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進步

當韓葉寧滿三歲的時候,日曆翻到了1987年的年底。

以前學過的知識他已經完全過濾了一遍,幾種語言也有了更深層次的進步,隨手的一張素描也可以讓李阿姨驚訝不已。看到了這樣的進展,韓葉寧決定,他要開始拓新業務了。

他很明確的向媽媽提出了想要學一種民族樂器以及學習國畫的願望。韓家媽媽媽反映極爲迅速的在三天之內就給兒子報了一個少年宮的國畫班,與此同時,她還開始尋覓民族樂器的學習班。

在那個年代,學習樂器的人多數都是學習西洋樂器,例如鋼琴、小提琴之類的,真的想要找到一個民族樂器的學習班還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不過好在韓家媽媽很善於溝通,很快就在朋友介紹下,找到了一個樂器廠開辦的學習班。

而在古琴,琵琶和二胡面前,韓葉寧選擇了看上去就很有韻味的古琴。

作爲國畫班最小的學生,進步卻比其他人都快——當然這也有之前素描的基礎和曾經的殘留記憶的幫助。尤其是韓葉寧拿筆之穩,甚至讓老師都覺得驚奇。

在上了幾堂課之後,老師就發現這個不過三歲的男孩,已經可以很完整完成所有的基礎技法了,也就是說,他在初級班已經沒什麼好學的了。於是,那個老師就和韓家媽媽商量着,不要多浪費孩子的功夫,想把韓葉寧直接調入了中級班。

這樣一來,對韓葉寧來說倒是很不錯,讓他節省了不少時間,於是,他很快的放棄了基礎訓練,直接走進了山水畫的世界。

而同在中級班的同學也都很照顧這個只有三歲的孩子,畢竟這些孩子也都差不多8、9歲了。只有韓葉寧心裡彆扭,也不知道是誰更懂事,讓他們照顧他,他還真地有點兒汗顏。

那位教授古琴的老師姓劉,是個年約五十的“古怪”老頭。他和同在這個學習班,教授二胡和琵琶的外聘老師不同,他除了教孩子學古琴,同時他也是樂器廠的員工,一位專門製作古琴的老師傅。每一個來這裡學古琴的學生,他都拿出他親手製作琴,當然,因爲是他的作品,購買的費用也是相對低廉一些的。

劉老師教導學生非常的嚴格,稍有差池他都會很不高興。這也把很多來學琴的孩子經常弄得哭鼻子。不過對於韓葉寧這個三歲的孩子,他倒是稍顯寬容,畢竟這個孩子的年紀擺在那裡。這孩子能夠理解他說的東西,他就覺得很不錯了。只不過,這個孩子更讓劉老頭覺得驚訝的是,他甚至能完成很多大孩子都不能堅持的辛苦的練習。

韓葉寧很喜歡這位老師,在他的眼中,讓人看到了那種對於這種樂器的熱愛和執著。

解決了這些學習問題之後,韓葉寧的生活再一次進入了正軌——畫畫,聽廣播,練琴。

對於孩子的勤奮刻苦,韓家爸媽不僅不會高興,反而開始了擔憂。

答應給孩子報這些學習班,無非是因爲看孩子喜歡,能讓他高興,可是他們也不會想到孩子會這麼認真。看這孩子因爲彈琴而留在手上的厚厚繭子後,韓家爸媽非常的心疼,立刻決定開始培養孩子在其他方面的愛好——只要能讓孩子少受罪就好。

而韓葉寧自己,只能目瞪口呆的看着自家爸媽——竟然還有父母苦惱於孩子的勤奮。

做出決定之後,韓家媽媽立刻執行了第一個計劃——學游泳。

韓家媽媽年少時候就是搞體育的,雖然後來因爲上山下鄉她自己沒有再繼續訓練,不過那時她的不少同學卻堅持下去了,很多現在已經是各級體校的教練了。於是,三歲出頭的韓葉寧很輕易地開始了在體校的免費游泳訓練。

雖然之前游泳技術並不精湛,但是蛙泳、自由泳這幾個資質還是都學會的。因此,在韓家媽媽那位同學大叫“有天分”的時候,韓小朋友僅僅用了一天的時間就很標準的“學”會了蛙泳——要知道學會了游泳之後,想要裝不會其實是很難的事情啊!

