個機會和自家老爸討論一下“未來的”韓葉寧,在某日半夢半醒間,忽聽見自家爸媽的談話——

“你覺得咱家小寧要不要上幼兒園?”這是韓家媽媽的聲音。

“小寧現在是比一般的孩子厲害,可是,我覺得畢竟那些是咱們教的,還有就是他自己學得,我總覺得沒那麼系統。”這個是韓家老爸的聲音。

“我也覺得是。”韓家媽媽猶豫了一下,又說道:“不過,上了幼兒園小寧想聽廣播畫畫就不方便了,你覺得他能樂意嗎?”

“嗯,小寧這孩子主意大,明天咱們問問他自己,去不去他自己拿主意。”韓家老爸最後有了結論,一翻身,來了句“睡覺”,這談話就結束了。

韓葉寧心裡一動,是啊,他現在的表現可和一個三歲的孩子完全不像了,什麼時候該做什麼,學什麼,表現得絕對是完美得無懈可擊。就算只是表現在父母面前的,他也是個能寫幾百漢字,能看簡單報紙的優秀兒童。

不過幸運的是,韓家爸媽倒是沒有想到拿孩子去炫耀。

韓葉寧想了一下,自家爸媽雖然不是什麼高知分子,但是他不得不承認,他們是很明智的家長。從小到大,他們從來不逼孩子做什麼。他想做的事情,只要是正的方面,他們也從來都不干涉。

雖然說從曾經記憶中回憶,去上幼兒園也應該是一段比較快樂的歲月。不過,幼兒園的管制太多,上輩子真的是個孩子什麼都不懂還能忍受,可現在……韓葉寧盤算了一下,他估計他是不能忍受幼兒園的幼稚教育。

兩相比較,既然幼兒園沒有什麼值得他去留戀的地方,那麼不去也就罷了。想好了答案,韓葉寧徑自睡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