此後,這位同學教練,又用了三天的時候,飛快的教會了韓小朋友其他的泳姿,包括自由泳、仰泳和蝶泳。而韓葉寧,也可以用很標準的姿勢快速的在水裡翻騰,看得同在一邊的那些真正的體校學生一愣一愣的。

有了學習游泳時候的神奇表現,韓家媽媽的同學開始不斷的勸說她,讓孩子正式參加體校的游泳訓練,還說這孩子絕對有前途,經過系統訓練後,肯定有所作爲。

韓家媽媽聽了這個同學的話,卻沒言語。搞體育出身的她,自然知道真正訓練起來的苦,她讓孩子來學習游泳,只是爲了讓孩子暫時放下對畫畫、彈琴的執着,輕鬆起來,而不是來“找罪受”的。

看到孩子如此快的學會了游泳,韓家媽媽只得快速的開始第二計劃——給孩子買了個小自行車,說是要教他騎自行車。

韓葉寧震撼了。

要知道,別的或許不成,但是他可是曾經的車技高手啊!哪怕是特技的小輪車,也能和一干哥們玩得十分炫目。不過,爲了不嚴重刺激到韓家媽媽,韓葉寧還是照顧了一下她的心情,利用自己對自行車的熟悉,用了2個晚上才裝作達到了學會的程度。

連續的失敗,讓韓家媽媽嘆了口氣。她的計劃,還沒有第三項啊!

不過,韓葉寧卻從中看出了一些機會,既然自家媽媽很有興趣讓他進行體育訓練,他也可以就此機會開始練習他最熱愛的籃球了。於是,韓小朋友主動提議——“媽媽,要不我去打籃球好了,就買個籃球給我,沒事我拍球玩。”

這個提議迅速的得到了韓家爸媽的大力支持。在韓葉寧說完的第二天,寒假爸爸就買回來了一個質量和價格都相當不錯的籃球。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韓葉寧一天的作息開始有了變化:早上起牀後先在衚衕裡跑步,上午練習籃球,下午等家裡的大人們都午睡了,爲了不吵到他們,他就畫畫,晚上再練琴。

韓家爸媽對此很是無奈。他們其實只是想讓自家的孩子出去和同齡人一起玩耍啊!儘管可能比較鬧騰,但是那樣更貼近真正的小孩子的生活。怎麼他們越培養,孩子越脫離羣衆呢?

韓葉寧其實也不是不理解自家爸媽的想法,儘管他真的也很想體諒一下他們的心情,但是真的讓一個理論上活了二十一年的人去和三四歲的小孩一起追跑打鬧,真是折磨啊!

孩子的學習的事情既然自己插不上手,韓家爸媽也就徹底的放手了。

韓家老爸在春節緊張忙碌後,小賺了一筆,不過之前提到過的危機還是打動了他。一直從事於食品批發行業的他,決定投資生產乾果——因爲這裡面的工藝簡單,不需要投入太大筆的資金,而且他也剛好認識一個乾果廠退休的老師傅,而這位老師傅也認識不少能夠提供原料的供貨商。

在工商稅務食品檢驗等等各部門之間,忙碌的好一陣子之後,這家不是很大的乾果廠,算是正式投產了。有了產品,自然就要有銷售渠道,不過長年從事這一行當的韓家爸爸,自然有他的關係。藉着和不少商店的“友好互助”關係,乾果廠最初的產品——瓜子也已經走進了市場。

在嘗過了之後,韓葉寧覺得,這產品真的沒有他曾經吃過的某些瓜子好吃,口味上沒什麼特點,包裝樣式也並不新穎。雖然聽自家老爸說銷量不錯,但是韓葉寧覺得這不夠看。雖說他對經銷沒什麼經驗,但是憑藉這上輩子“吃”的經驗,他也是先進的啊?

於是,韓小朋友決定親自出馬,給自家老爸提建議。

“爸爸,”韓葉寧乖巧的坐在自家老爸腿上,擺弄着手裡的遙控器,裝作不在意的樣子說道:“你那個廠子就生產瓜子啊?”

“是啊,”韓家老爸現在的生意不錯,整天樂呵呵的,說完了這句,似乎是怕自家兒子小瞧他,立刻又補充了一句:“不過我打算還生產花生。”

韓葉寧想了一下,歪過頭,一臉笑眯眯的看着韓家老爸,反問了一句:“炒花生啊?”

“對。”老爸抽着煙,看着電視裡面開始播出的電視劇,有點兒心不在焉的回答。

“老爸,嗯,爸爸,”我謹慎的看了老爸一眼,發現他因爲太專注於劇情沒有注意他的稱呼,並沒有使用暴力的趨勢之後,才放下心來,繼續着說道,“你們廠子幹嗎不生產上次在家咱們吃的那個蠶豆?”

“水煮的東西保質期不成。”韓家老爸理所當然的拒絕。

“可是你可以炒啊,如果是辣味的炒蠶豆,脆脆的,味道絕對Nice!”話說着,韓葉寧想到了某種他以前很愛吃的豆子,不禁有點兒饞了。

韓家老爸的視線從電視上轉移開,盯着自己的兒子看了又看,不知道在想什麼。突然,他一拍大腿,大叫了一聲“好!”

而與此同時,屋子裡面也只聽見了韓葉寧的慘叫一聲:“老爸你幹嗎打我腿!”